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洗尽见清醇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jasd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语文阅读教学存有一种倾向,就是简单地把阅读教学当成语文训练,而这种阅读训练走向规范化、试题化,朗朗的读书声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繁琐的分析和训练。即便根据教材的要求背诵一些文章,也大多是为背诵而背诵,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妨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经过近几年来的语文课改,在历经“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过分追求形式的课改阶段,终于“浮华洗尽见清醇”,凸显本色语文。因此,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大力倡导诗意阅读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要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倡导诗意阅读,我的体会有以下方面:
  一、倡导学生的诗意阅读,教师的角色要改变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只能是一个对话的辅助者和引导者,教师要用自己认真阅读的态度,诚恳倾听的神情,领悟探究的精神,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进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倡导诗意阅读就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善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地随着文章的思路去读。教师和学生同样都是阅读中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能与学生朋友般地交流感情,又要鼓励学生指正老师的教学错误。同时,教师也要敢于、善于表现自我,在解读文本中流露出对文本的喜怒哀乐,大胆宣泄个人的主观色彩。
  倡导诗意阅读既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更要面向每一位学生。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指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且更指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欲望,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倡导学生的诗意阅读,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是作品的“最后的完成者”,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感受、思想理念各不相同,阅读时的切入点也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生在解读文本时的接受创造也是各不相同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是学生在阅读中诗意的具体体现。诗意阅读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要充分展示阅读教学的魅力,使阅读课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
  1.充分了解学生,引领开悟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兴趣是诗意阅读成功的保障。诗意阅读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更要解读学习的主体——学生,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多给学生创设一些情景,尽量将学生带入某一种氛围中,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积极开展一些激励措施,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我首先让学生描绘出自己心目中荷塘月色的样子,然后根据课文内容以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教学。结合学朱自清在先诉说了自己的不宁心境后,描写了一个宁静的与现实不同的环境——荷塘月色,通过对传统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洁的明月的描绘,象征性地抒发了自己的洁身自好和向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为排遣心中的郁闷,夜深独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个人,静静地看,悄悄地行,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他觉得自己是个自由的人,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以不理。并深情地发出了内心的声音:“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并在此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丰富积累,体会生活无穷无尽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阅读教学要上出语文课的“语文味”,所谓“语文味”就是要注重“读、品、悟”,对文情并茂的好文章,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读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手段,也是时兴的手段。通过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教师的引领作用要恰当,教师既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定于一尊,也不要把学生芜杂、肤浅、错误地理解也看为应该尊重的“诗意”“多角度”,这样的阅读教学必然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甚至流于形式。
  2.认真解读文本,以真挚的情感感动学生
  每一篇文章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感悟,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都会形成一定的情境和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感情为纽带,以自己真实的、完整的人格与学生交往,指导学生理解生活,理解世界。在文本解读中,教师要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要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教师在解读文本时要倾注自己的激情,更要在教学中对学生充满热情。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才是真挚的,只有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是真挚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才会准确。
  教师要用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教师要采用多种形式促使学生置身于文本所特有的情景中,营造一种与文章内容一致的情境,形成一定的感情基调,从而使学生能不自觉地进入到文章角色之中。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观其境,如闻其声,形成理解文本所需要的情感基调,从而能更好地解读文本。
  如《乡愁》一文的教学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显示出了漂泊、隔离、诀别、和望而不能归的离愁别恨。教师用饱含真情的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和作品的情感形成了共鸣。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下,学生仿佛看到了“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家乡别”四幅凄婉而美丽的画面,从而体会到了诗人的悲欢离合,触摸到了诗人一颗滚烫的爱国赤子之心!
  3.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鼓励学生在讨论中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是学生感知材料、理解材料的重要方式。阅读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教师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让学生在积极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课堂讨论是学生展现自我,与人合作,探究真理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解决问题,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分享……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要善于通过设计探究性、开放性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交流的积极性。
  比如:学散文,可设计:“选择文中你觉得最美妙的句子作赏析”;学古诗,可设计:“选择诗中你觉得最传神的字眼进行品析”;学小说,可设计:“选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人物特征的细节描写分析。”如此等等,随机提问,由于有“你认为……”作宽容余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分析对象,畅所欲言。
  教师还应根据文本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解读。比如诗歌教学中的配乐诗朗诵、根据诗句绘画;童话、剧本、小说教学中的课本剧表演等。
  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充满着生机和活力,语文教师要积极倡导诗意阅读,在阅读中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在阅读美文中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让语文走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让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诗意,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色彩,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作者单位:广东梅州市丰顺县球山中学。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教材的写作模块设计较为系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可操作性也很强,但由于课时紧张,教师很少按教材指导学生作文。高二上学期,主要是系统教授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初步形成议论文写作的整体结构。这学期要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议论文的本质内涵和特征,使学生在议论中体现思辨和逻辑力量。为此我努力尝试,希望有所为,对学生的写作困境提供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问文那得轻松写,唯有源头活水来  北大钱理群
纵观目前的语文课堂,由于诸多原因,课堂生本教学评价出现了一些脱离实际的无效现象,生本教学评价失去了真正的意义。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不能认清努力的方向,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那么,如何用全面的生本教学评价来激活初中语文课堂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以期达到促进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基本着眼点,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一些快乐,那么我们应当从事一些思考和研究。高二上学期我们就已经进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学习阶段,就以这本选修课本为触发点,谈谈个人的粗浅之见。其中《六国论》《项脊轩志》《阿房宫赋》等以前在必修的课本中都出现过,当前不同版本的教材,有的在选修课本,有的保留在必修课本,人教版教材中统一纳入到选修课范围内并且分属三个不同的单元。这样的折腾究竟
近年来,一种带有强烈的描述性和情境性、抒情色彩非常强烈的议论文越来越多,层出不穷,成了高考作文的一大亮点,逐渐成了高考作文的宠儿,人们称这种文章为议论性散文。但是在平常的训练中,尽管有很多考生想写作这种类型的文章,然而能熟练地写作这种文章的考生并不多,其原因是不知何为议论性散文,更不知如何写作。其实,严格说来,这种文章并不新鲜,在以前的人教版语文教材里就有这样的文章,如《时钟》就是议论性的散文;它
帕斯卡尔说:“人都是被废黜的国王”。人生来就应该被理性的光芒包围,在浊世中才能不偏离自己前行的方向。所以,孩子是最单纯、最天真、最美好的。可惜,人世间太多的灰暗渐渐地遮蔽着理性的光辉,人性沉沦,智慧的双眼渐渐阴翳。  学习是重拾理性灿烂的重要途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其所蕴含的知识是最为丰富也最具有教育意义的,它已经成为很多科目的知识获取的替代途径,启蒙着学生的思想。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
在我国古老灿烂的文化宝库中,古诗词可以说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尤其应该注重通过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优化学生的人文品质,于无声处达到教育的功能。  一、 借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阅读优秀的古典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从中得到审美愉悦,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在教学中,注重对古
各地践行高效课堂的举措轰轰烈烈,在改革的浪潮中我也担当一名水手,加入其中。经历了由刚开始的考察学习、模仿实施、逐步探究到现在的深入贯彻阶段,我的心情也由刚开始的怀疑、犹豫不决到中期的相见恨晚转变到现在的豁然开朗、坚定执着,因为我亲身见证了课堂的惊人变化!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视野拓宽了;学生的问题增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多了;学生的思考点越来越深入了,实际操控能力越来越强了
一、试卷总体分析  2014年宁夏高考语文试卷是在依据新课标谋求学生能力发展,稳定之中谋求变化稳中求创新的总体思路上设计的。所出记忆理解的题目都可以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找到答案,如第4小题考查古文实词的积累,所考查的几个词都在课本之中。“振”:“振长策以御宇内”(《过秦论》)“当”:“以当南日”(《项脊轩志》),“当侍东宫”(《陈情表》)“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出师表》)“籍”:“云有兰家女
初中语文文言文课文被很多初中学生称为“天书”,生僻的文言词语,古怪的文言句式,成为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阻力。那么,如何能让初中学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如何改变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与实际的教学有机结合成为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一个重要目标。  一、培养语感,了解文言文写作背景  1.指导学生“读”懂文言文 初中学生没有文言文语感,而要想读懂文言文,就必须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能力。首先
读下面文字,写一篇文章  每日匆匆忙忙的生活,使我们鲜有余暇来审视自己。其实,面对自己,了解自己,才不会迷失自己。请以“我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了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800左右。  【构思指导】  “我们”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指包含自己在内的多个人或是一群人。它的范围可大可小,小而言之,它可以指自己和朋友,自己和家人,自己和同学;大而言之,它可以指高中学生这个群体,可以指90后,可以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