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激发生物实验教学的改革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inquan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习、反思与创新相结合
  俗话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反思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反思来认教学中的不识到自己足,通过创新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师在课堂中要敢于“走自己的路”,既要善于虚心向他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又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大胆探索,努力创新,对于生物学科而言,由于它有别于语文、历史等科目,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来引人入胜,也没有非常有趣的逻辑推理让学生体会到数字游戏的快乐,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进门来一看究竟呢?这就有耐于教师的创新和大胆的探索了。
  二、如何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继承性”“守成性”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观念上往往持一种狭隘的创新观,认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是少数天才儿童才具备的,因此对于一般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主要是一个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现成知识和结论的静态传递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尊重、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民主环境,个体的“另类”思维往往遭到歧视,致使学生不敢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和自己的“独到见解”,学生和学生之间没有激烈的“讨论”和“交锋”,教师和学生之间也缺乏真诚、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因此在我们的生物课上应启发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将时间还给学生,留给学生自己一分“自留地”,让她自己去播种。
  三、让学生在体验性学习中获得知识,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知识的获取只有在实践体验中进行,因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单方面的一厢情愿地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去实践,引导学生学习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可读、可操作的教学媒体,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努力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去实践。许多事情如果我们的学生不去实际的做一下,亲身的体验一回,是绝不会体会到科学发现的真谛、科学发现的乐趣的。我让学生去采集植物,来制作植物的压制标本,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热情更高,根据我的要求學生有目的的合理去采集,经过精心的压制做出了漂亮的标本,为标本贴上标签,成就感满满的。同时,我还教学生将死的昆虫展翅,这个过程更是培养了学生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团队的合作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没有展翅板我就与学生一起制作,没有展翅针就用大头针来代替,总之克服一切困难,让学生获得技能。对这种活动学生比较感兴趣。
  四、用心思索,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求知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当学生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就会围绕着这个问题积极地思考起来。但是,单纯由“实验”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兴趣,如果没有更深层次内涵的吸引,维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就要善于“创造”种种诱因。及时地把学生的直接兴趣发展为间接兴趣。
  思维总是在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当一个人产生要了解某一问题时, 思维就活跃起来。如书上有一个实验是要证明矿物质对植物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实验以前都是由实验老师事先在实验室内完成的,同学们只看到实验结果。这次我要求实验小组的同学自己亲自从头到尾自己完成这个实验,每组发两盆种类、大小相同的植物分别浇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在家培养一个月,然后带回来在全班观察。一个月后,带回的材料,两盆果然变化不小,浇土壤浸的那盆长的特别茁壮,而浇蒸馏水的那盆长的矮小、纤细,有了很好的说服性,效果不错,我发现这些实验小组的成员在班上赢得了其他同学佩服的眼神,极大地增加了自信心。
  五、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探究性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科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基本方法之一,我如何在课堂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我在试验课上设了养蚕的活动,每个同学领走10枚蚕的受精卵,教给他们孵化的方法,让他们记录整个孵化过程,并用视频来记录每个阶段的变化。带回家后,同学们认真小心的照顾蚕宝宝,注意环境的湿度、温度、给食的量,每天都有观察记录,有的同学养的蚕宝宝中途有死亡的时,流下了眼泪,在试验的一个多月内同学们精心照顾着蚕宝宝,当发现室温达不到时,用电暖气来加温,保持适当的湿度。通过这个过程,学生知道了实验的辛苦性和数据的真实性都是多么的重要和不易,懂得了科学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要尊重事实等。这个实验为将来学习昆虫的生长和发育打好了良好的基础,这些学生就可以以自己的学习经历亲口告诉同学们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教学效果很好。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多让学生去思考自己的科学探究的方案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智慧。我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学校后花园开了一块地,让每个实验小组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上面种下不同的植物的种子,并要求他们分组来管理。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热情很高,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密植的问题、浇水的问题、病虫害的问题、肥料的问题,由于准备不充分,有时措手不及,缺乏经验等。但不管怎样同学们还是学到了不少知识,获得了很多经验,对植物的生长情况更加的了解了。让学生知道科学实验倘若不实事求是,则是徒劳无益的活动。有的学生不明白此理,怕出错、怕批评,甚至于为结果而结果,忽视探究实验的科学性原则——实事求是。在实验田的培养和管理的过程中,我培养他们的交流和合作的意识。探究性实验做得好还是不好,成功与否?同学之间、小组之间要当堂汇报交流实践经验 ,进行小组的评比
  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要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他们的创新能力,不是老师或学生单方面的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作为学生学习懂得引路人,我要在新课改的精神下不断进取,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让我们的学生能有更好的起点。教师怎样进行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煮好这一顿饭菜的关键。
其他文献
一、传统的英语口语学习方式状况  Krashen (1967)认为: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输入—加工—出(阅读、视听)(理解记忆)(说、写、译)即学习者通过阅读与视听大量地接触目标语言,理解语言信息,然后将听到的和看到的大量的语言信息贮入大脑,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处理加工、重新组织,就可以以说、写、译的方式加以输出,用来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如果語言输入不充足,语言输出也会贫乏
期刊
一、为什么要进行新课程改革  杨振宁先生说过: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与美国的有很大的差别,这两种教育方式各有优缺点,而且是可以互补的。所以他认为:如果能把这两种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并克服各自的缺点,这不能不说是在教育方面有重大的突破。我觉得杨振宁先生的说法很有意义。中国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老师非常认真负责的教,对学生的工作非常有耐心,老师一点一滴地给学生讲,非常细致,假如还没有讲到前面的,绝不会跳到后面;
期刊
语文教育所包含的的内容纷繁复杂、细小琐碎,很多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做了很多无用功,其最根本的一个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没有遵循学生“语文学习心理路径”,即非智力因素。那么什么叫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语文学习的效果为什么起着决定性作用呢?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一、什么叫非智力因素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语文是一个人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为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做奠基的。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教师在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从应试的角度来看,目前初考也已改变了以往侧重知识点,轻视能力的考试方法。在考查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
期刊
北京工业大学实验学院经管系作为北京市一所典型的工科院校的经管类专业,自2012年开设新生导论课至今,已有5年,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持续的探索和改进,学生们的反映较好,当然,也存在各种各样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素材的更新,讨论式教学的组织和反馈等,需要任课教师形成一个团队,积极对教学模式进行持续性改革。  一、新生导论课的教学内容  目前,国内多数院校的新生导论课都能保证教学内容上的基础
期刊
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善于倾听更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学会倾听”虽只有四个字,却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即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持谦虚认真的态度,明确说话人的意思并及时应对,以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具备出色的倾听能力。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让学生正确表现,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期刊
汉语拼音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是学好语言文学的基础和支柱,所以学前班拼音教学的开展成为培养幼儿学习拼音的重中之重,从小培养幼儿学习拼音的兴趣,是大大提高幼儿学习拼音质量的有效途径。根据资料显示,10个月至6岁之前是学习拼音的最佳时期。因此如何幼儿学好拼音,是很多老师和家长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思考和不懈探索的问题。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他们的身体和思维发展还都不完善,因此能够自己
期刊
课堂是学生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舞台。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归纳总结出了如下方法。  一、培养兴趣,激发“自主”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感情的体现,是学习的向导,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动力。例如,从作文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用文字和语言来表达某一运动技术的动作要领,往往比较繁琐复杂,重点不突出。而且学生在记忆时有可能出现顺序颠倒或漏掉某个重要环节的情况。而课堂上着重于讲解示范时,又可能出现学生的练习时间和练习次数不足的情况。研究者在常规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发现:一项动作技术的重难点的突破不仅仅依赖于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也同样在于学生对于动作要点的记忆与理解。常规的体育教学把动作技能重
期刊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的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情感与人的认知过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人的认知过程离不开情感。好的情感会推动认知的发展,积极的情感激励着学生创造性地探索和大胆地思考。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更好地学好数学。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我谨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让学生在游戏中享受数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