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4553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低血压发生原因,为临床预防透析中的低血压提供依据,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我科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发生1988次低血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低血压以透析后3~4 h发生率高,通过给予高渗溶液,同时调整透析液浓度、温度和血流量,症状能迅速缓解。结论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高,采取个体化透析,密切观察病情,仔细分析原因,早发现、早处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护理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是血液透析最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尽管血液净化技术得到很大发展,但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依然很高,约为20%~50%,国内有学者报道其发生率高达50%~70%。 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不仅引起头疼、虚脱、恶心、呕吐、腹痛 肌肉痉挛等不适,还可能降低透析充分性,有的患者因不能耐受而终止透析,从而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是及时发现低血压的关键,现将我科2017年7月―2018年11月42例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7月~2018年11月在我院维持性透析患者42例,其中,男32例,女10例;年龄14~82岁,平均48岁;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糖尿病肾病9例,高血压病5例,痛风病3例,一般每周3次规律性血液透析,每次4小时,血透时间超过半年。经处理36例低血压恢复正常继续血透,4例低血压终止血透,下机后血压恢复正常,无一例死亡。
  1.2 原因讨论与分析
  1.2.1 血容量快速大量減少引起低血压 透析期间患者体重增加过多,干体重评估不准确,超滤速率过快,超滤过多,血管再充盈时间不足,导致有效容量不足,血压降低。脱水量与脱水率:脱水总量过多或脱水速率过快,使超滤率大于毛细血管再充盈率,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致使血压下降。
  1.2.2 透析液温度过高和钠溶度过低 透析液温度高皮肤肌肉等血管反射性广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引起低血压。使用了低于血浆钠溶度的透析液,导致血浆渗透压明显降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引起低血压。
  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器能激活补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使内源性缩/舒血管物质失衡,导致血压不稳定。
  1.2.3 透析中进食,使胃肠血管广张,导致血压下降。
  透析液中钠浓度过低及温度偏高:高钠增加血浆钠浓度,提高血浆渗透压[2],改善血管再充盈;低温透析35℃时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稳定。
  1.2.4 低蛋白血症,贫血,糖尿病,蛋白质摄入过少的患者。
  心脏功能异常:尿毒症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减退。有资料显示,长期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特别是舒张能力下降[3]。
  1.2.5 透析前使用长效降压药,在透析中服用大剂量或快速降压药。
  1.2.6 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可激活补体产生血管活性物质,使内源性舒血管物质失衡,导致血压下降。
  透析过程中进餐:进餐会使各种消化液分泌旺盛,消化系统血管床扩张,血量重新分布于消化系统,使外周体循环血量减少,致使血压下降。
  1.2.7 自主神经功能混乱:表现为超滤后期交感神经张力的反常降低,由于自主神经调节障碍,外周血管对交感神经刺激反应减虐,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诱发或加重透析低血压。
  营养不良及贫血: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下降,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容易导致血压下降。
  1.3 护理
  1.3.1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护士应注意观察低血压先兆,如头昏、出汗、声音嘶哑、视物模糊、腹痛、便意、肌肉痉挛、表情淡漠、打哈欠、耳鸣、心悸、背部发酸发沉等[4-5]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减少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尤其对于糖尿病、严重营养不良、贫血、心功能不全、透析期间体重增长超过6%干体重等患者应提高警惕。
  1.3.2 透析性低血压的紧急处理 出现低血压症状时,立即使患者取头低平卧位,暂停超滤,降低血流量,同时静脉推注高渗溶液(50%葡萄糖溶液40 ml或10%氯化钠溶液10 ml)或输入生理盐水100~200 ml,血压回升恢复平稳后再继续进行透析,并减慢超滤速度。
  1.3.3 准确评估干体重 血液透析患者的干体重就是指身体无多余水分潴留,同时又不缺水时的体重,是透析治疗结束时希望达到的理想体重。根据患者一般行走有无气短、呼吸困难,面部及下肢有无水肿,血压是否稳定来判断是否达到干体重。透析患者的干体重会有变化,透析后随着患者食欲改善、摄入营养及热量增加,干体重会逐渐增加,反之,干体重也会下降。因此透析时应定期修正干体重。
  2 结果
  42例血液透析患者均经采取相应护理及对症治疗后继续完成透析治疗。无不良反应发生。
  3 结语
  透析性低血压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经常发生低血压的患者,护士应采取个体化透析,并注意观察低血压先兆,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以减少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52.
  [2]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23-130.
  [3]佐中孜,秋叶隆,庞宝珍,等.译.透析疗法[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177-180.
  [4]李小银,林芝,周凤婵,等.应用循证护理解决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实践[J].现代临床护理,2015,4(3):9-11.
  [5]詹亚梅,杨卫平,邱德文,等.人参汤对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2(11):655-65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高龄产妇产褥期急性乳腺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40例产褥期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系统性护理,对比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明显更优,P<0.05。结论:在产褥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护理中,系统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能够明显改善其心理状况。  关键词:高龄产妇;急性乳腺炎;负性情绪;系统
期刊
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科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们医院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这个时间段内收治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100例病患作为我们这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个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眼科干预护理。结果:从具体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空腹血糖
期刊
针对我科4床患者的护理要点和大家讨论:  了解: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分类及发生部位  熟悉:颅内动脉瘤的定义及治疗要点  掌握: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及监护期护理要点  一、患者简要病情  姓名:邱建革 性别:男 年龄:60岁  患者主因“头痛1周,加重2天”于2019年1月21日急诊入院,于当日在全麻下行“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术后神志呈中度昏迷状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1.5mm,对光反射均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遵医行为及疾病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科室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学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参与研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及疾病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在服药、饮食、生活方式、遵医治疗等行为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会诊(MDT)模式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3月份与2019年1-3月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MDT协作护理会诊模式指导护理工作,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针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的现状,进行多学科协作护理会诊,包括皮肤、疼痛、营养、疼痛、心理、伤口、康复等护理方面,提出护理建议和可执行的护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心理护理的实施,对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了102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分组,分为试验组51例,对照组51例。试验组采用心理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度、心理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突出,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血液透析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乳腺癌化疗患者在PICC置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与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乳腺癌化疗的PICC置管患者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案,根据发生的并发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制定并发症预防、护理方案。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乳腺癌化疗PICC置管患者57例(研究组),给予并发症预防、护理方案。比较两组乳腺癌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中医护理干预在肛肠疾病术后疼痛中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我院对收治的60例肛肠疾病术后患者进行分析,患者就诊时间为2018年4月-2019年4月,将这些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30例,实施中医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中,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通
期刊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儿童,3岁以下发病率最高。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表现为发热,口腔和四肢末端的斑丘疹,疱疹,严重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等。病毒传染性很强,常常在托幼机构造成流行。如果有病情发展快的患儿,会直接致死。  1手足口病有哪些臨床表现?  (1)一般病例表现  患者会出现急性起病、发热,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手、足、臀部会出现斑丘疹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采取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新生儿是否出现肺炎分为两组,患有肺炎患儿设为实验组,其余设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了解呼吸机治疗新生儿相关肺炎的高危因素。结果:研究可知,实施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肺炎高危因素包括患儿的年龄、体重、呼吸机使用时间、二次插管等因素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