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含深情的眼泪

来源 :时代名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梦里,曾多次到过一个地方,高高的山、葱葱的树,还有着从未见过的木头房子;梦里,笔者像是本就属于那个地方一样,开心地唱啊,跳啊,直到醒来才发现是梦。在梦里,还曾到过神奇的地方,吃过奇特的东西,遇到过奇怪的人……可是,原本就以为那些仅是梦而已,或是真真切切做过这些梦,抑或仅是自己凭空臆造出来的一种想象。
  这般想象像是一位为了画像中美丽姑娘不惜跋涉千山万水的王子,一直就相信她的真实存在,不停地找寻,所以当历经千辛万苦真正遇上时,才会觉得那般亲切,那般美好,那般感动。然而对于它,笔者却只是个陌路,也许曾经有所耳闻,但也仅仅只是听过罢了。像一个来去匆匆的过客,像一个熟悉的陌生人。
  原来,梦里的世界是真的,梦里的山,梦里的房子,梦里的蓊郁,梦里的奇特,在这里一一应证,一一实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敢相信世界的神奇。于是,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由内而发出一种亲切之情。那种美梦成真的感觉令人感到无限美妙。
  原来,世界上真有如斯地方,“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仿若是真的进入到世外之桃源,仿若是真的穿越到另外一个朝代。这个远离了现代喧嚣都市的地方也许是造物主有意安排的吧,在带给人惊艳之余也让人心疼!
  然而,笔者仅是一个藏有好感的陌路,而他,却用自己深深的情感在这片土地上挥洒付出,用心去感受关于它的每一点历史、每一寸角落和每一位子民。
  它的名字叫怒江,他是中共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党委书记段跃庆。段跃庆对于怒江的理解与情感可以汇聚在这本厚厚的书里,当然也远大于一本书的厚度。
  “当我再次踏上这片神奇土地的时候,一种埋藏二十多年的情感再也难以自抑,顷刻间喷薄而出。那是一种久别重逢时的温馨,一种夙愿了结时的激动,一种诚惶诚恐的敬畏,一种责无旁贷的责任与使命。”这不是梦里的邂逅,而是久别后的重逢,不是简单的向往、熟悉,而是敬畏、责任与使命。
  段跃庆,自1977年11月参加工作已近35年,他是青年学者,是书法家,也是诗人。他曾在云南省大理下关县当过知青,也曾在云南大学中文系任教并身赴怒江支边。2007年5月,他上任中共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党委书记。当一位满腹才情的诗人遇上了怒江,也顿觉“所有的语言都显得苍白干枯”,心中激荡起敬畏和灵魂的震撼;当这位满怀敬畏、震撼的故人再次与怒江相遇,却也早已泪流满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三十年前,时年23岁的段跃庆参加了云南省首批“智力支边”工作队,被分配到怒江州的兰坪中学。初来怒江的他,满怀好奇与向往,感受到“忘却时光的古老呼吸和生生不息的脉搏跳动”“触摸着她既苍老又年轻的肌肤,感受着她绿意和水渍的呼吸”,心中难免激荡起敬畏之情。当真正在兰坪中学驻扎下来,段跃庆又真正感受到一种穿越灵魂的震撼。
  作为一个师者,眼看着满目的贫困和教育的严重滞后,段跃庆深感一种“沉甸甸的职责之感和一种无法言说的哀伤”。在那次他人生当中“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家访中,他翻过了高山,滑过溜索,感受到怒江人民的淳朴和热情,也充分体会到他们的水深火热。面对教育的贫困,他充满“无奈和无力感”,怒江孩子的教育问题,也一直在他的心上挥之不去,“不时地回响在我人生当中的某个时刻”。他说:“怒江给了我一颗敬畏的心,却没有给我一种离别的勇气。”所以当29年前,他离别怒江的时候,眼里噙满泪水,并坚信自己一定要回到怒江。
  2007年,这位漂泊的游子再次回到了这个令他“魂牵梦绕”“追忆如昔”“此情可待”的土地,这个让他含满泪水的怒江依然深情款款敞开胸怀接纳了他。二十多年后,再一次站在怒江边上,他又想起了当年那一群孩子们。“为什么我的眼里含满泪水,只因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我的眼睛里为什么噙满感激,也因为我对怒江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爱这里的过往,爱这里每一处地方,爱这里的每一种文化,也爱这里的每一位子民。
  到底是怎样一片土地,让这位异乡人对其爱得这般深沉?相信由段跃庆主编的《怒江读本——天河的文化精神》将解答我们心中的疑惑。
  “大江一怒从天降,惊涛裂岸震八荒。……峡谷低吟古老的歌,千年大江任流淌。”这是段跃庆为歌曲《大怒江》所作的词,从歌词里能很容易地感受到怒江的汹涌澎湃、原始生态的自然风景、丰富的矿藏资源,感受到怒江大峡谷的无限神韵和气势。峡谷低吟的古老之歌也尽显出怒江的风云变幻,诉说着怒江的前世今生。
  那些远去的,依然留下一个悠远的背影。怒江的山高巍峨使其拥有桃花源般的意境,但这里毕竟不是一个与世无争之地,时代仍然会在这里深深留下它固然的足迹。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在认真地翻阅着一本小书。她头上包裹的头巾和脖子下的两排花边盘扣的装扮在普通的城市里是极少见的。微微眯起的双眼,微张的嘴唇足以体现出这位老者的专注,古铜色的脸上已被时光冲出了岁月的沟壑。她虽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然而却成了书里的一道亮丽景观。
  这里,曾有过多少土司的辉煌:六库土司、老窝土司、登埂土司、鲁掌土司、卯照土司以及澜沧江边的兔峨土司,土司的存在足以反映出怒江并非是凭空而生的一番天地,它也有着自己的历史风云。纵然再偏僻、再贫穷,纵然山再高、水再长,只要具备生存的条件,就会有人类的痕迹,也足以见得怒江人民的顽强和勇敢。
  这里,有着一位抗法英雄——杨玉科,他是怒江州兰坪县营盘区沧东乡西营村人。杨玉科曾参加过镇压杜文秀领导的云南农民起义,战功卓著;他在家乡营盘镇创办了“沧江书院”,聘请内地教师,让当地学生免费接受文化教育。在公元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任广东高州镇总兵升署提督的杨玉科奉命率广武军三营出镇南关抗法,中炮身亡。他是怒江人民的英雄,他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怒江人民的铮铮铁骨与爱国热忱。
  “今天的片马,是怒江州国家二类口岸,是中缅贸易的重要端口。”关于片马的历史也是一篇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曾经,它经历了多少回归的风风雨雨,怒江人民坚强勇敢地与外国侵略者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殊死较量。“愿为先驱,不为后盾,愿为玉碎,不为瓦全”,无数怒江人民抱著必死的决心为片马而战。   历史的怒江,李根源和他的怒江殖边队保卫了边疆,揭穿了帝国主义蚕食中国边疆的阴谋。1942年至1944年,怒江各组人民团结起来,以最大的热情和牺牲支援抗战,在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下光辉一页。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怒江人民纷纷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
  “大江一怒从天降,经天纬地变沧桑。片马血,泸水魂,刀山火海脚下闯。民族共饮同心酒,和声响彻和谐江。峡谷高奏跨越的歌,千年大江奔海洋。”
  过去,人们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齐心协力,同仇敌忾;今天,在段跃庆的带领下,人们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进行“二次跨越”,自2007年“二次跨越”的大战略提出以来,至今五年的时间,怒江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对这片土地爱之深沉,段跃庆书记不断努力地践行着身负的责任和使命。
  怒江的美,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形容得尽的,“高黎贡,碧罗雪,雄风对峙峡谷长。丙中洛里藏锦绣,石月亮中透星光。”段跃庆在《大怒江》歌词里如是道。自然怒江的美景不仅局限于诗中所述,因此在《怒江读本——天河的文化精神》一书中,还搜罗了关于怒江各种美景的图片和游记。
  绿树掩映中,碧色怒江水流湍急,泛起白色的浪花,那横卧于水中或是岸边的岩石自然陈列出各种形态,独有韵味。“怒江石之美,美在如掌中山河,能让人穿越怒江峡谷,领略自然造物之鬼斧神工;怒江石之奇,奇在如岸上乾坤,能使人步入时光隧道,探寻人类始祖之金色童年;怒江石之妙,妙在如园内世界,能诱人摆脱世俗烦恼,体验怒江多民族和谐共处、多宗教和谐共存、多生物和谐共生之人间胜境。”这是段跃庆2009年1月所写的《怒江石题记》,对于石头尚且都可道出这些妙趣,足以见得作者对于怒江的爱的深沉。
  这里有“绿色生命的长廊”“色彩斑斓的文化画卷”的怒江大峡谷,林木葱葱,炊烟袅袅;也有被当地人尊奉为神山的高黎贡山,“高黎贡山是一条绿色的屏障,是一条生命的走廊,更是一段神圣的旅程”“非止吾滇之名胜,抑亦世界之伟绩也”;还有纵观怒江全州境的碧罗雪山、真正称得上“世外桃源”的独龙江峡谷、神奇壮观的怒江第一湾、天造奇观石月亮、“呼风唤雨”的听命湖……这些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都有着一个个属于她们的美丽传说,寄托了怒江人民无限美好的期望。“但愿听命湖永远都像仙境一样,保持着那里纯净、神秘的魅力,让我们每一个去到那里的人,都能体会到呼风唤雨的力量。”相信在这本书里,段跃庆对怒江有深情,更有愿景。
  溜索是曾经的怒江符号,“在新的时代里,逐渐远去。”作者在其最难忘的家访过程中也曾体验过溜索这种交通工具,他的学生告诉他,每年都有人因为溜索断裂或者溜筒爆裂而掉进江中,如果不会游泳并遇到洪水,生还的机会渺茫。于是段跃庆不禁感叹怒江人民溜渡时的坚强与勇气,“其实是一种艰苦环境中的无奈和赌博式的生存选择。”
  作者将怒江比作天河,从书名《怒江读本——天河的文化精神》来看,作者强调的应该是怒江内在的文化底蕴,而这种底蕴又主要体现在怒江的人文。在全书的第三章,段跃庆就将怒江州的民族服饰,民族习俗,民族建筑,民族文化、民族起源等如画卷般的展现在读者眼前。
  傈僳族妇女们戴在头上的“俄勒”,闪亮、显眼而美丽;傈僳族少女们的歌声充斥著珍贵的纯真,神圣无比;傈僳族的“刀杆节”与“阔时节”又带给人们狂欢的盛宴;木棉花开的季节,又迎来了傈僳族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盛会——春天里的“澡塘会”,为怒江的春天增添了一分亮丽的色彩;奇特而浪漫的“沙滩埋情人”活动,亦是怒江傈僳族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怒江人的太阳从酒杯中升起。” “喝了这杯酒,咱们是朋友;饮下这杯酒,我们是亲人;你我今天相见日,来个双杯双筒酒。”在怒江人朴素而真诚的祝酒词感染下,客人没有理由不喝同心酒,也没有理由不喝醉。
  此外,怒族的“鲜花节(仙女节)”、独龙族的“卡雀哇节”、普米族的“东方情人节”等众多传统节日,形成了多彩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境内的傈僳、怒、独龙、普米等少数民族能歌善舞、淳朴善良、豪爽仗义、热情好客,令人如醉如痴。
  “峰回路转,人迹罕到,两岸古树参天。一道清泉流石,居民数家,耕种为业。依山临水,恍似桃源,余不禁心旷神怡,风尘劳苦觉忘也。”诗句描写的正是在片马境内居住的茶山人部落。古朴庄重的婚娶习俗,淳朴的敬老风尚,狂欢的新米节又展现出不一样风土人情。
  每一个名族,每一个节日,每一种服饰,每一种建筑,作者都如数家珍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令人心旷神怡,感慨无限!自然也吸引了笔者这个熟悉的陌生人。
  和谐怒江源于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源于一种天人的合一。福贡县的“知子罗”,人间仙境丙中洛,神的花园秋那桶,醉倒麂子的片马,五彩草甸大羊场仿佛又把人带入了梦境……若是这样,笔者宁愿自己永远在梦里,做一个自由的心灵旅行者,穿梭于怒江的山水之间,看遍怒江的山山水水与风土人情。
  为什么作者的眼里含满了泪水?
  这源于作者内心的感动,一种对怒江的归属感,以及对怒江人民的无限真情。那饱含深情的眼泪,在阳光的照耀下,透出晶莹的光芒。
其他文献
入刊理由  “‘幸福计划’——我们在行动”——共同关注孩子、关注教育,期望云南省委书记秦光荣在2012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让云南的孩子都能感到童年的幸福与快乐”的美好愿景能成为社会各界共同的希冀和努力的方向。关注旱情灾区,关注灾区的青少年儿童,将党中央“雷锋在身边”志愿号召与爱心抗旱活动相结合,让贫困学校的学生喝上滋润心田的甘泉。  爱心甘泉 :滋润心田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切都焕发着
期刊
(按州市及姓氏拼音排序)  昆明市(23名)  敖 菡 云南绿宝香精香料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曹荣根 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  陈庆忠 云南诚一物流有限公司 董事长  郭振宇 昆明滇虹药业有限公司
期刊
罗崇敏先生的著作《教育的逻辑》《教育的智慧》,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自己的三个维度,即价值取向、能力选择、制度建设。对实践现代教育,有自己的三个基点,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价值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塑造有尊严的现代人,能力提升的目标是促进国家、社会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的要求是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根本保障。解决教育及与教育有关的这些问题,是要走向未来的教育。  罗崇敏先生把思考分析这些问
期刊
入刊理由:佳节来临,月圆人圆,举国欢庆。2012年9月27日晚,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年,欢度中秋佳节,热烈祝贺亨德森发展八年以来取得的丰硕成果,讴歌全体教职员工吃苦、踏实、拼搏、创新的创业精神,亨德森教育集团在昆明市体育馆隆重举办《中秋之夜》文艺晚会,彰显了亨德森集团与亨德森人的风采,给全体亨德森人带来了无限的感动、欢笑、喜悦与憧憬,激励着亨德森人不断奋进前行。  2012年9月底的昆
期刊
入刊理由  亚当·斯密与凯恩斯,同为经济学界的大师级人物,《国富论》与《通论》,都为经济学的经典之作,“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脚”,亦是经济学理论的精髓之一。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既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基础作用,又需要这只“看得见的脚”来拨正方向,理顺秩序。  “看不见的手”是对市场机制的形象比喻,又称“无形之手”。首次出现在亚当·斯密于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指出:
期刊
入刊理由:  “国无法不立,民无法不治”,法治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有力保障,是现代文明的标志和里程碑。建立健全民主法制,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营,维持经济快速平稳发展的重要条件。立法是法治的源头,是执法的前提,离开立法就无从谈执法,也就没有法律的规范作用。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不仅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提高立法质量,做到“法莫如显”也必不可少。提高法规草案的质量和水平,是当前地方立法中亟待着重加
期刊
入刊理由:  法官和律师,可谓同出而异名,同为法律人。然而说起法官与律师之间的关系,则说不完又说不透,法官与律师,究竟该是“亲家”抑或“冤家”?到底该有距离还是定要隔离?在现代社会中,诉讼的意义在于,通过充分而有效的尊重、协商和对话,吸纳不同意见和不满情绪,最终削减分歧,平息矛盾纠纷。因此法官与律师之间应该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相互监督的良性互动关系。  在中国封建专制历史上,诉讼活动通常是各
期刊
入刊理由  红塔工会组织以全新的视角,准确地把握住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主要形势的变化和劳动关系、职工队伍的新特点,坚定信心,团结鼓舞职工群众共谋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共享改革成果,共创美好未来,共同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可持续发展促进了人与社会、经济、环境的相融与和谐,由此带来发展理念、发展模式的全新变革,面对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中国烟草明确以“卷烟上水平”为战略任务,这是中国烟草行业为实
期刊
著名学者、云南亨德森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云南亨德森学校校长、昆明亨德森高新一中名誉校长□【德籍华人】亨德森·杨/文  认知与情感同步发展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把英语语言及其承载的信息和功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知识、智力、能力和品格。从逻辑上讲,教师首先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理性形态和非理性形态,即认知结构和情感结构,然后方能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教学大纲要求实施适宜的教学策略和过程方法,通过教学活动
期刊
继成为2011年旅游投诉最多省份之后,云南于2012年第一季度再次登上全国旅游投诉榜首。  当面对“零团费”、强制性消费、恶语相对之时,彩云还彩吗?  尽管有个别旅行社不守诚信道德,尽管投诉量屡屡见增,可云南依旧是一个坚挺的传说。  云南旅游,依然迷人,依然坎坷。  面对良莠不齐且爆炸性新闻涌起的旅游业,游客在做选择题,旅行社在做问答题,管理部门在做判断题……  本刊采编部特别推出《独家·深策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