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让语文课堂更加美丽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fish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细节决定成败”道出了细节的重要性。我们的教学是一件大事,其课堂教学活动就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细节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教学行为的微观分析。教学细节看似平常,其中却蕴涵着深刻,看似简单平常,却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准,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课堂的得失与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中细节的落实。因此,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离不开我们对课堂教学细节的关注与思考。以下就教学细节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一、课前精心设计,创设情境意趣
  对教学细节的处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教学细节也是可以预设的。我在教学《老王》这课时,文中对老王最后一次出现时的描写,无疑是最能体现人物形象的重点,为了研读好此处内容,我利用教材中插图的不准确,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这幅插图应该是老王临终前来送香油和鸡蛋的样子,它表现的是否准确,为什么?”学生很快找出了答案:因为老王来送香油和鸡蛋的时候是“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由此引发学生对重点语句的关注和兴趣。通过对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的细细品味,感受老王所送的香油和鸡蛋中所包含的对杨绛的敬重和感激,也能理解杨绛当时错愕惊异又幽微难言的心境,并由此勾连出全文几次对钱的细节描写,对老王和杨绛进行细节上的心理探寻。从而挖掘人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人性的光辉,领会作者倾注在人物身上的思想和感情。教师若深入文本,预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及细节,就能使预设和生成达到和谐的统一。
  二、善于发现“亮点”,课堂充满智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善于用敏锐的视角发现、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准时机,巧妙深挖,就能让课堂充满灵性、洋溢智慧,凸显实效。我上《背影》一课,研讨“文中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请找出来并说说哪一次最感人?”这一问题时,有学生起来回答:“第二次背影最感人。因为这一次描写最详细。先写了父亲的衣着,然后通过动作描写,刻画父亲的吃力,形象的描绘出父亲买橘子艰难的样子。父亲为了自己不辞辛劳,而自己却嘲讽父亲,想到这些,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流泪?所以这次最感人”。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或点头、或微笑,还有的不等说完就应和:“对!”但也有个别人拧着眉头。我点评道:“李潇同学的回答非常好,语言流畅,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我一边说着一边用鼓励的眼神激发着那几个拧着眉头的学生,“大家都与她的感受相同吗?”很快就有人举手:“老师,我觉得第四次最感人。因为作者写到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父亲老境如此颓唐,而且父亲在信中又写道‘大约大去之日不远矣’,此时儿子在晶莹的泪光中,仿佛又看到了父亲的背影。这个背影寄托了儿子对父亲深沉的思念和怀恋,这个背影在作者心中挥之不去。”。我又鼓励道:“你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体验,回答的真棒。”话音未落,就又有许多同学纷纷举手,“老师我认为第三次最感人,因为在此之前作者已看到父亲对家的艰苦付出,对儿子的关爱,也为自己不理解父亲嘲笑父亲而感到自责。在此时与父亲离别,看见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去去的人群,留下了惜别的泪。离情别绪,催人泪下,表现了父子情深,更增添感人力量。”“老师,我补充一下……”此时,课堂上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与能力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也是精神与生命共同发展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时闪烁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课堂中我们是不应该也不能忽视这样的细节的,只有被关注、被珍视,才能展现一个脉动流变的“过程”,一个生命涌动的“过程”。设计的细节只有在流动的课堂整体中才能彰现其价值。在具体的教学中,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
  细想起来,教学细节虽小,却能以小见大,透射出教者的教学理念、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判断出教学设计、教学操作和教学行为的针对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所以,如果教师能在课前有意识地、创造性地预设好每一个教学细节,在课堂中对教学细节加以具体、有效地指导,并运用自身积累的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捕捉、处理好每一个生成的教学细节,把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有效,我们的课堂将会焕发出新的活力。
其他文献
同学们作文中出现的人物常常是千人一面,公式化的,要么就是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黑油油的辫子,苗条的身材。这样,美是美了,但到底是写谁的呢?放在谁的身上都行,缺乏个性,让人感到单调、呆板、沉闷,没有生气。  那么,如何才能把人物写活呢?除了描写人物常用的技巧如:富有特征的肖像,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准确生动的行动描写外,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行为事迹方面去选材。因为人因事显,事由人起,通过选
期刊
一、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参考资源进行备课  目前远程教育资源包括多种学科,内容之丰富,信息量之大,范围之广,检索之方便,已经成为教师备课时优先考虑的内容。民族地区由于地域偏僻,备课资料不丰富,以前备课时,教师总要花很多时间通过翻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资料,备课的实施中却存在着“教案之和”“网上资料的拼盘”等诸多问题,使备课误入歧途。当我们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后,节约了许多查找资料的时间,解
期刊
宽容,是天地间一束最温暖的阳光,能融化凝结在心中的坚冰;宽容是水,它流淌在教师对学生爱的海洋中;宽容是桥,它架在学生与教师的心灵之间,创造着神奇,传递着感动;宽容更是一粒爱的种子,她会在学生的心中萌芽。  所以,我们在做教育时,要宽容些,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班中,有个叫小A的女孩,我刚接班时,发现她和周围的同学有不同。 她时而少言寡语时而又一语惊人。经过多方调查和了解,原来她的父母很早离异。她
期刊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鼓励、引导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就小学语文而言,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养成对语言文字吸收和表达的好习惯,即听、说、读、写的好习惯,学生一旦养成这些好习惯,将受益终生。  一、听的习惯  “听”在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是须臾也不可离开的,有教育心理学者观察统计,“听”在
期刊
中考语文复习不仅需要恒心与耐力,更需要我们关注复习时学生的一些思维盲点,如能突破这些思维盲点,语文复习就会取得高效率。  一、请给思考留三秒钟  孔子《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请学生解释“知”一词含义,学生答案是“预习”,“知新”,新的知识确实需要通过预习来知道,可是这里是“温故”而后“知新”,温习已掌握的知识从而领悟新的知识,“知”为“领悟”之意。作为一名初三即将毕业、将要
期刊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它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预习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一、预习现状  1、家长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老师布置的预习是为了自己减轻负担,第二天上课容易上,这样却是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学生回家预习就是先让家长给提前讲解一遍,这样还要你们老师做什么?  2、布置和检查任
期刊
巴金说:“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用这些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料滋养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在文学的长廊畅游,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艺术鉴赏能力……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  1、课标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期刊
作为语文教师都明白语文教学其实是展现语文教师个人语文素养的平台,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语文专业技能和自身的语文修养,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呢?  一、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要传授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自存一桶水。因为语文教师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提高语文教师的素养,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师提高自身文
期刊
班主任对学生的热爱是顺利开展班级工作,教育好每一名学生的重要前提。爱学生愈深,教育学生的效果也就愈好。  一、要爱学生  1、爱是信任和理解。心理学告诉我们,良好的心境容易调动人的认识活动和意志活动。我曾接手一个频繁调换老师的班级,班级纪律松松垮垮,有几个学生表现异常,其中最让人头疼的是张大晨同学。  我首先认真地观察他有哪些不良习惯,好对症下药。课堂上他是我行我素,目中无老师,无法正常地坐在板凳
期刊
案例: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指导者。其工作的对象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一代新人。当学生犯错时,班主任要注意说话的技巧、态度、语调,要尊重、宽容、信任学生,并时时巧妙引导,使他们心灵的幼苗茁壮成长。  我在工作中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天中午,仲凯急急忙忙地跑过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张老师,我,我的《信息技术》书没啦!”  “别急,慢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