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在中风后偏瘫康复训练治疗中用针灸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单纯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以针灸进行辅助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和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
结果:经过一个疗程(30d)的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水平得分均有明显改变,其中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中风后偏瘫康复训练中加以针灸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和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 康复训练 中风后偏瘫 临床探索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566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346-02
中风临床又称脑卒中,有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患者中风后语言表达、行走能力会根据中风程度而受到影响。中风严重或多次中风后容易导致偏瘫,影响正常生活[1]。我院近年来针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与康复训练配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9~86岁,平均(57±1.5)岁,病程3~26年,平均(26.4±1.8)年。所有患者均经CT、MRI检查以及临床诊断确诊,且排除失用症、智障以及其他功能性疾病患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张力增高、肌痉挛、腱反射亢进等症状。根据患者自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各方面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纯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进行抗痉挛体位控制和易化技术训练,采用抗痉挛手法和诱发分离运动的训练,强调患者积极参与有目的的做运动。者俯卧位,以按、压、滚法,先向心性按摩偏瘫肢体,从远端至近端,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宜,以缓解关节,肌肉的痉挛,从而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训练期间根据患者各自情况适当改变康复计划,指导患者用正确的姿势和平缓的力度,尽量做到最大幅度,以引起紧张和轻度疼痛为度。并根据日常训练情况,逐渐代替日常简单行为,如洗脸、刷牙等,甚至更难度的行为。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取患者三阴交、内关主穴人中进行针灸。针灸过程中,患者会有不同程度上的酸、麻、胀感觉,以促进肢体血流等达到治疗效果[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以30d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且详细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1.3 评价指标。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水平进行评定,并对比差异[3]。
1.4 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选取患者进行统计处理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X±S表示计量资料,X2表示计数资料,并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水平得分均有明显改变,其中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水平得分对比分析[n,(X±S)]
评分
对照组(n=30)
观察组(n=3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日常生活能力
36.23±2.89
73.29±4.44**
36.42±3.75
60.56±3.18*
运动功能水平
30.11±4.46
61.35±4.61**
30.13±4.21
53.14±4.05*
注:两组治疗后得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病发、致残率颇高的疾病,部分存活患者中,也有大部分患者丧失了生活、工作能力,以至于影响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也给患者自身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近年来,尤其中风后偏瘫患者,情况更为严重。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操作方法简单。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找准穴位,然后下针操作,用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4,5]。
近年来,诸多学者不断研究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方案,在研究中,倪欢欢等[6]将9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常规组、对照组三组,治疗组实施针刺与康复训练配合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躯干训练治疗,治疗后治疗组FMA、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王俊华等[7]用针刺背俞穴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水平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穆迪嘉.针灸辅以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6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02):222-222
[2] 张艳,刘国成,王金宇,等.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09):631-633
[3] 李芳玲.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4-796
[4] Jingchun Guo,Jieshi Cheng,Ying Xia.Acupuncture Therapy for Stroke[J]Acupuncture Therapy for Neurological Diseases,2010:226-262
[5] 韩文韬,王普,刘普素,葛娜.传统疗法(针灸推拿)配合现代康复医学治疗脑卒中3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运用,2013,7(18):213-215
[6] 倪欢欢,崔晓,胡永善,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89-791
[7] 王俊华,周嘉澄,刘刚.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770-772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单纯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以针灸进行辅助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运动和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
结果:经过一个疗程(30d)的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水平得分均有明显改变,其中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中风后偏瘫康复训练中加以针灸进行辅助治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和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 康复训练 中风后偏瘫 临床探索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566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346-02
中风临床又称脑卒中,有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患者中风后语言表达、行走能力会根据中风程度而受到影响。中风严重或多次中风后容易导致偏瘫,影响正常生活[1]。我院近年来针对中风后偏瘫患者实施针灸与康复训练配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39~86岁,平均(57±1.5)岁,病程3~26年,平均(26.4±1.8)年。所有患者均经CT、MRI检查以及临床诊断确诊,且排除失用症、智障以及其他功能性疾病患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肌张力增高、肌痉挛、腱反射亢进等症状。根据患者自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两组患者各方面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单纯康复训练进行治疗,进行抗痉挛体位控制和易化技术训练,采用抗痉挛手法和诱发分离运动的训练,强调患者积极参与有目的的做运动。者俯卧位,以按、压、滚法,先向心性按摩偏瘫肢体,从远端至近端,以局部皮肤发热为宜,以缓解关节,肌肉的痉挛,从而控制肌痉挛,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训练期间根据患者各自情况适当改变康复计划,指导患者用正确的姿势和平缓的力度,尽量做到最大幅度,以引起紧张和轻度疼痛为度。并根据日常训练情况,逐渐代替日常简单行为,如洗脸、刷牙等,甚至更难度的行为。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基础上,取患者三阴交、内关主穴人中进行针灸。针灸过程中,患者会有不同程度上的酸、麻、胀感觉,以促进肢体血流等达到治疗效果[2]。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以30d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且详细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处理。
1.3 评价指标。采用简化Fugl-Meyer评价法和改良Barthel指数,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水平进行评定,并对比差异[3]。
1.4 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选取患者进行统计处理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X±S表示计量资料,X2表示计数资料,并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水平得分均有明显改变,其中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见表1所示。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水平得分对比分析[n,(X±S)]
评分
对照组(n=30)
观察组(n=3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日常生活能力
36.23±2.89
73.29±4.44**
36.42±3.75
60.56±3.18*
运动功能水平
30.11±4.46
61.35±4.61**
30.13±4.21
53.14±4.05*
注:两组治疗后得分对比,差异显著,*P<0.0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脑卒中是临床病发、致残率颇高的疾病,部分存活患者中,也有大部分患者丧失了生活、工作能力,以至于影响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也给患者自身带来极大的精神压力。近年来,尤其中风后偏瘫患者,情况更为严重。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操作方法简单。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找准穴位,然后下针操作,用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4,5]。
近年来,诸多学者不断研究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方案,在研究中,倪欢欢等[6]将90例中风后上肢痉挛患者分为治疗组、常规组、对照组三组,治疗组实施针刺与康复训练配合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躯干训练治疗,治疗后治疗组FMA、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王俊华等[7]用针刺背俞穴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水平得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总之,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穆迪嘉.针灸辅以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60例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02):222-222
[2] 张艳,刘国成,王金宇,等.巨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09):631-633
[3] 李芳玲.针刺拮抗肌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94-796
[4] Jingchun Guo,Jieshi Cheng,Ying Xia.Acupuncture Therapy for Stroke[J]Acupuncture Therapy for Neurological Diseases,2010:226-262
[5] 韩文韬,王普,刘普素,葛娜.传统疗法(针灸推拿)配合现代康复医学治疗脑卒中3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运用,2013,7(18):213-215
[6] 倪欢欢,崔晓,胡永善,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789-791
[7] 王俊华,周嘉澄,刘刚.针刺背俞穴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2):770-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