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甘南速度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多年来,贫困民族地区处在教育与经济相互制约的恶性循环中,难以解脱。民族地区实现教育跨越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成为一个难题和重点。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上的高度关注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地处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与黄土高原西部过度地段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在如何办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特别是如何开展好藏区双语教学以及寄宿制学校建设等方面做了有效探索,取得了喜人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全面改薄项目的实施、三区计划的深入,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向甘南教育,一时间知识、思想和智慧遍洒了甘南草原,甘南州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更有一大批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高级人才脱颖而出,为甘南州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为了充分展示甘南州教育发展新貌,近期,本刊记者走进甘南藏族自治州,深入走访了甘南州卓尼县、玛曲县、合作市等地区的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全方位触摸当地教育的脉搏,见证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瞩目成就。可以说,五年来,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成效,甘南州教育事业的发展都足以为人称道,都足以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样板。
  左边青山环抱,右边绿水欢笑,火红的塑胶跑道在中间显得异常耀眼,标准化的五人制足球场、标准化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桌,这是位于甘南州卓尼县纳浪乡的纳浪九年制学校的操场,学生或坐或跑,我們惊异于在高山草甸深处发现了这样一所丝毫不亚于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一改我们对民族地区特别是藏区教育的刻板印象。这座青山绿水环抱中的现代化标准操场于2017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300余万元,占地6280平方米,可容纳10个班级同时开展活动。
  教育办的好不好,学生最有发言权:“现在学校的样子和条件真的是几年前我想都不敢想的,踢球、跳绳、呼啦圈随便哪项活动我们都能开展,想想几年前的土操场,我觉得现在的变化真的很神奇。”这是纳浪乡九年制学校九年级学生赵香爱发自肺腑的声音。
  对于学校的变化,她用了一个词,叫神奇。的确,近年来甘南州各地的学校发展变化速度惊人。
  改薄春风吹遍草原 千万学校旧貌换新颜
  纳浪乡九年制学校的变化是甘南州教育发展变化的缩略图,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变化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
  而这些发展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要归功于全面改薄项目在甘南州的迅速推进和实施。“到2018年,我们要实现教学设施满足教学基本需要、生活设施满足师生基本生活需要、寄宿制学校基本满足留守儿童和牧区孩子学习需要、教师素质、数量、结构基本适应教学需要、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现象,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6%以下。”这是甘南州教育局局长尚学杰掷地有声的介绍,从他的介绍中,我们感受到的不是被动的承诺,而是充足的信心!
  全面改薄实施三年以来,也是甘南州学校面貌发生最大变化的三年。据了解,截止2017年3月,甘南州全面改薄项目投入总资金已达到原规划96%,实施项目惠及近450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
  “改薄项目的顺利实施,使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解决了因校舍紧缺造成的大班额现象,确保了学校正常开展实验、文体活动和学生生活所需的设施设备,改善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全县教育步入了均衡发展的快车道。”临潭县教育局副局长马明说。
  据了解,全面改薄项目实施以来,临潭县三年共计完成投资近亿元,覆盖了全县一百多所学校,项目包括校舍建设、室外活动场地、学校附属设施、教学实验仪器、信息化设备等多个方面。
  2017年9月25日至9月30日,教育部督查组对我省14个县区进行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甘南州合作市、玛曲县、卓尼县顺利通过评估认定,评估内容包括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县级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等。
  在距离玛曲县城近80公里的曼日玛乡,在这个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腹地,我们又一次受到了震撼,长期以来对藏区教育和学校的印象被彻底颠覆。
  “党的正确政策之阳光,普照在乔科之草原,温暖着时代牧人之子,滋润着教育的工程师,在知识的殿堂接受文化,熏陶和提升自己的修养,在人杰地灵的玛域之地,时代永葆吉祥和安逸。”这段话出自嘉木样活佛,被写在曼日玛寄宿制学校大门右侧的墙上。
  今天的曼日玛乡寄宿制学校,已然成为高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进三出的院落,藏族风格与现代建筑技术巧妙融合的学校建筑,平整的操场被耀眼的藏红色拥抱,明亮整洁的教师宿舍和学生宿舍比肩而立,学生食堂里饭香四溢,站在这里,你将感受不到身在高海拔的草原地区,浓郁的现代化教学氛围让这所坐落于纯牧区草原上的学校显得熠熠生辉。
  曼日玛乡寄宿制学校自1958年建校以来,成为了甘南藏区乃至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典型。全面改薄项目实施以来,曼日玛乡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新的教学楼、操场、食堂相继投入使用,在校园内,吉他弹唱、藏戏表演、藏文书法等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学生社团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艰苦单调的牧区教育已经成为过去,时代的牧人之子正在草原奔腾。“教育要发展,投入要跟上。作为甘肃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的玛曲县,我们要想在教育上做出成绩,就更需‘大手笔’的教育投入”。玛曲县教育局副局长郭维学说。
  据了解,近年来,玛曲县严格按照教育经费投入“三个增长、一个比例”的要求,通过“定标准、定责任、入预算”,依法建立健全教育经费增长和及时足额拨付的长效机制。仅2014—2016年,玛曲县教育财政支出就累计达到3.37亿元,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学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真正起到了作用,产生了效果,为贫困牧区的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2018年,全州必然能够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都将建成标准化学校,全面实现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甘南州教育局局长尚学杰说。
  免费教育全覆盖 幸福民族地区新一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汇聚全体人民,其中重要的举措就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为此,甘南州委、州政府从全州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将学生资助工作纳入民生工程,建立健全學生资助体系,在各学段实现了全程覆盖,无缝衔接。
  尕藏拉毛是合作藏中高一年级学生,他来自碌曲县尕海乡,从小和姐姐、小姨一起生活,全家六口人只靠小姨一个人的工资生活,非常艰辛。本想初中毕业后就去打工减轻家庭负担,但高中上学免费政策又让她圆了继续上学梦。“我感到很幸福”,尕藏拉毛说。
  据了解,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甘南州在全州实施了高中免费教育。共落实资金7366.19万元,惠及高中学生82089人次。近年来共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和免学杂费4884.27万元,惠及学生36038人次。自民生实事项目实施以来,切实减轻了全州贫困农牧民家庭学生的负担。截至目前共落实资金741503.27万元,惠及学生118127人次。
  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玛曲县第二幼儿园近两年入园学生一年比一年增加,幼儿大部分来自附近乡村。
  玛曲县第二幼儿园园长完代草说:“我们幼儿园是2015年刚开始招生时有120名幼儿,5个教学班。目前331名幼儿,11个教学班,幼儿80%是乡村幼儿。两年里面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得益于国家、省、州政府推行实施的学前教育幼儿营养餐、学前教育免保教费政策等多项惠民措施的落实”。
  “现在的国家政策真的好,我们现在把小孩送到幼儿园都是不收费的,小孩送到这里,小孩玩得很开心,老师们照顾得也很好,也减轻了我们家长的很多负担,我们真得很幸福”。我们随机采访的来接送孩子的家长扬坚拉毛这样说。
  不管是尕藏拉毛还是扬坚拉毛,他们溢于言表的幸福都是无法伪装的,都是实实在在发生在生活中的,可以触摸到的。
  而这一切的幸福,都来源于甘南州立足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不让一个家庭因孩子上学而返贫的目标,把扶贫助学作为凸显教育公平、助推精准脱贫的民生工程来抓,而建立起的从学前教育开始的全链条贯通、全覆盖保障资助政策体系。
  据统计,2012年以来,甘南州累计投入各学段助学资金16.66亿元,15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广大学子和家长获得满满幸福感。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县市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自筹资金在全省率先实施了高中免费教育、农牧村学前教育阶段幼儿营养改善计划和农牧村幼儿园免保教费政策,切实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实现了“包吃、包住、包学习”,寄宿生生活补助从每生每年1200元提高到2200元。这是我们教育人的成绩和自豪,更是党和政府关怀的最直接体现。谈起这一点,甘南州教育局局长尚学杰非常兴奋。
  “除了积极落实国家、省、州的各项免费政策、保证政策和资助政策以外,我们还先后设立了“齐哈玛援助教育会”、“尼玛镇教育发展协会”等社会助学团体,近年来累计救助贫困学生1650余人次,发放救助金达390余万元。企事业单位、宗教及社会人士捐款捐物三年累计500余万元。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覆盖城乡的社会教育资助体系基本形成,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和支持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玛曲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孙春云介绍道。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甘南州已经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承诺,而是实实在在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甘南州政府、甘南州教育人和社会各界的不断努力下,一个以国家和省上资助项目为主(包括“奖、贷、助、补、减”和“绿色通道”),以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杰出校友和热心公益事业的人士捐资助学为辅,“国家、社会、个人”相结合的多元资助模式已经形成并正在发挥作用,这一体系为广大农牧民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从无到优 教育惠民入心头
  镜头回到2010年之前,甘南州全州共有幼儿园16所,在园幼儿4932名,教职工248名,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仅为13.5%,许多县市陷入了“越穷越无园可入,越不入园越穷”的恶性循环。
  十八大以来,甘南州迎来了学前教育大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县乡村幼儿园总数目前达到443所,基本实现了县乡村幼儿园全覆盖。全州在园幼儿达到23728人,幼儿教师1533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1.09%(较2012年提高了50个百分点),实现了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教职工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优质示范园数、经费投入“六个翻番”。
  这一鲜明的数据对比,比任何语言都显得有力。五年时间,学前教育实现了从没有到优质,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当之无愧的甘南速度。
  “发展学前教育,无论是建校舍还是培训师资,都是为了让孩子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中最热的热点、最集中的焦点,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是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甘南州教育局局长尚学杰说。
  甘南州教育局学前办主任张国胜介绍道:“一直以来,学龄前儿童入学,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特别是农牧区学龄前儿童入学难问题尤为突出。改变这一现状,迫在眉睫”。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办事的指南,在这样的高度统一的认识下,甘南州政府、甘南州教育局下大力气补足学前教育短板。
  据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把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作为补短板、调结构、促公平和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按照“三抓三促”的工作思路和“广覆盖、保基本”的工作要求,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在园所建设、办园条件、师资队伍、保教质量等方面大力攻坚克难,全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动学前教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甘南州共投入5.13亿元,实施了500人以上的有需求的自然村幼儿园全覆盖工程。截至目前,在办幼儿园达到281所(较2012年增加198所),162所即将建成投入使用,15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500人以上生态文明小康村幼儿园全覆盖;与此同时,在近三年共招录(转岗)幼儿教师946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建民营”等途径补充159名幼儿教师。
  在玛曲县第二幼儿园,三层教学楼格外惹眼,色彩斑斓的墙画,童趣十足的室内布置,手工作品将教学楼装点得生机盎然。楼内,美术室、舞蹈房、图书室、幼儿教室、午睡室、活动室一应俱全。园内教学设施先进,有电子琴、钢琴、电视、电脑等,配置了大型室外玩具和大量桌面玩具。这样的环境,与城市幼儿园相差无几。
  玛曲县藏族群众科知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前各方面条件都不好,也没有幼儿园,现在我们的孩子也和城里的孩子一块上幼儿园,孩子们高兴,我们也高兴,并且还不要学费,政策真的好”。
  科知布所说的好不仅仅指幼儿园建的漂亮,更说的是幼儿园办的科学规范!建好幼儿园,是办好学前教育的基础,但办好学前教育并不是简单的建几所幼儿园,招录几个幼儿教师就能实现的。
  “我们在办园过程中严格遵守和执行州教育局制定出台的《关于规范全州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行为的意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律,认真落实《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真正做到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玛曲县第二幼儿园园长完代草说。
  据了解,近年来,甘南州在建好幼儿园的同时,为了提升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探索创新统筹办园机制。坚持公益普惠的原则,改变传统的单一办园方式,从2016年、2017年来新建改建扩建的农牧村幼儿园,采取公建民营、民建公助、民办公补等灵活多样的办园模式,鼓励公办教师带薪带编、领办创办农村幼儿园,在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入园。
  “我们采取政府‘端菜’和幼儿园‘点菜’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幼儿园安保、保健医生和后勤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初步形成了以公办园为主体、民办和社会力量办园为补充的多元化办园格局。采取乡镇园办分园、小村联合建园、设立巡回支教点等方式,扩大学前教育的覆盖面,推动学前教育优质资源向贫困村延伸。制定幼儿园结对帮扶计划,采取“名园办分园、强园帮弱园、公办带民办”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子、姊妹园’等方式,形成‘县有示范、乡有中心、村无空白’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省、州示范园等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学前教育在区域间、城乡间、园际间的均衡协调发展”。甘南州教育局学前办主任张国胜介绍道。
  这样的发展速度,这样的发展模式,是真正的从没有到优质的跨越,那种从未有过的优越,还真是让人有点难以适应。
  加速度发展的甘南州学前教育,特别是农牧村儿童入园率的快速提高,有效解放了农牧村家庭劳动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脱贫致富,让贫困地区幼儿真正不输在起跑线上,从无到优的甘南州学前教育这一实在惠民项目真正走进了农牧民的心头。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安居乐业铸造教育梦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是学前教育、还是义务教育、还是高中阶段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质量都是关乎发展的重中之重。
  基于这一点认识,甘南州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创办人民满意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措施来抓,创新工作机制,着力破解教師队伍建设中的难题和制约瓶颈,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全州教师队伍在数量、结构、质量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满足了学校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同心戮力共筑教育梦。
  乡村学校由于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艰苦,教师队伍不稳定、留不住的问题较为突出。卓尼县洮砚九年制学校针对这一难题,用心为教师真情服务,首先在住的问题上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有一种家的感觉。
  卓尼县洮砚九年制学校老师姚玉梅带着记者参观了他的宿舍:“:这是我们学校为有孩子的双职工提供的宿舍,宿舍里面进行了简单的装修,比如说这张床,学校考虑到我们有孩子,所以进行了加宽,学校能把这么细节的问题都考虑进去,我特别感动,如果再不好好工作的话,自己心里都过不去”。
  卓尼县洮砚九年制学校校长唐文天说:“安心先安居,近年来,州县政府特别重视解决老师生活当中的困难,为教师们创造生活当中的便利条件,让大家感到学校就像家一样,同时,学校也特别注重教师的发展,根据他们的优势和特点,为他们拓宽渠道,争取发展的平台,这样老师们工作顺心、而且很安心”。
  唐文天说,五年多来,卓尼县洮砚九年制学校没有一个教师外调,作为全县相对偏远地区的学校来说,这是一个值得称道的现象。
  安居才能乐业,甘南州在解决教师问题上,一直坚持提高教师待遇,提升教师素质两条腿走路,在不断优化教师工作生活条件的同时,甘南州各学校不断在专业成长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
  李宏才也是卓尼县洮砚九年制学校老师 ,他告诉记者:“我们的学校为我们搭建了良好的生活和工作平台,让我们能够在这里安心的教学,我们的学生乐思好学,对我们老师极其的尊重,我们的家长也很支持,让我们感觉在这里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
  据了解,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教书队伍整体水平,甘南州各县市党委、政府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特惠政策,通过参加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等形式引进了764名师范类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紧缺学科毕业生,切实优化了全州教师队伍结构、学历、能力等得到了优化和提高。为教育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与此同时,严格贯彻落实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坚定执行教师五年一周期不少于360学分的全员培训任务,组织全州教师、校(园)长参加了“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民培计划”、“外援培训”等八个大类56个子项目的教师专业培训,培训教师、校(园)长达1.68万人次,教师专业成长步入快车道。
  在不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加强教师培训的同时,甘南州各地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探索实施了各种学习、交流和培训机制。
  玛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建立了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机制,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显著提升。该校教师包红霞说:“这项机制对于我们新老师来说,非常的好,因为我们刚参加工作,没有一点点的教学经验,在老教师的精心指导下,使我更快的成长起来”。
  “在与新老师交流和探讨的过程中,我也可以从她们身上学到新理念、新技能,让我也得到不断的提升”。玛曲城关九年制学校教师吴晓瑾说。
  “近年来,我们除了在教师专业成长上做文章,还以师德教育为抓手,打牢民族团结基础。在全州教师中相继开展了集中学习教育整顿工作和‘三个离不开’、‘爱祖国、反分裂、保稳定、促和谐’、‘以爱育爱’‘师德师风建设年’等主题教育活动,实现了思想教育工作的常态化,进一步坚定了教师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促进了师德教风的有效转变,巩固了民族团结意识,完善了学校抓师德、促稳定、保安全的思想政治管理的长效机制。广大教师在政治上更加可靠,思想上更加过硬,作风上更加踏实。”甘南州教育局副局长陈慧源说。
  行走在甘南草原上,我们的震撼一次接着一次,我们的认识一重颠覆着一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十八大以来的甘南州教育发展的速度是飞船速度,可以毫不掩饰的说,十八大以来甘南州教育发展成就是史无前例的。
  格桑花盛开在走进新时代的甘南大草原,教育梦绽放在民族大团结的雪域香巴拉!一个高速发展、优质公平、广泛覆盖的教育格局正在改变着高山草甸之上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大地,因为这种改变,一个高度发展的新甘南正屹立在中国的西部藏区。
  编辑:蔡扬宗
其他文献
教育是什么?这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立志终身从事教育的人必须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一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教育就是教会人学做“现代的”人;陶行知认为,“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生长、经验的改造。从根本上说,教育就是按照自然的规律、天性,构建好的外在环境,让人能自由、完满发展的一种文化活动和文化过程。它不是工业化的规模复制生产,而是针对于学生的个性耕耘。  在山丹县三立小学的校园内
期刊
全州有各級各类学校和幼儿园736所,在校学生共11.05万人,教职工12959人。实行藏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140所,双语类幼儿园108所,寄宿制学校191所。  聚力“补短板”,促进学前教育跨越发展  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自2012年以来,投入5.13亿元,实施了500人以上的有需求的自然村幼儿园全覆盖工程。截止2016年底,全州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281所,幼儿教师1533人,在园幼儿237
期刊
加强法治教育 让欺凌远离校园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11月2日,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赵某等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对于“校园欺凌”,学校责任更大,应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法治教育,让更多学生知道校园欺凌的法律后果,而不只是简单地给一个处分了事。而家长在平日也应多关注
期刊
【关键词】 班主任;班级管理;班风;特色班级;班干部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2—0036—01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沟通学校与学生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要搞好职业教育,必须得注重班级管理。也就是必须得重视班主任工作。新
期刊
金秋十月,大地流金,记者来到定西市安定區东方红中学进行采访。亲历学校发展二十余年的张荣校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他秋季开学的讲话稿里,看到他的发言:“时代的发展需要全能型的特色人才,而这也就是倒逼我们改变原有育人理念的直接动力。通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特色强校之路,办出了有鲜明东中印记的特色团队和特色活动,推动学校走出了一条‘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创建动
期刊
【关键词】 生物教学;科学素质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 G6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22—0116—01  “提高生物科学素质”是我国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质也是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同时生物科学素质也是公民科学素质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开展生物科学素质教育的研究,符合当前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教学;情感教学;求知欲;教学方法;积极性;情绪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2—0117—01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都处在教师难教,学生懒得学的状况。学生把它认为是“豆芽课”,只要考试前背一背,就能考出好成绩。但事实并非如此,学生的考前背一背并不能考出好成绩。如何才能走出这种现状呢?我认为要使思想政治课取
期刊
【关键词】 数学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性;综合性;探索性;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22—0104—01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它是一种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数
期刊
【关键词】 作文讲评;品味;修改;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2—0125—01  讲评是作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命题的归纳、指导的总结、批改的精进。为了提高作文讲评的质量,本文介绍了三种学生乐于接受、操作性强的作文讲评方法:即交流品味、二次修改和赏识体验,让学生明确修改的意义,发现自己习作的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期刊
【关键词】 初中;合唱教学;现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22—0090—02  合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巩固学生的音乐基本知识、提高欣赏与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多声部音乐的感受能力和协作合作能力。  一、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歌曲教学现状  (一)由于教学时间、生源结构、歌曲难度等因素,许多学生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