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互动效果的体质实现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7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互动一直是课堂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新课程理念下,课堂师生互动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实现课堂互动的良好效果是必须关注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互动
  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来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活动的主体,构建的是师生间平等交往对话的关系。在课堂中依托对话式教学展开双向互动,体现学生需求、经验和体验,实现师生思维情感碰撞以及密切联系,学生拥有更多的表达自由,课堂互动中不断激荡浪花,充满生机。
  但在具体的课堂中师生间的互动还存在明显的局限,这就要求教师在厘清影响课堂互动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解决策略。
  二、课堂互动受师生双主体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和学生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双主体,当下课堂互动中的问题与教师和学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1.教师——课堂互动的引导者。在课堂中,由于教师的思维固式、教学机智的缺乏、差别互动等原因使得课堂互动达不到最佳的效果。
  (1)教师的思维固式造成互动盲点。教师的固式思维和行为会限制师生互动的发展。教师在长久以来的课堂互动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化的思维和行为,面对课堂中的种种情形,总是会对熟悉的互动刺激做出相似的反应,与此同时对于不熟悉的情形则容易忽视,这可以说是教师固式思维的一种表现。这会使教师产生习惯性“失明”,造成互动盲点,难以发现新情境蕴含的火花。
  (2)教师的教学机智影响互动进展。教学机智体现其面对意外情境时创造性解决问题和宏观把控教学整体的能力。课堂动态生成以及学生主体性增强,不可控因素增多使互动中意外更多,缺乏机智和智慧的教师则不能灵活应对,使课堂陷入尴尬氛围,学生诉求得不到满足,直接影响学生互动的积极性。语文课上,有学生问教师:“卖火柴的小女孩说奶奶是唯一疼爱她的亲人,她的爸爸妈妈呢?”学生纷纷举手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则认为这个问题毫无意义不予理会。可以看到在之后的课堂互动中学生的思绪明显还在之前的问题上,互动不积极了。
  (3)教师的差别对待影响互动效果。教师对于学优生、学困生的区别对待也会影响互动的效果。在面对互动情境时,那些没有适当的知识、技能以及材料的学生会被排斥和边缘化,并且恶性循环。教师差别互动使得学优生常常处于互动中心,学困生远离互动,互动面向个别学生而非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课堂互动的最佳效果。
  2.学生——课堂互动的参与者。学习是一种表达、共享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蕴含着对话和互动。学生是课堂互动的主体,对课堂互动效果有直接影响。
  (1)学生的参与度关乎互动成效。学生参与是实施课堂互动的一个前提。观察发现互动中学生参与度不高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学生学业水平低影响其参与互动;二是长久以来学生习惯了教师说、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互动模式,限制了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三是课堂互动受教育资源均衡、教学目标硬性要求、课堂空间时间局限等影响,不能引起学生足够兴趣,必然会影响互动中的参与。
  (2)学生的个性化影响互动多样性。课堂互动中,学生个性化的感悟、思考和表达,就像一幅拼贴画,在展现自我特色的同时,各种不同的材料结合又产生全新的创作,为课堂互动增添活力。如果在课堂互动中,没有学生个性化的参与,就会造成互动的千篇一律、缺少思维的碰撞和火花。互动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思想共鸣,而过于个性化也会对课堂互动发展造成反冲。
  三、实现课堂互动优良效果的几点建议
  课堂互动优良效果的实现须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要主动提高互动的欲望与能力,增强学力水平,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课堂互动,在积极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勇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的个性。而要实现课堂互动效果的优化,更重要的一方面因素在于教师的引导,教师的种种努力会进一步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互动中去。提升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和参与互动的能力,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如何实现课堂互动,在此提出相关建议。
  1.突破教师互动盲点,面对互动新情况。教师要准确清晰地发现自身盲点。教师要善于进行课堂记录,经常总结反思,发现互动中固有的行为方式,从中汲取经验教训,避免在教学互动中重复过去不良的互动模式。此外,教师要用“陌生化”的视野去进行课堂互动,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手段,即使面对熟悉的互动情境,也要有能力从新角度思考发掘互动中隐含的新情况,采用更适合的互动方式,使得课堂互动散发新活力。
  2.提升教师机智和智慧,应对互动多变性。面对课堂互动意外状况时,教师的教学机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首先,教师要注重经验积累和反思。教師要想敏锐地发现互动中的各种情况,需要依靠其互动经验的反思和积累。教师要用审视的眼光不断反思追问互动时提问方式是否恰当、对象选取是否合适、互动效果是否达到等,学习教师机智互动的实例,从中积累经验,提升互动的机智。
  其次,教师要注重强化自身综合素质。教师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实学科知识,提升教学艺术。要树立“为学而教”的观念,尊重学生差异性,在平等对话中实现交流互动,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参加培训,不断更新知识,不因知识面的局限而影响互动延伸。要加强对课堂中语言使用、氛围营造、教学设计等的学习,使互动更加流畅和自然。
  3.引导学生走进互动,加强互动参与性。一是要减少课堂中一对一或封闭的问答方式,多用开放式互动,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特别要考虑到低程度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二是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的参与,改变学生已形成的互动习惯,引导学生从排斥、忽视转向积极地面对互动。充分尊重学生的话语及表达自由,让学生能够表达自我,积极对话,在对话中实现交流、分享、冲突、探寻、共鸣。三是在互动中尽可能关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在课程目标设置、内容选择、设计上有新意,能够体现学生的需求,使学生有参与互动的兴趣。
  4.关注学生个性化,实现互动多样性。课堂互动中要关注学生个性化,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和差异化。当课堂互动中给予了个体表达和对话的自由后,还应用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的互动表达,注重多元评价,肯定学生的个性表达。但同时也要设置一定的规则和界限,对学生的个性化有一定的约束。教师缺少对学生个性化的谨慎分析和引导时,会降低互动有效性,还有可能造成师生间的对抗甚至冲突。同时还要注意互动中学生群体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课堂互动的张力与潜力。
  以上建议实现的前提是教师对于课堂互动应保持开放的态度,勇于创新改变。当然做到师生课堂互动效果的优化还受到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今后的课堂实践中,要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和尝试解决,使课堂互动实现真正的自由、高效、优质。
  (作者系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 吴 磊)
其他文献
数学实践性作业是与数学课程相对应的一种作业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特长为主的作业。相对课堂教学而言,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是指在课堂教学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或安排一些操作性的作业。通过作业,真正做到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合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作业设计的背景  在二年级《时、分、秒》这一单元
期刊
运用微课,指的是利用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小视频,集中解决某一部分的知识或问题,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直观、形象,有助于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微课教学的引入,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课堂上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弥补课堂时间有限这一缺憾。微课教学推行以来,受到了师生的喜爱。本文将针对微课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展开简单讨论。  一、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
期刊
教育应以学生为本,尊重个体差异。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却缺乏对学生作业设计的能力,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对学生来说,这样的作业,效果自然事倍功半,对于正在成长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作业设计能力是每一个合格的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需要不断的探索。要想提升自己的作业设计能力,必须先熟悉教材内容,掌握《课程标准》要求,才能准确知道每节内容学完后的基础性作业
期刊
教学预设实际就是教师在授课前所做的教学设计,俗称教案,它是教师对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自身经验的融合。“教学生成”,顾名思义也就是“教学成果”,它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化萌生出来的新兴理念。课堂是否高效往往取决于学生从课堂上是否有所得,是否能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自信心。一个成功的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互动,如若忽视教学预设,有可能导致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实施。因为教师对课堂可能发生的状况
期刊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受到年龄、智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构建知识体系方面存在明显缺陷,而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即时理解能力以及知识还原能力,对学生在长远发展方面的构建知识能力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在后续阶段的学习中阻力重重且后劲不足。建构主义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将促使学生提升自主能动性,加强自我认知,强化对知识的运用和全面理解,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利用问题情境
期刊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逐步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渗透其中,有利于全面提高小学生体育素质,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入手,探究小学体育教学中对这一理念的具体运用,希望可以为体育教师提供教学参考,共同为深化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献计出力。  一、正确认识“教、学、评”一致性理念  所谓“教、学、评”一致性,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以及教材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以此明确教
期刊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导学生自己构建数学认知结构,实施学生的迁移训练,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迁移训练的几个途径作简单阐述。  一、设置问题情境,达成能力迁移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实现迁移训练,就要进行和迁移情境相融的情境创设。情境创设使学生在勤于思考中获取知识,在准备中让知识的运用处在迁移的状态中,为迁移创设内部条件。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厘米
期刊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需意识到,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自己不断摸索、感悟继而逐步养成的。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不断地唤醒,持续地激励,为学生搭建培养数学核心素养的平台。  一、建立数学模型,唤醒数学核心素养  通俗地说,数学模型是学生头脑里的一种知识建构,这种建构能够有效联系课本知识与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解构,然后重新建构,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模型。在这
期刊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良好外语功底和扎实专业基础的专业人才越来越受市场的青睐。全英语教学便是我国高等院校培养外向型专门人才的一项有益探索。当前,不少学校实施全英文授课并作为本校英语教学的特色,因为它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能让英语变成获取知识、从事研究和跨文化交流的有用工具。因此,我院也将全英语授课纳入教学计划,将其
期刊
“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小学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习惯和观点,所以,在小学低年级,尤其是一年级,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一年级语文课堂现状  一年级学生(6-7岁左右)身心发展上的年龄特性给优良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带来一定障碍。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学校的教室、教师、课本、课堂等都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