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短教”的误区及改进建议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阅读教学的难度与要求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在高年级教材编排中,长文的数量会随之增加,但因教学时间和学生经验水平有限,如何合理设计长文课堂,如何在长文教学中凸显课堂活力成为当前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
  一、对“长文短教”的再定义
  “长文短教”的思想或教学模式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左右,解放初期的教学教材中就已出现了一些篇幅较长的课文,之后在20世纪80年代引发了教学讨论浪潮。关于“长文短教”的界定目前的分歧在“短教”上。所谓“长文”是指篇幅较长、字数较多的文章,小学高段(5—6年级)课本中一篇文章的字数在1000字及以上的就可以称为“长文”。由于字数太多,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进行分析,所以“长文”必须要“短教”。而关于“短教”,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看法是“短”即指较短的课堂时间,另一种观点则认为“短”应当是缩短文章,突出重点。经查阅相关资料,以及研读了众多名师的文章,笔者认为对于“短”这个字,更准确地概述应该是“精短”:用精练的方法处理长文;用精巧的教学手段应对时间短的困难;精心设计组织教学,适当延长教有意义的知识,使教学不缩水,使课堂有深度。
  二、当前“长文短教”课中存在的误区
  由于学界對“长文短教”的概念与理解存在不同的声音,加之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对课本和教材研读不准确,就会不经意地陷入一些误区。一般而言,“长文短教”课中容易出现以下两大问题:
  1.“短教”就是少教、浅教,只教重要的、考试的内容。“长文短教”这个词由来已久,很多人在听到这个词时,往往会陷入一种误区:只教考试会考的知识,不重要的知识就不用教或者蜻蜓点水般地让学生一读而过,将一些教学的时间留给了做题与背诵。事实上,有意义的“短教”并不是教师单方面主观地忽略一些课文内容,机械地讲给学生听,而是提前合理地设计教学,在课堂上通过发挥学生主体,实现教与学的互动,达到由教“长文”向学“长文”的转变。
  2.“长文”太长,教师全盘灌输。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长文因篇幅原因或多或少会令人产生一些畏惧心理,这就导致一些教师在处理长文时会出现“教学焦虑感”,总感觉时间短讲不完、讲不透,学生可能理解困难。为了减缓这种焦虑感,这部分教师就会以“满堂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的做法不仅违背了新课改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精神,也不利于学生形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影响教学与学习效果。
  以《景阳冈》一课的教学为例。课文内容多,且文字是以文言文表述,这就使得学生在阅读中面临诸多障碍,不仅句子读不通顺,个别语句晦涩难懂,尤其是一些学生的文言文基础差,在学习中就容易产生厌烦与抵触的心理,这对教师的教学而言也是难上加难。在这种为难的情况下,一些教师为了减轻教学任务,仅仅将梳理文章的线索作为教学的重点,直接将文言文的现代译文呈现在了课堂上,然后总结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的叙事顺序就结束了教学。这种“满堂灌”的教法既会让学生形成学习依赖感,也不利于学生对古文体裁的学习。
  三、“长文短教”的策略建议
  1.聚焦文本标题,纲举目张。众所周知,标题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教材中每篇课文的题目更是高度概括的,因此面对长篇大论,教师可以紧扣文章的题眼,在组织教学时引导学生跳出文字的束缚,紧紧围绕中心思想去阅读,使学生置身于文章高处。为此,教学中可以以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基础为依据,将教法变为学法,教会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分析新知识,教给学生提纲挈领的知识,通过减少课堂中的重复教学来实现“短教”的目的。
  以《祖父的园子》一课的教学为例。文章的故事情节丰富有趣,文笔细腻,整体叙述风格轻快,作者用独特的语言将园子中的物与景、人与情娓娓道来。但正因为内容充满了画面感,一些学生在阅读中会出现只关注园子中的趣事趣景,而忽视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容易产生只看热闹、线索混乱的模糊阅读。为此,教师可以牢牢抓住“标题为大”的思想前提,安排三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解读标题——带着目的自读课文。这一课时分为三个步骤:先让学生分析标题,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要写祖父的园子,这个园子中有什么,这个园子对于作者的意义是什么,而我们又能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什么?接着,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见过的园子都有什么,然后去猜一猜这篇课文中的园子可能有什么。最后,让学生带着猜测阅读课文,理清园子中出现的景与物。
  第二课时:可以让学生交流园子中的景色与“我”在园子中的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我”在园子中玩耍的自由与快乐的情感。
  第三课时:升华课,一方面要带领学生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另一方面要教会学生学习“以景寄情”“以物托情”的表现手法,并进行延伸性学习。
  2.创设情境教学,动中带静。缺少情境的阅读课呆板而无味,尤其是对长文而言,冗长的文字是教与学中的一大“拦路虎”。为了提升长文课的教学品质,减轻教学负担,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情境再现,增强学习的真实感与体验感。
  以《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为例。课文共1432个字,对学生而言是一篇叙事长文,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围绕北京地区春节前后的风俗习惯展开叙述。这篇课文虽然内容有趣,学生喜爱阅读,但是要在较短的课堂时间中,教师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渗透中国的传统文化,突出北京的地域特色,不免会出现过多讲授知识、学生额外学习的情况,这就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处理文本时,可以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深切感受北京与众不同的年味气息。有的教师别出心裁地这样设计课堂:第一步骤是学生自读课文,循着时间线索列举课文中涉及的日子,并画出时间轴。第二步骤是进行交互式学习,首先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入北京街市,然后在屏幕中按照时间顺序从腊月二十八开始逐步呈现不同的场景,场景中的叫卖插入特有的京话背景声音,如“七零八碎儿、杂拌儿”等语言。第三步骤是根据时间轴让学生重现课文内容,在情境再现中体会作者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这种设计模式虽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却能让冗长的、静态的文字转换为动态、生动的场景,从而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官体验,促使学生在教学前就能自行领悟北京过年时的热闹与新中国的美好,避免了教师用繁琐的语言去解释课文内容,减少长文更长的情况发生,同时也能留出更多的时间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等进行讲解。
  一般而言,长文的特点是或内容叙述详细、或情节描述细致。针对内容叙述详细的文章可以采用标题分析法,以标题猜测课文,以旧知促新知,引导学生学习,减少无意义的学习和重复教学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在处理情节描述较多的课文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优化教学,让学生在互动中获得先行体验,避免因过多的语言讲解而浪费了课堂时间,从而造成长文课时不够的情况。总而言之,“长文短教”重在精简知识,提炼线索,优化教学设计,短时而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赵丹)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我校在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将心理健康教育融于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德育的有效渗透。思想品德课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品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
期刊
【摘要】網络学习突显了英语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是学习英语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对网络环境下本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并找出了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关键词】网络环境;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  一、引言  参加本次调查的有320人,除去20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300份,调查对象为晋中学院二年级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音、体、美专业除外),一共八
期刊
在当今的移动智能和“互联网+”时代,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有效学习、高效工作和高品质生活的必备技能。这就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开展微视频教学是实现这三个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微视频教学概述  1.微视频的概念。微视频,是指个体通过PC、手机、
期刊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数学学习应当建立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之上,推动学生通过多样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足够的经历和足够的体会,让学生的学习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落实到具体教学行动实践中,我们要注重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重视预学,找到学生的起点  预学是
期刊
教育案例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与研究中一种常见的成果表达形式,也是教师喜闻乐见且易于表达的一种教育写作文体。教育案例的撰写究其实质即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生动记录与自觉反思,对于改进教育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大有裨益。在课题管理与指导的过程中,笔者接触到许多一线教师大量的教育案例。从中能真切地感受到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不断研究探索的可贵精神,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爱教育爱学生的真情实感,但同时也看到
期刊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更加重视课程游戏化,以此突破传统幼儿园教学的局限。幼儿园教育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关键阶段,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教育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园本特色指的是幼儿园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教育特色文化,将园本特色与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让幼儿在表达和操作中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并获取更多的知识。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科目的识字教学是学习语文最开始的一步,也是最为基础的一步。教师需要教授学生字体的构成、字音的读法,这是学生写作、造句的基础。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还要增加汉字教学的数量。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心智尚未成熟,对于学习这件事的认识尚未达到比较清晰的程度,往往对于枯燥的汉字教学提不起兴趣。趣味化识字教学的主旨在于寓教于乐,采用趣味方法对识字教学进行转化修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
教育信息化促使微课教学逐步成为教育领域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在小学阶段,微课具有多重优势作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教师需要合理使用微课,在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增进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实现数学微课与传统数学课堂的融合。  一、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势分析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自主学习是通过创造
期刊
“比较”是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在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方式,构建高效、自主的课堂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自主课堂中,尽管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也能紧跟时代要求,关注学生,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存在着只关注其外在的“形”,并没有抓住其内在的“学生主体”的本质,只抓住了课堂教学中的几个步骤、环节,而忽略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升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对“比较”这
期刊
美读是带有感情的阅读,是读者与作品之间心灵的对话。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读策略的运用还不是很理想,学生的朗读很机械,有时候学生还没有读完,教师就开始课程讲解,这样的读是无效的。在有声语言与无声文字之间的转化中,需要学生不断地研磨文章的情感,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学生的朗读才能出于口、发于心。那么,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在美读中更有韵味呢?  一、学生自主朗读,与文本初次对话  学生朗读课文存在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