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说话训练,在起步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说连贯的话,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叙述一件事情能够说得有条理,描述一种事物要说得生动。坚持不懈地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可以为中年级的习作教学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感情朗读;说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学科在第一学段承担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良好习惯培养的重任。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好多习惯还处于养成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优化训练策略,加大培养力度,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在好习惯的陪伴下愉快地步入语文学习之旅。
一、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学词能力
对于低年级语文课程教学来说,首先要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学词能力为起点,迈开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步伐。
(一)字音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拼读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一个重要工具,当学生在一年级掌握了拼读及拼写规则之后,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就要让学生去自主尝试拼读,以实现对汉语拼音学习成果的巩固。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每接触到一个生字,就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拼读,读错了组内其他同学予以纠正。然后教师通过指名拼读的方式进行抽查,让学生面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拼读能力。学生拼读的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这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比如,《小动物过冬》一文出现了9个生字,其中“量”在生字表中的读音是“liánɡ”,而在课本中出现的“商量”一词中要轻声;同样,“哥哥”中的后一个“哥”也要读轻声,当学生读错的时候要予以纠正。
(二)字义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理解
对于二年级学生要培养他们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当然有些词语也不一定完全依赖工具书去理解它的意思,比如教学“钻”字时,就完全可以给学生假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做个“钻”的动作。其实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积累了与“钻”相关的表象,此时只要让学生给“钻”组个词或者用“钻”说句话,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字了。组词、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结合生活现象等都是理解字词的方法,教师要针对字词的特点,选用不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字词意思。
(三)字形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分析
汉字是由笔画(部件)组成的,字形也有好多种结构。有的笔画少,有的笔画多;有的结构简单,有的结构复杂。为了记住字形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记住偏旁部首。对于有些容易写错的字,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给自己的同学提个醒,告诉他们哪个地方会写错。为激发学生练字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投影仪将写得端正美观的字展示出来,给全班同学欣赏。
二、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最容易养成“唱读”这种不良习惯。所以,教师要努力使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给学生范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表情的变化,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让学生听磁带录音来进行练读。一旦发现有学生一字一字地“顿读”或“唱读”,要及时予以纠正。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可以一句一句地教学生读,待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之后,再分自然段范读,即教师读一段学生读一段;然后,再让学生自由练读。为检测学生朗读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每一横排或每一竖排)起来进行展示性朗读,并将评价机制运用于朗读活动中——读后师生共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予以表扬,指出好在何处;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纠正、示范。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常用来朗读对话描写较多的课文。如教学《小动物过冬》一文,就可以指定三名同学分别当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读好各自所说的话,再找一位同学读文中叙述性的语言。读完之后由同学参与评价,比较一下,谁读得最好,谁还需要继续努力。也可以让某一组的同学担任某一角色,这样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参与面广,读起来也有气势。
三、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说话训练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为此,课本每一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比如“买文具”“问路”“学会待客”等,但是仅凭这些内容满足不了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需求,教师还必须将口语能力训练渗透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阅读教学中说话训练最基本的形式可以是用词说话。比如学习《小动物过冬》一文,就可以让学生练习用“快乐”“商量”“常常”等词语,联系自己的学校或家庭生活情景,进行口头造句。其次,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话,如要求学生仿照“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说一句话,用上“渐渐”一词。学生会说出“春风吹来,天气渐渐暖和了”,“在妈妈地教育下,我渐渐懂得了许多道理”等句子。再次,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某一自然段,来进行创造性地说话。如可以仿照燕子问小蜜蜂的话,问一问别的小动物。这种说话训练难度稍高,学生需要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说得有根有据才行。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训练思维能力,激发表达积极性。
关于说话训练,在起步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说连贯的话,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叙述一件事情能够说得有条理,描述一种事物要说得生动。坚持不懈地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可以为中年级的习作教学奠定基础。
四、透过课文这扇“窗口”,培养学生课外摄取信息能力
叶圣陶先生强调课文只是个例子,教师要借助这个例子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比如学习《小动物过冬》一文,学生了解了燕子、小青蛙、蜜蜂的过冬方式。但本文只相当于一个“引子”、一扇窗口,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或之后补充相关的动物过冬的知识,以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课件适时向学生介绍了蛇、刺猬、大雁等动物过冬的办法,帮助学生认识了更多动物的过冬办法,让学生领略了自然界中的生物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从它们的生存方式中也悟出了一定的生活哲理。学完课文,笔者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即向家长请教或通过网络查询关于动物冬眠的故事,借此给学生创设了交流机会,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了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学习;感情朗读;说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小学语文学科在第一学段承担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良好习惯培养的重任。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好多习惯还处于养成阶段。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优化训练策略,加大培养力度,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在好习惯的陪伴下愉快地步入语文学习之旅。
一、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学词能力
对于低年级语文课程教学来说,首先要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学词能力为起点,迈开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步伐。
(一)字音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拼读
汉语拼音是识字的一个重要工具,当学生在一年级掌握了拼读及拼写规则之后,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就要让学生去自主尝试拼读,以实现对汉语拼音学习成果的巩固。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每接触到一个生字,就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拼读,读错了组内其他同学予以纠正。然后教师通过指名拼读的方式进行抽查,让学生面向全班展示自己的拼读能力。学生拼读的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一些问题,这有利于教师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比如,《小动物过冬》一文出现了9个生字,其中“量”在生字表中的读音是“liánɡ”,而在课本中出现的“商量”一词中要轻声;同样,“哥哥”中的后一个“哥”也要读轻声,当学生读错的时候要予以纠正。
(二)字义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理解
对于二年级学生要培养他们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当然有些词语也不一定完全依赖工具书去理解它的意思,比如教学“钻”字时,就完全可以给学生假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做个“钻”的动作。其实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积累了与“钻”相关的表象,此时只要让学生给“钻”组个词或者用“钻”说句话,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字了。组词、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结合生活现象等都是理解字词的方法,教师要针对字词的特点,选用不同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字词意思。
(三)字形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分析
汉字是由笔画(部件)组成的,字形也有好多种结构。有的笔画少,有的笔画多;有的结构简单,有的结构复杂。为了记住字形首先要引导学生分析字的结构,记住偏旁部首。对于有些容易写错的字,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给自己的同学提个醒,告诉他们哪个地方会写错。为激发学生练字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运用投影仪将写得端正美观的字展示出来,给全班同学欣赏。
二、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习惯
小学低年级是训练学生读书能力的起步阶段,也最容易养成“唱读”这种不良习惯。所以,教师要努力使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给学生范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表情的变化,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让学生听磁带录音来进行练读。一旦发现有学生一字一字地“顿读”或“唱读”,要及时予以纠正。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时候,可以一句一句地教学生读,待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之后,再分自然段范读,即教师读一段学生读一段;然后,再让学生自由练读。为检测学生朗读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每一横排或每一竖排)起来进行展示性朗读,并将评价机制运用于朗读活动中——读后师生共同评价,对于读得好的同学予以表扬,指出好在何处;对于读得不好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纠正、示范。
分角色朗读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常用来朗读对话描写较多的课文。如教学《小动物过冬》一文,就可以指定三名同学分别当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读好各自所说的话,再找一位同学读文中叙述性的语言。读完之后由同学参与评价,比较一下,谁读得最好,谁还需要继续努力。也可以让某一组的同学担任某一角色,这样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参与面广,读起来也有气势。
三、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说话训练是第一学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为此,课本每一单元都安排了“口语交际”训练,比如“买文具”“问路”“学会待客”等,但是仅凭这些内容满足不了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需求,教师还必须将口语能力训练渗透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首先,阅读教学中说话训练最基本的形式可以是用词说话。比如学习《小动物过冬》一文,就可以让学生练习用“快乐”“商量”“常常”等词语,联系自己的学校或家庭生活情景,进行口头造句。其次,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子说话,如要求学生仿照“秋风刮起来了,天气渐渐凉了”说一句话,用上“渐渐”一词。学生会说出“春风吹来,天气渐渐暖和了”,“在妈妈地教育下,我渐渐懂得了许多道理”等句子。再次,可以让学生仿照课文的某一自然段,来进行创造性地说话。如可以仿照燕子问小蜜蜂的话,问一问别的小动物。这种说话训练难度稍高,学生需要了解小动物的一些生活习性,说得有根有据才行。这种形式可以有效地训练思维能力,激发表达积极性。
关于说话训练,在起步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学生说连贯的话,表达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叙述一件事情能够说得有条理,描述一种事物要说得生动。坚持不懈地进行这样的说话训练,可以为中年级的习作教学奠定基础。
四、透过课文这扇“窗口”,培养学生课外摄取信息能力
叶圣陶先生强调课文只是个例子,教师要借助这个例子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比如学习《小动物过冬》一文,学生了解了燕子、小青蛙、蜜蜂的过冬方式。但本文只相当于一个“引子”、一扇窗口,教师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之中或之后补充相关的动物过冬的知识,以拓展视野,增长见识。教学过程中,笔者借助课件适时向学生介绍了蛇、刺猬、大雁等动物过冬的办法,帮助学生认识了更多动物的过冬办法,让学生领略了自然界中的生物各有各的生存方式,从它们的生存方式中也悟出了一定的生活哲理。学完课文,笔者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即向家长请教或通过网络查询关于动物冬眠的故事,借此给学生创设了交流机会,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了语文学科与科学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