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支架式教学是在传统语文教学基础上对“教”与“学”提出的创新性见解。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并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支架式教学应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语文课程与教育改革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阅读支架式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支架式
支架式教学是在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产生的一种创新教学策略,其以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为根本目的,以教师的辅助和支撑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索,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构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支架式阅读教学策略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第一,支架式教学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传统阅读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字词理解上,忽略了文章脉络的梳理和学生情感的激发,这固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是却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混乱,不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提升阅读能力。如果教师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展开支架式教学,在教学的同时,搭建支架,把阅读分层进行重难点讲解,能够有效地使学生了解文章的框架,从而在学习字词的基础上了解整篇文章的内涵和情感。第二,支架式教学改变了师生角色。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合作的帮助者,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第三,支架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智力思维与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解决遇到的问题,最终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成为一名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对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支架式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根据学情,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也不意味着教师减轻教学负担,恰恰相反,教师需要比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教学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需要根据学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进行评估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预习效果检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阅读教学前,教师会为每一位学生发一份导学案,导学案包括预习目标、字词理解、初读课文、阅读感想等,学生需要完成导学案的任务,在课堂更加深度地进行学习。当学生完成预习后,教师要将学生的导学案回收,以了解班级整体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开展教学。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检测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动力,增强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创设情境是教师常用的支架,其具有营造阅读氛围,呈现阅读意境,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在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节课时,笔者出示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各种小动物排队走来,留下足迹的动态视频,引导学生回答:“假如你从这片白茫茫的雪地上经过会留下怎样的印记呢?”然后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来。由此导入教学:“洁白的雪地就仿佛一张画纸,我們都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阅读文章,看看雪地里的画家都有谁吧!”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欲望。
三、互动讨论,增强师生之间互动性
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就阅读问题进行讨论,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还能训练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并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彼此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技巧。虽然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但是教师也不可脱离学生,需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每个小组遇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支架帮助学生思考,从而解决阅读难题。
比如,在执教《狐狸分奶酪》这篇文章时,笔者要求学生阅读文本,仔细揣摩狐狸说的第二句话,并做“笑”的表情,与身边的小伙伴交流:“狐狸为什么笑?这时狐狸是怎么想的?”这时学生会结合文本对问题展开思考,笔者会走进每个小组听学生的讨论,然后将学生的观点记在心里,在教学时依次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保证阅读教学的效果,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阅读教学方法。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队伍素质的稳步提升,我相信支架式教学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并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发挥其真正的教学价值,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瑞.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国际公关,2019(05):90-91.
[2]周春香.“支架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5(01):5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支架式
支架式教学是在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产生的一种创新教学策略,其以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为根本目的,以教师的辅助和支撑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探索,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构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支架式阅读教学策略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第一,支架式教学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传统阅读教学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字词理解上,忽略了文章脉络的梳理和学生情感的激发,这固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但是却容易使学生的思维混乱,不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提升阅读能力。如果教师从听说读写四方面展开支架式教学,在教学的同时,搭建支架,把阅读分层进行重难点讲解,能够有效地使学生了解文章的框架,从而在学习字词的基础上了解整篇文章的内涵和情感。第二,支架式教学改变了师生角色。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习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体,这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合作的帮助者,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使学生做课堂学习的主人。第三,支架式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智力思维与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会通过启发等方式,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解决遇到的问题,最终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情感态度,成为一名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对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支架式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根据学情,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
支架式学习虽然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也不意味着教师减轻教学负担,恰恰相反,教师需要比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知识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教学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需要根据学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现有的阅读水平进行评估是开展阅读教学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预习效果检查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阅读教学前,教师会为每一位学生发一份导学案,导学案包括预习目标、字词理解、初读课文、阅读感想等,学生需要完成导学案的任务,在课堂更加深度地进行学习。当学生完成预习后,教师要将学生的导学案回收,以了解班级整体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开展教学。另外,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堂检测了解学生的学情,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动力,增强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创设情境是教师常用的支架,其具有营造阅读氛围,呈现阅读意境,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在执教《雪地里的小画家》这节课时,笔者出示在白茫茫的雪地上,各种小动物排队走来,留下足迹的动态视频,引导学生回答:“假如你从这片白茫茫的雪地上经过会留下怎样的印记呢?”然后要求学生在纸上画出来。由此导入教学:“洁白的雪地就仿佛一张画纸,我們都是雪地里的小画家,同学们和老师一起阅读文章,看看雪地里的画家都有谁吧!”这样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阅读欲望。
三、互动讨论,增强师生之间互动性
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就阅读问题进行讨论,不仅能活跃教学气氛,还能训练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并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彼此的思维方式和阅读技巧。虽然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活动,但是教师也不可脱离学生,需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每个小组遇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支架帮助学生思考,从而解决阅读难题。
比如,在执教《狐狸分奶酪》这篇文章时,笔者要求学生阅读文本,仔细揣摩狐狸说的第二句话,并做“笑”的表情,与身边的小伙伴交流:“狐狸为什么笑?这时狐狸是怎么想的?”这时学生会结合文本对问题展开思考,笔者会走进每个小组听学生的讨论,然后将学生的观点记在心里,在教学时依次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保证阅读教学的效果,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阅读教学方法。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队伍素质的稳步提升,我相信支架式教学将会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接受并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发挥其真正的教学价值,助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瑞.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国际公关,2019(05):90-91.
[2]周春香.“支架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5(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