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云开见月明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enboss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地践行高效课堂的举措轰轰烈烈,在改革的浪潮中我也担当一名水手,加入其中。经历了由刚开始的考察学习、模仿实施、逐步探究到现在的深入贯彻阶段,我的心情也由刚开始的怀疑、犹豫不决到中期的相见恨晚转变到现在的豁然开朗、坚定执着,因为我亲身见证了课堂的惊人变化!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视野拓宽了;学生的问题增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多了;学生的思考点越来越深入了,实际操控能力越来越强了。可以说:“你放手的魄力有多大,还给孩子的舞台就有多大”。教学改革的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导学案的编写和成效,这是抓手,既能让学生活化生活,又能帮他们汲取知识提高其蓄积知识的含金量,至关重要。一份优质高效的导学案,会让学生有醍醐灌顶的透彻,又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精彩。
  下面谈一下个人对编写导学案的思考和认识。
  学习情境的设置,期望这节课真的能“开门大吉” 成功的情境设置就像信手推开的门,一下子让同学们捕捉到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它可以用文采美、画面美、音乐美、情感美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欲望和兴趣,调动他们的内驱力,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这就让学生具备了进攻型的学习状态。既活跃了课堂主人又架构了教师预定的知识板块,有时我们还把它设置的很智慧和睿智,故事型的,图表型的,智力测试型的,星座知识型的,甚至还有调查问卷形式的,同学们感觉既贴近他们生活,又乐得其中,就会带着探究、愉悦的心情去整合这节课。看似不足为奇甚至渺小到可以忽略,但是却见微知著,短中现妙。
  注重化深奥为具体,期待这节课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我们特别把不同朝代的作家、作品前置,让同学们对那些可望而不可及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突出事件化为可触可感的故事,这样就降低了学生感知、融入的难度。同时通过预习,学生会对不同层次的知识点进行不同层次的理解。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有的放矢,汲取精华,为我所用,更细微的变化是好多同学在自己的素材积累本上把同时代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国籍的,有相似经历的,同一类型的作家作品都做了分门别类的整理,潜移默化的不仅为聚沙成塔积累写作素材还能在脑中构建自己的知识树,一举三得的收获,何乐而不为。
  注重知识点的精准,各个击破,希冀这节课能赢得“钵满盆盈” 对知识点,我们取舍精当,化繁为简,目标占位高考。我们设计的导学案便于学生课后整理、消化、复习。导学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学生课后进行知识梳理、归纳总结是高效学习的捷径,通过导学案就能使学习实现高效。另一方面,由于我们的课堂是立足中上,难免有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导学案就成了他们课后复习的最好材料。这就有了高三高效复习的第一手基础知识结构图,既节省时间又胸有成竹。
  美文延伸,让学生赏心悦目 古人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经典美文是博大精深文化的精髓,文质兼备,适于反复吟咏,可以让学生在美读中个性化感受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品味鉴赏诗歌的能力。让学生在美读中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却并非每个人都能读懂生命,让学生充分咀嚼语言,吸取精华,受到审美熏染,得到情感的升华,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当然我们也有一些不足之处,为了在课改中有更大的进步,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不断完善导学案是课堂高效的源头活水
  导学案设计是关键,文本是灵魂。在学习中,导学案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学生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启迪引领下,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课前和同组成员集思广益,编写一份好的学案,学习《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每节课要讲的内容和难度进行把握,然后根据我们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在编写导学案时从知识、技能到运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学习。我们要认真研究导学案的层次性,学案要有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还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等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辅导学生有效使用导学案是课堂高效的试金石
  语文课堂上,导学案的使用利大于弊。如果说有问题的话,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导学案的高效还没有发挥到实处。我们可以把导学案提前一天发放,学生也会自觉主动地去看课文、查词典、找资料。对于课前预习的落实,在上课前我们会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有的放矢。
  在学习中,教会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比记忆某些知识点更重要,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各种学习语文的方法,对他的一生都有益。运用导学案可以在能力训练的梯度和侧重点上有所彰显,实现它的可操作性。导学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有效的能力训练。在导学案中,我们要把方法用文字表述出来,并让学生运用,学生便会印象深刻,不至于过目就忘。
  一份优秀的导学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我们目前也有很多困惑,如探究题设置的针对性、有效性的问题;如何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轻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对于语文来说怎样设计针对性强的题目同时又对学生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导学案的层次性的度怎样把握等等,这些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应用来予以回答。
  ★作者单位: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一中。
其他文献
【摘 要】选修模块《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内容博大精深,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教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具有选择性与差异性的教育平台。要落实该模块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加强诵读、理清教材主线、关注研读过程和打破单一评价。  【关键词】选修 经典 诵读 人文素养 评价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学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
一、题例解析  从目前高考题的情况来看,“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这一考点往往不单独设题,而是隐含在各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题中。  【例】2008年江苏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侯银匠》(汪曾祺)  15.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解析】本题为探究题,从传统的考查角度看,这道题主要考查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永恒的内容,我的语文教学一直是围绕“文化·生活·积累·思维·经营”十个字来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复习迎考的(参见《中学语文》2011年第12期《挖掘文化底蕴延伸语文课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科书(含读本)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它传承着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我把它奉为“圣经”,把自己当做一个讲故事的人,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剖析,来慢慢地阐释其微妙的文化、文化的微妙。有的老师
【摘要】叶澜老师曾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了中学语文生命课堂教学的重要理念。要构建这样的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从两方面入手: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在此基础上重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中学语文 生命课堂 师生关系    一、问题的
高中语文教材的写作模块设计较为系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可操作性也很强,但由于课时紧张,教师很少按教材指导学生作文。高二上学期,主要是系统教授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模式,让学生初步形成议论文写作的整体结构。这学期要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议论文的本质内涵和特征,使学生在议论中体现思辨和逻辑力量。为此我努力尝试,希望有所为,对学生的写作困境提供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问文那得轻松写,唯有源头活水来  北大钱理群
纵观目前的语文课堂,由于诸多原因,课堂生本教学评价出现了一些脱离实际的无效现象,生本教学评价失去了真正的意义。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不能认清努力的方向,失去了奋斗的目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那么,如何用全面的生本教学评价来激活初中语文课堂呢?笔者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以期达到促进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  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基本着眼点,也是教师组织教学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一些快乐,那么我们应当从事一些思考和研究。高二上学期我们就已经进入《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学习阶段,就以这本选修课本为触发点,谈谈个人的粗浅之见。其中《六国论》《项脊轩志》《阿房宫赋》等以前在必修的课本中都出现过,当前不同版本的教材,有的在选修课本,有的保留在必修课本,人教版教材中统一纳入到选修课范围内并且分属三个不同的单元。这样的折腾究竟
近年来,一种带有强烈的描述性和情境性、抒情色彩非常强烈的议论文越来越多,层出不穷,成了高考作文的一大亮点,逐渐成了高考作文的宠儿,人们称这种文章为议论性散文。但是在平常的训练中,尽管有很多考生想写作这种类型的文章,然而能熟练地写作这种文章的考生并不多,其原因是不知何为议论性散文,更不知如何写作。其实,严格说来,这种文章并不新鲜,在以前的人教版语文教材里就有这样的文章,如《时钟》就是议论性的散文;它
帕斯卡尔说:“人都是被废黜的国王”。人生来就应该被理性的光芒包围,在浊世中才能不偏离自己前行的方向。所以,孩子是最单纯、最天真、最美好的。可惜,人世间太多的灰暗渐渐地遮蔽着理性的光辉,人性沉沦,智慧的双眼渐渐阴翳。  学习是重拾理性灿烂的重要途径。语文,作为一门基础的课程,其所蕴含的知识是最为丰富也最具有教育意义的,它已经成为很多科目的知识获取的替代途径,启蒙着学生的思想。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理
在我国古老灿烂的文化宝库中,古诗词可以说是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散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尤其应该注重通过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教学,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优化学生的人文品质,于无声处达到教育的功能。  一、 借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阅读优秀的古典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从中得到审美愉悦,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在教学中,注重对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