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辞的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在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大量的修辞的运用使语言更加的丰富饱满,充满诗情画意。我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借助课文中的修辞让学生品读,品味,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一、通过体味文中的修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许多课文正是用了恰当的修辞,使文章言虽尽而意无穷,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可让学生通过想象,置身于美好的境界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学《曼谷的小象》可用比较方法品味文中景色美,通过比较“从晨雾中飘来一阵铜铃声”和“从橘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怔悦耳的铜铃声”两个句子,让学生品味到用“橘红色”和“悦耳”写出了晨雾的颜色美和铃声的青翠、好听,给人以美得享受。再如教学《暮江吟》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充分想象:夕阳的余晖铺展在水面上,显得一片碧绿。这种红绿相映的流水,是傍晚江上奇特而有瑰丽的景象。深秋夜的江边雾浓,洒在树叶上、草丛中,在月光映照下,晶莹光亮,如同颗颗珍珠,这如弓的月儿,珍珠般的露珠,在江水的衬托下是多么的美妙。这种宁静、柔和、清新优美的景色让人陶醉。学生通过想象,仿佛置身与美景中,能体味到美得意境。
二、通过体味文中的修辞,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体味文中的修辞,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表达能力。例如《燕子》一课,文中有道练习题,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原句,与去掉修饰成分的句子对比,说说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都知道原句好,好在具体、生动,写出了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学生的回答,除了简单的几句话,再也没有别的,基本上“众口一词”,毫无“标新立异”。应该说,至此也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我没有罢手,继续点拨:“原句写的生动、 具体,你们的回答也能说得生动、具体一点吗?比如说‘联系生活实际,用上一些修辞手法,请思考一下。”一位学生受到启发,说:“读原句就像吃了油盐酱醋的菜,色香味俱全。而后边的句子则显得干巴巴的,没有味道!”老师及时表扬了他。于是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原句是加了放糖的咖啡,越喝越浓;有的说,原句是一杯浓浓的龙井茶;有的说,原句中的燕子就像我妈妈的那条美丽的花裙子,真漂亮。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功能。
三、通过体味文中的修辞,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借助体味文中的修辞,还可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草原》一课中作者写道: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语言所渲染的境界之美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教师先启发学生说说美在何处,学生找出了“绿毯”、“白色的大花”、“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等词句,感受到了恰到好处的比喻带来的语言美。接着老师让学生试着说出一些描写景色的优美比喻句,学生的思维在原文的基础上得到了发散和创新,造出了优美的句子,例如: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四、通过体味文中的修辞,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类似联想支配发明。”课文是载体,其内容为学生学语文提供了情境。老师的责任是借助课文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望月》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一篇课文。当舅舅问小外甥:“你觉得月亮像什么?”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这是小外甥美妙的幻想。教学至此,我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小外甥,你会把月亮想象成什么?”一个学生说:“像一盏明亮的灯高高悬挂在天空,照亮整个大地,照亮我们的眼睛。”另一个接着说:“像弯弯的小船,嫦娥轻轻划桨,载着小白兔在天空中荡啊荡。”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它有时像一个圆圆的月饼,有时好像被贪吃的小馋猫咬了一口似的。”(笑声)孩子们的想象使我们惊讶,无怪乎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
一、通过体味文中的修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有许多课文正是用了恰当的修辞,使文章言虽尽而意无穷,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可让学生通过想象,置身于美好的境界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学《曼谷的小象》可用比较方法品味文中景色美,通过比较“从晨雾中飘来一阵铜铃声”和“从橘红色的晨雾中飘来一怔悦耳的铜铃声”两个句子,让学生品味到用“橘红色”和“悦耳”写出了晨雾的颜色美和铃声的青翠、好听,给人以美得享受。再如教学《暮江吟》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充分想象:夕阳的余晖铺展在水面上,显得一片碧绿。这种红绿相映的流水,是傍晚江上奇特而有瑰丽的景象。深秋夜的江边雾浓,洒在树叶上、草丛中,在月光映照下,晶莹光亮,如同颗颗珍珠,这如弓的月儿,珍珠般的露珠,在江水的衬托下是多么的美妙。这种宁静、柔和、清新优美的景色让人陶醉。学生通过想象,仿佛置身与美景中,能体味到美得意境。
二、通过体味文中的修辞,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要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教学时,我们可以借助体味文中的修辞,丰富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文表达能力。例如《燕子》一课,文中有道练习题,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原句,与去掉修饰成分的句子对比,说说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学生都知道原句好,好在具体、生动,写出了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学生的回答,除了简单的几句话,再也没有别的,基本上“众口一词”,毫无“标新立异”。应该说,至此也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我没有罢手,继续点拨:“原句写的生动、 具体,你们的回答也能说得生动、具体一点吗?比如说‘联系生活实际,用上一些修辞手法,请思考一下。”一位学生受到启发,说:“读原句就像吃了油盐酱醋的菜,色香味俱全。而后边的句子则显得干巴巴的,没有味道!”老师及时表扬了他。于是同学们议论开了。有的说,原句是加了放糖的咖啡,越喝越浓;有的说,原句是一杯浓浓的龙井茶;有的说,原句中的燕子就像我妈妈的那条美丽的花裙子,真漂亮。新颖独特的思维方法、思维过程,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功能。
三、通过体味文中的修辞,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
借助体味文中的修辞,还可以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草原》一课中作者写道: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语言所渲染的境界之美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教师先启发学生说说美在何处,学生找出了“绿毯”、“白色的大花”、“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等词句,感受到了恰到好处的比喻带来的语言美。接着老师让学生试着说出一些描写景色的优美比喻句,学生的思维在原文的基础上得到了发散和创新,造出了优美的句子,例如: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四、通过体味文中的修辞,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联想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类似联想支配发明。”课文是载体,其内容为学生学语文提供了情境。老师的责任是借助课文对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的训练。《望月》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的一篇课文。当舅舅问小外甥:“你觉得月亮像什么?”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这是小外甥美妙的幻想。教学至此,我引导学生想象:“假如你是小外甥,你会把月亮想象成什么?”一个学生说:“像一盏明亮的灯高高悬挂在天空,照亮整个大地,照亮我们的眼睛。”另一个接着说:“像弯弯的小船,嫦娥轻轻划桨,载着小白兔在天空中荡啊荡。”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它有时像一个圆圆的月饼,有时好像被贪吃的小馋猫咬了一口似的。”(笑声)孩子们的想象使我们惊讶,无怪乎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