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和病毒唑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将6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病毒唑等进行常规治疗,同时,对两组患儿进行疗效、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转阴、止吐、退热效率等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显效率达85%,总有效率96%,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用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秋季腹泻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疗效。
【关键词】 小儿秋季腹泻;喜炎平注射液;病毒唑;诊断
秋季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最为常见,又称为“秋季腹泻”,多发于3岁以下尤其是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病程一般在5~7天。小儿秋季腹泻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大便每日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起病急骤,体温较高(一般为38℃~40℃),胃肠道症状较重,甚至每日大便次数达数十次,多为水样或蛋花样,较大幼儿大便呈喷射状,无特殊腥味及黏液脓血。我院抽取2009年8月~2011年9月60例临床病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抽取60例患者均系2009~2011年该病流行季节我院儿科3岁以下的急性腹泻的住院病患者。实验式诊断:大便镜检仅有少量白细胞及脂肪滴。全部病例均有大便次数增加,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伴或不伴发热、呕吐等症状。测定大便轮状病毒抗原呈阳性。大便细菌培养均呈阴性。全部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 在综合治疗下用喜炎平注射液按5~10mg/(kg·d)加入葡萄糖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对照组:病毒唑每日10mg/k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l次。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症状等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因此,按照分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相应的治疗并记录治疗体会。
2诊断方法
参照1992年中华医学会制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标准:①发病于秋冬季节。②起病年龄为4个月~2.5岁婴幼儿。③起病急,水样便,每日5~10余次,可伴发热、呕吐、脱水、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④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检查正常或偏低。⑤粪常规检查可有脂肪滴;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均阴性;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排除腹泻伴其他全身疾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根据排便次数;正常宝宝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黄色条状物。腹泻时即会比正常情况下排便增多,轻者4~6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甚至数十次。根据大便性状;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有时是黏液便或脓血便。宝宝同时伴有吐奶、腹胀、发热、烦躁不安,精神不佳。根据以上诊断标准初步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病例。
3 治疗方法
3.1临床治疗对照方法
将60例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治疗组用喜炎平注射液用喜炎平注射液按5~10mg/(kg·d)加入葡萄糖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3天。对照组用病毒唑每日 10~15mg/ kg静脉输液,连用3d,3天为一个疗程,最多治疗8天。对照组:病毒唑每日10mg/k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l次。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为先期的治疗方案,然后采取纠正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退热等对症治疗,在治疗期间不使用抗生素及其他止泻药。
3.2临床观察的内容、症状及体征
每日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性状及量;并监测体温、呕吐、食欲及精神状态等变化。对主要病原体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分别于治疗后3d、5d、8d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
4治疗结果
4.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结果。
在治疗组与对照组当中,两组患儿在治疗过后,患儿止吐、退热和轮状病毒转阴率在第3天以及最后的总转阴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从两组的转阴率统计结果表明,用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较采用病毒唑等其它常规的治疗方法具有更高的疗效。
5结论
通过对60例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发现,用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秋季腹泻进行治疗较采用病毒唑等其它常规的治疗方法具有更高的疗效。
6讨论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常常并发脱水及酸中毒,使病情迅速加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对照组;病毒唑虽为广谱抗病毒药,因其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太强,易产生耐药性,使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2],而治疗组喜炎平是一种纯中药制剂[3],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是有抗病毒、抑菌性双重功效,有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作用,可以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我院对2009~2011年入院治疗的6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的治疗也显示喜炎平注射液是安全的。此次临床研究也证实其显效率达85%,总有效率9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症状改善方面如发热、呕吐等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0.
[2] 张琳.婴幼儿期肠道正常菌群演变及影响因素[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7):488.
[3]何朝晖.喜炎平治疗肺部感染350例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药学杂志,2005,35(3):403.
【关键词】 小儿秋季腹泻;喜炎平注射液;病毒唑;诊断
秋季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最为常见,又称为“秋季腹泻”,多发于3岁以下尤其是1岁半以内的婴幼儿,病程一般在5~7天。小儿秋季腹泻发病初期表现为流涕、咳嗽、发热、咽部疼痛等感冒症状,大便每日数次,且伴有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胃肠型感冒。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起病急骤,体温较高(一般为38℃~40℃),胃肠道症状较重,甚至每日大便次数达数十次,多为水样或蛋花样,较大幼儿大便呈喷射状,无特殊腥味及黏液脓血。我院抽取2009年8月~2011年9月60例临床病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抽取60例患者均系2009~2011年该病流行季节我院儿科3岁以下的急性腹泻的住院病患者。实验式诊断:大便镜检仅有少量白细胞及脂肪滴。全部病例均有大便次数增加,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样,伴或不伴发热、呕吐等症状。测定大便轮状病毒抗原呈阳性。大便细菌培养均呈阴性。全部病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治疗组: 在综合治疗下用喜炎平注射液按5~10mg/(kg·d)加入葡萄糖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对照组:病毒唑每日10mg/k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l次。
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症状等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因此,按照分的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相应的治疗并记录治疗体会。
2诊断方法
参照1992年中华医学会制定《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标准:①发病于秋冬季节。②起病年龄为4个月~2.5岁婴幼儿。③起病急,水样便,每日5~10余次,可伴发热、呕吐、脱水、酸中毒及水、电解质紊乱。④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检查正常或偏低。⑤粪常规检查可有脂肪滴;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均阴性;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排除腹泻伴其他全身疾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根据排便次数;正常宝宝的大便一般每天1~2次,呈黄色条状物。腹泻时即会比正常情况下排便增多,轻者4~6次,重者可达10次以上,甚至数十次。根据大便性状;为稀水便、蛋花汤样便,有时是黏液便或脓血便。宝宝同时伴有吐奶、腹胀、发热、烦躁不安,精神不佳。根据以上诊断标准初步诊断为小儿秋季腹泻病例。
3 治疗方法
3.1临床治疗对照方法
将60例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治疗组用喜炎平注射液用喜炎平注射液按5~10mg/(kg·d)加入葡萄糖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用3天。对照组用病毒唑每日 10~15mg/ kg静脉输液,连用3d,3天为一个疗程,最多治疗8天。对照组:病毒唑每日10mg/kg,加入5%葡萄糖1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l次。两组患儿均给予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为先期的治疗方案,然后采取纠正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及退热等对症治疗,在治疗期间不使用抗生素及其他止泻药。
3.2临床观察的内容、症状及体征
每日观察大便次数、颜色、性状及量;并监测体温、呕吐、食欲及精神状态等变化。对主要病原体大便轮状病毒抗原进行检测:采用ELISA法分别于治疗后3d、5d、8d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
4治疗结果
4.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结果。
在治疗组与对照组当中,两组患儿在治疗过后,患儿止吐、退热和轮状病毒转阴率在第3天以及最后的总转阴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从两组的转阴率统计结果表明,用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较采用病毒唑等其它常规的治疗方法具有更高的疗效。
5结论
通过对60例患儿进行分组治疗发现,用喜炎平注射液对小儿秋季腹泻进行治疗较采用病毒唑等其它常规的治疗方法具有更高的疗效。
6讨论
小儿秋季腹泻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常常并发脱水及酸中毒,使病情迅速加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严重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对照组;病毒唑虽为广谱抗病毒药,因其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太强,易产生耐药性,使其临床疗效受到限制[2],而治疗组喜炎平是一种纯中药制剂[3],主要成分为水溶性穿心莲总内酯,是有抗病毒、抑菌性双重功效,有解热、抗炎、促进肾上腺皮质功能等作用,可以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我院对2009~2011年入院治疗的60例小儿秋季腹泻患儿的治疗也显示喜炎平注射液是安全的。此次临床研究也证实其显效率达85%,总有效率96%,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症状改善方面如发热、呕吐等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参考文献
[1]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90.
[2] 张琳.婴幼儿期肠道正常菌群演变及影响因素[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7):488.
[3]何朝晖.喜炎平治疗肺部感染350例疗效分析[J].中华临床医药学杂志,2005,35(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