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真切感受 琢磨表达效果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yw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辨之:作前指导多羁绊,言不由衷意阑珊
  就我们学校的情况来看,学生的作文写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生的作文过于空洞乏味。学生的作文呈现出很多雷同之处,对于同类的话题,学生所写的内容很容易大同小异。
  二是學生的作文讲评容易落入俗套。多数时候,教师批改学生作文都是通过打分、批阅的形式完成的,教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病、错别字等进行纠正,这种改评方式收效甚微,学生不容易从作文写作中得到实效。
  三是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很容易出现倦怠。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写作中对于老师布置的作文话题,感兴趣的话题一下子就能着手,但是对于不感兴趣的话题,很可能一筹莫展,就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来。
  造成上述几个问题的原因,一是作前指导太细,以致束缚了学生的文思;二是作后改评局限于作文本上,学生没有思考,也没有受到启发。
  二、慎思之:放胆写出真感受,词不达意求修饰
  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说,我认为作文教学后,后期的改评要比前期的讲解、引导更为有效。前期的讲解、引导是基于一个比较初级的角度,换言之,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而后期的点评、讲解,更有助于学生纠正自身在作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而很多老师作文指导常常找一些范文朗读,这样学生更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只有这些题材是适合的,只有这样的写法才是好的,最后出现内容的雷同和写法的模仿,自然也缺少了发自内心情感的感性文字,读上去要么套路化突出,要么成人化严重。
  我觉得作前指导需要做两件事:一是指导审题,讨论题目的要求;二是激发兴趣,让大家感到自己有话说。至于具体的题材、思路、写法,则留给学生自己去思考发挥。我们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作后改评上,一是指导学生如何选材才能更突显主题,二是具体指导写作的方法,重点是将近期学到的写作技巧、表达方法恰当地运用进去,给习作增色。
  三、笃行之:作后改评有重点,表达方法练兵场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家朱熹曾经说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于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来说,我更注重通过后期的讲评,来促进、激发学生作文写作水平的提升。
  (一)阅读解析——好文章是怎样的
  好的文章是怎样的?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在什么是好文章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学生又能如何写出好的文章来呢?所以教师在作文改评中要为学生树立并渗透这样一个概念——究竟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有一次在作文改评时,我发现学生大部分写的内容都是人云亦云。于是我拿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一段话:“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她敢从成把的小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我请学生们认真看这段话,这段话里的一个“敢”字就很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小姑娘究竟“敢”还是“不敢”?为什么她一整天都不敢抽出一根火柴来为自己暖和一下,为什么那么艰难?还有,一根火柴热量很小,光亮很小,安徒生怎么说“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通过文字的推敲,学生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挣扎和矛盾。所以我让学生揣摩和推敲文章段落中的用词、语境,以此明白好文章究竟是怎样的。
  (二)深度剖析——想象力是美好的
  当代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现在我要告诉读者,文章不是吃饱了没事做,写来作为消遣的。也不是恐怕被别人认作呆子痴汉,不得不找几句话来说说,然后勉强动笔的。凡是好的文章必然有不得不写的缘故。自己有一种经验,一个意思,觉得它跟寻常的经验和意思有些不同,或者比较新鲜,或者特别深切,值得写下来作为个人生活的记录……”对此我深有同感。学生写作势必是有情感在里面的,如果学生缺乏了情感,那么作文也就缺乏了灵气。所以在微课教学的渗透和开展过程中,我认为可以采用灵活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全面实践情感渗透,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作文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在情感层面,教师可以顺带提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深度剖析作文写作的客观必要性。
  比如有一次让学生写以“母爱”为主题的作文。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就非常狭隘,作文写作中对于意境的把控、语言的把控都不是很到位。于是我将母爱的一个微视频呈现出来。视频以蒙太奇的方式,呈现出母亲从年轻到老年时的样子,整个视频感动了学生,也让学生懂得要珍惜母亲的付出,感恩于母亲。这样的微课教学模式,以灵活开放的模式,全面实现情感渗透,更主要的是开阔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在后期的作文改写中更上一层楼。
  (三)互动点评——好评价是有益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同伴“点赞”,让学生掌握习作评价的“话语权”,“点赞”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为同伴习作“呐喊助威”,从而树立“习作自信”。在作文教学中,我积极运用“点赞”开展作文讲评,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他们在合作的氛围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学会欣赏,学会评改,学生能发现优点,学会赏识,指出不足,真正学会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评改,从而彰显自己的个性。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大作文”环境,使学生的写作视野更有广度,更有深度。
  作文应该有感而发,而不是生硬的堆砌,更不是无病呻吟。对于教师而言,在评价的内容方面,一定要脱离窠臼,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结构等方面,而应该站在更深更广的层面去评价,从学生的思想、态度、内心世界等方面进行评价,往往更能把握文章写作的本源,而不仅仅是一些写作的技巧。同伴“点赞”,学生的评价内容可以是开放式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给予评价,同时学会欣赏别人写作中的闪光之处。
  四、领悟之:培育素养持初心,回归本真始得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直以来,我都坚持认为作文是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一个门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后期有效的个性化作文点评,的确能够真切、实在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肯定学生好的一方面,也指出学生在写作中没有做到位的地方,这样的做法,全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作文基本功,全面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科普文是小学语文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指的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科普文的主要作用在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培养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再者,科普文也是学生了解说明文、掌握说明文写作技巧的重要过渡。然而,由于科普文知识性较强,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觉枯燥乏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在教学科普文时,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往往会取得很显著的效果。  语文教学要有趣味,科普文教学更需要用趣味来
期刊
《谈礼貌》是苏教版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苏教版教材中还编排了《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学与问》等说理文。说理文语言简洁、凝练,层次清楚,思路明晰,是培养学生逻辑能力的极好材料。这几篇说理文的行文邏辑和表达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从结构上看都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从写法上看,都采用了“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学生如何学好说理文,教师怎样从“语用”的视角抓住说理文的共性进行教学,帮
期刊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三件生活小事,反映了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本文教学的难点在于让学生懂得“给”永远比“拿”愉快的道理。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怎样立足语文本位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悄悄地就明白这个道理呢?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
期刊
【课例】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故事,名字叫——  生(齐说课题):会走路的树。  师:“路”字我不会写,谁来帮帮我?(板书课题)  生:是足字旁的路。  师:为什么是足字旁?  生:因为走路要用脚走。  师:怪不得有人说:千里之行——(生接:始于足下),敢问路在何方?(生接:路在脚下)  师:树也没有脚,怎么会走路呢?是谁糊里糊涂把它当成树了?  生:是小鸟!  师:小鸟认错人了,惹祸的就是它
期刊
花半开最美,情留白最浓。懂得给生命留白,亦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这道理放到语文课堂上来看,亦有道理,留白也可以成为课堂中的美丽之所在。近日,我教学了一篇文言文《夸父逐日》。因文体特殊,我针对性地做了一些设计,都有关于“留白”。  语文课堂上的留白,是一种颇具艺术的选择,因为空白是具有美感的,空白也意味着精神的自由与闲适,空白更孕育着无限可能。课堂教学中留白的意义在于教师要把学习自由还给学生,在知识
期刊
【设计理念】  语言表达是语文写作的基本功。儿童的起步写作,语言表达往往枯燥无味,如记流水账。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与内容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习作目标与内容提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三年级的孩子有了初步的语言积累和写话基础,正是口语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过渡时期,教材中
期刊
《马说》是一篇文言说理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是韩愈《杂说》系列作品中的第四篇。通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和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教学本文时,教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学段目标要求,结合此文的文体特点和文本内容,引导学生温故中“识体”,纠误中“学知”,诵读中“悟情”,探究中“育能”,发问中“明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
【背景】  教师预设问题的解决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把握之间能画等号吗?上学期,我在第一个班讲刘禹锡的《陋室铭》时,自以为是地设置了许多问题,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想用一个一个连环问来把学生的思路纳入到我的思维轨迹中来,事实上也确实把那帮“听话”的孩子们带进了我自己所陶醉的状态之中。然而,课后读后感的小练笔却毫不留情地告诉我,我上课时的“声嘶力竭”只不过是白费力气和感情的自我欣赏,学生根本无法凭空理解其
期刊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中除了少数民族有加分政策以外,将取消其他类别的所有加分。网上和微信上已经发出了“得语文者得高考”的声音,现在的小学语文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从现状看,还存在着“少慢差费”的弊端,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学生怕作文的现状仍普遍存在。语文老师都有一个共识:教语文难,教好作文更难。“写好作文真难”
期刊
现在有不少的作文课堂存在这样的现象:上课了,老师兴致勃勃地来到教室,从例文的学习到作文方法的指导,讲得唾沫横飞,激情洋溢,换来的只是个别学生的神采飞扬,大部分学生却神情懊恼,无心听讲。等到作文时,除了少数学生能流畅地习作外,其余的一个个却抓耳挠腮,痛苦万状。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禁要问:學生为什么没有作文兴趣呢?莎士比亚曾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