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布什为何举棋不定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ju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武易,收拾残局难,一着不慎,将惹来诸多麻烦,小布什不得不防。
  阿富汗之后下一个是谁?人们普遍认为美国锁定的是伊拉克,布什也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称为邪恶轴心,频频威胁要对伊拉克动武,推翻萨达姆政权。但时过近三个月,对萨达姆恨之入骨的美国并无任何动静,颇令人费解。
  
  另有原因
  
  一般认为,美之所以雷声大雨点小,未立刻对伊动手的原由,不仅与美需补充在阿富汗战争中所消耗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有关,同时也与美需先解决巴以冲突,安抚阿拉伯世界,并获得其在对伊动武问题上的支持不无关系。亦有人士分析,伊拉克并非阿富汗,其军事力量远强于塔利班,美对其动武将付出惨重代价。而萨达姆的反对派内部隔阂甚深,战斗力远不及阿富汗反塔联盟,是扶不上墙的阿斗。此外,国际社会也反对美在缺乏萨达姆与本·拉登勾结证据的情况下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因此美在军事行动前尚要在外交上多做工作。
  这些分析不无道理,但并未触及深层次原因。补充军火弹药纯属技术问题,对美军火工业来说此乃举手之劳。巴以冲突局势一旦失控,固然牵制军事打击伊拉克计划,可美如有诚意,拿出当年海湾战争中约束以色列的劲头和决心,是能够制止以色列镇压巴勒斯坦人民的暴行的。伊拉克军事力量的确强于塔利班,但与海湾战争时期相比早已今非昔比,而美军却经过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作战经验愈加丰富,装备更加精良,对伊拉克优势扩大。萨达姆反对派虽一盘散沙,但其反萨目标一致,经过撮合后还是可以利用的力量。况且,伊拉克地势平坦,比起阿富汗复杂的多山地貌来,有利于美展开军事行动。至于国际社会发出的不同声音,在当前美国单边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更不会成为美犹豫不决的因素。因而,美举棋不定另有他因。
  
  深层考虑
  
  真正使美前思后虑,难作决断的是:战端一启,将使伊拉克中央政权崩溃和出现权力真空,从而对地区力量对比、地区稳定和美国在该地区利益构成冲击。
  伊拉克人口中什叶派占50%以上,其余大都属逊尼派,但逊尼派中又有占全国人口20%以上的库尔德人要求建立独立国家,是萨达姆政权的反对派。因此,掌权的逊尼派在伊拉克占人口少数。萨达姆执政以来,采取强力手段维持统治,国内教派、民族矛盾尖锐。居于人口多数的什叶派受压,不满逊尼派占有主导地位,屡次起事谋求建立什叶派政府。库尔德人则对实现民族独立梦寐以求,并希望与土耳其、伊朗境内的库尔德人一道建立自己的国家。而这些正是美在计划对伊动武时担心不已的。
  其一,美国担忧萨达姆政权倒台后,什叶派揭竿而起,伊朗乘虚而入,扩大影响。伊朗是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新建立的伊斯兰革命政府加强了对伊拉克什叶派的支持,试图在伊拉克也建立政教合一的什叶派伊斯兰共和国。美国与伊朗交恶,伊朗称美为大撒旦(魔鬼),美则给伊朗贴上"无赖"和"邪恶轴心"之类的标签,双方水火不容,势不两立。如果美对萨达姆政权采取军事行动,很有可能导致伊拉克什叶派上台,致使伊朗坐收渔利,这是美国最不愿意的。
  其二,美不愿引发库尔德独立。库尔德民族是中东第四大民族,人口2000多万,但由于历史原因,库尔德人一直未能建立自己的国家。而是散在几个国家,其中土耳其1000多万,伊朗500多万,伊拉克400多万,叙利亚100多万。近两个世纪来,库尔德人一直进行争取自治和独立的运动,虽屡战屡败,但对所在国,尤其是对伊拉克和土耳其,构成了极大压力。如若巴格达中央政权在美打击下陷入混乱,伊拉克库尔德人极有可能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建立独立国家,并推动土耳其境内库尔德人的独立运动。这不仅危及美国在中东的惟一北约成员国土耳其的稳定,而且将酿成中东地区继阿以争端之后又一冲突热点,致使世界能源库地区永无宁日,美战略利益严重受损。布什政府对此不得不反复掂量。
  正因为如此,当年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把伊拉克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后,本可轻而易举进军巴格达,直捣萨达姆老巢,然而就在萨达姆准备流亡国外之际,美国军事行动嘎然而止,使萨达姆得以维持至今。此外,美在海湾战争中虽然鼓励伊拉克什叶派和库尔德人起义,以牵制萨达姆军队,并于海湾战争后在伊拉克南部和北部建立禁飞区"保护"什叶派居民和库尔德人,作为制衡萨达姆的杠杆,但美却决不支持什叶派掌权和库尔德人独立,原因也在于此。小布什虽有牛仔之风,讲话随意,但真正付诸行动,还是要考虑美国的国家利益,三思而后行,不会意气用事。
  
  三种选择
  
  如此看来,美须从长计议,拿出万全之策,才能实现萨达姆政权更迭的软着陆,达到既拔掉眼中钉,又避免损害美国在中东地区战略利益的目的。这样就有上中下三策可供选择。
  上策盘马弯弓,引而不发,以强大的军事力量迫使伊同意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返回,防止伊发展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并给伊造成心理压力,引发萨政权内部矛盾,从内部推翻萨达姆。同时在提高什叶派和库尔德人自治程度的基础上,主要由逊尼派组成中央政权对全国实施有效控制,实现权力平稳过渡。这样既可除掉海湾战争留下的心头之患,又可防止出现不利于美利益的连锁反应和负面效应。美目前主要以此策行事。
  中策如上策未能奏效,则促使包括逊尼派、什叶派和库尔德在内的伊拉克反对力量消除分歧,制定推翻萨达姆和保持伊拉克领土完整的共同路线。为此,美可一方面允诺逊尼派继续保持执政地位,另一方面,以给予什叶派和库尔德高度自治为诱饵,劝其在萨达姆倒台后的安排上顾全美国的大局。在此基础上,美采取阿富汗模式,即向反萨联盟提供军事装备和训练,由其打头阵,美予以空中支援,推翻萨达姆政权,建立联合政府。美当前也在这方面进行尝试,作为备用之策。
  下策美独家动武,推翻萨达姆后在逊尼派中选择领导人,建立仍由逊尼派主导的中央政权,同时对什叶派和库尔德人软硬兼施,一方面允诺其高度自治和向其提供经济援助,另一方面显示对伊拉克新的中央政权的支持,迫使什叶派和库尔德人接受现实,不得轻举妄动。不过此举可能无法制止什叶派和库尔德人追寻自身目标。因此,不到万不得已,美不会采用这一选择。
  诚然,中东地区局势复杂多变,民族、宗教和教派矛盾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随时可引发突发事件,但偶然中包含必然,美选择军事打击伊拉克的时机和方式,总的来说取决于该地区各种因素和矛盾的内在联系。▲
其他文献
欧美间又在"吵架",而且是罕见的论战!  近一个时期以来,关于大西洋两岸关系的话题和争论颇引人注目,"欧美矛盾已经由量变发展到质变"(《亚洲周刊》);"欧美联盟已开始失去根基"(《朝日新闻》);欧美"团结几乎突然之间就消失了"(《纽约时报》)。一位美国前政府官员对此不无感慨道,"在9.11事件前,美国和欧洲是在缓慢地分道扬镳,但现在它们似乎走在一条将迎面相撞的道路上"。  首先要强调的是欧美关系仍
期刊
分量之重,前所未有;美军掺和更是一个危险信号;强化新军队教育,去除"反台独"内容:"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  最近,台湾军队正在举行以大陆为假想敌的"汉光18号"三军联合作战演习,假想大陆在2005年春季对台湾发起攻击。这无疑是对祖国大陆的公开挑衅。自2000年5月20日陈水扁上台后,台湾军队的各种军事演习明显增加,截至去年底,2001年度台军举行的各类军事演习达300余次,是台湾军队历史上最多
期刊
作为国际货运的主要载体,集装箱在世界经济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然而,犯罪分子也对它情有独钟。    将世界连起来    早在二次大战中,为了把军用物资送上前线,又不必动用太多士兵装卸船只,人们发明了集装箱这种最有效的运载方式。从此,集装箱在运输业中活跃起来,现已成为商业交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今天的大多数企业,无论是以"适时进货制"进行生产的福特公司(Ford)和通用公司(GeneralMo
期刊
4月17日,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宣布,美国武装部队将成立一个新的指挥机构--北方司令部,主要负责美国本土安全,同时负责加拿大、墨西哥和加勒比部分地区的防务。五角大楼将指派一位四星上将出任北方司令部的司令,他还将负责北美防空司令部,以及所有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和自然灾害事件的军事力量。    九大司令部覆盖全球    美军目前共有九大司令部,即太平洋司令部、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南方司令部
期刊
·公民社会的思想在俄罗斯是比较薄弱的,不可能成为国家生活中的凝聚力,倒是民族认同能够成为俄罗斯的民族凝聚力。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便提出"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作为俄罗斯主体民族的俄罗斯族面临着一个新课题:重新确立俄罗斯的民族认同。  ·俄罗斯的民族认同有缺乏牢固性的特点,俄罗斯人潜意识中对民族认同缺乏自信心。它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神话。  我接着闻一先生
期刊
·哲学的变化不完全与政治的变化同步,哲学世界的变化既是社会政治生活变化的反应,也是社会政治生活变化的前兆。  ·随着俄罗斯宗教哲学的回归,俄罗斯思想界开始重新思考本国的思想和文化传统,一些"该死的问题"(陀思妥耶夫斯基语)又成为人们热烈讨论的问题。  ·俄罗斯哲学认为东正教已经塑造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哲学的当务之急是考虑和解释这种"特定的性格"。  俄罗斯哲学虽然没有像文学那样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
期刊
·弋尔巴乔夫曾经成立了一个总统委员会,七名成员有两名是作家,当时的文学家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作家,同时也是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其实,文学家们对言论自由一直孜孜以求,但真正的言论自由到来时,他们却失落了自己。  ·我们经常说在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块比俄罗斯更适合后现代发展的土壤了。  俄罗斯人是非常情绪化的,我们去过俄罗斯的人都会有同感,俄罗斯人的性格非常极端化和情绪化:如俄罗斯人一般很勇敢,但喝
期刊
1992年9月5日对我来讲是难忘的。我于这一天收到通知,被任命为中国首任驻韩国大使。这时中韩建交还不到20天。我既感到惊喜,又感到担子沉重。  从我个人来看,去这样一个几无了解、无亲无故、人地生疏的地方,如何开展工作,又如何去争取协助和支持,不能不是我思考的紧迫课题。  我于1992年9月出任中国驻韩国首任大使,至1998年8月离任,在汉城工作了近六年。这是我从事朝鲜半岛工作40年来的最后阶段,弥
期刊
苏联剧变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不只意味着一个超级大国的崩溃,而且还意味着长达70年之久的苏联社会主义和一批东欧社会主义试验的失败。这个历史事件比一百多年前巴黎公社失败所包含的内容与提供的教训要丰富和深刻得多。因此,十余年来,人们对苏联这个大国的兴亡原因做出了种种分析。最近的一本新书--《苏联兴亡史论》,体现了中国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最新探索。  本书作者指出:苏联的兴盛,突出表现在十月革
期刊
·当今俄罗斯社会多数意见认为,8.19事变之后激进主义占据上风,自此俄罗斯走上了长达十年的激进变革之路。  ·俄罗斯政治学家阿·基瓦写道:"仅凭建设资本主义的口号,是不能建设好俄罗斯的。这只会在无意中建立起一座新的‘古拉格群岛‘。"  ·普京总统在接受采访时说:"历次革命,即便是没有流血,最终也要摧毁旧制度。但是总有一天革命要结束,让位于建设事业。俄罗斯今天就是处于这个阶段。"  我们坐在这里谈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