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一直以来都是令很多学生感到畏惧的一门学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这一学科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而初中生经验较少,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建立于兴趣的基础上。鉴于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做好学困生的转化,以使数学课堂重焕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初中;数学
对于学困生而言,学习是当下最主要的任务。但是事实上学生处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等综合影响下,一旦有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原因有很多,学生原因占一部分,老师的教学占一部分,而环境因素也占一部分。但是对于不少学困生而言,自身学习能力的限制,会成为学困生产生的重大因素。鉴于此,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浅谈下学困生转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分析学困生的成因
(一)无差别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主体差异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往往采取的是“无差别”的教学模式,即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主体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了教师与学生各自单向的活动过程,进而不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难以兼顾全体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如此,不仅大大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会使得两级分化愈演愈烈,这样逐渐发展,就会导致后进生的数学学习信心丧失,最终导致数学学困生形成。
(二)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再加之数学学科独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就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此时,学生就会从一开始的“学不会”逐渐演变为“不想学”。由于没有了学习兴趣作为支撑,就导致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进而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并成为了学困生的一员。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平等对待学困生,不抛弃不放弃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目前虽然不如其他学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希望了。由于学困生的成因不一,对学困生和其他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轻易放弃。对于学力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学习难度来让学生逐步进步;对于因为家庭原因成为学困生的学生,需要初中教学老师送温暖的方式看望学生的家庭,鼓励学生重新振作起来,对于学生学习十分有帮助。不抛弃不放弃对于教学活动同样适用,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取得自信,取得进步,彻底脱离学困生的行列。
(二)运用生活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应用,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难以对数学提起兴趣,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来将数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活情趣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这一课时,笔者就利用生活化教学来让学生感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如,笔者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李大叔去年承包了10亩地种植甲、乙两种蔬菜,共獲利18000元,其中甲种蔬菜每亩获利2000元,乙种蔬菜每亩获利1500元,但是李大叔忘了甲、乙两种蔬菜各种了多少亩,你可以帮李大叔算一下去年甲、乙两种蔬菜各种植了多少亩吗?在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去思考计算,这时学生思考的已经不是一个数学问题而转化成为了一个实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在教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形式,就能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他们的学习感觉到实际意义,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合理分层
教学过程的开展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他们的学习水平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一来,既不会使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因教学内容简单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会使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因教学内容困难而丧失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取方格纸片,鼓励学生在上面先设计任意格点直角三角形,再以它们的每一边分别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假设网格正方形的边长是1,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a、b,斜边是c,让学生通过计算去探究三边的关系。在探究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和探讨,有的思考方法,有的参与计算,有的可以进行动手操作,所有人都能参与到活动中,让思维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得到拓宽和发展,保证了大家都能高效地参与学习,有所获得。
总而言之,对初中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教学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数学教师必须重视起来,要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给予这些学困生足够的帮助,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渐建立起来,以信心促进数学成绩慢慢提高,使他们从学困生的行列中走出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使得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而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许得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J].青海教育,2014(04):35.
[2]李菊.在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J].成功(教育),2011(12):198.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初中;数学
对于学困生而言,学习是当下最主要的任务。但是事实上学生处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等综合影响下,一旦有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影响学生学习状态的原因有很多,学生原因占一部分,老师的教学占一部分,而环境因素也占一部分。但是对于不少学困生而言,自身学习能力的限制,会成为学困生产生的重大因素。鉴于此,本文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浅谈下学困生转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
一、分析学困生的成因
(一)无差别的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学生主体差异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往往采取的是“无差别”的教学模式,即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学生,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主体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整个教学过程就成了教师与学生各自单向的活动过程,进而不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难以兼顾全体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如此,不仅大大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会使得两级分化愈演愈烈,这样逐渐发展,就会导致后进生的数学学习信心丧失,最终导致数学学困生形成。
(二)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时期,再加之数学学科独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征,就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此时,学生就会从一开始的“学不会”逐渐演变为“不想学”。由于没有了学习兴趣作为支撑,就导致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持久兴趣,进而使得学生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并成为了学困生的一员。
二、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平等对待学困生,不抛弃不放弃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目前虽然不如其他学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没有希望了。由于学困生的成因不一,对学困生和其他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轻易放弃。对于学力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适当降低学习难度来让学生逐步进步;对于因为家庭原因成为学困生的学生,需要初中教学老师送温暖的方式看望学生的家庭,鼓励学生重新振作起来,对于学生学习十分有帮助。不抛弃不放弃对于教学活动同样适用,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才能让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取得自信,取得进步,彻底脱离学困生的行列。
(二)运用生活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认为数学在实际生活中不能应用,导致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难以对数学提起兴趣,认为是在浪费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来将数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生活情趣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它的解》这一课时,笔者就利用生活化教学来让学生感受到二元一次方程组在实际中的应用。如,笔者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李大叔去年承包了10亩地种植甲、乙两种蔬菜,共獲利18000元,其中甲种蔬菜每亩获利2000元,乙种蔬菜每亩获利1500元,但是李大叔忘了甲、乙两种蔬菜各种了多少亩,你可以帮李大叔算一下去年甲、乙两种蔬菜各种植了多少亩吗?在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让学生去思考计算,这时学生思考的已经不是一个数学问题而转化成为了一个实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笔者在教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形式,就能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他们的学习感觉到实际意义,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合理分层
教学过程的开展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他们的学习水平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这样一来,既不会使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因教学内容简单而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不会使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因教学内容困难而丧失学习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取方格纸片,鼓励学生在上面先设计任意格点直角三角形,再以它们的每一边分别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假设网格正方形的边长是1,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a、b,斜边是c,让学生通过计算去探究三边的关系。在探究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进行平等交流和探讨,有的思考方法,有的参与计算,有的可以进行动手操作,所有人都能参与到活动中,让思维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得到拓宽和发展,保证了大家都能高效地参与学习,有所获得。
总而言之,对初中数学学困生进行转化是教学过程中很关键的一步,数学教师必须重视起来,要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给予这些学困生足够的帮助,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逐渐建立起来,以信心促进数学成绩慢慢提高,使他们从学困生的行列中走出来,跟上教师的教学步骤,使得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因此而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许得红.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学困生转化策略[J].青海教育,2014(04):35.
[2]李菊.在初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J].成功(教育),2011(1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