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当前社会环境下高校学生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论述了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安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强化大学生安全素质的途径,包括改善安全教育模式、重视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和技巧常规安全管理,其中着重分析了高校在提高大学生安全心理教育质量方面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素质、安全心理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3-01-01
我国高等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在教育过程中,辅以相应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然而,在当前社会形势影响下,校园内外各类安全事故频发,涉及到大学生安全的问题愈加突出。这一系列的变化提醒我们,高校安全教育并未取得显著效果。
长期以来,高校的安全教育大都局限在治安和消防等方面,在管理上往往偏重于从硬件上改善。然而大学生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除了在于目前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更在于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安全素质的缺失,而如何根本的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质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的必要性
1、大学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学习、就业压力等加大,以及一系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在校园内外发生一系列的诸如自杀或者其他一些危害学生身心安全的责任事故。2014年秋季刚刚开学,国内就发生多起大学生上当受骗、被害、自杀等恶性事件。一起起事件在震惊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工作着敲响了警钟。
当前教育体系中安全教育的缺失在哪里?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方面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的人才。但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会生存,缺乏生存技能,就更谈不上“为社会服务”了。学会生存,首要之义就是学会“安全生存”。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会安全生存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这就要求人必须具有必备的安全素质[1]。
因此,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断提升安全素质,为实现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打造主体条件。
2、提高高校学生安全素质的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与社会接轨,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在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是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关键一环。
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素质。否则,面对风险社会的挑战和考验,他们就极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当然,这种意识和能力已超出了传统观念中安全就是“不出事”的消极过时思维,因而具更为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现代高等教育以追求人的完善、发展以及形成高尚品质为基本目标,追求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努力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实现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超越,回归教育的本质。大学生综合素质成了个复杂的概念。但无论怎样,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那就是安全作为人类个体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安全素质无形之中也成为影响甚至制约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强化大学生安全素质的途径
1、改善安全教育模式
高校安全教育应与时俱进,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目前安全教育应该包括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安全心理的维护和身体素质的锻炼。其中,安全知识和技能包括人身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和法律知识的普及;安全心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抗挫能力,培养学生的协调力应急能力。
中国高校安全教育形式也还十分传统单一,因而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导致很多学生在遇到具体安全问题时束手无策,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安全教育的改进应以取得实际效果为宗旨,改变传统的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聚集一堂的讲座式教学,或者逐层传递式的教育而应该更多的在高校开设安全自救课程,课程同样可以采用多种手段、配合各种情景模拟和实践考查,使安全理念和知识能深入人心。
2、重视安全心理健康教育
事实上,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下心理问题,包括失眠、焦虑、紧张、压力过大、抑郁甚至癔症幻想等。而近些年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引发的系列恶性案件如大学生犯罪、校园暴力等本质上都是由于当事大学生人格不健全、心理存在缺陷导致的。考入大学成为大学生之后,生活环境不适应、学习方式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等种种“不适应”所带来的是心理的紧张和焦虑。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往往又会把大学生带入到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加上缺乏正确引导等因素,常常会使大学生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产生巨大的差异感,从而更加难以清醒地认识现实世界,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2]。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是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指导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建设的关键。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专职心理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这两大问题。应加大力度引进心理学工作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应督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深造,丰富自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队伍[3]。同时,要充分发挥课堂优势,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同学们健康心理意识。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职咨询师,为心理健康来访者解惑。但心理咨询不应仅仅为心理上确实需要矫正和治疗的同学展开服务,同时也应该针对全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展开积极的干预[4]。
高校心理健康相关机构部门除了应多开展和举办大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营造珍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良好校园心理氛围,更应发挥学生朋辈教育的作用,通过心理社团或心理协会等,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班级寝室。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通心理热线网上咨询平台等,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为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积极的援助通过这些途径和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调试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坦然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确保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5]。
3、加强常规安全管理
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对于督促学生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要及时严肃地处理,这样才能起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真正关心爱护学生的作用,并引起其他学生对校规校纪的高度重视,加强自律性,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
三、结语
虽然当前大学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但通过改变教育思路,改善安全教育模式,尤其是加强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并辅以常规安全管理,必将会通过提高大学生综合安全素质,降低大学生安全事故,促进大学校园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诗敏.风险社会视域下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焦明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48.
[3]谢春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16.
[4]周东明.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趋向[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55
[5]夏雯雯.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D].青岛大学,2012
p>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素质、安全心理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3-01-01
我国高等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在教育过程中,辅以相应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然而,在当前社会形势影响下,校园内外各类安全事故频发,涉及到大学生安全的问题愈加突出。这一系列的变化提醒我们,高校安全教育并未取得显著效果。
长期以来,高校的安全教育大都局限在治安和消防等方面,在管理上往往偏重于从硬件上改善。然而大学生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除了在于目前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更在于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安全素质的缺失,而如何根本的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质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提高大学生安全素质的必要性
1、大学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学习、就业压力等加大,以及一系列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导致在校园内外发生一系列的诸如自杀或者其他一些危害学生身心安全的责任事故。2014年秋季刚刚开学,国内就发生多起大学生上当受骗、被害、自杀等恶性事件。一起起事件在震惊社会的同时,也给教育工作着敲响了警钟。
当前教育体系中安全教育的缺失在哪里?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方面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的人才。但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会生存,缺乏生存技能,就更谈不上“为社会服务”了。学会生存,首要之义就是学会“安全生存”。从一定意义上讲,学会安全生存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技能,这就要求人必须具有必备的安全素质[1]。
因此,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不断提升安全素质,为实现自身的全面自由发展打造主体条件。
2、提高高校学生安全素质的重要意义
当前高校与社会接轨,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教育在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提升大学生安全素质是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关键一环。
现代社会要求大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安全素质。否则,面对风险社会的挑战和考验,他们就极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当然,这种意识和能力已超出了传统观念中安全就是“不出事”的消极过时思维,因而具更为积极的建设性意义。
现代高等教育以追求人的完善、发展以及形成高尚品质为基本目标,追求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努力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实现对传统教育观念的超越,回归教育的本质。大学生综合素质成了个复杂的概念。但无论怎样,有一点是必须肯定的,那就是安全作为人类个体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安全素质无形之中也成为影响甚至制约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发展的关键问题。
二、强化大学生安全素质的途径
1、改善安全教育模式
高校安全教育应与时俱进,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安全教育内容体系。目前安全教育应该包括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安全心理的维护和身体素质的锻炼。其中,安全知识和技能包括人身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和法律知识的普及;安全心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抗挫能力,培养学生的协调力应急能力。
中国高校安全教育形式也还十分传统单一,因而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导致很多学生在遇到具体安全问题时束手无策,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伤害。安全教育的改进应以取得实际效果为宗旨,改变传统的数百人甚至上千人聚集一堂的讲座式教学,或者逐层传递式的教育而应该更多的在高校开设安全自救课程,课程同样可以采用多种手段、配合各种情景模拟和实践考查,使安全理念和知识能深入人心。
2、重视安全心理健康教育
事实上,当前大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下心理问题,包括失眠、焦虑、紧张、压力过大、抑郁甚至癔症幻想等。而近些年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所引发的系列恶性案件如大学生犯罪、校园暴力等本质上都是由于当事大学生人格不健全、心理存在缺陷导致的。考入大学成为大学生之后,生活环境不适应、学习方式不适应、人际关系不适应等种种“不适应”所带来的是心理的紧张和焦虑。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往往又会把大学生带入到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加上缺乏正确引导等因素,常常会使大学生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产生巨大的差异感,从而更加难以清醒地认识现实世界,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2]。
1)加强高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主导,是教育工作的研究者和指导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建设的关键。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专职心理教师数量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这两大问题。应加大力度引进心理学工作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应督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紧跟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深造,丰富自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队伍[3]。同时,要充分发挥课堂优势,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同学们健康心理意识。
2)切实发挥心理咨询机构的积极作用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职咨询师,为心理健康来访者解惑。但心理咨询不应仅仅为心理上确实需要矫正和治疗的同学展开服务,同时也应该针对全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展开积极的干预[4]。
高校心理健康相关机构部门除了应多开展和举办大型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宣传月等活动,营造珍爱自己关爱他人的良好校园心理氛围,更应发挥学生朋辈教育的作用,通过心理社团或心理协会等,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到班级寝室。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通心理热线网上咨询平台等,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为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积极的援助通过这些途径和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心理调试能力,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坦然面对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确保自身的健康成长和发展[5]。
3、加强常规安全管理
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对于督促学生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要及时严肃地处理,这样才能起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真正关心爱护学生的作用,并引起其他学生对校规校纪的高度重视,加强自律性,养成安全的行为习惯。
三、结语
虽然当前大学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但通过改变教育思路,改善安全教育模式,尤其是加强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并辅以常规安全管理,必将会通过提高大学生综合安全素质,降低大学生安全事故,促进大学校园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程诗敏.风险社会视域下大学生安全素质提升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2]焦明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48.
[3]谢春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16.
[4]周东明.论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实践趋向[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9,26(1):55
[5]夏雯雯.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D].青岛大学,2012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