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傩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产业开发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eying97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傩文化是湖南省武冈市的区域特色传统文化,在当代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目前,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农村视角下傩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开发研究,尝试解决傩文化存在的问题——人们的偏见、传承不当、缺乏旅游开发项目等,并通过扬弃的方法为武冈傩文化的发展献计献策——将傩文化与旅游业结合,将傩文化与文化产品设计结合,打造区域特色文化理念,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武冈傩文化;旅游业;文化产品设计;区域特色文化理念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73-02
  基金项目:2019年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新农村视角下傩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开发研究——以邵阳武冈为例”(S201910547020)项目成果。
  一、引言
  傩戏在老一代武冈人嘴里,被称作鬼戏,是最古老的跳鬼祭神、驱除鬼邪、赞美农民美好品德、祈求生活平安美好的娱神舞蹈。
  清代时期,被称为“湘中五子”的武冈人邓绎对傩戏的表演有着栩栩如生地描绘:“里门咚咚喧大鼓,诸巫齐作胡旋舞,大巫喃喃如唱歌,小巫屡舞还婆娑。巫歌巫舞令神喜,神君欲来满堂起。主人敬神百不扰,如天之福姿汝求。黄羊为牲白犬血,神前遍罗列。东方响明灯烛辉,纸钱悉悉随风飞。诸神醉饱出门去,明日迎神向他飞。”在邓绎的描绘中,可以推算出傩戏早在清代的时候就已经在武冈流行起来。
  不过,随着现代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傩戏在一些人的眼中慢慢地成了“封建糟粕”,且又因其并不能成为谋生工具,愿意学习的人变得少之又少,面临着即将失传的风险。
  但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传统文化的热潮出现,傩文化又再次出现在了武冈大众的视野中。就近几年来看,傩文化的发展环境改善:目前武冈旅游市场迎来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如今国内省内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武冈有了比从前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随着“邵怀高速”和“竹城公路”的完工通车以及武冈机场的建设,武冈交通也变得越来越便捷,交通是连接旅游六要素的重要纽带, 对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武冈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日渐完善的交通等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同时也给傩文化带来了机遇——发展为武冈的旅游特色项目。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对于傳统文化的“流失”问题高度重视使武冈政府注意到了傩文化当前面临的问题,已经着手将傩文化进行申遗保护,同时联系了武冈各地的傩戏传唱人,询问他们的情况并收集、整理资料加以研究、保护。傩文化重新受到了重视,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武冈傩文化资源现状
  武冈傩文化存在时间较早,类型多样,但存在着保护措施不完善、开发不当、利用不足等诸多问题。
  武冈傩戏起源于唐朝,在清代时期流行起来。武冈傩文化流传至今有上千年的历史,傩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成为武冈区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地居民跳傩舞、唱傩戏、制作傩面具,以达到驱除瘟疫鬼邪、祈求来年平安顺遂的目的,傩文化也渐渐地成为人们的精神寄托。
  武冈傩戏也是一个具有特色的表演活动,武冈傩戏表演分外戏和正戏两种,其剧目在剧情安排和人物关系大多较简单,傩戏的表演大都是戴着面具演唱,但在清末以后受当地地方其他戏曲的影响,傩戏部分剧中人物的面具逐渐改为涂面,节目也逐渐发展为戏曲形式,节目的表演多采用锣鼓伴奏,在音乐的选择中增加了弦乐和高腔曲调。然而这些节目主要是以娱人为主,减少了娱神的一些法事,因此也慢慢地被称作武冈傩戏中的外戏,也叫阳戏。阳戏和正戏的表演方式截然相反,它形式活泼、轻松,语言诙谐、朴实。题材基本上以人们身边发生得琐碎小事为主,反映了劳动群众的勤劳勇敢。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团队采用了实地考察的方式,利用寒暑假时间前往武冈进行实地考察,采访了武冈市傩文化的传承人刘祥平老人以及当地相关的傩戏表演者,在采访过程中也进行了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了40个样本,综合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采访结果以及相关资料文献,找出了武冈傩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傩文化受当代文化观念的影响被视为低俗文化
  在本次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74.36%的人认为流行文化对傩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傩文化经过上千年的流传与发展,随着当代科技的进步,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唯物主义的盛行,人们渐渐地对傩文化中的祈神拜天地,及相关的巫术思想失去了信任,傩文化渐渐地被视为低俗文化。傩戏的表演者渐渐地少了,人们对傩文化的信任度也渐渐地降低,傩文化也开始沦为了低俗文化的行列。
  (二)傩文化认识较少,对其传承方法失当
  傩文化作为武冈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其传承过程与方法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48.72%的人认为傩文化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大家的保护意识薄弱,大家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其次,也有33.33%的人认为傩戏的传承缺乏技艺传承人,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傩文化只固定地出现在祈求丰收,驱避鬼神当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的频率越来越低,这也导致了人们对傩文化的认识越来越少,知道了解傩文化的人更是少数。傩文化流传至今经过了上千年,在长时间的流传过程中对傩文化的传承措施出现不当。如:傩戏的简化,傩面具的遗失受损,傩歌形式的变化,傩文化表演者的年迈,傩戏传承人较少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其传承措施失当的表现。
  综上所述,武冈傩文化流传时间较长、类型多种多样,受宣传推广力度不足、缺乏精品旅游区的宣传以及相关调研文献较少,加之武冈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对傩文化保护措施不完善、傩文化资源发掘不当、傩文化景区产业规模较小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傩文化仍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目前武冈傩文化资源的发掘、传承与利用仍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同时也暗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四、武冈傩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开发研究的对策
  综合以上对武冈傩文化的实地调查研究,团队对武冈傩文化的传承与产业开发研究做出以下对策。
  (一)傩文化与旅游相结合
  旅游商品是旅游各要素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武冈市的旅游购物还处在初级阶段。武冈本地特有的卤菜、铜鹅、血浆鸭、米花、米粉、云山茶叶等传统特产以及仿古皮件、油纸伞、傩面具等传统工艺品一直深受游客喜爱。应大力引导促进对各种传统特产和工艺品的深开发、深加工。
  同时,提倡加大旅游购物场所和旅游商品街区、专柜的建设力度,为武冈特色文化产业提供充足的销售场所。
  (二)傩面具创意产品研发与设计相结合
  将傩面具中独有的元素与现代思潮相结合,在发挥其造型元素艺术表现力的同时添加现代符号。如制作傩面具表情包應用于微信、QQ等社交平台中。凭借面具中别具一格的设计理念,扩大傩文化的推广范围,提高社会的关注度。
  傩面具中的造型可用于平面设计之中。如将傩面具中的人物图案印刷在当地农副产品等包装袋上,以及当地旅游特色产品手信包装袋上。傩面具中的图案是傩面具的特色所在,其中色彩的搭配以及图案的设计都是傩文化传承者与创新者意念的体现,傩面具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它以质朴的造型艺术和神秘博大的文化底蕴受到各领域学者关注。
  (三)区域特色文化定位与“非遗”品牌构建
  中国广袤的乡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傩文化作为武冈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应当创造性地运用好这一文化符号,为武冈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做出贡献。如贵州的“中国傩城”,江西的“傩舞之乡”等,都是区域文化特色定位的体现。区域文化是发展的,既需要做到对区域文化的保护,同时也需要创造性的传承区域文化。继承和创新是延续武冈文化的“血脉”,在“非遗”品牌的构件中,要做到对武冈傩文化的准确定位。
  五、结语
  湖南省武冈市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文化结晶,傩文化在新时代下既要传承也要跟随着时代潮流不断进步。做好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与时代潮流相接轨得新兴傩文化,是应该调研与思考的重要课题。而依托旅游产业发展傩文化,以及傩文化的产业开发研究不仅是在新农村视角下对傩文化发展方法的改进,也是现在农村脱贫攻坚的必要途径。傩文化作为武冈区域特色文化组成部分,要在适应时代潮流的过程中用扬弃的眼光看待傩文化。
  参考文献:
  [1]杨元,那成爱,李天舒.湘西傩面具造型艺术特征及其创意衍生品设计[J].包装工程,2020,41(16).
  [2]严玉.巫文化艺术的美学内涵——以雕塑艺术和景观艺术为例[D].重庆大学,2007.
  [3]翁利.长江流域傩面具艺术造型及其文化审美根源[J].艺术百家,2007.
  [4]熊丽施谨,赵勤.赣傩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品牌策划及推广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5]吴颖群,尹华光.武冈市旅游营销战略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11).
  作者简介:
  甘桂贤,女,土家族,邵阳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主要从事民俗文化研究。
  王淇,女,邵阳学院。
  蒋玉兰,女,邵阳学院副教授,课题指导老师。
其他文献
【摘要】“士”作为一个独特的阶级在历史上有着重要作用,从《论语》中不难看出要成为士需要具有多种品德,但在子贡问士这一段中,孔子认为“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即能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虽然是“小人”,却也可以看作是最次一等的士,换言之,“言必信,行必果”是成为士的最基本要求。本文将从“士”与“信”两个角度来探讨,为何“言必信,行必果”是成为“士”的基本要求。  【关键字】《
期刊
【摘要】瓜州县目前探明的汉唐古城共65处,是我国汉唐土遗址保存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保存状况最好的地区之一。随着学界对土遗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瓜州县所存的古代城址因规模大、数量多、现状好、沿革序列完整等特点,在我国土遗址研究中占有很大比重,是研究汉唐古城建筑、军事防御、政治管理、土遗址修复等方面的珍贵实物。其中,锁阳城更是在2014年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的联合申遗中作为其中重要的一个遗产点
期刊
【摘要】由于辽宁文旅融合的持续推进,文创产品的开发有了新的机会,提出新的设计理念,共同打造新的城市旅游形象。本文主要论述了基于文旅融合的辽宁文创产品与IP形象分析,发扬地方特色文化精神,了解文旅消费市场,找准市场需求,促进全域旅游化发展。  【关键词】文旅融合;文创产品;IP形象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7-0075
期刊
【摘要】近年来,社会史研究领域成就突出,理论方法不断完善,优秀著作不断涌现。史学家的视野更多地关注基层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赵世瑜教授的《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即采取社会史的研究方式,以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庙会为研究的切入点,一方面介绍了庙会的功能、分布等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从庙会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題。此外,该书亦注意借鉴和利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诸如人类学、地理
期刊
【摘要】在18世纪形成了近代史艺术体系之后,艺术史的编写也逐渐向现代型转变,此时的学界正是在逐渐确立现代艺术体系、美学、艺术史的时代,在多种先进思想的影响下,温克尔曼对艺术本质的定义及其对艺术体系的构建由此诞生。在这种思想合流下所撰写的《古代艺术史》问世之后,便对当时已有的相关题材的学术性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温克尔曼在书中花费大量笔墨探究希腊艺术,其中所采用的研究风格和美学思想也成为了艺术著作的重
期刊
【摘要】传统的结绳技艺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人们意识到结绳技艺的文化内涵,创新文创衍生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陕西雁塔结绳技艺是西安市雁塔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其结绳技艺与现代生活类文创设计结合,在继承和发扬雁塔结绳文化时,应探索结绳的更多可能性,生活中应用的结绳与装饰品的结合如结绳系列的手环,或与时尚圈碰撞的毛衣的织法,還有发箍、发圈、发簪等,将结绳文化这个传统的元素同这个时代的生活接轨
期刊
【摘要】“甲马”是民间流传的一种木刻版画,在云南的滇西分布较为广泛。而大理、保山地区的甲马分布广、使用时间长,影响也比较大。本文力图通过滇西一些比较有代表性地域的甲马田野调查,在社会经济洪流中发现它的时代变化的轨迹,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若干发展中,寻觅甲马文化近几年的传承与保护的创新与变迁,继而对现当代甲马的传统工艺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方面的现实意义和创新意义进行简单探索和思考,分析探讨民众
期刊
【摘要】湖南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区,也是众多的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在这里拥有着丰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追求,湖南地区的民间舞蹈更是人们生活与精神追求的一种体现。在湖南的民族舞当中,最具有地域特色的舞蹈形式就是湖南的花鼓戏舞蹈。湖南花鼓戏的内容形式极具有戏剧性和趣味性,是一种亦歌亦舞的歌舞表演形式,主要是以歌为主,以舞为辅,通过舞蹈队歌曲进行润色添彩。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花鼓戏中的舞蹈也需要不断
期刊
【摘要】青花瓷包含了许多中国的传统哲学文化,还有许多其他的审美要素,主要是结合了天地人和的一系列精神。儒家文化“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理念对青花瓷的纹饰上的历史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作用。隐喻在语义学、符号学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在设计中,产品设计中界面的隐喻并非是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而应该纳入产品符号系统的分析之中,虽然也有必要站在修辞学和语言学的立场对隐喻作出恰当的说明,但必须结合产品设计中的具体问题
期刊
【摘要】古典油画具有高度的形式与典雅之美,是油画艺术史中浓墨重彩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类绘画文明史上的高峰,其作品带来的秩序、静穆以及优雅感也一直是众多艺术家们所追求向往的。古典油画材料与技法是了解古典油画的基础,本文主要围绕古典油画的定义、古典油画结构与材料以及简要分析其主要技法为主,通过本文研究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促进对古典油画进一步了解与深入研究。  【关键词】古典油画;技法;油画材料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