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相济,以异致同《傅子》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eng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地至神,不能同道而生万物a;圣人至明,不能一检而治百姓b。故以异致同者c,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d,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虽有诡常之变,相害之物,不伤乎治体矣。水火之性,相灭也,善用之者,陈釜鼎乎其间,爨之煮之e,而能两尽其用,不相害也。五味以调f,百品以成。天下之物为火水者多矣,若施釜鼎乎其间,则何忧乎相害?何患乎不尽其用也?
  (《傅子》)
  注释:
  a 同道:同一思想,同一原则。
  b 检:法式,法度。
  c 以异致同:针对形态各异的万事万物,根据它们的不同特性,统筹协调,通权达变,采取不同的方法使相异的元素相互协调统一,达到特定效果。
  d 因物制宜: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充分发掘它们的优势。
  e 爨(cuàn):烧火做饭。
  f 五味:酸、甜、苦、辣、咸。泛指各种味道。
  大意:
  天地最为神奇,也不能采用同一种方法生长出万物;圣人最为贤明,也不能采用同一个法则治理好百姓。所以,用不同的方法达到相同的目的,是天地的大道和规律;根据事物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适宜措施,是圣人治国的法则。如果掌握了这种治国的法则和规律,即使有诡异反常的变故、可能造成伤害的事物,也不会伤害到治国之本。水、火的特性是彼此相灭的,但善于运用水火的人,却将釜、鼎之类的用具放置在水和火之间,然后点火烧之、煮之,让水和火各尽其用,而不互相妨害。多种滋味相互调和,百样美食得以成就。天下事物,具有像水火一样相互妨害特质的,为数众多,如果在它们之间都能够使用釜鼎的话,那又何必担忧它们彼此妨害?又何必担忧它们不能物尽其用呢?
  【解读】
  《傅子》中的很多篇章不仅具有资政价值,还具有哲理思辨的色彩。该篇对于水火关系的认知,及由此生发的治国之道、自然之道便颇为有趣。
  大千世界,包罗万象,芸芸众生,千姿百态。或相类,或相异;或相辅相成,或势同水火;或交相利,或交相害。这是自然客观存在的本来面目,也是人类社会的常态。中国古人不仅认识到这些事实,而且从日常生活中汲取政治智慧、哲学智慧,对如何因地制宜、因物制宜,如何变相害为相利、变对立为统一有着深入的思考。水火不容,尽人皆知,人们却发明了金属的鼎、釜,置于水火之间,自此熊熊火焰不会被凉水浇灭,清水一泓可以温暖、沸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由物及人,由人及事,治国不也如此吗?一国之民,贫者有之,富者有之;贵者有之,贱者有之;善者有之,恶者有之;贤者有之,愚者有之;强者有之,弱者有之……如何协调这些民众,让他们各居其位,各尽其才;如何让他们消弭纷争,解除对立;如何让他们和谐相处,共享利益,考验着治国者的智慧。治国理政,需要求同存异,以异致同,找到国家利益、百姓福祉的“最大公约数”,为之坚持,为之奋斗,坚守正道,不畏“诡常之变”,不惧“相害之物”,方能有所成就。(翊程)
其他文献
东晋第一任皇帝司马睿(276—323),晋武帝司马炎的侄子(其父司马伷为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司马炎有二十六个儿子,不管如何排位,都轮不到司马睿当皇帝。司马光说他以“宗室疏属,遁居江表”,确实不假。西晋灭亡,由他继统晋朝江山,实乃风云际会的结果。311年,洛阳沦陷,两年后晋怀帝司马炽被杀,晋愍帝司马邺在长安即位,但是,长安并没有可以抵抗的兵力和可以留守的粮草。晋愍帝只能束手待毙,在江东的司马睿却在
期刊
当今,各种考试辅导班如火如荼,市场上的各类考试辅导书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可见考试经济之火爆。其实,考试经济自古有之,辅导班、辅导书之类的东西并不是现代专利。  隋代实行科举考试后,专门针对科考的辅导班也就应运而生,发展成书院、文社模式。书院至宋代大盛,有700余所,文社至明代为盛。书院和文社大多数是地方上的有钱人出资兴建,花费重金聘请已回乡或致仕的举人、进士,或者有名气的学者担任讲师,对学生进行专门
期刊
说起“和”,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和谐、和睦,以及“和为贵”“家和万事兴”这样的谚语格言。确实,在我国的思想中,“和”就是一个满载着喜庆、美好意义的词汇。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对于“和”的概念更应该深入探寻、把握,这样才能使“和”的精神得到贯彻,把“和”的风气带到社会的各个角落。  和谐相处、求同存异的思想源流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古老的概念。在据说创作于商代中期的《尚书·说命
期刊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曾于建安十五年(210)、十九年、二十二年先后下过三道求贤令。在这三道令里,曹操提出了一个有名的观点——唯才是举,强调在用人问题上,关键看才能;只要才能卓越,即便德有不足,甚至“不仁不孝”,也要毫不犹豫地选拔任用。围绕“唯才是举”,求贤令共讲了三层意思:其一是说人无完人,若一直等着任用完美之人,那像齐桓公那样的君主就永远难以成就王霸之业;其二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未必
期刊
去杭州参加一个会议,在回来的火车包厢里邂逅了一位杭州萧山的民营企业家。我们年龄相仿,而且包厢里只有我们两个人,我们很快就聊了起来。他听出来我是山东人,说他自己就是去孔子的故乡,山东的曲阜师范大学听国学课的。他每个月都要去一次,每次在那里三天时间,听一位博导讲国学。  我很吃惊,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每个月坐火车从杭州去山东听国学课,而且是那种朝圣般的虔诚态度,这实在是不多的例子。他告诉我,他的企业是
期刊
我的一生,母亲很少夸奖过我。  我从小就非常挑食——直挑到今天,我已经到了这样一把年纪。  但母亲的教育对我影响最大。  母亲的教育是“斯巴达”式  的。  我只要说一声不喜欢吃鱼,她就故意摆上带头的整条鱼。  母亲说:“乃木大将曾被迫吃不爱吃的东西,到后来他就习惯了。”  我说:“我不想当乃木大  将。”  现在,我已长大成人,不喜欢吃的东西还是不吃。  那些年,母亲把我吃剩下的东西连续十来天反
期刊
苏武既徙北海上a,禀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b,卧起操持,节旄尽落c。武在汉,与李陵俱为侍中d;陵降匈奴,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足下兄弟二人,前皆坐事自杀;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馀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
期刊
一谈到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人们就很自然地把它们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联系起来。有人甚至认为,只有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才是真正的人文主义,只有欧洲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才是真正的理性主义。它们都是近代的、资产阶级的思潮,在封建时代的中国是不可能有的。其实,这是对学术思潮本身的性质及其在一定时代所具有的阶级属性、时代特征的混淆。二者虽有联系,亦有区别,不可混为一谈。  在人类的封建时代,差
期刊
王昭君在过去的史学家眼中是一个渺小人物,在现在的史学家眼中还是一个渺小人物;然而在这个渺小人物身上,却反映出西汉末叶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侧面,民族关系的这个侧面。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公元前一世纪下半期汉与匈奴之间关系的全部历史。  比起历史上的大人物来,王昭君确实是一个渺小人物,她在当时不过是汉元帝掖庭中的一个宫女。但是历史上往往有一些渺小人物,扮演着重要角色,王昭君正是一个扮演重要角色的渺小人
期刊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过制则乱,过作则暴a。明于天地,然后能兴礼乐也。  论伦无患b,乐之情也;欣喜欢爱,乐之官也c。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庄敬恭顺,礼之制也。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d,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则此所与民同也。  (《礼记·乐记》)  注释:  a暴:乖戾,违背正道。  b论伦无患:裴骃《史记集解》引王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