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语文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早日成才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en1688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是一种极其“个性化”的行为,伴随这种“个性化”行为而来的便是学习者个体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然而,这种极其“个性化”的行为,在日常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或许出于传授者对于接受者存在一种不予认可的认识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被给予“替代”了,故而“满堂灌”,一味地讲解、一味地解释,一味地灌输,挤占了学习者大部分宝贵的学习时间,结果两边不讨好,一面是讲得声嘶力竭,一面是听得疲惫不堪。如此现状,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不言而喻,很难令人满意。因此,我们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转变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先学后教”,学与教相互融合、相得益彰,以培养学生成才,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一、转变观念,扫除心理障碍
  思想观念决定人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意识,一般就会决定行为实施的走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亦然,别无二异。可见,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思想观念要先行。怎样先行呢?笔者认为:
  一要摆正位置。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是对学习效果产生左右作用的主要角色人物;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属于配角人物。这种师生关系中的主次角色是不容置疑的且是非常明晰的,也是不可调换的。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清楚而且要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积极的落实体现,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我清楚”“我知道”的层面上。
  二要相信学生。现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大放心的,认为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就是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讲。其实不然。现在是信息社会时代,语文知识的来源不仅局限于语文课本一途,尚有多种途径,比如说观看电视节目,可以了解并学习到很多语文知识。又比如说手机的普及、信息量大量剧增与及时传播,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途径。可见,学生接受语文知识的途径呈现多元态势,这是一,其二,一般来说,初中学生思维较为敏捷、思想较为活跃,接受新鲜事物是很快的,对于知识掌握的程度与速度一般是我们很多教师力所不能及的。因此,我们要大胆相信学生是具备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的,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研读,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要放下思想包袱。现在我们很多教师之所以不放心,很多时候跟学校的管理制度或社会的认知度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放下思想包袱,围绕课标精神,大胆进行课改,为最大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作出自己的努力。基于这种认识,我们是否进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以寻求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呢?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有为的教学模式,颇值得去做。
  二、设计流程,落实先学后教
  流程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前奏。要做好流程的设计,笔者认为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1)理清流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当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那么要实行并落实这种“先学后教”的模式,对于流程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何为“流程”?笔者认为就是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即教学路线图,说白一点,就是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个课堂教学环节: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再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当然这个流程的每个环节并非一成不变的,因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学生)是活生生的,是会有所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智慧,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尽管如此,流程的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一步,笔者认为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切实做好。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一般可以运用三段模式:“导入新课——先学后教——巩固练习”。其中,要细分为多个子环节。比如说“先学后教”这个环节,可以细分为5个子环节:①揭示课堂学习目标→②进行自学前的指导→③小组协作,讨论研究→④教师督查并个别辅导→⑤答疑解难、精讲点拨。再者,“进行自学前的指导”又可以细分为下面几个环节:①阅读教材→②勾画重点→③尝试练习→④写收获和问题。
  (2)研读教材。教学流程清楚之后,先前一步的教材研读是不可小觑的。教材研读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没有对教材的熟知与理解,也就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驾驭语文课堂教学,一些流程的设计就会形同虚设,毫无波澜,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注重引导,驾驭“先学后教”
  大家清楚,初中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至于文章中的识字问题也就不在话下,对于一些课文内容的阅读基本都能理解,同时他们也晓得通过借用一定的工具实行阅读“先行先试”。这点我们教师可以大胆放手,不必顾虑很多,只是怎样引导而已。上面已经论说了初中语文“先学后教”的教学流程,那么我们如何驾驭这个“先学后教”的流程呢?这点要因材而异,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做法,笔者认为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的模式。比如说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如何驾驭呢?
  一是引导阅读探究。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愚蠢的教师是教给学生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所以,教师一定不能做“话霸”,要善于把课堂“还给”学生,其要做的就是引导、提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一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去总结问题。比如阅读文本时,一些理解性问题涉及内容丰富,重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判断是非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等。学生则要对所接受或所记忆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比较,才能得出答案。如《孔乙己》中写孔乙己掏钱买酒喝的动作,前次用了“排”,后次用了“摸”,其含义有何不同?此类问题有时题目本身提供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有非常明确的限定。又如“这字写得漂亮”“这球踢得漂亮”“这事办得漂亮”“这房子建得漂亮”四句话中,与“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中的“漂亮”意思最接近的是哪一句? 答案就在四个短句之中,也即四个短句已经提供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全部信息。这类题着重考查分析判断能力。
  二是还学生自主解读文本的自由,养成与文本对话的能力。现在还有些课堂借着高效课堂的名头,常忽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文本内容通读一遍就让学生复述或概括;有些句子学生还不能读通顺、读流利,就匆忙地让学生谈感受;一个问题下去,还没让学生从文本里找到依据思考,就匆忙让学生讨论交流;学生谈不到点子上,就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就恨铁不成钢地引导到规范答案上。这样,学生与文本的接触仅是“走马观花”,谈不出独到的见解、养不成独到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可想而知的。
  阅读教学需要学生和文本的充分对话,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感悟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①品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悉心品读文本,从词语或句子或语段去理解、体味语言,领悟文章的思想精髓,激发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得到语言智慧的启迪。②朗读:朗读有利于深入体味文本。学生通过独立的诵读感悟,通过朗读技巧的运用把文章中的人事情理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探求出隐藏在文本中的内涵。可以说,追求语文阅读高效课堂,一定要让“课堂响起来”。
  总之,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行“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他们成才。
  (福建省安溪县墩坂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两个具体的实例,探讨班主任对学生违纪情况的处理。  关键词:学生;违纪;处理  对班主任来说,面对整体素质偏差的中职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令人生气甚至使人不能忍受的事情。有的学生不遵守校规校纪,有的学生恶作剧,有的学生与社会上的闲杂人员交往。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我们青年班主任教师来说,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怒气,失去理智,大发雷霆,于是不考虑后果,说出一些过激的话语,采用一些不理智的手段。其实
当前,面对一次次考试,面对白热化的竞争,深谙“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之道的语文老师,为了使自己的学生在考场上应对自如,总是不由自主地就把大量的作业砸向学生。而这些语文课外作业机械单调,枯燥乏味,往往是“教”的强化,远离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孩子们对这些作业毫无兴趣,但害怕被老师处罚,每晚不得不艰难地奋战在书山题海中,直至深夜,真是苦不堪言。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由烦作业到积极主动地完作业呢?我觉得应
一、授课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中的第五章第四节第二课时中的第一个问题“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那么,在具体的生物课教学过程中如何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在新课程设
当我们处于厄运的时候,当我们败下阵的时候,当我们面临一场巨大灾难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将人生寄托于希望。希望会使我们忘记眼下的失败和痛苦,给自己的人生重新插上飞翔的翅膀。给生命注满希望,朝着这个亮点迈起你的步伐,不要注重你的结果和开始,只求过程之美。  而史铁生先生的《命若琴弦》不就蕴含了这个道理吗?给生命注满希望,才有了动力,才能铺就成才之路。  三弦琴,弦在琴上,拨动的是生命的脉搏。丝丝音符演绎的
在魏书生老师的班级,不仅做常规性的事要订计划,而且完成非常规性的任务之前也要认真订计划,千方百计地提高做事的效率。  1986年春,盘锦市为了提前做好防洪排涝的准备,动员全市城乡人民大修水利。魏老师的班级也领到了任务,往20米高的大坝上运10立方米土。  劳动前,魏老师和同学们商量:10立方米土,压得再实,最多也就是13.5吨。全班72名同学,12位同学挖土,并每人负责给5位运土的同学装土;其余6
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总是有一群人陪伴前行,其中老师是对我们的成长影响最大的人。这么多年过去,让我们脑海中历历在目的仍然是学生时代的班主任们,是他们让我们认识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伟大。  一转眼走上工作岗位已有八年,在这八年里自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一个象牙塔里的学生转变为教书育人的教师。经历了当老师的过程才深切体会到以前教自己的老师是多么用心和有责任感,让我有种无形的压力。在这些老师当中,记忆最深的还
第4讲 社会思维的含义与本质  从人类思维系统的层次结构上来看,思维可以分为个人思维和社会思维两个层次。所谓个人思维,是指人作为个体主体在个人特殊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与个人特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经历、社会地位和智力素质有着密切联系。如同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在任何社会中,人们的思维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总会在形式和内容上带有个人的特异性。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以个体之间在思维方面
教学了《倒数的认识》一课后,感觉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回想起来,主要得益于课前充分准备、与同年级教师课前交流以及课堂上顺应学生的思路、以学生为本等方面,现作小结如下。  一、课前的思考与交流  我们在课前备课时,常常会质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能想到吗?”“学生会完成吗?”一个个问号的出现束缚了我们的教学思维,小心翼翼的扶持、细致入微的指导,必然就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充分相信学生的学
第十八讲 社会思维场与社会思维力  社会思维场是个体思维场和群体思维场的综合场。每个个体思维主体由于主体和客体、个体思维和群体思维的相对相关、相互作用而形成不同场性的个体思维场。每一个别群体思维主体,由于其中各个个体思维场的相对相关、相互作用,以及群体思维与整个社会思维场的相对相关、相互作用,便形成具有特定场性的群体思维场。每个个体思维场和每个群体思维场都有内场和外场,它们互相含摄、交互作用,构成
摘 要:针对初中历史“主科中的副科”这一特殊地位,从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措施“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中得到了启示,并从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关注学情分层次教学三个方面,就初中历史学习中的减负增效作一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减负增效;王安石变法;启示  初中历史是一门涉及面广,博大精深的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提高个人的人文道德修养来讲,学习历史的过程就是以人类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