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凡中医门诊,都喜欢打祖传的招牌。但真正的祖传中医又是何其少。在省城泺源大街饮虎池附近的一条小巷中,有一个门面并不起眼的骨科诊所——市中区医院分院中医骨科。诊所只有一名大夫,没打过广告,可每天到此就诊的患者却络绎不绝,有平头百姓,也有社会名流。个中原因很简单,这是一家传承四世的百年老字号——“张氏正骨”。现今继承并发扬这门非遗奇艺的,是第四代传人张霖。
张氏正骨的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开始。张氏正骨的真正创始人是张家老太太——张杨文慈,她是张霖的曾祖母,省主席韩复渠的干妈,当年在老济南赫赫有名的“张杨文慈健民正骨医院”创始人。正骨手艺是老太太从娘家带过来的,始自何代已不可考。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要学这门手艺以此谋生,也是家境所迫,扬名更是非常不容易,可以说张氏正骨的辉煌是自家的女强人开创的,就是以中医的办法去做好骨科,很少用药,多凭手法。西医的手术也是一种手法,只是它的创口在内,中医施展在外,程度不一样,创伤面不一样。
在张霖家里,至今珍藏着一木一铜两块70年前的牌匾。它们分别是解放前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和他的弟弟韩复铭所赠送。
当年韩复榘弟弟的儿子不慎在楼上摔下来,大腿摔得一动也不能动,疼痛不止。当时求遍了各大医院的中西名医,回答不是没救了,就是要终身残疾,因为当时的西医都不敢进行手术,毕竟放在今天也不能保证术后痊愈。在中西医都不太行的情况下,韩复渠最后求助到张杨文慈的门下,经诊断为股骨粉碎性骨折,髋半脱位加外伤。张杨文慈靠祖传的中医正骨隔皮复位术给他复位后,同时辅以夹板和皮外牵引固定手法治疗,再加上家传的“接骨丹”,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他开始恢复活动,后来双腿未留下任何后遗症。韩复榘因此对老太太特别敬重,请著名书法家墨仙王纳亲自题写“学富折肱”大匾,并认老太太为干妈,请她兼任第三路军的少校军医官。韩复榘的弟弟韩复铭则向张杨文慈赠送了铜匾,上面用银雕铸了她的头像。不论是现在还是过去的部队,这种跌打损伤,在部队里都司空见惯,因此骨科和外科都非常受重视,张杨文慈于是兼任军医直到解放。
给达官显贵施治只是张杨文慈行医生涯中的一段插曲,老太太最风光有名的是给穷人治病分文不取。当医生就是要到这样的程度,才称得上医德人心。在她眼里,不分贵贱,救死扶伤是永远的天职。解放前,那些为生计要干繁重的体力活的贫民,常有跌打、闪挫、扭戾、坠堕等伤情发生。他们前来就诊时,张杨文慈和儿子张永泰总是边检查病情,边询问是否吃饭。患者往往在这里既能解决病痛,又能吃饱肚皮。“那时张家在济南口碑好着呢,给穷人看病不但不收费,还免费管饭。”回民小区的老街坊米大妈回忆道。
到了解放以后,张霖的曾祖母成了第一届省政协委员,将自家建医院的地捐出。1956年,齐鲁医院邀请张杨文慈和张永泰组建中医正骨科。张杨文慈当时为该医院的五大名医之一,医术精湛的张永泰也经常被济南各大医院请去会诊治病,家传正骨医术由家庭医院一跃进入大医院的门诊。但好景不长,“文革”开始后,张永泰被冠以反动技术权威,蹲牛棚挨批斗,十年被抄家三次。儿子张练则被下放到济阳农村的一家小医院工作,一呆就是十几年。农村跌、打、损、伤等骨伤科病人很多,张练默默为患者进行施治,非但没有荒废掉祖传正骨术,反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正骨手法。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正骨在临床上适用于对颈椎病、腰椎病及跌打损伤的治疗。“张氏正骨”是利用自成体系的“隔皮复位术”结合人工牵引、辅以推拿、按摩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施治。在对每位患者进行施治时,张霖既要在精力上百倍集中,又要在体力上运气十足。一番治疗下来,患者和治疗者头上都汗气腾腾。
“正骨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因为干得时间长了,年轻小伙子一般都没有我的手劲大。同时也因为我能吃苦,家里才打破‘传子不传女’的传统,破例将家传正骨技艺传授给我。”张霖边说边展示她因职业磨炼而变得厚实且结茧的手掌。“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我就开始随祖父和父亲学习推拿、针灸及正骨手法,十多年后,才敢独立为患者施治。”张霖从10岁开始学习家传医术。别人学舞蹈、绘画的时候,她喜欢针管、针灸针这些与众不同的東西。跟着爷爷、爸爸,从小在医院长大,看着病人躺着来了,走着离开,来时痛苦,走时轻松,她心中充满好奇,并认识到正骨的有用之处。她说,学医,或者学其他任何一行,如果不喜欢就最好别从事,不喜欢很难走进去,也很难走下来,半途而废的人特别多,就因为怕吃苦、受罪。其实有得就有失,这很正常,只要喜欢,就会愿意为它做出牺牲,也值得牺牲。她回忆,当时学的时候,也很吃苦,10岁的孩子哪有那么大的手劲?都是练出来的。练到手硬如石,练到拇指变形,一点一滴,都是下的苦功。现代人太浮躁,急功近利,总想花短短时间得到成效。
可是,越是好东西,越要下苦功花心思,越得慢慢来,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张霖的爷爷说过,手要达到比眼睛管用才可以。要达到这种程度,就必须不停的练,拿出铁杵也能磨成针的精神。现在很多人说想学正骨,可是哪有那么容易?现在真正的正骨传下来的实在是太少了。中医药大学里的学生,学针灸、推拿,是以手法为主,但是干不了真正的活。真正想干好、干精,不付出努力是不行的。经验和技巧是学习正骨必过的两道关。前者需要时间积累,后者则需要反复揣摩才能掌握,没有十几年的工夫,根本达不到“一把就断出症结”。
张霖说,因为有老太太的家传,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学习,虽然不容易,已经很知足了。老太太做正骨的那个年代,也是不容易,但那时候中医盛行,而现在西医太盛行,国家说是注重中医,可是没有任何落实。现在大大小小的医院里,少有真正的中医正骨科。因为中医的治疗、中药等方面利润太低,根本养不起医院,也就不能受重视、被平等对待。中西医的差距是很明显的。如果用正骨治疗骨折,当时对上了也就不疼了,这还不是在麻药范围内,而是清醒状态下,因此花费是很低的。但要是动手术,费用可谓昂贵,一般家庭承受吃力。而且做手术是很伤人的,失血量不说,还需要二次手术,钢板等固定物品,怎么打进去的,就还要怎么取出来。中医全凭手法,骨折这样的必须用夹板固定,其他则需要活动关节,否则就容易长死。骨折最害怕的就是后期的康复,如果不活动,就很难真正长好。周恩来总理就是受伤治疗后未能康复,因此一生都没能治愈。再比如腰间盘突出,西医认为是无法复位的,它的治疗方法是切除,出多少切多少,而中医正骨是让骨回位,只是急缓不同。中西医无法结合就在这里。现在盲目的信任中医,不好,过去盲目的一概否认,也不好,极左极右都是不行的,应将结合中西医的优势。
可是,中医无法用西医考核,也无法用西医的知识验证。中医活在夹缝里,保护与传承都很难,没有任何一条法律、一种规定明确的保护中医。这么难的条件下,学中医也是难,无论哪一方面,真正想学,都不容易。张霖表示,自己所学,一半是偷学,教不一定会,偷学时肯定能学会,因为上心了。耳濡目染,天天琢磨,才能掌握。张霖对儿子说,再难都要继续学继续努力,虽然难,也是难在现在,但是可能,开花结果就在你那里。
目前来她门诊就医的要么是老患者推荐来的,要么是慕名找来的。不少人竟还是二三十年前经她父亲或祖父所治好的患者推荐来的。老字号的影响力在此可见一斑。1998年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来济南时,一度与人谈起老济南颇有名气的“张氏正骨”,当得知张杨文慈的曾孙女张霖继承了祖业后,便立刻请她先后4次为自己治疗颈椎痛,治后效果很好,欧阳中石先生即兴书赠“正我疾患”横幅给张霖,鼓励她将祖业发扬光大。
谈及这门家学的传承,她说,现在还没有计划。倒不是因为怕家学外传,主要是担心找不到耐心学艺的徒弟而使医术“变样走形”,一旦那样,必将遗患无穷。现在社会上有形形色色打着祖传招牌的“中医世家”在给人正骨、按摩、推销神药,既坑人钱财,又误人病情。以颈腰椎病的治疗为例,患者因为痛不可忍,往往误信广告而忘了最基本常识。那些鼓吹只要服一种神药、贴一种什么神膏、枕一种什么神枕就能“立马病除”的所谓神医充其量在干些治标不治本的事情!
将家传绝学原装不走样的传下去,在这个社会上是很难实现的。包括医术,包括医德。现在依然有一些医院,想请张霖到他们那里特别坐诊,收费高昂,分红也多。但张霖不去,她认为做人行医都要问心无愧,绝对不能让老百姓治不起病。即使活在夹缝之中,依然要坚持存在下去。张霖希望,即使得不到援助,也可以得到空间,得到一样的平台,毕竟随着时间推移,好的自然就能保存下来。
张氏正骨的历史,要从一百多年前开始。张氏正骨的真正创始人是张家老太太——张杨文慈,她是张霖的曾祖母,省主席韩复渠的干妈,当年在老济南赫赫有名的“张杨文慈健民正骨医院”创始人。正骨手艺是老太太从娘家带过来的,始自何代已不可考。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要学这门手艺以此谋生,也是家境所迫,扬名更是非常不容易,可以说张氏正骨的辉煌是自家的女强人开创的,就是以中医的办法去做好骨科,很少用药,多凭手法。西医的手术也是一种手法,只是它的创口在内,中医施展在外,程度不一样,创伤面不一样。
在张霖家里,至今珍藏着一木一铜两块70年前的牌匾。它们分别是解放前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和他的弟弟韩复铭所赠送。
当年韩复榘弟弟的儿子不慎在楼上摔下来,大腿摔得一动也不能动,疼痛不止。当时求遍了各大医院的中西名医,回答不是没救了,就是要终身残疾,因为当时的西医都不敢进行手术,毕竟放在今天也不能保证术后痊愈。在中西医都不太行的情况下,韩复渠最后求助到张杨文慈的门下,经诊断为股骨粉碎性骨折,髋半脱位加外伤。张杨文慈靠祖传的中医正骨隔皮复位术给他复位后,同时辅以夹板和皮外牵引固定手法治疗,再加上家传的“接骨丹”,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他开始恢复活动,后来双腿未留下任何后遗症。韩复榘因此对老太太特别敬重,请著名书法家墨仙王纳亲自题写“学富折肱”大匾,并认老太太为干妈,请她兼任第三路军的少校军医官。韩复榘的弟弟韩复铭则向张杨文慈赠送了铜匾,上面用银雕铸了她的头像。不论是现在还是过去的部队,这种跌打损伤,在部队里都司空见惯,因此骨科和外科都非常受重视,张杨文慈于是兼任军医直到解放。
给达官显贵施治只是张杨文慈行医生涯中的一段插曲,老太太最风光有名的是给穷人治病分文不取。当医生就是要到这样的程度,才称得上医德人心。在她眼里,不分贵贱,救死扶伤是永远的天职。解放前,那些为生计要干繁重的体力活的贫民,常有跌打、闪挫、扭戾、坠堕等伤情发生。他们前来就诊时,张杨文慈和儿子张永泰总是边检查病情,边询问是否吃饭。患者往往在这里既能解决病痛,又能吃饱肚皮。“那时张家在济南口碑好着呢,给穷人看病不但不收费,还免费管饭。”回民小区的老街坊米大妈回忆道。
到了解放以后,张霖的曾祖母成了第一届省政协委员,将自家建医院的地捐出。1956年,齐鲁医院邀请张杨文慈和张永泰组建中医正骨科。张杨文慈当时为该医院的五大名医之一,医术精湛的张永泰也经常被济南各大医院请去会诊治病,家传正骨医术由家庭医院一跃进入大医院的门诊。但好景不长,“文革”开始后,张永泰被冠以反动技术权威,蹲牛棚挨批斗,十年被抄家三次。儿子张练则被下放到济阳农村的一家小医院工作,一呆就是十几年。农村跌、打、损、伤等骨伤科病人很多,张练默默为患者进行施治,非但没有荒废掉祖传正骨术,反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正骨手法。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正骨在临床上适用于对颈椎病、腰椎病及跌打损伤的治疗。“张氏正骨”是利用自成体系的“隔皮复位术”结合人工牵引、辅以推拿、按摩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施治。在对每位患者进行施治时,张霖既要在精力上百倍集中,又要在体力上运气十足。一番治疗下来,患者和治疗者头上都汗气腾腾。
“正骨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因为干得时间长了,年轻小伙子一般都没有我的手劲大。同时也因为我能吃苦,家里才打破‘传子不传女’的传统,破例将家传正骨技艺传授给我。”张霖边说边展示她因职业磨炼而变得厚实且结茧的手掌。“从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我就开始随祖父和父亲学习推拿、针灸及正骨手法,十多年后,才敢独立为患者施治。”张霖从10岁开始学习家传医术。别人学舞蹈、绘画的时候,她喜欢针管、针灸针这些与众不同的東西。跟着爷爷、爸爸,从小在医院长大,看着病人躺着来了,走着离开,来时痛苦,走时轻松,她心中充满好奇,并认识到正骨的有用之处。她说,学医,或者学其他任何一行,如果不喜欢就最好别从事,不喜欢很难走进去,也很难走下来,半途而废的人特别多,就因为怕吃苦、受罪。其实有得就有失,这很正常,只要喜欢,就会愿意为它做出牺牲,也值得牺牲。她回忆,当时学的时候,也很吃苦,10岁的孩子哪有那么大的手劲?都是练出来的。练到手硬如石,练到拇指变形,一点一滴,都是下的苦功。现代人太浮躁,急功近利,总想花短短时间得到成效。
可是,越是好东西,越要下苦功花心思,越得慢慢来,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张霖的爷爷说过,手要达到比眼睛管用才可以。要达到这种程度,就必须不停的练,拿出铁杵也能磨成针的精神。现在很多人说想学正骨,可是哪有那么容易?现在真正的正骨传下来的实在是太少了。中医药大学里的学生,学针灸、推拿,是以手法为主,但是干不了真正的活。真正想干好、干精,不付出努力是不行的。经验和技巧是学习正骨必过的两道关。前者需要时间积累,后者则需要反复揣摩才能掌握,没有十几年的工夫,根本达不到“一把就断出症结”。
张霖说,因为有老太太的家传,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学习,虽然不容易,已经很知足了。老太太做正骨的那个年代,也是不容易,但那时候中医盛行,而现在西医太盛行,国家说是注重中医,可是没有任何落实。现在大大小小的医院里,少有真正的中医正骨科。因为中医的治疗、中药等方面利润太低,根本养不起医院,也就不能受重视、被平等对待。中西医的差距是很明显的。如果用正骨治疗骨折,当时对上了也就不疼了,这还不是在麻药范围内,而是清醒状态下,因此花费是很低的。但要是动手术,费用可谓昂贵,一般家庭承受吃力。而且做手术是很伤人的,失血量不说,还需要二次手术,钢板等固定物品,怎么打进去的,就还要怎么取出来。中医全凭手法,骨折这样的必须用夹板固定,其他则需要活动关节,否则就容易长死。骨折最害怕的就是后期的康复,如果不活动,就很难真正长好。周恩来总理就是受伤治疗后未能康复,因此一生都没能治愈。再比如腰间盘突出,西医认为是无法复位的,它的治疗方法是切除,出多少切多少,而中医正骨是让骨回位,只是急缓不同。中西医无法结合就在这里。现在盲目的信任中医,不好,过去盲目的一概否认,也不好,极左极右都是不行的,应将结合中西医的优势。
可是,中医无法用西医考核,也无法用西医的知识验证。中医活在夹缝里,保护与传承都很难,没有任何一条法律、一种规定明确的保护中医。这么难的条件下,学中医也是难,无论哪一方面,真正想学,都不容易。张霖表示,自己所学,一半是偷学,教不一定会,偷学时肯定能学会,因为上心了。耳濡目染,天天琢磨,才能掌握。张霖对儿子说,再难都要继续学继续努力,虽然难,也是难在现在,但是可能,开花结果就在你那里。
目前来她门诊就医的要么是老患者推荐来的,要么是慕名找来的。不少人竟还是二三十年前经她父亲或祖父所治好的患者推荐来的。老字号的影响力在此可见一斑。1998年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来济南时,一度与人谈起老济南颇有名气的“张氏正骨”,当得知张杨文慈的曾孙女张霖继承了祖业后,便立刻请她先后4次为自己治疗颈椎痛,治后效果很好,欧阳中石先生即兴书赠“正我疾患”横幅给张霖,鼓励她将祖业发扬光大。
谈及这门家学的传承,她说,现在还没有计划。倒不是因为怕家学外传,主要是担心找不到耐心学艺的徒弟而使医术“变样走形”,一旦那样,必将遗患无穷。现在社会上有形形色色打着祖传招牌的“中医世家”在给人正骨、按摩、推销神药,既坑人钱财,又误人病情。以颈腰椎病的治疗为例,患者因为痛不可忍,往往误信广告而忘了最基本常识。那些鼓吹只要服一种神药、贴一种什么神膏、枕一种什么神枕就能“立马病除”的所谓神医充其量在干些治标不治本的事情!
将家传绝学原装不走样的传下去,在这个社会上是很难实现的。包括医术,包括医德。现在依然有一些医院,想请张霖到他们那里特别坐诊,收费高昂,分红也多。但张霖不去,她认为做人行医都要问心无愧,绝对不能让老百姓治不起病。即使活在夹缝之中,依然要坚持存在下去。张霖希望,即使得不到援助,也可以得到空间,得到一样的平台,毕竟随着时间推移,好的自然就能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