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兴奋躁动精神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10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抽搐休克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兴奋躁动的精神病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而且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抗精神病药物;兴奋躁动精神病;疗效
兴奋躁动状态是精神病患者临床较常见的一类行为异常症状,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状态及精神分裂症。这类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不乐意配合住院和检查,有时还会攻击其他人。抗精神病药物难以在短期内控制症状,用MECT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多在1W内)控制兴奋躁动症状,促使患者病情转归,利于病房管理,也能提高病房安全性[1]。无抽搐电休克在兴奋躁动精神病治疗中属于物理疗法,属于传统电休克的改良技术,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的优点,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2]。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应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兴奋躁动的精神病临床疗效较为理想,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兴奋躁动的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患者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2.2±3.3)岁;体重50~680kg,平均体重(61.5±2.8)kg;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10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41.5±3.1)岁;体重53~70kg,平均體重(61.6±3.0)kg;观察组患者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2.6±3.0)岁;体重51~69kg,平均体重(61.3±2.7)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入选标准
所选100例患者均符合我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100例患者均服用过3种以上传统抗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周期有6个月以上,用药剂量充分而且临床没有明显改善。所选患者均排除了其他身体疾病,患者不存在乙醇和药物的依赖,病程发展在3年以上,经PANSS分测定均在60分以上,符合MECT适应症,没有明显的禁忌症表现。排除了饮酒过度及滥用药物史[3]。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精神病药物治疗。例如:阿立派唑类药物,逐渐加量直至显效后减剂量维持治疗。观察组入院后完善相关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无禁忌症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选择醒脉通工V痉挛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前一天要将抗精神病用药减量1/3~1/4,治疗当天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的6H要禁食水、4小时禁水,0.5小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讲解治疗的过程,避免患者产生恐惧情绪。治疗前患者要排空大小便,将义齿与发卡等物取下,如有领扣与腰带也要解开。治疗前要先静脉推注0.5~1mg的阿托品,再静脉注射0.15~0.3mg/kg的依托咪酯脂肪乳,待患者的睫毛反射完全消失且眼球固定后,再静脉注射0.8~1.0mg/kg的肌松剂氯化琥珀胆碱,为患者以面罩的方式辅助呼吸,患者四肢的肌束都停止震颤后,为患者插入口腔的保护器,进行通电治疗,将电阻调整在1500,每周治疗2~3次,开始三次治疗要每日1次,连续3日,后续治疗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4]。待患者症状控制并完成一个疗程的MECT治疗后,根据病情联合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巩固疗效。
两组患者均以8周作为1个疗程。
1.4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8周的临床疗效,以PANSS、brms总分减分率来判定临床治疗效果,评分大于75%为显效、小于25%为无效。以TESS副反应量表来评定不良反应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兴奋躁动精神病人与单纯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治疗8周后均无明显神经系统和心心管、肝功能等方面的异常,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给予患者肌肉松驰剂的情况下,实施的短暂定量电流对大脑进行刺激的治疗方法,用于兴奋躁动精神病治疗中具有起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应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5,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而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未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正和,杨永芬.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50-51.
[2]潘能荣,杨小男,张承安等.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5,15(2):75.
[3]张盛杰,陈静,张利红.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8(24):10-11.
[4]孔庆梅,周 沫,刘 琦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长期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 21(2):139.
[5]张群华,杨仲利,李逸鸿等.依托咪酯复合琥珀胆碱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麻醉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1):48-49.
【摘要】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兴奋躁动精神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10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无抽搐休克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兴奋躁动的精神病临床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而且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抗精神病药物;兴奋躁动精神病;疗效
兴奋躁动状态是精神病患者临床较常见的一类行为异常症状,多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状态及精神分裂症。这类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不乐意配合住院和检查,有时还会攻击其他人。抗精神病药物难以在短期内控制症状,用MECT治疗可在短时间内(多在1W内)控制兴奋躁动症状,促使患者病情转归,利于病房管理,也能提高病房安全性[1]。无抽搐电休克在兴奋躁动精神病治疗中属于物理疗法,属于传统电休克的改良技术,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的优点,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多[2]。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应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兴奋躁动的精神病临床疗效较为理想,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兴奋躁动的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患者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42.2±3.3)岁;体重50~680kg,平均体重(61.5±2.8)kg;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10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41.5±3.1)岁;体重53~70kg,平均體重(61.6±3.0)kg;观察组患者年龄17~68岁,平均年龄(42.6±3.0)岁;体重51~69kg,平均体重(61.3±2.7)kg;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组间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入选标准
所选100例患者均符合我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100例患者均服用过3种以上传统抗精神病的药物,治疗周期有6个月以上,用药剂量充分而且临床没有明显改善。所选患者均排除了其他身体疾病,患者不存在乙醇和药物的依赖,病程发展在3年以上,经PANSS分测定均在60分以上,符合MECT适应症,没有明显的禁忌症表现。排除了饮酒过度及滥用药物史[3]。
1.3方法
对照组给予传统精神病药物治疗。例如:阿立派唑类药物,逐渐加量直至显效后减剂量维持治疗。观察组入院后完善相关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如无禁忌症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选择醒脉通工V痉挛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前一天要将抗精神病用药减量1/3~1/4,治疗当天停用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的6H要禁食水、4小时禁水,0.5小时检测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讲解治疗的过程,避免患者产生恐惧情绪。治疗前患者要排空大小便,将义齿与发卡等物取下,如有领扣与腰带也要解开。治疗前要先静脉推注0.5~1mg的阿托品,再静脉注射0.15~0.3mg/kg的依托咪酯脂肪乳,待患者的睫毛反射完全消失且眼球固定后,再静脉注射0.8~1.0mg/kg的肌松剂氯化琥珀胆碱,为患者以面罩的方式辅助呼吸,患者四肢的肌束都停止震颤后,为患者插入口腔的保护器,进行通电治疗,将电阻调整在1500,每周治疗2~3次,开始三次治疗要每日1次,连续3日,后续治疗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4]。待患者症状控制并完成一个疗程的MECT治疗后,根据病情联合小剂量的抗精神病药物巩固疗效。
两组患者均以8周作为1个疗程。
1.4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8周的临床疗效,以PANSS、brms总分减分率来判定临床治疗效果,评分大于75%为显效、小于25%为无效。以TESS副反应量表来评定不良反应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4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兴奋躁动精神病人与单纯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治疗8周后均无明显神经系统和心心管、肝功能等方面的异常,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给予患者肌肉松驰剂的情况下,实施的短暂定量电流对大脑进行刺激的治疗方法,用于兴奋躁动精神病治疗中具有起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5]。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应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5,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效果,而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未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正和,杨永芬.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2):50-51.
[2]潘能荣,杨小男,张承安等.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5,15(2):75.
[3]张盛杰,陈静,张利红.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8(24):10-11.
[4]孔庆梅,周 沫,刘 琦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长期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 21(2):139.
[5]张群华,杨仲利,李逸鸿等.依托咪酯复合琥珀胆碱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麻醉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0,24(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