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亿元”以运“资本”

来源 :中华儿女·书画名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danlei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2月14日,携“亿元”以运“资本”——第二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隆重开幕。本届高峰论坛共分三个主题单元进行研讨,本刊记者也受邀参加,并全程记录下了艺术界的多位专家、学者对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现状以及艺术资本市场格局的看法与前瞻建议。
  虽然2011年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向好,但国内外经济环境也给中国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带来了很多不确定因素,此外由于行业宏观政策和评估鉴定尚未健全,广大群众的艺术品收藏与投资的积极性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国内艺术品市场也逐渐从去年的“亿元时代”转向“资本时代”,并且衍生出中国艺术品金融化等一系列问题。在市场的新机遇和资本时代艺术金融化的新趋势下,第二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的召开对于寻找资本时代下的艺术品市场和收藏的新方向,起到了理论指引的重要作用。
  
  知史论今:探寻市场新机遇
  九十年代初正值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文化开始逐步的走向市场,虽然海外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关注只是停留于一般水平,但是对于国内艺术市场却有着一个很重要的需求在萌动,于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开始有了对文化艺术的收藏和消费有一定的追求。同时,这一时期有很多艺术家、收藏家也需要有一个正规市场进行艺术品交换。当时那个环境之下,艺术品拍卖应运而生。
  参考当下国内艺术品发展的大环境,既有国家宏观政策的支持,也有艺术市场的自身经验的积累和逐渐成熟,因此我们的艺术品市场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新机遇。而为什么近二十年拍卖行业在艺术品市场里繁荣,而画廊却被挤压?是因为艺术市场的机遇被拍卖机构“踩上了”,于是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画廊的发展空间。而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也遇到了瓶颈,在经济危机的大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将会依托文化的大发展,因此从事文化行业的所有人,包括画廊、拍卖企业,都遇上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机会,抓住这个机会非常重要。
  
  跨界整合:艺术牵手金融
  随着我国艺术市场的迅猛发展,这几年金融机构在艺术品行业快速扩张,尤其是近两年各路文交所异军突起,但是由于艺术与金融合作层面的一些不成熟因素,关于艺术品金融化、证券化以及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缺失所带来的负面报道一度大肆见诸报端。本届高峰论坛针对以上现状,即“艺术金融化与金融艺术化”的讨论显得尤具现实价值。
  通过专家、学者的激辩和研讨,我们了解到艺术金融化、金融艺术化是跨界合作,站在金融投资的角度上,为投资者寻找到更好的、更合适的投资的机会是第一位的。所以艺术与金融市场的互为介入是一个矛盾的和谐体,它的未来发展将会面临很多的议题。金融介入艺术就不是一种单纯的投机行为,而是一种金融行为。它首先要符合金融的价值规律、运行规律,其次是依据艺术品这个载体的特点以及特殊性来进行把握。
  如果当艺术市场购买的需求主要来源于投资性资金,那么就很可能会导致比较严重的艺术市场泡沫化现象的出现。论及艺术收藏的去向问题,许多座谈专家都做了很详尽的表述。目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主要还是来源于个人收藏、机构收藏。投资性需求只是一个补充。当然很多个人收藏也带有一定的投资性质,但是它不像买卖股票一样的纯粹投资,它包含个人爱好和消费动机的因素在里边。所以总体来说,艺术品的金融化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开始,未来的发展导向不是艺术品完全的证券化或者完全的投资化,而是在保持艺术主要功能的基础上融合发展。
  
  未来方向:艺术资本时代
  本届高峰论坛非常重要的一项议题就是围绕着“方向:产品投资与产业投资”展开讨论,在分析艺术市场由“亿元时代”跨入“资本时代”时,与会的专家学者们纷纷各抒己见:来自台湾羲之堂的总经理陈筱君女士指出艺术市场的稳定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有非常高的艺术品成交额,还有法制保障和开放的国际能见度共同构建一个好的大局面;北京空间画廊总监李苏桥则认为艺术品市场能够有今天,一是国人经济实力的增强,二是媒体宣传或者文化价值传承下体对艺术品市场获利的集体无意识的幻觉,三是目前存在一些认真严肃的收藏家,他们以收藏的手段去梳理中国近现代书画或者中国当代艺术的脉络。此外,他还提出顶尖的艺术交易品将来最大的藏家应该是国家资本。
  艺术品的产业化发展之所以艰难重重,主要是由于艺术品相对来说投资回报周期较长,而资本运作注重的是快钱回笼。但是通过广泛的讨论,业界人士们普遍认同未来艺术品市场会有一个冷静的回落期,艺术产业化以及建立完善的投资金融机制只是时间问题。
  可以说,当下是一个全民收藏的时代,艺术品市场在其独特的领域里依旧延续着整体向好的发展趋势,并且在一些新的领域还在发掘新的价值洼地。通过对机遇、金融、投资这三个重要命题的严肃讨论,携“亿元”以运“资本”——第二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的圆满开展,在今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产业模式在服务业态的升级换代,同时也阐明,作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高端交流平台,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将在社会文化艺术的传承和推广上承担着更重要使命。
其他文献
学术之路  SHMJ:白老师,您好。能有机会对您进行这样一次访谈,我们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您这次回国是在北大讲课吗?  白谦慎:我在北大做访问学者。  SHMJ:您前几天在故宫博物院参加的“兰亭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也去旁听了。  白谦慎:对,我只是去做了个评议。现在除了跟我目前的研究有关的东西,全都辞掉。我现在主要是在做关于晚清的吴大潋的研究,而跟吴大潋无关的邀请,我基本都不接受。因为十几年前,我
期刊
主持语:  照片上的来源、黄庆、任志忠、邬大勇、周小松,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青年教师,他们在美院和西湖湖山境域的滋养下,氤氲着一种生活的姿态和创作的热情,代表着当今中国油画的一种特殊气质。他们乐于回溯探源,在追踪西方绘画“古典”精神的同时,也关注在新的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走向。尽管他们的面貌各有不同,但对个体生存体验已成为他们艺术表达的一种主要人文意识。他们关注生活、关注情感、关注作品的纯正性,并努力
期刊
我  总觉得,画画是谛听心灵的回声。心灵像一个飘浮的钟,在时间的维度,在穿越着历史和现实的空间,有时被一阵风吹响,声音在旷荡深幽中飘出,清脆而沉逸,引来似有若无的回响。屏心息气,谛听这种回响,在画面的墨韵笔意、结构形态中感觉这回响,传达这回响。  不知是我有意去选择和标示“天地悠然”这一表现题材,还是老屋、云水、回栏、斜柱,撞击着我飘浮的心灵,由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画着,企求画出曾经有过的一阵阵回
期刊
艺术,自其产生之日起,就从没和我们的生活分离过,一直在社会或者个人生活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跟文学作品一样,艺术作品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外在表达,总是会承载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意义,从远古的占卜祭祀到中世纪的传播神学,发展到今天,艺术越来越成为反应社会变革、传达个人心声的媒介。也许各个时代的艺术家都渴望能够创造出与时代脉搏共振的艺术,希望自己的作品体现对人生、对社会、乃至对政治的关注和思考,渴望创造出
期刊
主持语:    你印象中的雕塑是什么样子?大理石般的巨大浮雕?精致小巧的木雕?还是用玻璃钢组合的抽象图示?你看过用砖头做成的雕塑吗?当你面对一辆由红砖头雕塑成的汽车,由红砖与青砖雕成的矿泉水瓶、茶壶等诸如此类的日常用品,你会有什么感受?会感觉新奇,还是感觉古怪?是对自己关于雕塑认识的一种刷新,还是有被艺术颠覆之感?戴耘就是抓住了物质幽灵的一位艺术家,他赋予幽灵以砖、水泥、钢筋的肌体,就像太上老君为
期刊
无  意中画了一些画,画了一些圈圈,自己觉得还是有些意思,想给它们起个题目,想来想去,冒出了“游象”这样的词。我似乎很喜欢或者说很向往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游”的概念。“游”在中国的文化话语系统中,是一个具有很强精神性的词汇。儒家所谓“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道家的“游心于物之初”(《庄子田子方》)、“乘物以游心”(《庄子人间世》)、“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齐物论》)。“游
期刊
人生或许就是这样,在不断的前行中思考着未来,回味过去,感慨其中的苦辣酸甜。前人所说的“学生生活是人生最幸福的一段时光”,直到现在自己也才深深地体会到这点。三年的丰富研究生生活也即将画上句号,细细品味三年中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心里不免有很多感慨。  我的作品《春夏秋冬》是表现人类和大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向往和追求的,如今,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全人类普遍关注的焦点之一,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已离我们越来越近
期刊
采访地点:诸子艺术馆  受访人:李 军  采访人:周兴涛    诸子艺术馆座落于南京市鼓楼区江东北路,粉墙黛瓦、水榭回廊、亭台楼阁,诸子艺术馆以“吴地明文化”为基调,带给人审美享受的不只是展厅内陈列的书画艺术作品,这里每一处门头、窗户、厅堂,都被设计成一件件精致典雅的园林小品,艺术馆内的桌椅家具、花草盆景,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置身其中,可以让人的心情在此放松。诸子艺术馆在短短的三年期间,把“以文
期刊
主持语:    本期师出名门栏目向读者推介的是: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学部主任安滨教授和他的两位弟子。通过他们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到有着国外教育背景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安滨教授,是如何以国际的文化视野,并参照国内高等艺术教育的需求,来实现自己的艺术主张和教学理念的。  在教学上安滨教授要求学生“能力与素养并重”。获得知识和能力是为了更大胆和有勇气去思考。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性品格,由此打造
期刊
安东尼卡罗,是过去六十年以来,英国最著名的雕塑家。这个赫赫有名的名字,在现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卡罗出生于1924年,1944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了工程学学位,1946年开始学习雕塑,1947年至1952年间转入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并担任了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的助手,1953年后,在伦敦的圣马丁艺术学校任教。虽然卡罗的艺术生涯开始很早,但是他算是个大器晚成的艺术家。他真正意义上的富有个人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