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摘要】:目前科学正在飞速的向前发展着,而我们又不能不断地把时刻变化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中,阅读就必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不可代替的教学部分之一。2001年7月教育部指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一些具体要求,明确规定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该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其中低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与此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课外阅读的高度重视。就此问题,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重要性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由于传统教育以及应试教育的羁绊,许多教师一味的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家长也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被作业和家庭作业之外的时间占用。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的家长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家庭作业之外还要给自己的孩子买许多相关资料来做,有的家长甚至不鼓励孩子去读课外书,他们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要读也只读作文方面的,别的一律不让读。同时学生为了考取理想的成绩做了许多无用功,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更像是一个奢侈品。此外,面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许多教师相信要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业负担,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他们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就行(有时候,教师甚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你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读其他的东西,以免分心)。可是,像这样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学生的学业成绩真的就理想了吗?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课外阅读需要占用和浪费孩子很多时间,久而久之,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其实时间不在长短,只要每天坚持阅读,日积月累,日本曾规定每天早上正式上课前15分钟阅读,并拨出经费用于购买图书和改善晨读环境[1]。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的量比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还会有剩余时间,去满足他在其他地方的兴趣爱好[2]。
不难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成绩优秀,而到了少年时期,智力反而下降,对知识不起兴趣,思维迟钝,成绩也开始下滑。正相反有的学生在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多,但他的学习成绩反而比较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源泉,其实并不完全在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是与他们的阅读能力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如果它的其中一部分受到限制、不够发达,就会阻碍整个脑的工作,在人的大脑皮层里,有一些区域是专门管阅读的,他们跟脑的一些最为活跃的、最富有创造力的部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在管阅读的区域里出现了故障,那么皮层的整个解剖生理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积累语文学科相关知识,最终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不可或缺的因素。正如夸美纽斯所说:“一切语文都不要从语文语法中去学习,要从合适的作家身上去学习,没有一个人是仅靠学习规则就了解语文和艺术,并將其融会贯通的[3]。这些话一语道破了我们当前语文教学中隐藏的一些弊端。须知,课本知识只是语文学习的范例,语文教学绝绝不能仅仅局限在教科书这个狭小的世界里。实际上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课外自学、自我教育而形成的。目前我国推出一系列的阅读书刊,这些课外阅读刊物类型齐全,种类多样,使得小学生课外读物本身具有一种趣味性,加上小学生课外读物内容丰富有趣,且与小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其预期梦想贴近,比较容易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雄厚的智力背景。
(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智力发展
课外阅读,用诗意话来说,既是思考的航船借以前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童年的时候就经历過面对书籍进行思考的令人欢欣鼓舞的愉悦,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满的教育。通过阅读而引发起来的思维,好比准备齐全的航船,只要给以适当的风力,就会扬帆航行,抵达梦想的彼岸。正是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的教材内容。学生读过的书越多,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不理解的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好奇心、求知欲越强烈,他学习就越来越容易。
曾经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教的学生中就没有不及格的,这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一个异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他善于合理有效的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来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行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他在他教的每一个年级都设一个小图书室,里边不止有100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描述他觉得是世界上最惊奇、有趣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在这些图书的帮助下,学生提前掌握了一些课本相关的知识,为课上学习奠定基础,再加上这些书本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果没有这些图书,那么他的学生有可能永远不会及格。
在小学里,应该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学会阅读,孔老先生也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我坚定不移的相信,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的学习,首先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的进行阅读,并做到学思结合。
(三)课外阅读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让其对生活充满热情
在现代社会小学生大多过着家与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上学放学车接车送,他们就像襁褓里的婴儿,生活在家长和老师为他们精心编织的纯净的环境中,对对他们学习生活之外的社会、世界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再加上应试教育的现状,老师和家长对小学生的评价大多局限于考试成绩,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学生的生活自然而然变得畸形,他们不知道什么才是生活的全部,一旦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批评、欺凌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便会觉得生活暗淡无光,有的学生采取一些偏激的行为来缓解这种压力,甚至还有学生会选择结束自己幼小的生命。 在现实生活中,时常会发生小孩子被拐卖或者小学生因受到教师批评而选择结束自己幼小生命的事情,也有报道显示有的孩子在上大学后,走出校门不知道怎么乘坐交通工具,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流,甚至于离开父母的庇护后,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这都与小学生思想狭隘,视野不够开阔有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学校应鼓励小学生大量展开课外阅读,吸取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生活中来。一个人一生要阅读很多东西,而他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则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能否有效的运用这些知识,课外阅读则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智力背景。一本书集中了前人的精华,是将前人在生产和生活中总结的经验传播下去的工具,当一个人打开一本书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是在浩瀚的海洋里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竭力探寻自己思考的答案一样,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获得间接地生活积累和生产资料,丰富对人生的的体验感受,同时提高对生活认识的能力[4]。随着社会竞争越演越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不再需要只有高成绩而没有高能力的书呆子,学生要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吸取各方面的营养,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打破以往的啃书本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不再接纳书呆子,而是需要有真正能力的人,即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好奇心
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泯灭的兴趣的最令人振奋、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把课上的有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在小的时候进行了广泛的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各样的书籍里汲取到的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的科学知识就富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学生会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变得更加清晰具體所必不可少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有的时候孩子问的问题会简单奇特,超出爸妈的预想,甚至于爸妈可能觉得这种简单的问题根本就没有解释的必要,而在学校,由于学生对教师的害怕,导致学生不敢向老师询问,心中遗留疑惑,课本知识又单一死板,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无法完全解决小学生的疑惑的。因此就需要借助于课外阅读,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總之,课外阅读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发展,进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只有带孩子走进书时,真正的教育才开始。而小学生正处于“阅读饥饿期”,对于他们而言,14岁以前是他们阅读能力培养的最佳期,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经验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14岁以后的历程,只不过是前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5]。小学生课外阅读影响到小学生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工作者应该继续努力,为小学生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来激励他们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
[1]白晓煌.日本立体推动全民阅读[D].中国图书商报.
[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第63-69页.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90、162页.
[4] 王冰.儿童文学课外阅读对小学生习作的影响[D].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六期.
[5]王进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J],新教育,2016年第三期.
【摘要】:目前科学正在飞速的向前发展着,而我们又不能不断地把时刻变化的新的概念和规律性补充到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去,因此在现代的学校中,阅读就必将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不可代替的教学部分之一。2001年7月教育部指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一些具体要求,明确规定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该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其中低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中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高年级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与此同时还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这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课外阅读的高度重视。就此问题,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课外阅读;重要性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由于传统教育以及应试教育的羁绊,许多教师一味的追求学生的学业成绩,家长也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大量的课外时间被作业和家庭作业之外的时间占用。除此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我们的家长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家庭作业之外还要给自己的孩子买许多相关资料来做,有的家长甚至不鼓励孩子去读课外书,他们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要读也只读作文方面的,别的一律不让读。同时学生为了考取理想的成绩做了许多无用功,课外阅读对学生来说更像是一个奢侈品。此外,面对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象,许多教师相信要减轻这些学生的学业负担,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他们脑力劳动的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就行(有时候,教师甚至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你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读其他的东西,以免分心)。可是,像这样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学生的学业成绩真的就理想了吗?很多家长和教师认为课外阅读需要占用和浪费孩子很多时间,久而久之,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其实时间不在长短,只要每天坚持阅读,日积月累,日本曾规定每天早上正式上课前15分钟阅读,并拨出经费用于购买图书和改善晨读环境[1]。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么最终的结果是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他的书读的量比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还会有剩余时间,去满足他在其他地方的兴趣爱好[2]。
不难发现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有的学生在童年时期聪明伶俐,理解力强,成绩优秀,而到了少年时期,智力反而下降,对知识不起兴趣,思维迟钝,成绩也开始下滑。正相反有的学生在作业上下的功夫并不多,但他的学习成绩反而比较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源泉,其实并不完全在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是与他们的阅读能力有关。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如果它的其中一部分受到限制、不够发达,就会阻碍整个脑的工作,在人的大脑皮层里,有一些区域是专门管阅读的,他们跟脑的一些最为活跃的、最富有创造力的部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在管阅读的区域里出现了故障,那么皮层的整个解剖生理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一)课外阅读有利于小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积累语文学科相关知识,最终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不可或缺的因素。正如夸美纽斯所说:“一切语文都不要从语文语法中去学习,要从合适的作家身上去学习,没有一个人是仅靠学习规则就了解语文和艺术,并將其融会贯通的[3]。这些话一语道破了我们当前语文教学中隐藏的一些弊端。须知,课本知识只是语文学习的范例,语文教学绝绝不能仅仅局限在教科书这个狭小的世界里。实际上语文能力的提高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课外自学、自我教育而形成的。目前我国推出一系列的阅读书刊,这些课外阅读刊物类型齐全,种类多样,使得小学生课外读物本身具有一种趣味性,加上小学生课外读物内容丰富有趣,且与小学生生活密切联系,与其预期梦想贴近,比较容易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身到课外阅读中去,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了雄厚的智力背景。
(二)课外阅读激发学生思维,促进智力发展
课外阅读,用诗意话来说,既是思考的航船借以前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如果一个人没有在童年的时候就经历過面对书籍进行思考的令人欢欣鼓舞的愉悦,那就很难设想会有完满的教育。通过阅读而引发起来的思维,好比准备齐全的航船,只要给以适当的风力,就会扬帆航行,抵达梦想的彼岸。正是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才更容易理解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的教材内容。学生读过的书越多,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不理解的越多,他的内心中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好奇心、求知欲越强烈,他学习就越来越容易。
曾经有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他教的学生中就没有不及格的,这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一个异常显著的特点就是他善于合理有效的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通过阅读来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行思考,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他在他教的每一个年级都设一个小图书室,里边不止有100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方式来描述他觉得是世界上最惊奇、有趣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在这些图书的帮助下,学生提前掌握了一些课本相关的知识,为课上学习奠定基础,再加上这些书本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如果没有这些图书,那么他的学生有可能永远不会及格。
在小学里,应该教会所有的儿童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学会阅读,孔老先生也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所以我坚定不移的相信,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的学习,首先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的进行阅读,并做到学思结合。
(三)课外阅读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让其对生活充满热情
在现代社会小学生大多过着家与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上学放学车接车送,他们就像襁褓里的婴儿,生活在家长和老师为他们精心编织的纯净的环境中,对对他们学习生活之外的社会、世界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再加上应试教育的现状,老师和家长对小学生的评价大多局限于考试成绩,从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发展,学生的生活自然而然变得畸形,他们不知道什么才是生活的全部,一旦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批评、欺凌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便会觉得生活暗淡无光,有的学生采取一些偏激的行为来缓解这种压力,甚至还有学生会选择结束自己幼小的生命。 在现实生活中,时常会发生小孩子被拐卖或者小学生因受到教师批评而选择结束自己幼小生命的事情,也有报道显示有的孩子在上大学后,走出校门不知道怎么乘坐交通工具,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流,甚至于离开父母的庇护后,连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这都与小学生思想狭隘,视野不够开阔有至关重要的关系,因此学校应鼓励小学生大量展开课外阅读,吸取其中的精华,运用到生活中来。一个人一生要阅读很多东西,而他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则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能否有效的运用这些知识,课外阅读则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智力背景。一本书集中了前人的精华,是将前人在生产和生活中总结的经验传播下去的工具,当一个人打开一本书的时候,其实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是在浩瀚的海洋里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竭力探寻自己思考的答案一样,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获得间接地生活积累和生产资料,丰富对人生的的体验感受,同时提高对生活认识的能力[4]。随着社会竞争越演越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不再需要只有高成绩而没有高能力的书呆子,学生要广泛的进行课外阅读,吸取各方面的营养,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打破以往的啃书本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不再接纳书呆子,而是需要有真正能力的人,即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好奇心
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泯灭的兴趣的最令人振奋、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那么如何才能把课上的有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在小的时候进行了广泛的阅读,那么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任何一个新概念、新现象就会纳入他从各种各样的书籍里汲取到的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去,在这种情况下,课堂上所讲的科学知识就富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学生会感到这些知识是帮助他把头脑里已有的东西变得更加清晰具體所必不可少的,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另外小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有的时候孩子问的问题会简单奇特,超出爸妈的预想,甚至于爸妈可能觉得这种简单的问题根本就没有解释的必要,而在学校,由于学生对教师的害怕,导致学生不敢向老师询问,心中遗留疑惑,课本知识又单一死板,紧扣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无法完全解决小学生的疑惑的。因此就需要借助于课外阅读,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书籍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總之,课外阅读能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发展,进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只有带孩子走进书时,真正的教育才开始。而小学生正处于“阅读饥饿期”,对于他们而言,14岁以前是他们阅读能力培养的最佳期,人在14岁以前的阅读经验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而14岁以后的历程,只不过是前14年所阅读的东西的展开[5]。小学生课外阅读影响到小学生学习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工作者应该继续努力,为小学生创造更好的外部条件来激励他们投入到课外阅读当中。
[1]白晓煌.日本立体推动全民阅读[D].中国图书商报.
[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第63-69页.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90、162页.
[4] 王冰.儿童文学课外阅读对小学生习作的影响[D].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六期.
[5]王进文.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J],新教育,2016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