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其新颖性、独特性和实用性被认为是创造力的重要特征。数学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它不仅包含静态的事实性知识,还包括动态的创造性活动,因此,数学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也包含创造性的活动教学.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下面谈谈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变更问题 收放自如
  由于探究未知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潜在价值,因此,引导学生对未知的探究还是非常必要的。对数学例题深层次问题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巩固已学习的知识,更有利于他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熟练解题技能,进而让学生经历创造的体验,养成创造的态度,培养创造的能力,即便在探究例题之后没有获得让人振奋的结论,学生也已经体验了创造。
  这种“收”“放”自如的教法,实际上就是要从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如何解决新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放”是发展能力,掌握知识的手段;“收”是带领学生自觉地、积积地去回顾总结。
  二、探究未知 创造新知
  开放题的开放性、灵活性、多变性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创新思维.但由于学生的认知方式的思维策略不同,在设计问题时,应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引起认知冲突,这样的问题设计才有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思其所思 以导深思
  创造力的提高主要是学生本人的心智话动,需要个人全身心的独立思考与智力参与,思才有路,如果自己不动脑筋,靠别人的提示、告知来获得解题方法,那么创造力永远也不会有大的提高.相反,如果自己认真、投入地思考,即使暂时没有获得理想的解题方法,也会在智力参与的探索过程中体验、感悟到问题涉及的诸多知识与方法,其收获大概也不会弱于顺利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能力的发展绝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的机械性秘累,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特别是创新能力的获得,更是一个复杂的自我感悟的过程,学生必须通过反复的操作实践,从中“悟”出道理,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因此数学教学过程要力求为学生创设推理的机会和环境,暴露推理的真实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推理活动中去。这是一个体验、探索的“再创造”过程,需要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以及提供探索、交流的机会,形成良好的推理活动风气。
  四、领会思想 创新设计
  学习数学的关键是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数学教学问题,要注重考虑如何才有利于把知识点串联成线,形成数学知识网络;考虑问题本身的目标、立意及其规律,如何才有利于强化知识应用,提高迁移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例4 阅读下面材料:
  我们知道,当b2-4ac>0时,抛物线y=ax2+bx+c与x轴有两个交点,它们分别为(x1,0),(x2,0)这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为|x1-x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顶点到x轴的距离为d=| |。当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及它的顶点恰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3个顶点时,因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所以有:=2||,化简得b2-4ac=4。反之亦成立。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抛物线y=x2+4x+m与x轴的两个交点及其顶点恰为一个直角形的3个顶点时,求m的值;
  (2)已知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两个交点及顶点恰为一个等边三角形的3个顶点时,求b2-4ac的值;
  (3)要使抛物线y=x2+4x与x轴的两个交点及顶点恰为一个等边三角形的3个顶点,需把抛物线y=x2+4x进行怎样的平移?
  从上述问题中,我们可感受到问题覆盖了特殊三角形的重要线段关系、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性质等教材内容,突出了数形结合的基本探索方法,体验到阅读材料时,要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看懂过程的同时要注重内蕴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除了模拟外,注重了迁移发展、探索求新,为学生的学习探究构建了一个平台,并保证了阅读理解题教学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和自学能力等方面的教学目标的实现。
  五、学生编题 感悟数学
  让学生编题,是指学生在对知识、问题有较深透理解的基础上,自己模仿或创造性地编拟数学题.拿学生编的题供全班同学研究和解答,这样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提高了学生敢于、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要编题,就要综合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思考,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让学生编题,学生就会开动脑筋,加强合作,主动地理解知识,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感悟数学,不仅是学习、生活的需要,而且学数学就像是在做智力游戏。通过让学生编题,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能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编题中学会解题,这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数学的特征,第一是它的抽象性;第二是精确性,即逻辑的严格性和结论的确定性;最后是应用的广泛性.正是“结论的确定性”使数学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教学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从开放性中找出确定性,从混乱中总结出规律来,从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的创造性和深刻性。总之,数学学科是高度抽象的,逻辑严密的,并且应用广泛,它为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充分挖掘数学学科的宝贵资源,为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添砖加瓦。
其他文献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与鱼”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的智者。教学模式也要从单一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程式走向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客观的板块式程式。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作为一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来应对此次教学改革呢?  一、教
期刊
自2013年9月市级课题《探究听写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成功立项以来,笔者一直十分注重实践研究,采用网络学习、查阅文献、问卷调查、课堂实践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从近二十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英语学习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词汇、短语、句式、语法等。听写作为一种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加强基本功训练,一方面利于教师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它一直
期刊
新课程指出,生物教学应注重信息技术与生物学习的结合,而信息技术就是现今中小学课堂所使用的多媒体。这些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利用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优化生物教学过程,增加学生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因此,其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优势。  一、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优势  (一)“活化”了生物教材,丰富了课堂  初中生物本身,就是一门解释世界生命奇观和本质的一门自然科学。单凭干枯的文字
期刊
“探究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他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认为探究式过程和方法适合在理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并进一步指出,教师的新技术和习惯,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的方法,培养自我汲取知识的能力。  为了提高民族素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在物理学的教学中,不但要学到知识,更要得到能力的提高。故此教师不应是传统授业、解惑,而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其学习方法,培
期刊
关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前人之述备矣。素质教育不是全新的概念,但近年来,国家将素质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关于素质教育的探讨愈发热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关于素质教育的部分讨论,受到了局限。  这种局限就是:学校教育。大部分基于素质教育的讨论是在学校教育的范围内进行的,但忽略了校园以外的受教育者,而这些受教育者的数量之多是不容忽视的。素质教育是基于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教育。撇开教
期刊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人格,为社会培养健康人格的人才,也就是借助人类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价值去发展个性,形成伦理、道德、心智、身体全面发展的人。当代青年学生面临的最大课题是怎么样做人的问题,因此,对青年学生加强健康人格培养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而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语文学科义不容辞地要对学生的人格培育发挥主要作用,语文教学自然就担负起人格雕塑家的使命。  语文教学负有教学文和教做人的双重
期刊
新课程教学改革中,指出“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能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最核心、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学会思维,学会创造性的思维。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对此我深有感触,并立志将教育改革专家张熊飞教授的“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的理念实践于生物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深入,对教学质量进行积极评价已成为素质教育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之一。评价除了能反馈教学信息以外,也能起到对教学知识的强化作用。然而,在对教学质量进行诸多环节的评价当中,对学生课堂的表现做适当地表扬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下面我就此浅谈几点心得:  一、适当表扬对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  课堂评价所接收到的教学反馈信息,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及时地
期刊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课程,担负着让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重任,信息技术课为学生了解计算机,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提供了平台,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得到培养是新形式下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下面谈谈我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
期刊
一、临界生的界定  关于临界生的概念,学界存在不同看法。有学者认为:临界生是指具备一定素质并且在高考中有希望考上大学的高中学生。也有另一种观点指出临界生通常是指高考中成绩处于中等、接近达线的考生。笔者认为,临界生是指总分(或单科)成绩临近或者刚刚达到一定分数界限的考生,学习成绩波动比较大,一定时期内呈现不稳定状态,通常情况下是指总分(或单科)成绩与本科总分(或单科)成绩一本、二本控制分数线相差不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