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寓言故事是小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情、文体教学特点等,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透视文本艺术特色等,以此帮助学生有效阅读此类文本。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阅读教学;教学对策
寓言类文本在语文教材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当前的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阅读教学存在着各学段教学目标缺失、寓意解读单一、文本艺术特色不关注等问题,影响着学生对此类文本的学习质量。基于现存问题,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从设计教学目标、感知人物形象、透视文本艺术特色等方面入手,实现寓言类文本有效教学。
一、明确学段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还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方向。在新课改背景下,既然我们要将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那么,我们需要根据学生学生发展实际情况,设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以此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其有效学习。我在组织寓言类文本教学的时候,一般会结合教学大纲,为不同学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
第一学段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语感较差,阅读经验较少,习惯于使用形象思维。基于此特点,我将此阶段的寓言类文本教学重点放在了文本朗读和字词理解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寓言故事,体会故事形象。如,在《狐狸和乌鸦》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的直观观察和角色表演的过程中,掌握“眼珠一转”“陪着笑脸”等词汇知识,并从三次对话中,感知狐狸的心理变化,体会其形象。
第二学段的学生,其在坚持学习下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形成了语感,且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立足其发展情况,我设定了此阶段的教学目标:自主阅读,归纳推理寓意。以《揠苗助长》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其自主性,将故事内容转变为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在与农夫的对话交流过程中,能了解农夫揠苗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感受农夫此做法的荒诞。
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下,浅显的文本内容对于他们而言是极容易理解的,且其思维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发展情况,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即鼓励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归纳故事发展等。以《狐狸和葡萄》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自主文本,从中发现关键词句,以此为基础,建立故事结构,并根据故事的发展,总结寓意。
二、感知人物形象
在寓言类文本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人物形象,其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其所作所为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因此,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重视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知体会人物的动作、表情等,以此为基础,探寻蕴含在人物形象身上的道理,理解寓意。
(一)语言感知形象
就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而言,其中所选取的寓言故事内容,常常会出现人物之间的对话,而这些对话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学生能扎实地理解人物语言,其可以透过表层感知人物形象,进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南辕北辙》为例,在文本中,主人公与自己的朋友前后一共进行了四次对话。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立足于此,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生动地演绎人物对话,以此在切身的体会下,获得独特的感知。接着,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激烈的争论中,集思广益,使学生感受到主人公的愚蠢。
(二)动作感知形象
在寓言故事中,人物形象往往需要借助动作的演绎来进行表现。在组织寓言类文章教学的时候,教师把握此特点,引导学生透过动作感知人物形象。以《纪昌学射》为例,文本中对纪昌训练眼力该场景进行了生动描绘,如“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聚精会神地盯着它”……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引导学生分析“注视”“盯”等动作,从而感知纪昌的认真与勤奋。
三、透视文本艺术特色
在寓言类文本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学生对文本语言风格和文章布局谋篇的认知。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立足文本,引导学生透视艺术特色,关注文本语言风格、布局谋篇。仍以《纪昌学射》为例,尽管这篇文章篇幅较短,但其意蕴深刻。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重点分析纪昌锻炼眼力的描绘,简单说明其开弓射箭的学习过程,以此使学生重点体会纪昌的认真,理解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并利用仿写、改写等方式,对第一自然段进行书写,以此在读写结合中,品味语言。
总之,在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设定详细的阶段学习目标,并以此为指导,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透视文本艺术特色,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刻感知文本内涵,领悟其中的道理。
参考文献:
[1]黄伯龙.浅析小学语文寓言的有效教學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76-77.
[2]狄娴婷.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方法探讨——以《鹬蚌相争》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7(12):69-70.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阅读教学;教学对策
寓言类文本在语文教材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当前的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阅读教学存在着各学段教学目标缺失、寓意解读单一、文本艺术特色不关注等问题,影响着学生对此类文本的学习质量。基于现存问题,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从设计教学目标、感知人物形象、透视文本艺术特色等方面入手,实现寓言类文本有效教学。
一、明确学段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还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发展方向。在新课改背景下,既然我们要将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那么,我们需要根据学生学生发展实际情况,设定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以此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引导其有效学习。我在组织寓言类文本教学的时候,一般会结合教学大纲,为不同学段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
第一学段的学生,因为他们的语感较差,阅读经验较少,习惯于使用形象思维。基于此特点,我将此阶段的寓言类文本教学重点放在了文本朗读和字词理解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寓言故事,体会故事形象。如,在《狐狸和乌鸦》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示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的直观观察和角色表演的过程中,掌握“眼珠一转”“陪着笑脸”等词汇知识,并从三次对话中,感知狐狸的心理变化,体会其形象。
第二学段的学生,其在坚持学习下积累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形成了语感,且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立足其发展情况,我设定了此阶段的教学目标:自主阅读,归纳推理寓意。以《揠苗助长》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运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其自主性,将故事内容转变为一个个生动的场景,在与农夫的对话交流过程中,能了解农夫揠苗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感受农夫此做法的荒诞。
第三学段的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下,浅显的文本内容对于他们而言是极容易理解的,且其思维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立足学生的发展情况,提出更高的阅读要求,即鼓励学生概括故事情节,归纳故事发展等。以《狐狸和葡萄》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自主文本,从中发现关键词句,以此为基础,建立故事结构,并根据故事的发展,总结寓意。
二、感知人物形象
在寓言类文本中,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人物形象,其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动力,其所作所为蕴含着一定的道理。因此,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重视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知体会人物的动作、表情等,以此为基础,探寻蕴含在人物形象身上的道理,理解寓意。
(一)语言感知形象
就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而言,其中所选取的寓言故事内容,常常会出现人物之间的对话,而这些对话不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还展现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学生能扎实地理解人物语言,其可以透过表层感知人物形象,进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南辕北辙》为例,在文本中,主人公与自己的朋友前后一共进行了四次对话。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立足于此,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生动地演绎人物对话,以此在切身的体会下,获得独特的感知。接着,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激烈的争论中,集思广益,使学生感受到主人公的愚蠢。
(二)动作感知形象
在寓言故事中,人物形象往往需要借助动作的演绎来进行表现。在组织寓言类文章教学的时候,教师把握此特点,引导学生透过动作感知人物形象。以《纪昌学射》为例,文本中对纪昌训练眼力该场景进行了生动描绘,如“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聚精会神地盯着它”……在阅读教学活动开展中,我引导学生分析“注视”“盯”等动作,从而感知纪昌的认真与勤奋。
三、透视文本艺术特色
在寓言类文本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中所蕴含的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强学生对文本语言风格和文章布局谋篇的认知。因此,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会立足文本,引导学生透视艺术特色,关注文本语言风格、布局谋篇。仍以《纪昌学射》为例,尽管这篇文章篇幅较短,但其意蕴深刻。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我重点分析纪昌锻炼眼力的描绘,简单说明其开弓射箭的学习过程,以此使学生重点体会纪昌的认真,理解打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并利用仿写、改写等方式,对第一自然段进行书写,以此在读写结合中,品味语言。
总之,在小学语文寓言类文章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设定详细的阶段学习目标,并以此为指导,引导学生感知人物形象,透视文本艺术特色,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深刻感知文本内涵,领悟其中的道理。
参考文献:
[1]黄伯龙.浅析小学语文寓言的有效教學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76-77.
[2]狄娴婷.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寓言教学方法探讨——以《鹬蚌相争》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7(12):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