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wpine15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卓越贡献
  
  我国是人类祖先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同埃及、印度、巴比伦一起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带着她自己的独特风格,一个高峰接着一个高峰,直到今天仍是奋斗不息、前进不止。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四千年之久。我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灿烂的文化。通过向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我国已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它将为经济的繁荣、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前提和保证,从而使学生坚信祖国的“四化”一定能够实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也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再现祖国的辉煌。
  
  二、进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教育,以增強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古人云:“人无志不立。”我国古代汉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班超投笔从戎,功在保卫边疆的远大志向;东晋时祖逖“闻鸡起舞”,立志报效国家,成为收复中原的代表人物;南宋的岳飞从青少年时期就有“精忠报国”之志,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口皆碑的抗金将领而名垂史册。
  到了近代,首先有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提出的“天国”理想,其次有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等提出的“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还有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的理想社会等等。
  到了现代,更是有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奋斗不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和平民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美好的社会理想。通过运用英雄人物和革命老前辈的浴血奋战、出生入死、顽强斗争的生动史实,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它们的革命光荣传统,树立起“振兴中华,人人有责”,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理想。
  
  三、进行忠于祖国,为维护祖国尊严和统一而奋斗的爱国教育
  
  祖国的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各族人民从古到今都为这一主流和不受外来侵略进行着长期的英勇卓绝的斗争。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统一约占三分之二的时间,而且愈到后期统一的时间越长。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对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家的统一更有利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史,在凶恶的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面前,如果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团结和英勇反抗,中国在侵略者的屠刀宰割下,就会完全陷入殖民地的深渊。正是历史上源远流长的统一和团结形成一条坚韧牢固的纽带,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团结战斗,才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野心。
其他文献
学习在解物理习题时,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有些解题的必要条件,题中并未明确给出,而是隐含在字里行间。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找出这些隐含条件呢?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知道一些约定俗成的提法的含义    课本上经常用一些固定的提法来说明某些现象,这些提法中的某些词语由于已约定俗成,所以具有确定不变的含义,知道了这些提法的含义,就等于知道了隐含条件。  如:“一物体在光滑面上運动……”,其中“光滑”的
期刊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确立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是课程学习的基本目标;“过程与方法”是中学历史课程主要的认知策略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中学历史课程关键的认知人格目标。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体验,建立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上来落实。学生在不断探究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都有一个情感与价值观倾向,
期刊
函数的性质是函数的重点内容,其中函数的单调性尤為重要。函数的单调性反映的是:
期刊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常常将惯性说成是惯性力,不明白运动状态与力之间的关系。究其原因,是学生对运动状态、力、惯性的概念不明晰,不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区别    运动状态是指物体所处的一种状态,包括静止和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也可以说成运动的快慢不变、运动的方向也不变)。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一种运动。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也说物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兴趣激发、情绪调动等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那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加强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促进创造力的形成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兴趣是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成才的起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对象有兴趣时,大脑中有关学习
期刊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的保护、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尤为重要,地理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凸现,因此必须搞好地理教学。  西部大开发四件大事中关于“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作,抓好退耕还林(草)试点”一项内容,与地理学科教育关系密切。前些时间,地理教育不受重视,对于森林的作用、生态平衡的具体意义没有充分理解和宣传,这就使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盲目开矿建厂、开荒种地,造成今天不得不花血本去保护森林、草原,去
期刊
随着新课程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有设置的悬念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了思考,一下子将注意力集中起来,才能提高学生
期刊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时间短、复习内容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取得最佳成绩呢?我想谈一些体会,与同行研讨。    一、指导学生端正复习态度,进行扎实准备    在复习迎考阶段,能否端正态度和扎实准备是会考成败的关健。平时学得努力、扎实,复习也切实有效的同学,取得好成绩是不成问题的。但也应该给这些同学打“预防针”:如果不认真投入复习,而是沾沾自喜、企图“吃老本”,恐怕也难免会“大意失荆州
期刊
【摘要】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的,传统教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历史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历史情境的创设,运用语言和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再现历史情境和特定的情感范围,增强学生在各类场合学习历史知识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设 优化 课堂教学    创设历史情境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再现具体的历史情景和特
期刊
物理学科美不同于大自然或艺术作品中直接的、自然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深层次理性的审美。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內涵,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激发审美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理性积淀,是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培养物理美的感受力    对称、和谐是物理科学美的主要特征,这个特征是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比如:电路图一般要求画成矩形;灯泡的符号、电阻的符号等都是左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