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地理作业设计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关键词:精心设计;地理作业;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作业设计中,使做作业的过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因此,有必要对传统作业方式进行改革。
一、传统作业的种种弊端
作业是学生巩固教材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训练形式。但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首先,作业设计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机械性记忆,忽视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地理作业失去了积极性。
其次,教师不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业统一要求,统一布置,对学生强制灌输。
最后,探究、合作性作业少,忽视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这些弊端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没有落实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作业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目标指导下,作业就要突出体现其发展性功能。那么,新地理课该给学生布置什么样的作业?
1. 从枯燥走向有趣——体验快乐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最大动力。作业应该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并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如在教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一节时,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本地的黄土,自制黄土高原模型,根据模型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理。
2. 从统一走向多层次——体现选择性
学生因个性差异、经历不同等,对作业有不同的需求。要让作业真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作业的设计就要分层,作业量、作业难度和作业方式就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对于学习态度端正、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减少单纯的知识型作业,布置一些探究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对于态度敷衍、不求上进的学生,则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要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能获得进步。
3. 从单一走向多元——体现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单一的作业模式。作业设计多元化,有助于克服作业枯燥单一的弊端,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作业可以是练习、思考、观察、探究、小实验、想一想、做一做等不同的形式。教师可以布置钢材市场选址的调查型作业,评论漫画《苦难的母亲》的评论型作业,以及为何要采取汽车限号措施的辩论型作业,等等。
4. 从个体走向小组——体现合作性
新型教育已经把教育重点转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方面。通过合作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与他人合作,也就掌握了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技能。新时期,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当作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例如,与家人一起外出旅游时,学生可以根据所要参观的旅游景点帮助家人设计出合理的旅游线路。
5. 从课堂走向实践——体现实践性
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作业的主要目的。所以说,结合学生生活實际,加强地理知识的应用,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科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紧扣时代的脉搏,把学生的作业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针对本地老城区改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下拍些照片,举办一个怀旧展。
6. 从被动走向主动——体现探索性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接受别人现成的东西,习惯于按照教师的要求反复操练,逐步掌握技能和方法。这样的接受性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学生由此会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对学习失去了探究的积极性。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设计一些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情境,把这些问题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中,这就是探究性作业。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把太钢集团建在太原的上风向合理吗?为什么?这对太原市区的环境有何影响?
三、结语
总之,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业的布置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原则,而是“少而有效”的原则,设计高效率、高质量的地理作业,是教师要用心研究的课题。学生只有愿意做地理作业,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精心设计;地理作业;学生发展
新课程标准要求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在作业设计中,使做作业的过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因此,有必要对传统作业方式进行改革。
一、传统作业的种种弊端
作业是学生巩固教材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训练形式。但传统的作业设计往往存在以下问题,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首先,作业设计主要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机械性记忆,忽视了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地理作业失去了积极性。
其次,教师不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业统一要求,统一布置,对学生强制灌输。
最后,探究、合作性作业少,忽视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养。这些弊端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没有落实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作业设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对课程改革的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这一目标指导下,作业就要突出体现其发展性功能。那么,新地理课该给学生布置什么样的作业?
1. 从枯燥走向有趣——体验快乐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最大动力。作业应该设计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内容,并且要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气氛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如在教学“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一节时,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本地的黄土,自制黄土高原模型,根据模型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理。
2. 从统一走向多层次——体现选择性
学生因个性差异、经历不同等,对作业有不同的需求。要让作业真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作业的设计就要分层,作业量、作业难度和作业方式就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对于学习态度端正、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可减少单纯的知识型作业,布置一些探究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对于态度敷衍、不求上进的学生,则布置一些基础性的作业,要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能获得进步。
3. 从单一走向多元——体现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单一的作业模式。作业设计多元化,有助于克服作业枯燥单一的弊端,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作业可以是练习、思考、观察、探究、小实验、想一想、做一做等不同的形式。教师可以布置钢材市场选址的调查型作业,评论漫画《苦难的母亲》的评论型作业,以及为何要采取汽车限号措施的辩论型作业,等等。
4. 从个体走向小组——体现合作性
新型教育已经把教育重点转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方面。通过合作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与他人合作,也就掌握了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技能。新时期,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当作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例如,与家人一起外出旅游时,学生可以根据所要参观的旅游景点帮助家人设计出合理的旅游线路。
5. 从课堂走向实践——体现实践性
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培养学生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作业的主要目的。所以说,结合学生生活實际,加强地理知识的应用,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科学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要紧扣时代的脉搏,把学生的作业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针对本地老城区改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下拍些照片,举办一个怀旧展。
6. 从被动走向主动——体现探索性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接受别人现成的东西,习惯于按照教师的要求反复操练,逐步掌握技能和方法。这样的接受性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学生由此会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对学习失去了探究的积极性。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在课堂上经常会设计一些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问题情境,把这些问题延伸到学生的课外学习中,这就是探究性作业。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把太钢集团建在太原的上风向合理吗?为什么?这对太原市区的环境有何影响?
三、结语
总之,新课程的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业的布置遵循的不是“多多益善”原则,而是“少而有效”的原则,设计高效率、高质量的地理作业,是教师要用心研究的课题。学生只有愿意做地理作业,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