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戏曲,未来可期

来源 :上海戏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0807523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2月5日 - 13日,2018第四屆“戏曲·呼吸”上海小剧场戏曲节举行。京剧、昆剧、越剧、淮剧、瓯剧、黄梅戏、梨园戏等7个剧种的8部作品,在长江剧场的红匣子和黑匣子陆续登场。尽管对于“小剧场戏曲”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和标准,但是在日前举办的第四届小剧场戏曲节研讨会上,与会专家都表示,与前三届相比,今年的8部小剧场戏曲作品无论在演出形式,还是在观演关系上,都在逐步地形成有别于传统戏曲大戏演出的质感,越来越有“小剧场”的味道了,代表着探索和创新的小剧场戏曲的未来值得期待。
  空间小,天地更广阔
  连接传统,勾连古今。本届小剧场戏曲节上,不同剧种和剧团在题材改编、观演模式、艺术表达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凸显出传统经典和潮流相互辉映,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碰撞交融的发展模式。
  来自江苏南京越剧团的《僧繇》的主创基本是90后新生代,他们用满满朝气讲述画家张僧繇“中年危机”后,如何追寻自我“不忘初心”的故事。原创昆剧《长安雪》,尝试在保有昆曲独特高雅魅力的同时,适当融入了一些默剧、相声等元素。在舞台呈现上,实验瓯剧《伤抉》改编自兰陵王的故事,通过现代的叙述方式、不墨守成规的舞台呈现,意象化地表达出人性抉择。梨园戏《陈仲子》梳理了战国时期隐士陈仲子不寻常的人生轨迹,戏中极简的舞台形式,与有些“迂腐”的仕子陈仲子暗自贴合,极具特色和意蕴。《新乌盆记》把历史上京淮合演的传统再次搬上舞台,并进行了当代化的形式创新,剧中演员分别跨老生、丑、青衣三个行当演绎不同的角色。
  作为四届小剧场戏曲节的评审专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认为,小剧场戏曲节剧目的整体质量在逐年提升,与前三届相比,本届的作品特点更鲜明、质量更高,是令人欣喜的现象。“在主流戏曲作品越来越大型化、模式化的当下,小剧场戏曲更少功利心、更多艺术追求、更有清新之感。希望这个艺术节能成为更多戏曲艺术家探讨戏曲可能性的天地。”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胡晓军认为,小剧场话剧是西方舶来的,而小剧场戏曲则是中国独有的,不应用小剧场话剧的概念来“规范”小剧场戏曲的发展。“在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交接的情况下,我认为小剧场戏曲既可以对小剧场戏剧从理念到方式进行扬弃,也可以进行补益增益、开拓,乃至于颠覆,这不是背叛,而是双赢,对戏曲的意义就更加大了。”
  更关注女性视角
  女性意识是本届小剧场戏曲作品中尤其突出的一点。今年的8部作品中几乎都或多或少地表现了女性意识、两性关系等,有3部作品则直接从女性人物的视角出发,见证女主人公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个人追求的彷徨、对前途命运情感的观念冲撞。
  小剧场黄梅戏《玉天仙》改编自《汉书·朱买臣传》,从普通女性的视角出发,另辟蹊径,重新演绎了朱买臣休妻的故事。实验越剧《再生·缘》以超时代的女性孟丽君的视角来创作,对现代女性的自身命运和价值观进行探讨。新编京剧《青丝恨 2018》尝试用倒叙的手法,重新解构敫桂英与王魁之间耳熟能详的情感纠葛。
  戏剧评论家李守成认为,《玉天仙》是女性意识的觉醒,《青丝恨2018》是女性意识的反思,而《再生·缘》则表达了女权主义的追求,从这些作品中都让我们看到了有别于以往戏曲的女性形象,具有现代意识。
  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郭晨子提出,当这些女性形象发生变化时,会不会与戏曲本身的艺术特点和本体手段发生冲突,是今后创作中值得探寻的问题。在戏曲中塑造出全新的女性形象是一件好事,但从目前的作品来看,这些女性的变化还显得不够彻底,还要继续努力。
  《中国艺术报》评论部主任郑荣健建议,作品在表达女性的意识、女权意识的时候,不要一味贬损男性角色。“如果一方太过薄弱,戏是支撑不起来的。让男性的角色充分合理性,反而更有力地衬托女性意识的合理性。”
  如何走得更远
  在充分肯定小剧场戏曲发展的同时,专家也对这一届以及前三届中发现的不足和缺失进行了集中的梳理和讨论,其中,一剧之本的剧本的重要性多次被提及。上海京昆艺术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博敏说:“我觉得剧本的成熟度是一个大问题,小剧场戏曲的剧本还没有完全到位就搬上小剧场的舞台了。实际上小剧场戏曲很讲究剧本,剧本不够味,二度、三度困难就很多。”
  一方面是众多的老戏新编,故事和人物都进行了新的演绎和诠释,另一方面,剧本的支撑不够,也让演员在表演时不得不用更多的技艺去展示,给观众炫技之感。还有一些作品存在形式与内容有矛盾、不兼容的情况。如何看待这些创新形式与戏曲本体之间的关系,也值得关注。荣广润说:“我觉得这些探索都很有价值,只是如何走得更深、走得更好,这是一个问题。”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艺术委员会主任李莉介绍道,本届小剧场戏曲作品在入选评审阶段新增了一个流程,就是评审对入选剧目提出修改意见,但最终成品基本都没有修改。这其中有时间和资金再投入的困难,客观上,戏曲也不像话剧,修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如何让这些小剧场戏曲作品能修改提高是今后需要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李莉说:“我们要逐渐地探索、摸索一条我们自己的、中国小剧场戏曲的模式,或者是一种样式,不断地提升我们小剧场戏曲的整体质量,才有可能越来越扎实,来扩大我们的影响。”
  上海剧协副主席、秘书长沈伟民说:“好的故事、好的文本,还是小剧场戏曲的关键所在。不管形式怎么变化,一定要有戏。有戏的前提是这个故事一定要讲好、讲精彩、讲深刻。还有一点,连续四届下来,选择传统题材的多,现实题材的少,希望我们年轻的创作团队,也能关注一下现实题材,因为它同时涉及到‘呼’和‘吸’。如果内容是现实的,呈现用到戏曲很多传统的手段,这样的作品是非常让人期待的。”
  四年来,上海的小剧场戏曲节已经成为全国独有的专注小剧场戏曲的展示平台。截止本届,已有126部涉及11个剧种的剧目先后申报小剧场戏曲节展演,一共上演了35台风格各异、剧种多样的小剧场戏曲作品。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总裁谷好好说:“我们不仅给青年戏曲人舞台实践的机会,帮助戏曲艺术开拓本体、大胆创新,而且也让不为人知的地方戏渐渐被广大观众熟悉和欣赏。我们努力推进小剧场戏曲节成为全国戏曲人才与佳作竞相呈现的码头。目前,我们已经与香港西九戏曲中心达成共识,第五届的时候,我们不仅在上海办,还会把优秀的作品推到香港去。让小剧场戏曲从上海这个码头起步走向全国,乃至走向世界。”
其他文献
第一位观众提前四十分钟就到了剧院门口,在闸机口扫描绿色随身码,测量体温,完成安检后进入剧场,这个平日里看来近乎“繁琐”的入场流程,现在却能带给观众最直接的安全感。这是2020年6月12日,阔别观众100多天之后,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终于打开了剧场的大门,与观众重逢。  在疫情期间,这家场团合一的国有剧团经历了哪些焦虑和挣扎,又如何面对不可抗力带来的重重考验?带着这些疑问,作为刚刚加入上话的青年从业者,
期刊
5月11日,在经历了55天的禁足之后,法国终于迎来了“解封”。人们在继续保持隔离措施的同时,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根据法国政府此前公布的解封计划,5月11日之后,病毒不会消失,仍将继续蔓延,人们要适应和病毒共存的生活,同时遵循“保护、测试、隔离”的宗旨,有序开展企业复工计划,保障公共交通运行,允许100公里半径范围内的人员流动,逐步恢复商业活动,并将公共集会的人数上限定为10人。  6月22日法国进
期刊
青年评论者看第四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  形式重要,故事也重要  刘青青  小剧场戏曲自诞生以来,便高擎实验和探索的大旗,积极寻求着传统戏曲在当下生存发展的新出路。这次小剧场戏曲节我看了两部作品,昆剧《长安雪》用了间离的舞台效果,越剧《再生·缘》则采用了“沉浸式”戏剧的概念。尽管给人耳目一新的观感,但从两部作品身上,或多或少还是存在着重形式轻文本、重理念轻故事的倾向。如果说前者在二伶工的插科打诨中变成
期刊
黄豆豆对话马修·伯恩  百余年来,芭蕾舞剧《天鹅湖》一直是世界各大芭蕾舞团竞相上演的作品,也是全世界芭蕾舞爱好者的“最爱”。尽管俄罗斯学派的《天鹅湖》一直被奉为经典,但是还是有许多著名编舞家知难而上挑战这一经典版本。英国编舞大师马修·伯恩于1995年推出的男版《天鹅湖》就被认为是当代最具颠覆性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2018年,这部新经典推出了新版本,今年8月,这部新版将上演于上汽·上海文化广场。
期刊
2019年6月29日,在上戏佛西楼举行了《狂飙》复排两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2017年5月,由上海戏剧学院、中国国家话剧院、静安区文化局共同打造的青春版话剧《狂飙》作为2017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开幕大戏在上戏实验剧院演出,取得了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值《狂飙》复排演出两周年之际,举办这次研讨会来总结好的做法和模式,为日后创作演出、人才培养提供经验。  黄昌勇(上海戏剧学院院长):《狂飙》从2017
期刊
玉天仙是谁?她是“马前泼水”这个故事里的女主角崔氏,但她又不是。  2017年,我们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准备排演黄梅戏小剧场作品《玉天仙》,院里把女主角玉天仙这个角色交给了我,欣喜之余压力也随之而来。  这是我们黄梅戏的第一部小剧场作品,意义非凡。在表现形式上,这部戏采用了一些话剧的手法,需要演员时而跳进时而跳出。在风格上,这部戏既有正剧成分,也有喜剧的成分,台上其他演员的表演都具有喜剧色彩,而我
期刊
上海戏剧:您怎么理解小剧场戏曲?  黄新德:《玉天仙》是黄梅戏第一个正正规规的小剧场戏曲。这是一个挑战,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回归。现在很多人口口声声要恢复传统文化,却不知道传统到底是什么。中国戏曲以前就是在勾栏瓦舍演出的,与观众距离很近,就是小剧场形式嘛。现在所谓的通天大道便是大部队、大制作、大投资,有些戏政府给了大把的钱,然后演两场就收了,布景放到仓库里去了。我们在一群高人的帮助指点下,走了这么一
期刊
2016年音乐剧《汉密尔顿》赢得多项托尼奖、格莱美奖和奥利弗奖,打破了大西洋两岸的许多获奖纪录,一时风光无限。2020年的夏天,《汉密尔顿》首演五年后发行了高清官摄版本,同样获得了超高的评价。  官方摄录版本剪辑出色,从前排的俯视镜头,再到整个舞台的长镜头,还有各个角度的中近景拍摄与拼贴、特写、推轨的运用……尽可能地保留了音乐剧《汉密尔顿》舞台现场表演的炸裂冲击。高清录像还从剧场的各个角度进行特写
期刊
摘 要:淮剧《闯上海》是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激荡下的救国图强故事,该剧的服饰造型体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审美取向。女主角罗玉英是一个从苏北来上海闯荡的淳朴女孩,肩负上海造船厂女当家的重任,故事剧情的发展也伴随着罗玉英的丰富人生展开。服装造型设计通过剧目的幕间转换,展示民国初年的服饰变化多端,通过假定性年代变化展现出清末至民国初上海各个阶层人们的服饰变迁。本剧将舞台服装设
期刊
广播剧《金银潭24小时》受到了听众的欢迎,也得到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好评。这部广播剧选题把握精准,人物塑造有典型性,主题呈现深刻宏大,表演和制作精良。这是上海广播电视总台在广播剧创作上的新突破,也是上海抗疫题材文艺创作的又一亮点。  《金银潭24小时》其选题抓人眼球,引人关注。金银潭医院是武汉抗疫奋战中分工承担重症病人抢救的医院,任务重、风险高、压力大,担负着重中之重的使命。以金银潭医院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