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随笔写作之我见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zhong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笔和其他文体有所不同,它没有一本正经的作文架势,其文思常常如“风吹林响,泉激石鸣”,即兴而生,随意而发,不求自得;其行文如汩汩山泉,顺势而下,意到笔随;其题材可大可小,其篇幅可长可短,完全发乎自然。但随笔看似随意,实则费心,它往往从生活中和书本上随处得题,信手拈来,借题生发。它的视野比较开阔,谈天说地中传达出深刻独到的人生体验,左右逢源中表现出渊博的知识,它的思路不拘泥于一点静止不动,而是如行云流水般通达酣畅。当然,中学生的随笔写作与作家们的随笔创作在深度、广度、厚度上有所不同,但在写作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即随意、自由、小巧、雅致、隽永,贵在写出自己的真情,显出自己的性灵,给读者“一点清凉”、“一点宁静”、“一点感动”、“一点启迪”,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中学生随笔写作关键是写。如何让学生写起来呢?
   一、激发写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去写作。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和能力。比如在听说训练中,要求学生说话注意语调和语态,说话要注意语言美。要完成这个教学任务,单凭老师课堂上的说教很难有实效。针对这一听说训练要求,我在班上开展了写小品、演小品的活动。先让每位同学写一个小品,然后挑选写得较好的让男女同学自由组合、排练,并在班上表演。这个活动结束后,很多同学都写出了出色的日记。
   二、培养写的习惯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作文水平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缘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当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习惯包括:1.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2.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三、开掘写的内容
   1.生活——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的内容。对生活感受的深浅,决定文章品位的高低。只有对生活有了深刻的感受和感悟,才能找到感情的触发点和凝结点,写出感人的文章,那么应该如何去感受生活呢?这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看得细,想得深。
   看得细就是观察仔细。世上万事万物都不一样。一片树叶飘飘落下,它在空中的颜色和落到地上以后的颜色就不一样;考试得了高分的学生并不都是喜笑颜开;两人闹矛盾也不都是剑拔弩张。千人一面地写文章,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的。因此,平时就要注意观察事物,要看得细,看得真。
   想得深是说看到生活中的一事一物都要认真思索,要放出自己的眼光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感受生活,拥有生活。一个对人冷淡无情的人,是永远得不到生活中的快乐和宝藏的。其次,要学一点哲学观点,学会思维。这样,看到一件事,碰到一个问题,才能多方面多角度地去观察和思考。另外,要多看书报,增长知识。知识面愈宽,思考问题也才会愈深刻。
   生活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大书,我们只有用心去感受并解读它,才有可能在自己的纸上,用自己的人生画笔描绘生活,写出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是斑斓的,生活中处处充满哲理。要写作,首先要学会善于思考生活;要成为一个高尚的写作人,就必须在生活中汲取养料、从生活中得到启示,并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
   有人说,世间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对于作者来说,缺乏的不是生活,而是善于思考生活的大脑。可见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2.情感——写作的生命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真实性。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
   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是初学写作者必须遵从的。对于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来作文的现象,应该予以深思,并予以纠正。
   3.思想——写作的灵魂
   写文章总要有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道理,或抒发某种感情,或赞扬什么、批评什么,或歌颂什么、揭露什么。文章表达的思想内容,就是文章的中心。文章有个明确的中心,才能使人读了受到教育和启发。因此文章要用思想做灵魂,真正的写作不是玩弄文字卖弄技巧,而是感情的宣泄。只有自己感动了才能让读者感动,只有自己思索了才能引发读者的思索。
   总而言之,中学生随笔写作就是用真感情写作。真切而不沉重,轻灵而不空泛,自然而有品位,恬淡而有趣味,应该是中学生随笔写作追求的目标。
  
其他文献
语文是什么?语文的性质是什么?语文的基本属性是什么?一部分人认为,中学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工具性是它的本质属性。另一部分人认为,语文教材中不少选文属于思想教育性很强的文学作品或论说文,它必然要担负着思想教育的重任,因此,思想性是语文学科的主要属性。有的折中,认为两者兼而有之。有的又提出文学性、知识性、技能性、实践性、综合性、学科性、基础性、螺旋性、直线性、运用
期刊
语文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即老师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反复学习、操作,使之具有阅读和写作的特长或技能。语文教学的这个目标决定它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练”,让学生在练中掌握技能,具备特长。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呢?   一、从精读课文做起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更加注重阅读能力的提高。经过初中和小学阶段的读背积累,到了高中,学生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因此高
期刊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不可能个个都优秀,没有学困生是不现实的。但如果学困生在一个班集体中所占比例太大,影响很大,就会对班级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影响班级教学质量、育人环境,给整个学校教学也会带来很大影响。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该如何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笔者简述一下自己的粗浅体会。   一、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学习态度   针对学困生学习
期刊
“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于漪老师的这句话概括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在大多数语文教师的课堂实践中,阅读多流于形式,它仅仅是老师“讲解”课文的引子,是课堂的一个程序,一篇课文被分析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怎样改变这种现状,真正的让阅读教学抢占课堂主阵地,是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我们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可供参考的实施方案。近年来,我在教学实际中
期刊
随笔评改课课时,一般以独立的一课时为宜,也可酌情增加课时量。这主要是基于课堂讨论这一部分,这将在后面做进一步的阐述。随笔评改课要及时,最好是在随笔写作的同周内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方便教师的指导。随笔评改不同于作文修改。“评”即品评、鉴赏,“改”即修改、润色。   评改之前要收集典型随笔备用并让学生明白:1.评改是写作过程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措施;2.评改是提高写作能力和
期刊
前些年60分的高考作文就已经是重中之重了,更何况从今年起提升到70分了呢?这样看来,作文教学简直就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但从当前教学实际来看,作文质量差、速度慢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每年高考后,众多的名师都会根据阅卷情况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但年年岁岁试题不同,岁岁年年问题一样。   所以,新课标下加强作文教学就极其必要了。   苏联作家法捷耶夫把创作分三个时期:一是积累素材期,二是构思或酝酿作品期,
期刊
现今应试教育的樊篱,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脱离生活实际的被动写作,感情虚假的无病呻吟等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学生怕作文的现象相当普遍,然而“文有定则”,意谓写作虽难,但有规律可循,因而运用一些方法、招数,让学生掌握写作知识和技巧写出较好的作文很重要。   一、模仿课文,淡化难度   “作文难”,是事实,学生怕作文。如何来转化这个难题呢?我认为:要降低写作难度,可以先从模仿出发。教学时,以课文为范文
期刊
古典诗歌大多以写景状物,抒情感怀为主,都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情色彩,这是由诗歌的本质特征决定的。然而,在古典诗歌中,也不乏这样的一些作品,在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之中,传递出对自然万物的深刻观照和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对人生的独到体悟和对宇宙的哲理思考,用理性视角在诗歌中开拓出一个丰富而深邃的艺术新境界。这类富含哲理意蕴的诗歌,我们在诗歌学习中应当予以关注和探究。   所谓诗歌的哲理意蕴,指的
期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007年3月第二版)的选文《师说》的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教材对“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注解是:“教给他书,(帮助他)学习其中的文句。”笔者认为这有失妥当,不敢苟同。   笔者认为教材对“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一句的注解有三处值得商榷。   首先,“授”的注释表意模糊。教材对“授之书”的注释是“教给(他书)”,这让人
期刊
现今的高考作文题,人人有话可写,但许多学生对作文题目和材料并没有整体把握,不知话题或材料指向。又加之命题的隐藏性,增加了文题的理解难度,因而造成许多考生作文说理肤浅、片面、偏激、绝对化甚至跑题的现象。我们只有掌握了一些技巧或有了明确的步骤,拿到文题,才能心中不慌,写出出彩的文章。   一、定好“基准点”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就是学生阅读理解、观察思考、联想想象的过程的展示。这一步,好比打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