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科学教育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kaoyouyaozhu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除了应满足生产管理一线的基本专业技能外,还应满足于其适应当代社会快速变更所需的全面发展的软实力。当前用人单位和招聘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普遍认同,但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在本行业中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要求很高。而提升这一系列能力的首要途径就是人文科学相关教育。这不但是当代社会发展对人才规格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科学;教育
  1确立人文科学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在高职院校中,人文科学教育普遍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未能从总体上给予人文科学教育以基本学科、基础性地位,甚至有更多的仅仅只是落实在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规划文件上。仅仅成为一个个空洞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也仅仅沦为一个噱头。只见打雷,不见下雨。因此,要真真切切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树立人才培养的全面氛围,就必须追根溯源从根本上切实树立人文学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
  1.1转变“重技能轻人文”的传统观念
  高职院校应转变“技能教育为主,人文教育靠边”的传统观念,转变职业教育是单纯的技术工人的培训基地,简单的“技术教育”和培养“工具人”的错误认识。深刻认识并领会到人文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在其他素质和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及提升力。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就业所必须的,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就业与工作。学好专业技能相关知识,无可厚非。但人文科学教育是树人之本,只有掌握人文科学,领悟了人本主义精神,才能拥有独立而健全的人格,方能更好地做人。如果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除具有专业技能外,其他方面一无所有,那么他们就相好比是工厂生产出来的“机器人”,成为没有灵魂的机器奴隶,这就完全背离了我们的培养人才的初衷了。
  1.2科技与人文并重
  高职院校必须确立一手抓专业技术教育,一手抓人文科学教学,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专业教学与人文教学并重的发展理念。毕竟缺乏人文科学教育支撑的专业技术教育无疑是事倍功半的。试问一个建筑专业的学生,虽然理论力学、结构力学、砌砖、房屋测量实训等无一不精,但对梁思成、安藤忠雄等人一问三不知,不知何许人,不知为何物,也不知有何成就。这无疑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况且当代教育理念的发展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发展。这也从一个侧面呢印证了高职院校中专业技术教育和人文科学教学二者决不可背道而驰、不可对立。二者之间是一种和谐共生,互为融汇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务必要处理好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关系,把学生培养成才,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全面人。
  1.3转变人才评价观点
  在转变观念后,就要把人文科学教育准确地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以职业素质为主的人文素质,以便毕业后能够顺利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一要体现市场导向的作用,反映社会需求,即以行业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基本准则目标。二要以培养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综合素养为根本宗旨。三要让学生学会认识并独立处理专业知识、行业成长能力与专业素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互为依靠又紧密依存,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统一体。切实提高学生全面综合素质,充分认识到人文科学教育对学生工作状态的提升力度。理解其对促进个人就业和工作中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在有的放矢的突出学生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与适用性时,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健全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正确职业素质,培养学生具有爱岗敬业、认真勤奋、责任意识强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2构建人文科学教育的课程体系
  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实施人文科学教育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是否科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文科学教学培养的成果,因此构建人文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人文科学教育的基本工作核心,并且还要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和推行学分制教学的基础上加大人文科学教育的比重与权威。确立人文科学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人文科学教育课程不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不再是应对上级临时检查的工具,而是要让学生领会人文知识中内涵,学会做人与做事,从而有利于他们价值观、健康人格、情感和态度的形成,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专业技能教育和人文科学教育在高职院校中能够做到结合,真正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统一,而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也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这也是高职教育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自主调整和必然选择。
  课程结构上要充分发挥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职能:
  在课程设置结构上应以必修类公共课为主体,以选修课为辅助。“公修”课程要尽量“少且精”,课程科目与数量不必太多,挤占大量专业课教学时段,但任课教师与课堂教学一定要精益求精。使学生不是因为必修课三个字才来上课,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意来。真正做到能吸引学生来听课,学生来了留得住,学生听了还想来!“专业选修”人文科学教育课程要体现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可在二年级专业学习时供学生选修。不同特色的高职院校可以有针对性的展开对学生职业知识的补充与升华类教育,提升其职业能力,锻造其职业素养。譬如四川建院就结合西南建筑类唯一高校的特点,为学生开办了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文化、西方建筑艺术赏析、日本园林、建筑艺术欣赏等极具自身特色的课程。当然不同专业,也可以根据其自身侧重而有所不同。不一定非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可以灵活多样,直接到建筑工地施工现场等。“公共选修”课要侧重对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多开设此類课程。
  3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人文科学教育
  人类知识的来源本就是无数工匠在长期的工作经验中专研与工作中慢慢积累,再通过千百年来的锤炼提炼而来。从经验累积到形成知识,其过程本就渗透着人文主义的精神。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要善于渗透科学发现、发明的历史和科学家奋斗的典型事例,总结献身精神、创新精神、求真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人文精神,培养学生为追求知识、探寻真理而奋斗不息的战斗精神。   对专业课学习而言,不是要学生将专业知识背下来,而是要将专业理论知识的研究精神和探求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自行学会这种专业的思维、这种创新的运用能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并将其融会贯通到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以四川建院“中国建筑史”课程为例,教师可告诉学生,我国的古建筑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时期建筑的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历史特征,因此能为研究历史提供考证,除此之外,中国的古建筑还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建筑好似凝固的历史,每一个建筑都是一部书,每一栋好建筑都是一部好书。在为学生们讲述经典藏式建筑布达拉宫时,就不能回避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佳话,一堂建筑课让学生回顾了历史,认识了吐蕃艺术,了解了“唐蕃一家”,既有文学收获、又有历史典故,还能在民族大团结的认识上有所涉猎。例如故宫,颐和园等著名历史景点,同时它们还能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灵感来源。它们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创作创造智慧的体现,而且是一部极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科书,这样,除讲授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专业知识之外,也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再比如,在“建筑法规”课程上,教师除了讲授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外,完全可以延伸到做人也要遵纪守法,遵守各种规章制度。
  4 总结
  进入21世纪,随着工业生产的规模化、飞速化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尤其是掌握专业技术的生产、建筑、管理一线人才的需求迅速扩张。虽然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较过去已有了本质的提升,但其毕业就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上看并不让人乐观。企业除了急需懂得高科技专业技能并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操作力强的高技能人才。更需要能立足于本职工作,能自我提升专业技能,拥有全面的综合素质的毕业生。而许多高职院校仍沉沦于传统的以技能为本的办学模式,这就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所以,在市场经济大潮下高职院校必须以市场导向为办学第一要务,急用人单位之所急,在巩固和提升现在专业技術教育的基础上,以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方能获得自身的快速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丽、沈潜.当前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研究评述.学术界,2007.
  [2]樊斐然.河南省高职院校基础类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3]何海翔.综合职业能力视阈下的人文素质课程建设,2011
  作者简介:
  潘浩(1986~ ),男,汉,四川泸州,助教,本科,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其他文献
摘 要: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是促进旅游教育质量提升的有力向导。本文拟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在教育质量评估中的重点与方法,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需求的适应性、学生评估、与课程与教学方法体系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拟参与评估的教学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航空服务专业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教育质量认证(UNWTO-TedQual)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The
期刊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中小学生的暴力、自杀等恶性事件时有发生,痛心的同时,我们也在反思: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教育能够为此做些什么?尽管“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未雨绸缪”意义更大,如果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积极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也许能够避免或减少此类悲剧的发生,而且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优势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他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科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把素质教育作为教学改革的主题。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科目而言,担负着培养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的教育发展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需要,面向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它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
期刊
摘 要:看图作文是小学低年级作文写作的开始,看图作文是培养小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看图写话是简单的看图作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由看图开始,组织小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小学生大胆想象;最后鼓励小学生勇于表达。从这三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看图写话水平。  关键词:小学生;低年级;看图;写话  低年级小学生,认知水平比较低、语言组织能力较差,看图写话是他们学习
期刊
摘 要: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情境教学模式也越来越被广泛地应有到课堂教学当中。情境教学简单来说就是把课堂内容实际化,适当地降低学习难度,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构建情境教学需要教师开动脑筋,结合教学的内容,把学习内容更为真实地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从而为更好地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服务。  关键词:初中英语;情境教学  随着新课改脚步的不断进步,在英语教学当中,情境教学模式的建立也越来越突
期刊
摘 要: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的确,好的导语就像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关键词:导入语;运用;情境;激趣  魏书生在《谈语文教学》中这样说:“导语设计得好,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一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结合十多年的小学
期刊
摘 要:“能”和“会”是使用频率极高的两个能愿动词,关于它们的句法、语义、语用的比较研究成果丰富。本文在前人和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就“能”和“会”的其中一项共同语义——能力义展开分析,把能力义归纳总结为表示人的能力(主观上)、表示事物的用途、表示事件的影响三类,实际上是把“善于义”定位在“人的能力”这一语义之下。我们旨在通过细致的分类使“能”和“会”的能力义更加清晰,更加富有条理性,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期刊
摘 要:促使国际教育思想观念产生深刻变革的Blending Learning理论,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这一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等产生重大影响。为了提高中国高校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教学经验,也就是说, 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教学内容、教材选择
期刊
摘 要:自1999年我国的高职教育进入了蓬勃发展的历史新阶段,招生人数连年攀升,由此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高职院校目前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效果,本文作者通过多年从事高职学生就业指导的体会,结合职业指导新理论的学习,提出了提升职业指导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指导效果  自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要求,我国的
期刊
摘 要:本文在图式理论框架下,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三种图示类型分析了其对口译笔记的指导意义。主要为口译初学者提供合理的方式来指导笔记记录,注重图式的建立和激活。能够为口译初学者提供切实有效的方式来记笔记,了解笔记的功能和作用,从而更好的输出译文。  关键词:图式理论;口译笔记;图示类型  (一)图式理论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率先提出图式理论这一概念,随后图式理论对心理学、语言学、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