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学视角中的课堂教学交往功能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wei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交往,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交往,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社会交往在课堂教学领域的投影。它意指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运用一定的语言或符号为中介,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它具有一般交往的特点,又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功能上,它既有一般交往的功能,也表现出自身特有的功能。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教学交往的功能既包括对于作为特殊社会个体的学生个体的功能,也包括对于作为特殊社会群体的班级群体的功能。
  一、对于学生个体的功能
  学生个体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绝非天然,课堂教学交往在其转变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课堂教学交往对于学生个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一)传递内隐的社会化内容
  社会文化价值和行为规范的建构是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社会化行为赖以产生的基础。不可否认,社会文化价值和行为规范的建构,与科学知识的传授尤其是思想品德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社会文化价值和行为规范的建构,更主要的是在这样一种过程中完成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交往过程中,从课堂教学的规章制度要求中,从沐浴其中的集体舆论、传统、班风以及亲自参与的各种课堂群际活动中,间接地得以体验、学习并予以内化。不仅如此,这种内隐在上述各因素之中的社会化内容的体验与学习,因其获得方式的感性、自然而非抽象与强制,往往比前者更具影响与说服力,更易使学生接受并产生深刻的体验。
  (二)培养潜在的社会化能力
  学生社会化能力的获得是其社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社会化能力包括社会职业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这两方面能力的养成一定程度上离不开课堂教学交往的两大显性功能:传授科学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可以讲,传授科学知识、发展认知能力在某种程度上都可构成社会化能力的内容或发展前提。但社会职业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专门知识、技能与认知能力,它们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科学知识和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又更须依赖课堂教学交往活动,通过扮演一定的社会职业成员角色,学生逐渐获得该角色的体验及其所需求的职业素质与人际交往能力,进而催化与锤炼学生的社会化能力。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交往活动是学生社会化能力发展的温床,离开这一温床,学生的社会化能力较难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唤起社会情感体验
  高级的社会情感由理智感、道德感与美感三者所构成。学生在课堂教学交往过程中,由于学习本身的成功、挫折乃至失败以及教师所给予的奖惩,会获得喜悦、焦虑与沮丧等情绪体验,而这种内心体验的连续累积过程就是学生的理智感的形成过程。学生道德感的形成主要与他能否掌握一定社会道德规范及其自身与他人行为方式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相关联。除此之外,教师道德感的影响,科学知识本身蕴含的道德价值取向以及课堂群际舆论、风气等也会对学生构筑正确的道德感产生影响。美的感受来自美的事物。课堂教学交往不仅传授美的内容,提供美的活动,还伴随着美的环境。学生正是在这种课堂教学交往美中不断获得美的体验、铸成美的感受。
  二、对于班级群体的功能
  在教学中,交往作为群体的共同活动,对班级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班级群体的精神面貌和共同活动的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协调群体成员间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共同活动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这种心理关系建立的前提条件就是持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交往。每一个个体或群体的文化背景都会受到个体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社会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作为教师和学生,他们在进入班级之前,就己先在的具有不同特征的文化背景。教师是由社会选拔而来的代表,教师文化,代表着成人世界的经验,它一般是由教师的教育思想、专业学科知识、一般文化教养水平、教育素养、个性、人格、教师集体的目标、舆论、规范、教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风格、人际关系组合而成,它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文化具有定向和指导作用。学生文化,代表着儿童世界的经验,它是学生持有的价值观、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的总称,学生文化的形成和学生家庭所属的社会阶层、个人的社会关系以及儿童集体的目标、规范、交往和人际关系等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研究表明,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及内在期望等方面都很难一致,经常会出现矛盾和冲突。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教师看作社会文化的正统代表,忽视了学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比如:学生由于其心理、年龄特点,使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现代观念、世界意识和时代精神往往比成年人更具有敏锐性。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中间,以一个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在交往中去接触、体验、理解那些为学生感兴趣的文化信息,与学生共同探讨、切磋,在这种平等的交往中实现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的交流、渗透和相互影响,化解两种文化的矛盾与冲突,促成交往主体形成民主、平等、对话的人际关系。
  (二)形成良好的班级群体风气
  班级的群体风气也可简称为班风,它代表了一个班级的整体精神面貌。班级成立之初,属于松散群体,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成员之间熟悉度不高,缺乏充分的交往,彼此互不了解,这时的群体凝聚力弱。随着时间的推移,群体成员间的交往频度的增加,成员之间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人际关系,这时的人际关系的性质决定了班级的群体风气。而人际关系的性质直接受到交往的影响。在师生或生生交往中,交往的态度、交往的频度、深度和交往的内容方式都会影响到交往的结果,即人际关系的性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做到主动交往,为主体提供较多的交往机会,并切实做到平等对话,这样才会实现交往主体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融洽,形成一种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促成良好的班风的建立。
  (三)提高群体共同活动的效率
  交往可以加强同学间的联系,增强彼此的结合力,把孤立的个体以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集体。此外在交往中,同学间互相接触、交流,实现彼此的认同、理解和沟通。彼此的沟通、理解又可以使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共同的目标,从而规范和协商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增强群体的凝聚力,提高共同活动的效率。
  课堂教学交往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共同的目的、利益性和规范性,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交往的功能主要体现了师生主体与现实社会及现实教学活动的结构功能关系。
  
  参考文献:
  [1]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二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田汉族.交往教学论[J].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吴康宁.课堂教学的社会学研究视角[J].上海教育科研,1998,(8).
其他文献
面向21世纪的教育,应该是关注人的未来发展的教育。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必备的学习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大使命。目前,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仍占绝对优势,这就是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接受式"教学模式。课堂是教师展示自己的阵地,学生成了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陪衬,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而这种状态正是我们今天课堂教学要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研究性学习为改革
期刊
近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获得了比较深远的发展,高等职业学院的数目呈现逐年递增的情况,高职学生的人数也逐年攀升。当前,高职学生整体学习努力,思想端正,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学生思想消极或者极端,不利用其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职学生的主要特点  (一)生源比较复杂  高职学生生源来源广泛,不像普通高校那样相对单纯,往往出现在同一班级同一年级中存在几类生源的情况,入学前所受教育参差不齐
期刊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而目前学科制的课程结构和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  教师通过一门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要以突出课程整体的能力目标和课程单元的能力
期刊
90后这一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作为"时尚、青春、非主流"的新新人类走进大学校园,把其特有的生活与行为方式为带入大学,他们热衷于标新立异的文字或者装扮,使用"火星文",喜欢穿奇装异服,迷恋网络暴力游戏等等。"90后"表现出独立、自我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偏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主流文化形态,成了"非主流"与亚文化的一代。  一、"90后"大学生独有的思想心理特征  (一)个性张扬、又善于表现自我  "90后
期刊
一、"生产任务课程化"教学模式的涵义  "生产任务课程化"是一种全新的实践教学模式,即是将具体的"生产任务"设计成学生的实习实训项目或内容,系统化后形成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课程。此方法在机电类专业中有所应用,但应用在管理类课程中极为少见。下面以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生产任务课程化"探索——举办校园招聘会为例,具体阐释该教学模式在管理类专业的应用。  二、"生产任务课程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专
期刊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品牌要想在众多强大对手中独树一帜,强大的广告宣传力度是必不可少的,而广告的运用要遵循一定的广告策略。广告策略,是为了实现特定的广告目标,经过对企业自身及外部的环境条件的周密调查和分析研究,在把握广告策略与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制定出对本企业具有长效的、全面的、带指导意义的广告决策。广告策略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好的广告策略的运用能一举成就一个企业、一个品牌,或者一举转变市场
期刊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简称微机原理)是电子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其偏重于对芯片内部结构和原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微机系统软硬件开发的能力。然而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微机原理》存在理论学习抽象、枯燥和不容易接受等问题[1];与嵌入式课程群中的其他课程衔接不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嵌入式课程的整体性。因此,笔者针对嵌入式课程群建设的《微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基于嵌入式课
期刊
一、考试作弊的现状  考试风气是衡量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好坏的核心依据之一。近年来,高校学生考试作弊成风,而且作弊手段越来越先进,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据《中国青年研究》报道,一份对892名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82.74%的大学生曾有过作弊行为,成绩中等以上的作弊者占80.66%。这说明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正在慢慢地削弱。因此,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遏止大学生考试作弊是高校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期刊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教学中师生发生关系是以教学内容为媒介的教与学的关系,大学教师首要的职责就是向学生传递人类先进的历史文化成果。韩愈在"师说"中讲,"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已成为教师角色的经典概括。师之所以为师,是因为他在教学中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社会职责,按"中国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履行教师的聘约,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要"促进学生在
期刊
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使得很多偏远地区的学生成为了高校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家庭条件较差,很多女生自小就养成了自强自立、吃苦耐劳的精神。但面对丰富多样的大学校园生活,这些贫困生常常要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其经常会受到其他学生的歧视,给稚嫩的心灵造成巨大的打击。此外,就业问题也是困扰贫困女生的重要因素,高职心理教育工作者需对女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深入研究,并制定科学的心理辅导计划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