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受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生存环境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本文通过对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的比较,浅析了英汉思维方式的不同对英汉语言的影响,使英语学习者能更好地了解这种差异,达到有效地运用英语表达的目的。
关键词:思维方式;英汉语言;差异
思维方式即人们的思维模式,也是思维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带来语言形式的差异。语言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语音、语法、结构等方面,还体现在其思维方式的差异上。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影响,以达到有效运用英语表达的目的。
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英汉语言在词汇和句子的使用上的差异,是英汉思维方式不同的直接反映。英语习惯在表达具体的概念时用抽象名词;而汉语则习惯在表达抽象的概念时使用具体形象,例如汉语“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英文中可用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来表达,此句中用抽象名词 absence ,intelligence和developments 来表达具体的概念。这种用词的方式在英语中非常普遍,因为英美人是习惯于抽象思维的,我们会经常在法律、科技、报刊、商务等文体中看到此类表达,对于中国人来说,经常感到费解。因为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象形文字的发明是中国人形象思维的体现。例如成语“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等很多成语,形象生动,有一种“实”、“明”、“直”、“显”、“象”的感觉。
二、分析型思维与综合型思维
西方人的哲学是“神凡两分”,人和自然是处于永恒的矛盾对立之中的。尤其是在16世纪到18世纪,这一哲学思想影响了欧洲的许多自然科学家,他们主张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过程分解为各个部分,从而形成了从整体到个体的分析型思维模式。而中国人把天、地、人看作是统一的整体,追求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崇尚“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样的哲学思想使汉民族惯于从全局的观点进行综合研究,进而形成了综合型思维。
因此,受不同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英语重的是形合,即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及完整,并通过语言中词语的形态变化和各种有形语言连接手段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由此来表达词语和句子的思想。英语特别强调句子成分及句子之间的对比、从属、修饰的关系,经常使用表现逻辑关系的介词有介词(如in,on,of,for)、关系词(that,what,which,who)、连接词(如so, and, but, however)等来实现语言的连接。而汉语注重的是意合,即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关系和语境的存在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追求语言的和谐统一。
三、主客对立与主客合一
英语的主客体是对立的,注重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因此,在英语中,多见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而汉语中主客体是融合的,往往以“人”为中心,以有生命的名词作主语。英语中的主动与被动被严格界定,而汉语中的语态则是隐含的。比如汉语中“作业按时完成了”,用英语的表达必须是“The homework was finally finished on time.”由于这两种语言的思维主客体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侧重面不同,也导致了这两种语言中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使用程度的不同,即英语中被动语态多,而汉语中主动语态多。
四、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与其民族及文化背景的不同相关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带来了语言的表达方式的差异。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在先后顺序的表达上存在差异。比如在行为习惯方面,中国人经常用“您(先)请”来表达在请对方先做某事的礼貌,但是
在英语中用的则是“After you”,“先”与“after”是完全相反的,在这里来表达同一意思,由此可见顺逆思维对英汉表达方式的影响。在时间的观念上也是如此。例如英语中用back表示过去的时间,用forward 表示未来的时间。比如短语to look back on her childhood,look forward to(期待,盼望)。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则与此相反,用“前”表示过去的时间,而用“后”表示未来的时间。如唐诗中的语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成语“前仆后继”,“前所未有”等。从中可反映出英美人区分时间先后是着眼于未来的,而中国人区分时间的先后是着眼于过去的。此外,英汉语言在描述事物时所取的不同角度也是英汉民族思维顺序的差异的影响的反映。例如,在地理方位的表达上,英汉的表达习惯也是不同的。比如汉语中的“东南”,“西北”,在英语中分别是“southeast”和“northwest”,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在描述方位的时候是完全不同于汉语的的,英美人是习惯先说纵向方位,再说横向方位的。
在表达商品的折扣上,英语以商品折扣的比例为着眼点,而汉语是以打折后的商品实际付款比例为着眼点。比如在英语中“a forty percent discount”,汉语的意思是“打六折”,即英语说40%的折扣在汉语中是实际付款60%。还有英文中“self-taught”,汉语的意思是“自学”,由此可见,英语着眼于“教”,而汉语着眼于“学”。此类的表达方式不一而足。
五、结语
语言与思维是紧密相关,彼此影响的。本文通过对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的比对,简要地分析了英汉思维差异在对英汉语言的影响及在语言中的体现。作为英语教师,有必要对这些差异进行学习并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学好英语并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达到用英语进行传达信息、沟通思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庆明.英汉语言文化比较[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3
[2] 吴锋针,思维方式对英汉语言表达的影响[J]. 台州学院学报,2005.2
作者简介:
张美风,女,(1981~ ),汉族,山东莱西人,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李娜,女,(1978~ ),汉族,山东即墨人,硕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及应用。
蒲春芳(1980.11~ ),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思维方式;英汉语言;差异
思维方式即人们的思维模式,也是思维习惯。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带来语言形式的差异。语言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语音、语法、结构等方面,还体现在其思维方式的差异上。本文通过分析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影响,以达到有效运用英语表达的目的。
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英汉语言在词汇和句子的使用上的差异,是英汉思维方式不同的直接反映。英语习惯在表达具体的概念时用抽象名词;而汉语则习惯在表达抽象的概念时使用具体形象,例如汉语“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英文中可用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来表达,此句中用抽象名词 absence ,intelligence和developments 来表达具体的概念。这种用词的方式在英语中非常普遍,因为英美人是习惯于抽象思维的,我们会经常在法律、科技、报刊、商务等文体中看到此类表达,对于中国人来说,经常感到费解。因为中国人习惯于形象思维,象形文字的发明是中国人形象思维的体现。例如成语“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等很多成语,形象生动,有一种“实”、“明”、“直”、“显”、“象”的感觉。
二、分析型思维与综合型思维
西方人的哲学是“神凡两分”,人和自然是处于永恒的矛盾对立之中的。尤其是在16世纪到18世纪,这一哲学思想影响了欧洲的许多自然科学家,他们主张把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过程分解为各个部分,从而形成了从整体到个体的分析型思维模式。而中国人把天、地、人看作是统一的整体,追求的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崇尚“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样的哲学思想使汉民族惯于从全局的观点进行综合研究,进而形成了综合型思维。
因此,受不同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英语重的是形合,即语言形式上的接应及完整,并通过语言中词语的形态变化和各种有形语言连接手段来表示句子的结构关系,由此来表达词语和句子的思想。英语特别强调句子成分及句子之间的对比、从属、修饰的关系,经常使用表现逻辑关系的介词有介词(如in,on,of,for)、关系词(that,what,which,who)、连接词(如so, and, but, however)等来实现语言的连接。而汉语注重的是意合,即不借助语言形式手段而借助词语或句子所含意义的逻辑关系和语境的存在来实现它们之间的连接,追求语言的和谐统一。
三、主客对立与主客合一
英语的主客体是对立的,注重客体对主体的作用。因此,在英语中,多见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而汉语中主客体是融合的,往往以“人”为中心,以有生命的名词作主语。英语中的主动与被动被严格界定,而汉语中的语态则是隐含的。比如汉语中“作业按时完成了”,用英语的表达必须是“The homework was finally finished on time.”由于这两种语言的思维主客体的差异,导致了这两种语言的侧重面不同,也导致了这两种语言中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的使用程度的不同,即英语中被动语态多,而汉语中主动语态多。
四、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是与其民族及文化背景的不同相关的,思维方式的不同带来了语言的表达方式的差异。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在先后顺序的表达上存在差异。比如在行为习惯方面,中国人经常用“您(先)请”来表达在请对方先做某事的礼貌,但是
在英语中用的则是“After you”,“先”与“after”是完全相反的,在这里来表达同一意思,由此可见顺逆思维对英汉表达方式的影响。在时间的观念上也是如此。例如英语中用back表示过去的时间,用forward 表示未来的时间。比如短语to look back on her childhood,look forward to(期待,盼望)。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则与此相反,用“前”表示过去的时间,而用“后”表示未来的时间。如唐诗中的语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成语“前仆后继”,“前所未有”等。从中可反映出英美人区分时间先后是着眼于未来的,而中国人区分时间的先后是着眼于过去的。此外,英汉语言在描述事物时所取的不同角度也是英汉民族思维顺序的差异的影响的反映。例如,在地理方位的表达上,英汉的表达习惯也是不同的。比如汉语中的“东南”,“西北”,在英语中分别是“southeast”和“northwest”,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在描述方位的时候是完全不同于汉语的的,英美人是习惯先说纵向方位,再说横向方位的。
在表达商品的折扣上,英语以商品折扣的比例为着眼点,而汉语是以打折后的商品实际付款比例为着眼点。比如在英语中“a forty percent discount”,汉语的意思是“打六折”,即英语说40%的折扣在汉语中是实际付款60%。还有英文中“self-taught”,汉语的意思是“自学”,由此可见,英语着眼于“教”,而汉语着眼于“学”。此类的表达方式不一而足。
五、结语
语言与思维是紧密相关,彼此影响的。本文通过对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的比对,简要地分析了英汉思维差异在对英汉语言的影响及在语言中的体现。作为英语教师,有必要对这些差异进行学习并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学好英语并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达到用英语进行传达信息、沟通思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庆明.英汉语言文化比较[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3
[2] 吴锋针,思维方式对英汉语言表达的影响[J]. 台州学院学报,2005.2
作者简介:
张美风,女,(1981~ ),汉族,山东莱西人,硕士学位。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李娜,女,(1978~ ),汉族,山东即墨人,硕士,副教授, 研究方向:外语教学及应用。
蒲春芳(1980.11~ ),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