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 :家庭心理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7820723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药物的选用及防治。方法:对3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药物选取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有效34例,有效率94.44%,产生心脏副作用4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电图QRS综合波增宽2例。结论:阵发性室速为严重的心律失常,需在短时间内予以控制,否则可诱致休克、心力衰竭或室颤,造成严重后果。
  关键词: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预防【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0095-01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发心肌梗死者多见,亦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右心室发育不全,或见于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以及严重的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1]。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时,药物均无效时应立即用直流电电复律。有心室颤动时,立即用非同步电击除颤,同时即刻复苏抢救。对2012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36例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到的3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22~64岁,平均46岁。首次发作者12例,其余均反复发作;冠心病5例,高血压病10例,预激综合征6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不明原因13例。
  1.2方法:利多卡因首先50~100mg加入25%葡萄糖液20ml中静脉注射,后1~4mg/min静脉滴注维持;普鲁卡因胺 0.5~1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以25~50mg/ min静脉滴注,如无效,1h后可再重复,总量不超过 2g/d;普罗帕硐0.5~1mg/kg,加入25%葡萄糖液中于3~5min内静脉注射,继以1~2mg/min静脉滴注,有效后可改为口服;丙吡胺2mg/kg加入25%葡萄糖液中5~10min靜脉注射,或胺碘硐5~10mg/ kg加入25%葡萄糖液20ml内静脉注射。短阵反复发作,每阵有3~6个室早组成,其中间以少数窦性心动。病因尚不明确。治疗可试用抗室性心律失常药,但疗效通常较差。常由洋地黄中毒引起,心室率140~180次/分,常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病情重,预后差。治疗应针对基本疾病,积极治疗洋地黄中毒(包括地高辛特异抗体治疗)。不宜用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等药物治疗,并禁忌电击。
  2结果
   经治疗有效34例,有效率94.44%,产生心脏副作用4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心电图QRS综合波增宽2例。
  3讨论
   室性心动过速绝大多数发生于有严重心肌损害的病例,尤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并发心肌梗死者多见,亦见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二尖瓣脱垂、右心室发育不全,或见于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以及严重的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占90%~95%),如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等;或由于缺氧、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镁);并可由药物过量如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交感胺类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引起;此外,心脏插管术、心血管造影术、心脏手术过程中亦可出现短阵室速[2]。极少数室速可为良性、特发性或家族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
  少数病例可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的发病机制涉及折返激动、自律性异常和触发活动3个方面,其中以折返激动为大多数室速的发生机制。室速种类较多,需要鉴别和描述的是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室速的心电图特征包括一系列快速、宽大畸形的QRS波(QRS>0.128),R-R间期基本规则,频率>100次/min。室率大于房率,P与QRS无关或埋于宽大畸形的QRS-T中,无法分辨。心室夺获:在室速过程中,出现室上性QRS波,其前有P波且P-R间期≥0.12s或室性融合波,QRS波形介于室上性与室性之间。对持续性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持续30s以上),尤其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者,可能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或发展为心室颤动,应予紧急治疗,可作同步直流电转复,也可先试静脉注射胺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普鲁卡因胺等。有明显低血压或休克者可用多巴胺升压。为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复发可选口服美西律、普罗帕酮、奎尼丁、胺碘酮、莫雷西嗪等Ⅰa、Ⅰb、Ⅰc、Ⅱ,Ⅲ类药物。以Ⅲ类药较好。
  起源于右心室的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电轴右偏,可因运动或滴注异丙肾上腺素而诱发。用维拉帕米治疗有效。射频消融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心电图多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电轴左偏,偶可合并电轴右偏(前者起源于左后分支,后者起源于左前支),用维拉帕米治疗有效。射频消融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心室扑动、颤动,立即行体外心脏按摩并迅速用电复律治疗[3]。药物复律可用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苄溴胺等心内注射。对反复发作者尽早使用埋藏式复律除颤器,其治疗及预防效果良好。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显著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等缓慢的心律失常,可选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病因治疗亦重要。药物治疗无效而症状显著者,宜尽早安置入工心脏起搏器治疗,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廖履坦,杨秉辉.实用内科学,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70.
  [2]胡大一,黄峻.实用临床心血管病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746.
  [3]史平,党连生,陈宁.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肺炎的监护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重症肺炎50例,监护病情变化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并作出及时处理。结果:经治疗热退,咳嗽缓解,心脏症状消失,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平均治疗时间7天,均痊愈出院。结论:抗生素治疗要尽早开始,以提高疗效,抗生素静脉给药或采用抗生素序贯治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重症肺炎;抗生素治疗【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及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50例肝硬化及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30例,有效18例,治疗3个月后无效2例,其中死亡1例。结论:改善肝功能,延缓阻滞肝纤维化,治疗肝硬化腹水,难治性腹水需要采取综合治疗。  关键词: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治疗【中图分类号】R57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4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临床中的诊断方法以及表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改善临床治愈率。 方法: 2012年至2013年我院共有8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了治疗,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内科消化道治疗,观察组采取血凝酶以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 在我院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对照组中有效的患者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高血压脑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4h后大部分病人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46例血压降至目标血压范围,6~12h后神志逐渐清晰患者35例,偏侧肢瘫患者肌力恢复8例,肢体感觉障碍恢复7例,24~48h后脑电图恢复正常43例,死亡2例。结论:通过临床治疗尽快降低血压,控制抽搐,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和病因治疗等。治疗的中心环节是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习惯性流产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8例习惯性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AS及SDS评分变化及孕期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降低(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形成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能引起脑积水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通过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元logistic分析得出,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形成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有患者年龄、术前Hunt-Hess分级、脑血管痉挛、脑室积血与脑积水的形成密切相关。结论: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形成脑积水与多种因素相关。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与妇洁舒洗液两种方法治疗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比较两者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因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妇洁舒洗液治疗,试验组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两组治疗的相关指标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复发率、妊
期刊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宫腔粘连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对46例宫腔粘连综合征临床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宫腔完全恢复正常形态35例,双侧输卵管口暴露,宫腔形态基本恢复正常6例,单侧输卵管口暴露宫腔容积足够大3例,宫腔容积较术前明显增大2例。结论:宫腔粘连应及时发现,近早治疗。  关键词:宫腔粘连;宫腔操作【中图分类号】R71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致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取30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诱导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就临床治疗资料行回顾分析。结果:患者神志在治疗24h内,均渐趋恢复,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低血糖致急性脑梗死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症治疗,可有效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60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血糖平稳下降60例患者尿酮消失,血气分析、电解质恢复均治愈。结论:有效的胰岛素治疗、充分补液和纠正电解质紊乱。液体及电解质补充应协调一致方能保证治疗成功。  关键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糖尿病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