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底,我与丈夫迎来了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天地——一套崭新的、宽敞的、简约而又不失时尚的新房。那段时间,每天下班回到家,望着那一件件崭新的家具,那一盏盏炫目的彩灯,那洁净得发亮的地板,那充满现代气息的整体橱柜……内心总有抑制不住的一种欢喜,每每还在脑子里盘算着还需添置一些什么饰物。有一天,父亲过来探望,一进屋,便嚷道:“屋子气味有些浓,还需多开开窗,透透气。另外我上班附近有几株长得茂盛的野生吊兰,过两天挖上一两棵,放过来,吸附一下甲醛,顺便给屋子增添些绿色……”我一听,满心欢喜,特意准备了一个高挑而精致的白瓷花盆。两天后,一株郁郁葱葱的吊兰在我们的小屋安家了。那一片片修长的、翠色欲滴的叶子错落有致的或低垂或高扬着,叶片间还悠然的伸出几枝细细圆圆的像蒜条般的走茎。满眼的绿再配上那洁白无瑕的花盆,显得是那样的清新、自然、优雅。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摆放在客厅的最显眼处——电视柜旁。
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尽心尽力地照料着它:隔三岔五浇些水,细细为每片叶子抹去灰尘,像一位专注的美发师那样为它塑造优美的造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就这样醉心于它给我带来的欢乐。然而,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它的茎叶竟渐渐瘦削、发蔫,原本翠绿的耀眼的叶片开始泛黄,叶端竟相继像被烟头烫伤般干枯······我痛心不已,打听到发酵的洗米水是上好的肥料,我赶紧给它增加营养,然而,它却像病入膏肓,始终不见好转。
终于,我心灰意冷了,无奈地把它放置在阳台的一角,再也无暇顾及它了。每天在阳台上忙碌着,也很少正眼看它,不是我喜新厌旧,而是这段养花经历让我有深深地挫败感。然而,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不经意的一瞥,竟带给我阵阵欣喜,那株吊兰明显康复了许多:原本枯黄的枝叶焕发出勃勃生机,布满葱绿的光泽,摸一摸,是那般细嫩光滑;那原本无力耷拉着的长茎也显得粗壮了许多。我一下茫然了,这是怎么回事?是谁拯救了它?望着窗外璀璨的阳光,我陷入了沉思。突然,我眼前一亮——莫非,莫非是它,眼前这片灿烂的阳光!尽管我们的阳台是封闭式的,但每日清晨、中午仍能射进不少斜斜的太阳。对!一定是它。我突然为自己过去的无知感到可笑。是呀,尽管我过去自认为对它“呵护有加”,但那都代替不了它最基本的需要——阳光。原来,给点阳光,它就能如此灿烂!
我的心一下震惊了,给点阳光就灿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所服务的对象不正是一株株稚嫩的幼苗吗?而我们发自内心的“爱”不正是他们渴望的阳光吗?
记得曾几何时,看过一篇习作——《难忘的掌声》,文中讲述了一个自卑、胆怯的孩子被迫接受了一个任务——在元旦晚会上代表全班同学朗诵一首诗。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蹲在阳台上小声的练习着,一遍又一遍。一天傍晚,他一边练着,一边埋怨自己一点长进都没有,想到晚会上读糟了,被同学们轰下台的尴尬境地,他的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转。就在这时,他听到一阵掌声,一阵节奏稳重、坚定、有力而又真诚的掌声。他感到一阵狂喜,继而又失落,这掌声是为自己而鼓的吗?他慢慢地探出头,果然看到楼下一位叔叔边鼓掌,边笑盈盈地对他说:“小朋友,读得真好,加油练习吧!”在一阵脸热心跳后,他第一次感到腰板挺直了,身体内有一根强大的支柱,就是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掌声鼓舞下,他最终捧回了优秀节目奖的奖杯,也从此,他变得信心大增。
细细想来,其实,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不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吗?在我班,有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叫刘哲晨,他长年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去年秋季,学校组织了一次“明月山之旅”活动,就在出游前两日,我在孩子的日记中得知他去不成了,因为那段时间,他奶奶病了,花了一笔不小的费用,家里经济很拮据,爷爷拿不出五十元的活动费。看着其它的同伴都能如愿以偿,孩子只能偷偷地躲在被窝里哭。在日记的结尾处,他自我安慰道:“以后会有机会的。”但我分明从孩子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一种辛酸与无奈。那天放学后,我悄悄地把他叫到办公室,答应帮他垫付······孩子当时那惊喜的表情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上课更专注了,经常自觉地做各种好事。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习作,要求学生写《一个难忘的人》,没想到他竟以“我”为题材。在文章最后,我读到这样一段话:“我真希望袁老师是我妈妈,那样,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读着这滚烫的字句,我的泪水一下夺眶而出,我感到汗颜、感到惭愧。其实我该做的还远远不够,我没想到自己一次小小的给予,竟能让他如此刻骨铭心,并给他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
就在今年三月份的一天,我班刘洋揣着55元钱到校,准备放学后途经医院给奶奶支付医药费。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上午第三节课后,她的钱竟不翼而飞了。全班同学都在为她着急,有的帮着四处寻找,有的帮她分析原因、出主意,然而还是于事无补。下午,我迈进教室,希望听到奇迹的出现——能有拾主主动的送还。可我再次失望了,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时班长彭新月站起来,慷慨陈词地说:“袁老师,这钱是刘洋为奶奶支付医药费的,她回去交不了差,会挨骂的,要不我们全班每人捐1.5元,这样,正好可以凑成55.5元,还多了0.5元呢!”我一愣,还未等我回过神来,班长已率先一步,走到刘洋身边,郑重其事把钱地放在了她的桌子上。在她的带动下,全班沸腾了,大家纷纷离开座位,掏向自己口袋,显然,他们是早有准备的——很快,刘洋桌子上的硬币﹑纸币堆得跟一座小山似的。那一刹,我只觉得鼻子一酸,眼前一片模糊。我强忍着,但是两行热泪还是从我的脸颊滑落下来。那一刻,教室突然安静的出奇,我有些不好意思,但我的内心却是多么的幸福!多么可爱的孩子啊!这一次,是他们用“爱的阳光”照亮了我。
是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更需要做的、该做的就是在孩子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时时给予那么一点“爱”的阳光。有时,它只是一个信赖的眼神或是一句诚挚的问候;有时它只是一把轻轻的搀扶或是一个热情的拥抱;有时它是一句真情的赞美、一次慷慨的解囊;有时它只是一次真诚的交流与一片宽容与理解……我相信,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扇窗,而我们给予的每一缕爱的阳光,都会如同我们神圣的奥运火炬一样,被传承着。因此,他们也懂得了关爱,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给予,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懂得了学会坚强!
这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尽心尽力地照料着它:隔三岔五浇些水,细细为每片叶子抹去灰尘,像一位专注的美发师那样为它塑造优美的造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就这样醉心于它给我带来的欢乐。然而,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它的茎叶竟渐渐瘦削、发蔫,原本翠绿的耀眼的叶片开始泛黄,叶端竟相继像被烟头烫伤般干枯······我痛心不已,打听到发酵的洗米水是上好的肥料,我赶紧给它增加营养,然而,它却像病入膏肓,始终不见好转。
终于,我心灰意冷了,无奈地把它放置在阳台的一角,再也无暇顾及它了。每天在阳台上忙碌着,也很少正眼看它,不是我喜新厌旧,而是这段养花经历让我有深深地挫败感。然而,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不经意的一瞥,竟带给我阵阵欣喜,那株吊兰明显康复了许多:原本枯黄的枝叶焕发出勃勃生机,布满葱绿的光泽,摸一摸,是那般细嫩光滑;那原本无力耷拉着的长茎也显得粗壮了许多。我一下茫然了,这是怎么回事?是谁拯救了它?望着窗外璀璨的阳光,我陷入了沉思。突然,我眼前一亮——莫非,莫非是它,眼前这片灿烂的阳光!尽管我们的阳台是封闭式的,但每日清晨、中午仍能射进不少斜斜的太阳。对!一定是它。我突然为自己过去的无知感到可笑。是呀,尽管我过去自认为对它“呵护有加”,但那都代替不了它最基本的需要——阳光。原来,给点阳光,它就能如此灿烂!
我的心一下震惊了,给点阳光就灿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所服务的对象不正是一株株稚嫩的幼苗吗?而我们发自内心的“爱”不正是他们渴望的阳光吗?
记得曾几何时,看过一篇习作——《难忘的掌声》,文中讲述了一个自卑、胆怯的孩子被迫接受了一个任务——在元旦晚会上代表全班同学朗诵一首诗。接下来的日子里,孩子每天放学后都蹲在阳台上小声的练习着,一遍又一遍。一天傍晚,他一边练着,一边埋怨自己一点长进都没有,想到晚会上读糟了,被同学们轰下台的尴尬境地,他的泪水直在眼眶里打转转。就在这时,他听到一阵掌声,一阵节奏稳重、坚定、有力而又真诚的掌声。他感到一阵狂喜,继而又失落,这掌声是为自己而鼓的吗?他慢慢地探出头,果然看到楼下一位叔叔边鼓掌,边笑盈盈地对他说:“小朋友,读得真好,加油练习吧!”在一阵脸热心跳后,他第一次感到腰板挺直了,身体内有一根强大的支柱,就是在这看似微不足道的掌声鼓舞下,他最终捧回了优秀节目奖的奖杯,也从此,他变得信心大增。
细细想来,其实,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不也有许多类似的情况吗?在我班,有个父母离异的孩子叫刘哲晨,他长年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去年秋季,学校组织了一次“明月山之旅”活动,就在出游前两日,我在孩子的日记中得知他去不成了,因为那段时间,他奶奶病了,花了一笔不小的费用,家里经济很拮据,爷爷拿不出五十元的活动费。看着其它的同伴都能如愿以偿,孩子只能偷偷地躲在被窝里哭。在日记的结尾处,他自我安慰道:“以后会有机会的。”但我分明从孩子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一种辛酸与无奈。那天放学后,我悄悄地把他叫到办公室,答应帮他垫付······孩子当时那惊喜的表情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上课更专注了,经常自觉地做各种好事。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习作,要求学生写《一个难忘的人》,没想到他竟以“我”为题材。在文章最后,我读到这样一段话:“我真希望袁老师是我妈妈,那样,我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读着这滚烫的字句,我的泪水一下夺眶而出,我感到汗颜、感到惭愧。其实我该做的还远远不够,我没想到自己一次小小的给予,竟能让他如此刻骨铭心,并给他带来如此深远的影响。
就在今年三月份的一天,我班刘洋揣着55元钱到校,准备放学后途经医院给奶奶支付医药费。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在上午第三节课后,她的钱竟不翼而飞了。全班同学都在为她着急,有的帮着四处寻找,有的帮她分析原因、出主意,然而还是于事无补。下午,我迈进教室,希望听到奇迹的出现——能有拾主主动的送还。可我再次失望了,但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时班长彭新月站起来,慷慨陈词地说:“袁老师,这钱是刘洋为奶奶支付医药费的,她回去交不了差,会挨骂的,要不我们全班每人捐1.5元,这样,正好可以凑成55.5元,还多了0.5元呢!”我一愣,还未等我回过神来,班长已率先一步,走到刘洋身边,郑重其事把钱地放在了她的桌子上。在她的带动下,全班沸腾了,大家纷纷离开座位,掏向自己口袋,显然,他们是早有准备的——很快,刘洋桌子上的硬币﹑纸币堆得跟一座小山似的。那一刹,我只觉得鼻子一酸,眼前一片模糊。我强忍着,但是两行热泪还是从我的脸颊滑落下来。那一刻,教室突然安静的出奇,我有些不好意思,但我的内心却是多么的幸福!多么可爱的孩子啊!这一次,是他们用“爱的阳光”照亮了我。
是的,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们更需要做的、该做的就是在孩子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时时给予那么一点“爱”的阳光。有时,它只是一个信赖的眼神或是一句诚挚的问候;有时它只是一把轻轻的搀扶或是一个热情的拥抱;有时它是一句真情的赞美、一次慷慨的解囊;有时它只是一次真诚的交流与一片宽容与理解……我相信,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扇窗,而我们给予的每一缕爱的阳光,都会如同我们神圣的奥运火炬一样,被传承着。因此,他们也懂得了关爱,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给予,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懂得了学会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