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好色”之独象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uqifu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不是经典,为什么成为经典?《红楼梦》凭什么成为四大名著之首?使其成为经典中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在汗牛充栋的红学研究中少有人专门论及。“否定主义文艺学”提出“越经典的作品独创性程度越高”的“以独创性为坐标的文学批评方法”,为当代文学批评开辟了一条原创道路。学者汤拥华指出:“所谓独创性问题研究,是要揭示一个作家不可替代的贡献,或者探究作家未能做出此种贡献的原因。”所以,相比其他作品,《红楼梦》的独创性高在哪?曹雪芹不可替代的贡献在哪?“否定主义文艺学”认为文学经典是由“独象”展现出来的世界,所谓“独象”是“独特的形象形式世界”,“独象”比形象、个象的文学性程度更高,简单来说,其特性就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红楼梦》的中心人物是贾宝玉,说清楚这个形象的独特或许是说明《红楼梦》独创性的关键。独创性的文学作品有独创性的文学形象,即“独象”。而贾宝玉这个独象的特点之一是“好色”之独特:非性别的“清纯”;非占有的“意淫”;非功利的“痴呆”。
  贾宝玉显然不同于另外三大名著的任何男性形象。首先,他不是“英雄”,既不是“水浒”中替天行道、占山为王的草莽英雄,也不是“三国”中逐鹿中原、英明盖世的乱世英雄,更不是“西游”中斩妖除魔、历尽艰辛的取经英雄,他只是个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儿。其次,贾宝玉喜欢女孩子。其他三部名著中的英雄,或厌恶女性、不近女色;或忽略女性、漠视女色;或凡接近女色的,不是中了美人计上当受骗,就是即将倒霉或失败的人物,如董卓、吕布等;或爱好女色的,也是被嘲弄搞笑的丑角形象,如猪八戒。贾宝玉却喜欢女孩子,围着女孩子转。可以说,贾宝玉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公然“好色”的正面形象,“好色”而正面的原因就在于其好色的独特性。
  贾宝玉的“好色”与《聊斋志异》《金瓶梅》的好色有什么不同?贾宝玉的“好色”与《源氏物语》的好色有什么不同?很少有学者分析贾宝玉“好色”之独特,要么认为贾宝玉和其他文学形象没什么区别;要不认为贾宝玉并不好色,只专情于林妹妹;要不对此讳莫如深、避而不谈。贾宝玉到底好不好色?好什么色?必须说清楚这个人物身上这么明显的特质,才能评论这个文学形象。
  一、非性别的“清纯”
  冷子兴说贾宝玉“将来色鬼无疑”,因为他小时候抓周只取脂粉钗环,七八岁的时候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就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不仅从小就喜欢姐妹胜过兄弟,帮女孩子们淘澄胭脂,爱吃香香甜甜的胭脂膏子。《红楼梦》文本写道:“因自幼姊妹丛中长大,亲姊妹有元春、探春,伯叔的有迎春、惜春,亲戚中又有史湘云、林黛玉、薛宝钗等诸人。他便料定,原来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打小亲近女性,是一种自然生命的好恶、感官上对美与丑的天然判断选择,正如一个婴儿天然喜欢宽敞明亮、色彩鲜艳和气味清新的事物。俄裔美国作家约瑟夫·布罗茨基指出:“一个不懂事的婴儿,哭着拒绝一位陌生人,或是相反,要他抱,拒绝他还是要他抱,这婴儿下意识地完成着一个美学的而非道德的选择。”照现在的观点看,只能说贾宝玉从小偏爱女性,性取向趋于异性恋。也许除了同性恋,每个男孩小时候都会有贾宝玉这种天然地对女性(特别是漂亮、温柔、可爱的女性)的亲近和喜爱。
  其实,贾宝玉并不好所有女色,他只喜欢女孩子。宝玉有一个“天问”:为什么出了嫁的女人就变得不好了?《红楼梦》文本写道:“女孩子未出嫁时是颗无价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儿来了;再老了,更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为什么结了婚,女人就变成“死珠眼”了呢?中国古代的女子一嫁出去就没有了自己,就要从青春自由王国进入三纲伦理必然王国了。即使丈夫怜爱,婆婆也要吸尽她们的活力。所以,女孩子的清纯除了生理身体上的青春靓丽之外,更主要是文化的原因。小说文本写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原因是出了嫁就沾染了“男人的气味”,这里的“男人的气味”当然不只指男人的自然生理的特质,而是指男权世界功利、世俗和专制的伦理文化,女性只有接受、认同这种文化才有可能生存下去。青春少女一旦出嫁便进入严酷的伦理系统,这一系统足以吸尽少女们生命的活力和个体的独立权利,从而使活生生的生命变成了“死珠”似的呆物和死物,甚至变成怪物和毒物,如王夫人,原来也是天真烂漫之人,后来却变成城府很深的无情物,亲手造成晴雯、金钏的悲剧。除了王夫人,还有尤氏、王善保家的、周瑞家、林之孝家、秦显家的,甚至还有嫁人不久的凤姐等。最牢靠最隐秘的压迫是让你心甘情愿、死心踏地、欢天喜地、感激涕零地自己压迫自己。正如萨特所说的“半是受害者,半是同谋者”,完全被男权思想异化的女人有时候比男人更顽固更可怕,甚至在天经地义、理所当然中不知不觉地充当打击消灭女性主体意识的刽子手。接受不了或认同不了这种文化的女孩子都得早死,如秦可聊、林黛玉、香菱、迎春等;或不被这种文化接受或认可的女性也活不了,如金钏、晴雯等。
  当然也有男性对这种文化是不适应的,如秦钟、柳湘莲、蒋玉涵、甄士隐等。甄士隐、柳湘莲因为自身不幸经历,看透这种文化的功利、世俗和专制的本质后出家了。由此可见,清纯并不是指形式上未结婚的女孩子,而是指未被“儒家世俗伦理功利文化”浸染的所有生命,也包括男性。所以,贾宝玉不仅喜欢女孩子,还喜欢男孩子,如秦观、北静王、蒋玉涵、柳湘莲等,无关身份地位,首先这几个都是美男子,更主要是清纯、洁净、不功利、世俗。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缺乏“好色”正面的男性形象原因是儒家伦理文化的圣性人格追求否认好色的自然本性,并且喜欢用权力侵占傷害美色。否认好色的自然本性,只能背地里偷偷摸摸好色,因其压抑反而猥琐不堪地滥淫;用权力侵占伤害美色,则更为不堪,《红楼梦》中男性大多如此。贾赦看中了鸳鸯,欲收她做姨娘,鸳鸯不愿意,贾赦仗着自己是主子老爷:“‘自古嫦娥爱少年’,他必定嫌我老了。大约他恋着少爷们,多半是看上了宝玉,只怕也有贾琏。若有此心,叫他早早歇了。我要他不来,以后谁敢收他?这是一件。第二件,想着老太太疼他,将来外边聘个正头夫妻去。叫他细想:凭他嫁到了谁家,也难出我的手心!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服了他!要不然叫他趁早回心转意,有多少好处。”这种没品、没情、没趣的强取豪夺,谁心里瞧得上!   大观园中,很多女孩子都喜欢和贾宝玉玩,如果说因为他是正经主子,女孩们喜欢他是冲着权势,但鸳鸯誓死不嫁贾赦说明并非如此。不说与宝玉比,就算与贾琏比,贾赦也比不上。贾琏也好色,因为凤姐太厉害、爱吃醋,在家连平儿都难得亲近,得着机会就在外面偷腥:多姑娘、鲍二家的、尤二姐。但贾琏不管和谁,至少讲究个你情我愿、男欢女爱,不像贾赦那样蛮横霸道。如果说因为贾宝玉是花样美男,贾琏、贾蓉等也是花样美男;如果说贾宝玉是未婚小鲜肉,贾环、薛潘也是,贾蔷、贾兰更嫩,怎么没见到那么多女孩子爱和他们玩?在好色上,贾赦、薛潘是一个层面的,倚势压人、强取豪夺;贾琏与西门庆是个一层面的(西门庆也是这个层面的),讲究你情我愿、男欢女爱,却不懂顺意自然、水到渠成,更不懂情投意合、关怀体贴、疼爱怜惜。除了正经主子、花样美男、未婚小鲜肉之外,是因为宝玉有情、有趣、有品,不仅讲究你情我愿、男欢女爱,也懂顺意自然、水到渠成,还懂得情投意合、关怀体贴、疼爱怜惜。除了好色对象的独特,贾宝玉与其他男人的不同还体现在“好色”的方式上。
  二、非占有的“意淫”
  贾宝玉喜欢很多女孩子:自己家的姐妹,别人家的姐妹,自己屋的丫环,别人屋的丫环,简直是见一个爱一个。林、薛、史不用说,身边的袭人、晴雯、麝月、秋纹、碧痕、芳官等也不用说;鸳鸯、平儿、香菱也因缘际会得他怜惜开导照料一番;去了趟袭人家,见了袭人姨姐妹,回来也赞叹不已:她那样的人,要是生在咱们家就好了;小红给他倒了一次茶,第二天“隔花人近天涯远”地留心;听闻傅秋芳“琼闺秀玉,才貌俱全”,虽未亲睹,“然遐思遥爱之心,十分诚敬”,遂对她家来的嬷嬷不敢怠慢;刘姥姥瞎编个美人儿雪地里抽柴火的故事,他寻根究底、修庙塑像;连出家为尼的妙玉、晚辈的秦可卿,精明泼辣的凤姐,在他眼里都可亲可敬可爱。
  这一点贾宝玉与《源氏物语》中光源氏似乎很像。源氏公子貌美惊人,才华横溢,得众多女子青睐。其性格外貌也有几分女性的柔弱和美丽,很会与女人相处,对其他事情兴趣不大,每天忙于寻求幽会的机缘。只要听说哪里有美女,就派人打听,然后亲身前往。不仅出入宫廷贵族之家,也不惜屈尊到市井贫民人家探望,还闹出把丑女当美女的笑话。对女孩子不论出身高低,一律平等看待。宫廷里从上至下对他的这种行为是不屑的,他的仆人也讥笑他,背后议论他无孔不入;父亲桐壶帝也因六条妃子郑重地批评他:“吾弟在世之日,百般宠爱于她,你切不可轻薄慢待她。而斋宫,我也视她如同自己女儿。倘你任情恣意,轻薄好色,势必负我一番心意,遭受世人讥评。”这些看起来似乎与贾宝玉非常类似,但宝玉喜欢女孩子的方式与源氏是不同的,他并不像源氏那样东钻西营,不断追逐女性,有诸多的风流案。
  警幻仙姑说“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而贾宝玉这个“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她称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用现在的话说,贾宝玉是女孩子极好的闺蜜良友,却会遭到世人讥嘲冷眼、诽谤唾弃,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贾宝玉的“好色”是花心思的。男人都好色,费心思的不多,像贾宝玉这样费心思的更少。在贾宝玉心里,跟女孩子玩是大事,虽不敢说是头等第一要,至少也不排在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后面,用儒家的等级观念看,这简直是大逆不道的荒淫之徒。在儒家伦理的主流观念中,喜在内帏厮混,总跟女人呆在一起,是没有出息的表现。因为女性社会价值低,“妻以夫荣”“母凭子贵”,女人没有自己独立的主体性价值。即使是今天,一个男人被人嘲笑女里女气娘娘腔,相比于一个女人被称女汉子,前者几乎全是贬意。女人从属于男性,男性从属于权力,所以男人要围着“仕途经济”转,女人要围着男人转。而贾宝玉整天围着女孩子转,不合于儒家伦理文化规范,所以被取笑、嘲讽、批评或责骂。
  贾宝玉在女孩子身上太花心思,才是让贾府长辈们恼怒生气的原因。“花气袭人知昼暖”,贾政就因袭人的名字而发怒:“丫头不拘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起这样刁钻的名字?……可见宝玉不务正,专在这些浓词艳诗上做工夫。”袭人心气之高不在鸳鸯之下,她原本有回家的机会,可以不在贾府里做丫环,但她不愿回去,因为回去方方面面都不如在贾府好。有人说她跟宝玉有过云雨之事,自然不愿意回去。这自然是她与宝玉关系特殊的原因之一,但鸳鸯连做贾赦的正妻姨娘都不愿意,袭人凭什么愿意名不正言不顺就跟了宝玉。唯一的解释是她喜欢贾宝玉,自愿跟贾宝玉。贾宝玉待人好,也喜欢她。回家许配别人,哪里找得到贾宝玉这样的人!很多人诟病贾宝玉与袭人之事,认为这是贾宝玉好色的凭证,试想贾宝玉身边那么多丫环,论姿色晴雯优,论有趣好玩芳官、碧痕、秋纹更胜,论忠厚可靠还有麝月,这些丫环名义上都是他的,如果好色,这么轻而易举垂手可得,不说淫个遍,多沾染几个又何妨?可贾宝玉并未强取豪夺或随意沾染,而且贾宝玉并不因为没有这层关系就对这些丫环不好,他同样也疼惜爱护这些丫环。
  从表面看,贾宝玉与光源氏都是因为对待女人及情感的观念与当时周围人不同而显得异类,但贾宝玉对女性更自然,不会东钻西营地追逐女人。贾宝玉亲近女性、喜欢女孩子,并非只有男女之情、肌肤相亲或恋爱之心、痴意相思。这喜欢里面有的是精神相契、才思之情,有的是性情相投、兴味相合,有的是亲情友爱、疼惜关切……贾宝玉对女性除了喜爱、倾慕、赞叹之外,还有诚敬和崇拜:“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比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要紧。但凡要說时,必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方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的。”光源氏没有这种诚敬与崇拜之情。生命之美与无常、性爱之美与无常,无法把握所带来的“物哀”使光源氏常有沉痛、无奈、哀伤与悲叹之情,尽管光源氏对女性也有同情、赞赏、爱慕、怜惜等诸多情愫,也懂得欣赏各种女性的美,因少了贾宝玉那种诚敬与崇拜,光源氏对女性的喜爱追慕仍是追逐、得到、离开的喜新厌旧模式。光源氏的喜欢是想方设法追求到手,发生关系。而贾宝玉因其诚敬与崇拜,对女性更多是亲近、喜爱与怜惜,不是得到与否,不一定非要有身体或性的关系。如此独特的“好色”,其背后一定有原因,也就是说贾宝玉好色在性质上也可能与众不同。   三、非功利的“痴呆”
  如前所述,光源氏一生主要精力放在女人身上,对女人整体上也有一些怜香惜玉的感情,对与他接触的女人都尽量善待,包括花散里、未摘花等长相不漂亮的女人也在他的保护下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但正是这个生性柔弱、怜香惜玉的人,在比他更弱的女子面前强硬无礼,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需要。比如,他强迫空蝉,与胧月夜的第一次相遇也带有强暴的成分,尤其是对轩端荻的诱奸,紫式部用“浮薄少年的不良之心”加以感叹。源氏自己受欲望驱使,却瞧不起听从肉体欲望和感情召唤的女人,对胧月夜时冷时热;自己偷东摸西,却不能忍受三公主的不贞。源氏对夕颜的侍女右近说:“我自己生性柔弱,没有决断,所以喜欢柔弱的人。”右近说:“公子喜欢这种性格,小姐正是最合适的人物,可惜短命而死”。简短的对话透出两个信息:一是源氏自视自己是柔弱的人;二是视那些柔弱的女性为自己是同类。
  因为自己柔弱,所以喜欢女性的柔弱,因自身柔弱,所以视女性为自己的同类,这还是以自己为中心的。光源氏身处宫廷,多次目睹权力争斗,对自己柔弱的性格、没有强大的外戚做靠山、很难在宫中立足有充分感觉和清醒认识。源氏远离权力中心是不得已的选择,内心是无奈、惭愧和悔恨。也就是说,光源氏对女性的追逐有补偿心理,这种心理类似于魏晋“竹林七贤”隐居山林,佯狂恣肆、放任不羁,内心却痛苦纠结,只有用加倍放浪形骸来排遣苦闷的心情。光源氏不断追逐女人也有此补偿、逃避和排遣郁闷的心理,所以无休止地从一个女人流到另一个女人那里。而贾宝玉主动地远离权力和功名利禄,整天和女孩子玩是开心、轻松和惬意的。另外,贾宝玉视自己为女性的同类,这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而是因为女性特质本身而喜欢女性,宝玉喜欢女性的性质与光源氏和别的男人也不同。
  贾宝玉好色起来时常发痴发呆,一般常认为贾宝玉的中邪着魔、发痴发癫主要是为林黛玉,如一见面摔玉、听到林黛玉吟葬花而恸倒、误以为林家要接回林黛玉而急痛迷心等,不一而足。其实,贾宝玉因薛宝钗、史湘云、袭人、晴雯等人发痴发呆的地方也不少,不用一一陈述。除此之外,还有几处更能看出贾宝玉的呆气:玉钏给贾宝玉送汤去,这时傅家的两个嬷嬷来给贾宝玉请安,贾宝玉边说话边伸手接汤将,却碗撞翻,汤泼在贾宝玉手上,贾宝玉不觉,只管问玉钏烫哪里。众人都笑了,玉钏道:“你自己烫了,只管问我。”贾宝玉听了,方觉自己烫了。傅家两婆子出来一顿好笑:“怪道有人说他们家的宝玉是相貌好里头糊涂,中看不中吃,果然竟有些呆气。他自己烫了手,倒问别人疼不疼,这可不是呆了吗!”俩嬷嬷还将以前听来的事也取笑一番:“大雨淋的水鸡儿似的,他反告诉别人:‘下雨了,快避雨去罢。’(龄官在地上画“蔷”入了迷,宝玉被龄官痴情所染,在一旁看痴了,突然滂沱大雨,宝玉喊下雨了快避雨去,忘了自己也在淋雨)千真万真有些呆气,时常没人在跟前,就自哭自笑的,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儿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他不是长吁短叹的,就是咕咕哝哝的。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遭塌起来,那怕值千值万都不管了。且一点刚性儿也没有,连那些毛丫头的气都受。”
  贾府里的丫头仆妇都不怕贾宝玉,因为贾宝玉时常给她们赔小心,替她们代罪受过。彩云是王夫人的丫头,与贾环相好,常偷王夫人屋里的东西私赠贾环。有次因玫瑰露茯苓霜牵扯一堆人进去,事闹大了不好收场,最后也是贾宝玉替他们认了。连王熙凤私下都跟平儿抱怨:“宝玉为人,不管青红皂白,爱兜揽事情。别人再求求他去,他又搁不住人两句好话,给他个炭篓子带上,什么事他不应承。”赵姨娘和贾环几次三番害贾宝玉,贾宝玉从无怨恨之心,还帮忙遮掩替人受过。他对彩云的关心体贴并不想要什么回报和好处。贾元春晋封为贵妃,“宁荣两处上下内外人等,莫不欢天喜地,独有宝玉置若罔闻。你道什么缘故?”原来是秦钟病重,“因此,宝玉心中怅怅不乐。虽有元春晋封之事,那解得他的愁闷?贾母等如何谢恩,如何回家,亲友如何来庆贺,宁荣两府近日如何热闹,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介意”。贾府上下都笑贾宝玉呆气,怨得了众人的嘲笑吗?谁会因一个八杆子打不着的穷酸破落的朋友生病而坏了自家亲姐姐“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喜庆之心!孰轻孰重,连傻子都知道,可贾宝玉偏就闷闷不乐。在贾宝玉心里,秦钟比皇家的权威、家族的荣耀、众人的热捧还重要。这种非功利非占有非性别的博爱在性质上与一般好色是不同的。
  贾宝玉“好色”的对象是非性别的“清纯”,“好色”的方式是非占有的“意淫”,“好色”的性质非功利的“痴呆”,这样一种前无古人的“好色”构成了“独象”(独特的形象),当然,独象并不指一个人物形象,而是指“独特的形象形式的世界”,即“红楼世界”。“红楼世界”何以产生?这个独象需要作者个体化理解来支撑,个体化世界是一种艺术结构,这个艺术结构的独特性要看一个作家摆脱既定艺术结構、艺术理解达到的程度。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续书都不可能是曹雪芹的“红楼世界”,包括高鄂的,即便人物一样、结局一样,但作者的“个体化理解”不可能一样。也就是说,曹雪芹的“个体性理解”穿越生活世界、观念世界和文学世界,创造出了以贾宝玉为中心的“红楼世界”,这个“个体性世界”不同于生活世界、既定的观念世界,也不同于其他的文学世界,这就是经典。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
  作者简介:蒋虹(1970-),女,湖北天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其他文献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道德,平等自由是正义的首要原则。正义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的标准。正义有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有利于人民自由平等的发展,有利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抵制不良的社会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虚无主义等。面对社会上一些不正义的行径,人们必须提高对正义的科学认识,自觉抵制不正义的行为。当前,要建立和完善使正义可以得到实施的法律保证监督机
期刊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稳步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选择。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当代中国社会所要分析和讨论的重点问题。本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道路进行分析,对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进行重点研究。  从源头上讲,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世代传承的文化,规定着每代人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
期刊
《七十七天》是根据杨柳松的真实经历和他撰写的小说《北方的空地》改编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位迷失于都市生活的探险家杨,计划在八十天之内横穿漫无边际的羌塘无人区的故事。  杨在领略了羌塘无人区壮丽风景的同时,也领教了其特有的极端气象。在经历了与动物的生死搏杀、呆呆地看着补给消耗殆待尽却无能为力的生死考验后,极度的孤独感导致主人公心理最后的防线崩溃,一触即发。当这一切结束之后,迎来的只是绝对的冷静。但在迎来
期刊
雕塑家是书写美术史的重要一员,更为立体地投射出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特征。这种艺术形式在当下多元化、碎片化的图像视觉文化生活中,在机械、电子、信息的现代文明语境下,应该以何种姿态示众,如何延续发展,所经历的时代跨度又带给当代观众怎样的启示,它的存在空间和延续方式是否具有生命力呢?笔者试图从艺术家作品中找出切入点进行探讨,剖析雕塑艺术家对艺术创作与时代关系的探索,并将这种文化积淀以新的视角解读,探寻雕塑作
期刊
电影《驴得水》上映于2016年10月底,由于其选题的新颖,加之制作团队的精良制作,这部乌托邦破灭的黑色幽默喜剧片在中国影坛上崭露头角,成为了小成本电影的成功典范。《驴得水》最终获得1.73亿的高票房,是一部集票房与口碑于一身的优秀电影作品。这部电影的镜头语言以叙事性镜头为主,将故事的细节刻画得十分到位。影片中的开放型构图、人物特写、剪影、自然光效的运用都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本文
期刊
《如来梦》是刘文金创作的大型二胡套曲,与其他作品相比,它拥有十分恢宏的气势,蕴含的佛学哲理较为丰富。其中,《如来藏》是二胡套曲《如来梦》的最后一首作品,它是刘文金在1997年以愚溪先生小说《袍修罗兰》的主要人物为题材创作的二胡曲。《如来梦》是迄今唯一一部现存较为完整、以佛教文化为题材的二胡套曲。这套二胡作品与先前的二胡作品相比存在极大的不同,以往的二胡作品大多表现景色、民风和人,《如来梦》则由八首
期刊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当代优秀的中国歌剧作品。其首演至今,剧中的经典唱段广为传唱,各种舞台和音乐会上都能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这足以看出它的魅力。《开药方》是剧中的一首对唱曲目,本文分析了该唱段的创作特色和演唱技巧,旨在引导演唱者把握好歌曲的演唱风格和韵味,更好地诠释作品。  《野火春风斗古城》描绘了古城中的抗日故事,“野火”代表的日本侵略者嚣张的气焰,而“春风”则深情讴歌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剧
期刊
近些年,来广西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青年作家,他们以悲悯的情怀、敏锐的洞察力、细腻的笔触描摹生活、折射内心,反映在时代骤变里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表现社会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道德坚守。他们的作品受到了极大关注,并被文学界广泛认可。这些少数民族青年作家在题材选择、美学追求、道德审视等方面,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共性,代表了广西少数民族青年作家的整体创作面貌和诗学追求,对他们进行整体考察,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广
期刊
《兰花花叙事曲》是著名作曲家关铭根据陕北民歌《兰花花》改编而成的二胡作品,乐曲由五个部分串联,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兰花花爱情悲剧”。作品取材于陕北地区凄美的爱情故事,讲述了兰花花不满买办婚姻,与黑暗势力抗争并追求自己幸福的爱情故事,体现出封建社会的女性也渴望争取自己的幸福和自由。乐曲分为五个部分,在演奏过程中,该作品的旋律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音乐风格兼具抒情与叙事。  《兰花花叙事曲》是二胡演奏中
期刊
《赫索格》中通过多个人物以及人物组合的塑造,表现了人物抒写的三重境,即人物行为之境、心理描写之境和人性表现之境。在每重境之上,小说文本都通过具体内容体现出种种矛盾,包含宗教之间、宗教和现实人生以及赫索格的精神需求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构成了《赫索格》的复杂性。本文梳理《赫索格》中的多组矛盾,总结了人物抒写的三重境,指明了《赫索格》中矛盾人生的人性和解。  一、人物抒写的第三重境——人物行为之境  《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