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思维起点指向思维深刻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b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习题背景分析
  数学知识的巩固、内化、拓展离不开必要的练习。设计练习题时应摒弃机械的“题海战术”,更应注重练习本身的开放性、科学性、挑战性和思维含量。好的练习作为一堂课好的学习材料,不仅应该具有起点低、开放度大等特点,而且要保证人人都能参与,能在同一个问题情境中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获得,而且学生能够通过练习探寻有价值的数学任务,渗透转化思想,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基于以上的思考,笔者设计了以下几组习题。
  二、习题设计
  (一)习题呈现(第一题组)
  先目测,哪个长方形的周长长?哪个长方形的面积大?
  如果A长10厘米,宽4厘米,B长7厘米,宽6厘米。
  先猜一猜,哪个长方形的周长长?哪个面积大?再算一算,哪个的周长长?哪个的面积大?
  【练习目标】
  1.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交流发现的规律。
  2.引导学生辩析“一个长方形,如果周长比较长,那么面积就比较大”,这样的说法对不对?并说明理由。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自己的方法证明这个结论的对与错。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需从学生的学习起点出发,本组练习学生的学习起点是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这是学生都有的知识基础,让每个学生都能融入课堂积极地思考问题。顺着学生原有的认知,发现在条件改变后学生产生的困惑点和易错点,通过辩析、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起点,感悟周长较长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大。
  (二)习题呈现(第二题组)
  2.再一次对折后变成图2中的a(空白部分),猜想一下它的面積是多少。思考你是怎么验证你的想法的?展开后将a(空白部分)剪去,变成了图2中的b(黑色部分),b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练习目标】
  1.动手操作,初步感受长方形经过对折之后,周长和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动手操作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培养学生从几何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过渡,再一次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本组习题让学生先经过大胆猜想,然后动手操作,再通过自己的实践直观感受到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发生着怎么样的变化,从而验证自己的猜想。借助学生画的直观图,帮助学生理清求图形b的周长可以转化为求原长方形的周长,有机渗透转化思想,促进学生求异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多创设对学生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有探究性的数学任务,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更有数学味。
  (四)习题呈现(第四题组)
  1.把图2中的a(空白部分)往里推,变成图3的形状,它的周长和面积又是多少呢?
  2.如果把凹进去的部分往上翻,变成图4的形状,它的周长和面积又是多少呢?
  【练习目标】
  1.提炼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模,其他学生补充、交流,同时学会总结回顾知识的方法。
  2.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学会总结的能力。
  【设计意图】将不规则图形变成“凹”和“凸”两个形状的图形(电脑动态演示)。先引导学生对话“凹”和“凸”,“凸”对“凹”得意地大笑:“我不仅面积比你大,而且周长比你长。”让学生扮演“凹”进行反驳。学生根据表面观察,容易产生“凸”的周长比“凹”的周长长的认识偏差,通过相互辩驳,使学生明晰道理,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通过计算,再次打破了学生原有的“周长越长的图形面积越大,面积越大的图形周长也越长”的思维定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并总结出“周长相等的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的结论,从而揭示数学规律。在对比、体验和感悟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维,也有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設计感悟反思
  数学习题教学,不仅要尊重数学知识本身,更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学生拥有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能进行数学思维的头脑,拥有一种能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把数学的根留住,让学生真正拥有智慧。这四组习题将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上,重视实践探索,引导猜想验证,启迪学生思考,教给思考方法。
  (一)引导猜想验证,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猜想是一种合情推理能力,属于综合性的认知过程。学生在“猜想—验证”的问题探索过程中,能亲身经历用合情推理发现结论的推理过程,在探索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解答习题中引导学生将长方形纸对折,有的左右方向对折,有的上下方向对折,打开都变成两个小长方形。然后学生猜想对折后每个小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多少。最后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接着又经历第二次对折,让学生猜想连续对折两次后这个小长方形的面积,要求学生想想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先经过大胆猜想,然后动手操作,从实践中直观感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发生着怎样的变化,让学生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既发展了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也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寻求多种策略,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离不开思维,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本习题在设计时并不满足学生已有的思维成果,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探索,进行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先将长方形按左右、上下连续对折两次后展开,再减去右上角的四分之一的小长方形,然后将剪去的空白部分往里推变成“凹”,最后将凹进去的部分往上翻变成“凸”。学生在计算每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并不拘泥于狭隘的解题思路,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敢于打破常规,转换角度进行思考,沿着不同方向,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加以解决,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三)组织比较辨析,发展思维的深刻性
  组织比较辨析,有利于让学生的思维在比较、辨析中走向深刻,进而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数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习题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从形的方面去研究,进行形象思维;从数的方面去分析,进行抽象思维。对各种图形进行有序排列整理,在对比、体验和感悟中让学生体会各种图形周长和面积的变化规律,感悟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提升了学生的理性思维。
  本习题设计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线,通过一张长方形纸的不断变化,在变化中求深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创造,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浙江省湖州市织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313008)
其他文献
【摘要】对幼儿园教师培养历史进行梳理发现,幼儿园教师职业培养渗透着很强的社会性取向,在清末幼教发端时期便将幼儿园教师的形象对标于符合传统品行表达的理想女性,以持身修养作为师范教育培养的核心,民国时期则在承继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幼儿园教师职业培养扩展到公民身份和家国关系,以联结幼儿园教师指向自我、他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借鉴历史经验,对社会性取向的葆有应当成为幼儿园教师职业发展的应有之义,幼儿园教师职业培
【教学内容】浙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長方形的面积”。  【教材简析】“長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它们的周長,知道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从長度到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空间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
【摘要】当前关于幼儿园男教师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关注他们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男教师的生存现状、入职与流失、专业成长等问题上,对即将成为幼儿园教师的男大学生关注较少。学前教育专业的男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不容乐观,这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有关,更与这些幼儿园“准”男教师的心态有关。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于职前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做好大一新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等工作,为培养出优秀的幼儿园男教师奠定基础。  【关键词
【摘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是从高校学生到幼儿园教师的过渡性角色。该角色具有矛盾性、双重性、边缘性和他主性的特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的角色适应是以角色认知为基础、在解决角色冲突中不断追求教师身份认同的过程。  【关键词】实习生;角色冲突;角色适应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11-0027-04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师教育终
新课改后的课堂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师经常会在课堂上看到学生侃侃而谈的回答,会遇到学生辩论不休的场面,也会碰到学生鸦雀无声的静思课堂。作为教师,很希望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够在自己的预设范围内,尽量不出差错。其实当学生的思维徘徊在预设的周围时,才是学生思维真正展开的时候,教师如果能抓住学生的这些“纠结”之处,深入挖掘一番,或许有不一样的效果。在听“三角形的认识”一课中,笔者对此体会颇深。  【片段一】“
一、教学背景  1.教学内容  “整数除以整数,商是小数”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的一种类型。之前学习的“整数除法”与“小数的意义”是本课学习的重要基础,“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算法都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是根据小数的意义将整数部分的运算向小数部分拓展。  人教版教材中“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共安排了3个例题:例1是小数除以整数,除到被除数的末尾没有余数;例2是整数除以整数,除到被除数末
如何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研究和实践认为, “悟”是帮助学生获得探究经验的一条好路径。这里的“悟”主要是指通过反思来领悟探究过程中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因为思想的感悟和经验的获得是隐性的东西,光靠老师讲是不行的,必须注重让学生自
轴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小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等的不同,教材分别在二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下册出现了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当然其教学的目标、难点、重点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对此,笔者针对不同年级中的相同内容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一、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分析  二、教学设计
【摘要】对上海市S区54名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能力所作的调查表明,教师的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视角较准确,能基于幼儿的行为展开分析,但存在解读不够全面、缺乏理论支撑、提出的对策较为低效等问题。研究者据此提出,教师要注意积累案例分析经验,提升专业水平;幼儿园要把握好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期,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
【摘 要】如何突破教学的难点,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难题。以“烙饼问题”教学为例,对教学难点的成因进行简要分析,通过教学实践,在抓住问题的数学本质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分类、量化等方法,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也为同类问题的教学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以现实问题的数学本质为纲,为解决问题作思路上的引领,是有效解决教学难点的一种可行途径。  【关键词】烙饼问题;问题本质;难点突破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