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排针透刺法”在腰椎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按照患者实际选择治疗方式将我科收治的96例腰椎病患者分为实验组(排针透刺法)56例和对照组(传统针刺法)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排针透刺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排针透刺法”治疗腰椎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疼痛程度。
关键词:排针透刺法 传统针刺法 腰椎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569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348-01
腰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排针透刺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尤其适合腰椎、骶椎严密复杂的生理结构和局部经络循行分布状况[1]。现对我科使用排针透刺法治疗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性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等)的临床效果与传统针刺法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96例腰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常规检查确诊,排除合并严重脏器疾病、精神系统疾病、合并明显局部感染以及入选前使用其他药物治疗者。按照患者实际选择治疗方式将9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排针透刺法)56例和对照组(传统针刺法)40例,实验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为22~80岁,平均年龄为(50.26±9.66)岁,病程为7d~18年,平均病程为(4.47±2.06)年,其中32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为腰椎椎管狭窄症、15例为腰椎骨性关节炎;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为23~79岁,平均年龄为(49.83±10.08)岁,病程为7d~18年,平均病程为(4.58±2.11)年,其中22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为腰椎椎管狭窄症、12例为腰椎骨性关节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腰椎病类型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患者给予排针透刺法治疗,主穴取平胸11-腰5椎棘突下旁开3寸,均取双侧进行排刺,辅穴取环跳、申脉、委中、阿是穴[2]。使用0.3mm×50~80mm毫针常规酒精消毒后进行针刺,留针30min,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主穴取腰夹脊穴、大肠俞,辅穴取环跳、阳陵泉、委中、悬钟、丘墟,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2次为度[3],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评分变化情况。疗效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工作;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肢体功能有所改善,可从事较轻工作,劳累后仍有疼痛;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肢体功能均未改善[4]。疼痛程度评分采用McGill疼痛评分表,将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疼痛和极为疼痛6个级别,分别对应0、1、2、3、4、5分。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分组
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实验组(n=56)
27
25
4
52(92.86%)a
对照组(n=40)
14
17
9
31(77.50%)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n=56)
4.10±0.77
0.68±0.89ab
对照组(n=40)
4.12±0.76
1.35±0.88a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腰椎病包括病症较多,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以腰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因此属于中医“腰痛”范畴。主要病机为寒湿入侵、跌仆劳损、肾虚精血不足、气血不畅。排针透刺法的主要治疗机理为一针透2经达3经,取背部膀胱经双线穴位进行针刺,能够达到补肾通气、舒经活络的目的。局部经手法刺激,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也能够刺激神经根和病灶处肌肉兴奋。临床研究表明,排针透刺法每针均可对相应椎骨下方的脊神经后支产生刺激,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神经节,对改善神经根周围循环和淋巴循环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周围炎性渗出物吸收和消除水肿[5]。也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神经根和肌腱组织粘连,改善局部椎体病变、劳损以及肌肉强直。同时也对整体腰脊椎以及周围组织有一定调节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排针透刺法治疗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临床疗效也明显高于传统针刺法。
总之,“排针透刺法”治疗腰椎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疼痛程度。
参考文献
[1] 郑红波.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11):1186-1188
[2] 李晓峰,张霞,覃亮,等.排针刺法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分析[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01):39-40
[3] 姜媛,李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1,31(05):404-406
[4] 孙存海,李政.透刺法治疗常见疾病的临床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3,26(04):120-122
[5] 孟立强,王卫强,程艳婷.透刺法理论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3,45(01):56-58
方法:按照患者实际选择治疗方式将我科收治的96例腰椎病患者分为实验组(排针透刺法)56例和对照组(传统针刺法)4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排针透刺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评分变化情况。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排针透刺法”治疗腰椎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疼痛程度。
关键词:排针透刺法 传统针刺法 腰椎病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569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348-01
腰椎病在临床上发病率较高,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和生活。排针透刺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尤其适合腰椎、骶椎严密复杂的生理结构和局部经络循行分布状况[1]。现对我科使用排针透刺法治疗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性关节炎、腰椎管狭窄症等)的临床效果与传统针刺法进行比较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96例腰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常规检查确诊,排除合并严重脏器疾病、精神系统疾病、合并明显局部感染以及入选前使用其他药物治疗者。按照患者实际选择治疗方式将9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排针透刺法)56例和对照组(传统针刺法)40例,实验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为22~80岁,平均年龄为(50.26±9.66)岁,病程为7d~18年,平均病程为(4.47±2.06)年,其中32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为腰椎椎管狭窄症、15例为腰椎骨性关节炎;对照组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为23~79岁,平均年龄为(49.83±10.08)岁,病程为7d~18年,平均病程为(4.58±2.11)年,其中22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6例为腰椎椎管狭窄症、12例为腰椎骨性关节炎。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腰椎病类型等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患者给予排针透刺法治疗,主穴取平胸11-腰5椎棘突下旁开3寸,均取双侧进行排刺,辅穴取环跳、申脉、委中、阿是穴[2]。使用0.3mm×50~80mm毫针常规酒精消毒后进行针刺,留针30min,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主穴取腰夹脊穴、大肠俞,辅穴取环跳、阳陵泉、委中、悬钟、丘墟,以沿腰腿部足太阳、足少阳经向下放射感2次为度[3],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疼痛程度评分变化情况。疗效评价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肢体功能恢复正常,恢复正常工作;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肢体功能有所改善,可从事较轻工作,劳累后仍有疼痛;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肢体功能均未改善[4]。疼痛程度评分采用McGill疼痛评分表,将疼痛程度分为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疼痛和极为疼痛6个级别,分别对应0、1、2、3、4、5分。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分组
痊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实验组(n=56)
27
25
4
52(92.86%)a
对照组(n=40)
14
17
9
31(77.50%)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下降,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分组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n=56)
4.10±0.77
0.68±0.89ab
对照组(n=40)
4.12±0.76
1.35±0.88a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3 讨论
腰椎病包括病症较多,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以腰痛为主要临床症状,因此属于中医“腰痛”范畴。主要病机为寒湿入侵、跌仆劳损、肾虚精血不足、气血不畅。排针透刺法的主要治疗机理为一针透2经达3经,取背部膀胱经双线穴位进行针刺,能够达到补肾通气、舒经活络的目的。局部经手法刺激,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也能够刺激神经根和病灶处肌肉兴奋。临床研究表明,排针透刺法每针均可对相应椎骨下方的脊神经后支产生刺激,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神经节,对改善神经根周围循环和淋巴循环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促进周围炎性渗出物吸收和消除水肿[5]。也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缓解神经根和肌腱组织粘连,改善局部椎体病变、劳损以及肌肉强直。同时也对整体腰脊椎以及周围组织有一定调节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排针透刺法治疗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传统针刺法,临床疗效也明显高于传统针刺法。
总之,“排针透刺法”治疗腰椎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疼痛程度。
参考文献
[1] 郑红波.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8(11):1186-1188
[2] 李晓峰,张霞,覃亮,等.排针刺法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分析[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25(01):39-40
[3] 姜媛,李平.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针灸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1,31(05):404-406
[4] 孙存海,李政.透刺法治疗常见疾病的临床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3,26(04):120-122
[5] 孟立强,王卫强,程艳婷.透刺法理论探析[J].江苏中医药,2013,45(01):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