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笔和其他文体有所不同,它没有一本正经的作文架势,其文思常常如“风吹林响,泉激石鸣”,即兴而生,随意而发,不求自得;其行文如汩汩山泉,顺势而下,意到笔随;其题材可大可小,其篇幅可长可短,完全发乎自然。但随笔看似随意,实则费心,它往往从生活中和书本上随处得题,信手拈来,借题生发。它的视野比较开阔,谈天说地中传达出深刻独到的人生体验,左右逢源中表现出渊博的知识,它的思路不拘泥于一点静止不动,而是如行云流水般通达酣畅。当然,中学生的随笔写作与作家们的随笔创作在深度、广度、厚度上有所不同,但在写作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即随意、自由、小巧、雅致、隽永,贵在写出自己的真情,显出自己的性灵,给读者“一点清凉”、“一点宁静”、“一点感动”、“一点启迪”,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中学生随笔写作关键是写。如何让学生写起来呢?
一、激发写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写作。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和能力。比如在听说训练中,要求学生说话注意语调和语态,说话要注意语言美。要完成这个教学任务,单凭老师课堂上的说教很难有实效。针对这一听说训练要求,我在班上开展了写小品、演小品的活动。先让每位同学写一个小品,然后挑选写得较好的让男女同学自由组合、排练,并在班上表演。这个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都写出了出色的日记。
二、培养写的习惯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习惯包括:1.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2.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三、开掘写的内容
1.生活——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的内容。对生活感受的深浅,决定文章品位的高低。只有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受和感悟,才能找到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写出感人的文章,那么应该如何去感受生活呢?这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看得细,想得深。
看得细就是观察仔细。世上万事万物都不一样。一片树叶飘飘落下,它在空中的颜色和落到地上以后的颜色就不一样;考试得了高分的学生并不都是喜笑颜开;两人闹矛盾也不都是剑拔弩张。千人一面地写文章,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平时就要注意观察事物,要看得细,看得真。
想得深是说看到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要认真思索,要放出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生活,拥有生活。一个对人冷淡无情的人,是永远得不到生活中的快乐和宝藏的。其次,要学一点哲学观点,学会思维。这样,看到一件事,碰到一个问题,才能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观察和思考。另外,要多看书报,增长知识。知识面愈宽,思考问题也才会愈深刻。
生活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并解读它,才有可能在自己的纸上,用自己的人生画笔描绘生活,写出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是斑斓的,生活中处处充满哲理。要写作,首先要学会善于思考生活;要成为一个高尚的写作人,就必须在生活中汲取养料、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并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
有人说,世间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对于作者来说,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善于思考生活的大脑。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2.情感——写作的生命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真实性。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是初学写作者必须遵从的。对于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来作文的现象,应该予以深思,并予以纠正。
3.思想——写作的灵魂
写文章总要有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道理,或抒发某种感情,或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或歌颂什么、揭露什么。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有个明确的中心,才能使人读了受到教育和启发。因此文章要用思想做灵魂,真正的写作不是玩弄文字卖弄技巧,而是感情的宣泄。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让读者感动,只有自己思索了才能引发读者的思索。
总而言之,中学生随笔写作就是用真感情写作。真切而不沉重,轻灵而不空泛,自然而有品位,恬淡而有趣味,应该是中学生随笔写作追求的目标。
中学生随笔写作关键是写。如何让学生写起来呢?
一、激发写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写作。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和能力。比如在听说训练中,要求学生说话注意语调和语态,说话要注意语言美。要完成这个教学任务,单凭老师课堂上的说教很难有实效。针对这一听说训练要求,我在班上开展了写小品、演小品的活动。先让每位同学写一个小品,然后挑选写得较好的让男女同学自由组合、排练,并在班上表演。这个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都写出了出色的日记。
二、培养写的习惯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习惯包括:1.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2.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三、开掘写的内容
1.生活——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的内容。对生活感受的深浅,决定文章品位的高低。只有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受和感悟,才能找到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写出感人的文章,那么应该如何去感受生活呢?这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看得细,想得深。
看得细就是观察仔细。世上万事万物都不一样。一片树叶飘飘落下,它在空中的颜色和落到地上以后的颜色就不一样;考试得了高分的学生并不都是喜笑颜开;两人闹矛盾也不都是剑拔弩张。千人一面地写文章,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平时就要注意观察事物,要看得细,看得真。
想得深是说看到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要认真思索,要放出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生活,拥有生活。一个对人冷淡无情的人,是永远得不到生活中的快乐和宝藏的。其次,要学一点哲学观点,学会思维。这样,看到一件事,碰到一个问题,才能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观察和思考。另外,要多看书报,增长知识。知识面愈宽,思考问题也才会愈深刻。
生活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并解读它,才有可能在自己的纸上,用自己的人生画笔描绘生活,写出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是斑斓的,生活中处处充满哲理。要写作,首先要学会善于思考生活;要成为一个高尚的写作人,就必须在生活中汲取养料、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并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
有人说,世间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对于作者来说,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善于思考生活的大脑。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2.情感——写作的生命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真实性。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是初学写作者必须遵从的。对于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来作文的现象,应该予以深思,并予以纠正。
3.思想——写作的灵魂
写文章总要有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道理,或抒发某种感情,或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或歌颂什么、揭露什么。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有个明确的中心,才能使人读了受到教育和启发。因此文章要用思想做灵魂,真正的写作不是玩弄文字卖弄技巧,而是感情的宣泄。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让读者感动,只有自己思索了才能引发读者的思索。
总而言之,中学生随笔写作就是用真感情写作。真切而不沉重,轻灵而不空泛,自然而有品位,恬淡而有趣味,应该是中学生随笔写作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