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宝敬:“敢拼会赢”的茶具发明家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tao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打开网页搜索“颜宝敬”的名字,会出现很多个头衔:德化县政协委员,福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副会长,卓越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可当你听他绘声绘色地说起在陶瓷界的经历与成就时,不禁让入觉得眼前这位年近半百依旧充满热情的中年人,其实更像一位思维活跃的发明家。
  一“泡”而红的瓷界发明家
  老颜与陶瓷的不解之缘,还要从祖辈的故事说起。他出生于德化县一个陶瓷世家,受祖上制陶的熏陶,对陶瓷有一份特殊的情结。颜家的窑火至今传承了32代,祖上有中国第一部陶瓷专著《陶业法》的作者颜化綵,还有明朝著名的陶艺大师颜俊高。于是,老颜的陶瓷梦,自小便埋下种子。
  当过历史教师的老颜,从不忘“做一个制瓷名家”的梦想。空闲时间,他大量研读陶瓷书籍,学习研究德化白瓷,最终开始了陶瓷的创业之路。在茶具陶瓷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30年,而真正让他一“泡”而红的,是他自主发明的“半自动全自动”陶瓷茶具。
  这套被称作“泡茶神器”的陶瓷茶具,在2006年获得了6·18科技创新展览会金奖和第十六届全国发明金奖,并于2007年走向世界,夺得巴黎国际发明银奖,是我国陶瓷界至今获得的最高荣誉。
  在参观老颜的展厅时,他随手拿起一个作品,都能滔滔不绝地道来一段故事。一件可爱的“小僧许愿”茶宠,系首次将茶宠与香炉结合的创新设计,在“聚划算”以每天销售1万个的成绩创造德化淘宝单品的销售纪录,即使日夜赶工,都供不应求。还有2006年起风靡的旅行茶具也出自老颜的创意。
  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拼劲,在老颜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颜宝敬的名字连同“卓越”品牌成为陶瓷界创新发明的符号。至今他研发的茶具已达上千种,版权三四百个,专利产品三四十个。
  “泡茶神器”,让喝茶更简单
  老颜说起“泡茶神器”的发明,难掩自豪神情:“福建人喜欢功夫茶,但在外地我发现不是人人都敢泡,特别是一些女性朋友都怕泡茶烫手。我当时就想如何把不烫手的茶具发明出来。”老颜说干就干,组建了团队,经过半年的反复试验和研究,终于推出了这套被称为“泡茶神器”的陶瓷茶具。
  “泡茶神器”的独到之处在于借鉴了假山水流可以自动流淌的原理,在造型各异的底座上,安置一个特殊的盖碗,盖碗底部的小孔连接底座的出液口,通过阀塞和阀杆的控制,只要手指轻轻一按盖碗的盖子,泡好的茶汤就自动流到底座上的茶碗中。
  为我们演示完“神器”的使用,老颜俏皮地伸出双手问:“你们看,我手上的皮肤,是不是比脸还嫩?”
  对于代表作“泡茶神器”,老颜也从未停止过将其更新换代的思考。考虑到“泡茶神器”构造精细,配件较多也容易损坏,老颜又对它进行了完善,设计了构造更为简单的半自动茶具:将双层的盖碗正立于底座,待茶叶浸泡充分后,移动杯身让其倾斜,茶汤就通过对接底座的小孔流入杯中,而回正杯身,就停止出水。这是第三代的“泡茶神器”,其底座在更新换代中也有了层出不穷的变化,有海豚、玉兔、祥龙,还有美人鱼等新奇的造型。
  “泡茶神器”问世后,迅速被人抄袭仿冒。为此,老颜曾驱车跑遍9省31个城市,行驶6718公里,追查仿冒品的源头。自2008年起,历时5年多的不懈取证和努力,终于一锤定音,获得劳动果实保卫战的胜利。
  尽管市场上的仿冒产品难以杜绝,老颜仍对“卓越”的品质信心十足。他的智慧与拼劲,成为活脱脱的金字招牌,伴随着他的情怀,向创造“中国项级品牌茶具”的梦想迸发。
  记者手记
  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和茶文化的不断普及,人们对茶具的要求逐步向高品质、多功能、个性化等方面发展。品茶过程更注重文化享受和情趣寄托,人们也更看重茶具的审美价值、文化成分、品牌魅力等。老颜的茶具发明之路也让我们明白,科技改变茶生活,善创新者得天下。
其他文献
如果你身处长江以北,无论是中原腹地,还是大东北,记忆里一定是有着轻苦涩味的绿茶。你们身边的那些绿茶,像北方的一切,有种粗狂的豪气。父母那辈是大搪瓷缸,你们这辈换成了精致许多的玻璃杯,变的是器具,不变的是温热的茶味。你们那根深蒂固的气味记忆,依托着那些从南方远道而来的叫做“茶”的可人绿。如果有一种茶味属于乡愁,那这份属于长江以北。  杭州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四川竹叶青
期刊
为了重现福建水仙茶的荣耀,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将联手福建水仙茶品牌战略联盟,以及武夷山市、建阳市、建瓯市、漳平市、永春县五个县市拟于6月在北京共同举办以“温情水仙茶,走进百姓家”为主题的“北京水仙茶之夜”暨“千里水仙茶路”启动仪式,让北京民众感受清新福建的温暖水仙茶,让北方销区更多的人全面了解水仙茶。  活动开始后,主办方将分别走进开封、杭州、南京、广州、上海等主要销区举办水仙品鉴会,让茶人、茶商
期刊
只有经受得住岁月沉淀的艺术品,才具有收藏的意义与价值。收藏者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发掘一件能够承受时光洗练的艺术品,也正是收藏的乐趣所在。对于德化白瓷而言,我们又该如何去判定一件瓷器的收藏意义和价值?著名德化白瓷藏家苏银溪将为我们讲述他对白瓷收藏的理解。  从商人到藏家  在众多德化瓷器的藏家里,“宝兜艺瓷”的掌门人苏银溪是个颇有名气的人物——他的手上收藏有数百件德化白瓷近现代名家作品。作为商人,苏银
期刊
幔亭峰下,于彝山兰若茶文化艺术空间小憩时,北京收藏大家张先生曾作七律一首。  在云雾缭绕的青山间,一身素衣,优雅从容,品一杯岩茶,清香淡甜。一窗青山一盏茶,一席茶会一曲乐。  如此美景佳物,自是值得分享。  武夷暮春,茶香漫野。  乙未年的武夷岩茶茶季,中国人文茶道发起人王迎新,和来自全国十个省份的十二名学员在武夷山精修人文茶道。“醉卧岩茶沟壑间,慢啜吞茗细悟岩”。茶修期间,学员们走茶山,看做茶,
期刊
许多美好的经历往往都可遇不可求,读一本好书,结识一位知己,品尝一款美食,做了一场美梦……当然,还少不了喝一泡好茶。  因为一次采访,我认识了空山,他在高校的美术学院任教,同时也是资深的室内设计师。当我拿出采访本时,他连忙说:“不急,不急,我们先喝茶,缓一缓。”于是,一场访谈的开场白便从茶开起。  空山是爱茶之人,尤爱老茶。他四处收集不同年份的茶,却不单是为了囤茶,而是乐于分享。在唤醒口腔的第一泡荼
期刊
五月的周末午后,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将城市多地淹成了“威尼斯”,将茫然失措的人们关在屋里。与其望雨兴叹,不如且坐且观雨景。  而此时的屋外,只融成一个很模糊的轮廓,雨境也似乎变成了梦境。家人都围在了桌前,期待我选择一泡适合这潮湿天气的茶,于是乎我想起了一款“带劲”的岩茶。  打开茶袋,微弱的灯下,干茶的灰褐色的条索肥壮匀整,幽幽然有淡淡的焙火香在空气中蔓延。  提水高冲,高锐的桂皮香冲破了潮湿
期刊
从小就跟着父亲捏泥的陈明良,对于德化白瓷艺术有着独特的鉴赏力、感知力与创造力。从父亲领着他走上陶瓷艺术之路起,收藏与创作就牢牢地嵌入了他的生活,使他徜徉流连于陶瓷世界,专注于破解它们的艺术密码,并汲取其艺术精华融入创作,赋予了时代精神。  手工与机械的龃龉  初夏早晨,阳光洒进小楼的院落,一地明媚。  贤惠的妻子已经备好茶,烫洗好茶具。一袭黑色唐装的陈明良,端坐在茶桌前,开始了每天的第一杯茶,用的
期刊
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终于等到夫婿薛平贵风光返乡,“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这是大家都熟知的完美爱情故事,却也是虚构的民间传说。不过在台湾竹南,还真的有人坚守寒窑长达77载,不同的是从13岁入行、14岁担任师傅至今,始终欢喜拉胚做陶、烧陶。高龄90岁的添福师,今天还要以90把不同造型的创作茶壶,举办“九十壶展”为自己庆生,让人深深感受台湾民间无比的创作活力。  在台湾少数残存的蛇窑中,保存最完整
期刊
台湾一位学生经过七年的努力,通过硕士、博士课程的学习,来往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等地采访、搜集资料、田野调查,从理论与实务出发,终于完成《东亚茶文化比较研究》论文,取得日本筑波大学博士学位,是东亚茶文化比较研究的第一人,可以说是茶文化发展史上,一件可喜、可贺的好事。  中国茶文化的第一次体现是陆羽著的《茶经》,陆羽《茶经》是中国茶文化的重要文献,中国茶文化与东亚其他各国茶文化的连接,《茶经》发挥了重
期刊
因为茶,让很多人爱上了《茶道》;也因为《茶道》,让很多人爱上了茶。  茶是最好的语言,也是最好的媒介,更是一条联系感情最芳香最柔软的通“道”。创刊9年来,我们一直用与茶有关的文本与影像构建情感与文化交流的纽带,从福建到全国。  于是,自2011年开始,我们每年都与全国读者、茶友们相约在新年的第一个午后,开泡新年的第一道茶,在氤氲的茶香里,读书、焚香、调琴、插花、染翰、泼墨……其乐融融。  20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