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是一个工具型的学科,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使信息技术的课堂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学生的心理重心逐渐从理论基础、实践操作转移到了多媒体娱乐,这给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同时,数学课堂逻辑性强,学生疲于应付考试,出于兴趣的学习动机少之又少。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地学,教师轻松地教,让教与学快乐有效?在翻阅大量文献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作者得出以下结论:淡化学科界限,使学科间的综合与联系更紧密,使学生在无界限的学科中有效学习。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学科 交叉点教学
以往当我们在谈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时,往往都关注在其他基础学科中怎么应用信息技术,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关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外,我更关心哪些典型案例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在目前的基础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存在很多困惑,比如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学习起来相对比较枯燥,只有极少数学生是出于兴趣学习的,其余则是疲于应付考试,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知识更新比较快,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知识信息量也比较大,但是学生对基于课堂的素质教育内容的兴趣也不大;其次是社会因素,家长,学校对该学科作为副科的看法,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处于懈怠状态,而更多地关心在网络和游戏。所以很多从事基础学科教学的一线教师一直试图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特点寻找结合点,让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案例非常广泛,这其中就有很多与数学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下面我就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课程中有交叉点的内容为例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通过基础内容的拓展,展现学科间的联系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信息》一课是学习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重点学习二进制编码的知识,要求了解的内容为二进制数,字节,用点阵法描述黑白图形信息。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本节内容与数学学科间的联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做了适当拓展。1.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引用开关电路,说明开关电路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了解高中数学选修课程《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2.着重学习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这一转化过程中涉及加权、指数及幂指数的运算等,部分内容涉及高年级数学概念及运算,在这里点到为止,以学生体验为主;3.教师演示二进制数与其他进制数之间的转化,学生感兴趣可以在课后自行练习,同时提出二进制数小数与十进制数小数之间的相互转化,留作思考,可在课后进行交流;4.学习字节的概念同时将计算机存储中要学习的存储容量的换算提前到这一节,这部分的换算与数学的等量代换非常相似,但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就要求同学们细心体会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二进制带给大家的既熟悉又陌生的变换规则。本节课通过对学习中出现的与相关学科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拓展,旨在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淡化学科界限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中,有关数据处理的内容在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中都有所体现,而这部分相关内容数学七年级的授课时间也较早一些。数学七年级的《生活中的数据》在认识数据和掌握科学计数法的基础上学习使用扇形图,其次是合理选择统计图,利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作为阅读材料。在信息技术八年级《数据分析和管理》中合理选择和使用数据图表是这一节的重难点。想把这两个不同学科间相关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主要通过八年级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反馈出来的信息。信息技术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数据特征及数据分析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图表,授课过程中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速度很快效率也很高。学生反映在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有关数据图表的知识。于是我认真研读了初中数学教材,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要求学生观察图表并给出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有同样的要求。这部分内容在两个不同学科间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还是有所不同。基于信息技术的数据处理图表操作多一些,基于数学的数据处理理论分析稍多一些。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听起来是个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提议,但在数学课堂上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操作基本很难实现。基于以上条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适当选择部分数学的典型案例来用,让实际操作与理论分析结合得更加紧密。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感受每一个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通过学科间的联系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淡化学科间的界限。
三、让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在各个学科中渗透
“算法与流程图”是信息技术九年级《程序设计基础》中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是高中数学必修3《算法的概念》中的内容。数学学科中算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用算法思想来认识世界,而做题只是一种手段。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算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程序设计。算法在2003年被正式写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这部分内容一直被认为是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而伴随着算法被数学课堂接受之后,数学教师才充分领会到中国古代算法思想的精髓,重视其思想方法的渗透。算法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是把复杂问题(既包括数学问题,又包括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问题)转化成一系列可以机械执行的算法的意识及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有在计算机上实现算法的体验,就会增强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也会提高对算法的兴趣,真正理解算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明白可以用算法来命令计算机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体会数学在信息时代的巨大作用。这部分内容数学课堂比较重视算法从自然语言到程序框图到代码整个的设计过程,而信息技术相对比较偏向代码,所以这部分教学互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学科交流。
基于以上几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我提出以下两点想法与大家交流: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科内外联系,构建无界限的学科知识体系;
2.各个学科间加强与信息技术学科的互动,重视不同学科间教师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姜付文.浅析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5).
[3]田忠.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目标重在教学设计——对设计原则和微观过程设计的再讨论[J].数学通报,2001,(12).
[4]潘小明.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探索最优化的数学教学模式[J].数学通报,2006(7):12-16.
[5]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学科 交叉点教学
以往当我们在谈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时,往往都关注在其他基础学科中怎么应用信息技术,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关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外,我更关心哪些典型案例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课堂。在目前的基础学科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存在很多困惑,比如数学的逻辑性较强,学习起来相对比较枯燥,只有极少数学生是出于兴趣学习的,其余则是疲于应付考试,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而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是知识更新比较快,学生通过网络获取的知识信息量也比较大,但是学生对基于课堂的素质教育内容的兴趣也不大;其次是社会因素,家长,学校对该学科作为副科的看法,使得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处于懈怠状态,而更多地关心在网络和游戏。所以很多从事基础学科教学的一线教师一直试图通过不同学科之间的特点寻找结合点,让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案例非常广泛,这其中就有很多与数学学科教学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下面我就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与数学课程中有交叉点的内容为例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通过基础内容的拓展,展现学科间的联系
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在计算机中如何表示信息》一课是学习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重点学习二进制编码的知识,要求了解的内容为二进制数,字节,用点阵法描述黑白图形信息。教学设计过程中,考虑到本节内容与数学学科间的联系,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要求了解的内容做了适当拓展。1.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引用开关电路,说明开关电路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了解高中数学选修课程《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2.着重学习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的相互转换,这一转化过程中涉及加权、指数及幂指数的运算等,部分内容涉及高年级数学概念及运算,在这里点到为止,以学生体验为主;3.教师演示二进制数与其他进制数之间的转化,学生感兴趣可以在课后自行练习,同时提出二进制数小数与十进制数小数之间的相互转化,留作思考,可在课后进行交流;4.学习字节的概念同时将计算机存储中要学习的存储容量的换算提前到这一节,这部分的换算与数学的等量代换非常相似,但又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就要求同学们细心体会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方法二进制带给大家的既熟悉又陌生的变换规则。本节课通过对学习中出现的与相关学科有联系的知识点进行拓展,旨在让学生感受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验学科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淡化学科界限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中,有关数据处理的内容在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中都有所体现,而这部分相关内容数学七年级的授课时间也较早一些。数学七年级的《生活中的数据》在认识数据和掌握科学计数法的基础上学习使用扇形图,其次是合理选择统计图,利用计算机绘制统计图作为阅读材料。在信息技术八年级《数据分析和管理》中合理选择和使用数据图表是这一节的重难点。想把这两个不同学科间相关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主要通过八年级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反馈出来的信息。信息技术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数据特征及数据分析的目的选择合适的图表,授课过程中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速度很快效率也很高。学生反映在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有关数据图表的知识。于是我认真研读了初中数学教材,信息技术课程学习中要求学生观察图表并给出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有同样的要求。这部分内容在两个不同学科间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还是有所不同。基于信息技术的数据处理图表操作多一些,基于数学的数据处理理论分析稍多一些。利用计算机画统计图听起来是个很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提议,但在数学课堂上由于各种原因这一操作基本很难实现。基于以上条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适当选择部分数学的典型案例来用,让实际操作与理论分析结合得更加紧密。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感受每一个学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通过学科间的联系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淡化学科间的界限。
三、让终身受益的思想方法在各个学科中渗透
“算法与流程图”是信息技术九年级《程序设计基础》中的学习内容,同时也是高中数学必修3《算法的概念》中的内容。数学学科中算法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用算法思想来认识世界,而做题只是一种手段。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算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程序设计。算法在2003年被正式写入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这部分内容一直被认为是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而伴随着算法被数学课堂接受之后,数学教师才充分领会到中国古代算法思想的精髓,重视其思想方法的渗透。算法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是把复杂问题(既包括数学问题,又包括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的问题)转化成一系列可以机械执行的算法的意识及能力。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有在计算机上实现算法的体验,就会增强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也会提高对算法的兴趣,真正理解算法的实际应用。让学生明白可以用算法来命令计算机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体会数学在信息时代的巨大作用。这部分内容数学课堂比较重视算法从自然语言到程序框图到代码整个的设计过程,而信息技术相对比较偏向代码,所以这部分教学互相之间可以取长补短,或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学科交流。
基于以上几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我提出以下两点想法与大家交流: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科内外联系,构建无界限的学科知识体系;
2.各个学科间加强与信息技术学科的互动,重视不同学科间教师的交流。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姜付文.浅析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05).
[3]田忠.实现数学素质教育目标重在教学设计——对设计原则和微观过程设计的再讨论[J].数学通报,2001,(12).
[4]潘小明.充分运用现代教学媒体探索最优化的数学教学模式[J].数学通报,2006(7):12-16.
[5]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