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新意识的精髓 绽放新课堂的精彩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yx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方法很多,从树立主体意识、探究意识和评判意识入手去构建思想品德新课堂,不失为其中的一种。本文以“与友同行”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实践体会,请方家指点。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现代主体教学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的过程。然而,我们不难发现,教学过程中忽视乃至无视学生主体作用的状况现在依然比较严重。有的教师总是津津乐道于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述,置教学效果和学生反映于不顾;还有的教师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提的都是浅层次的问题,教学效果不佳也就可想而知了。而要改变上述状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还学生课堂主人的地位,必不可少。
  “与友同行”是《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在本课教学中,笔者采用了“感悟友情、揭示课题,联系阅读、主动提问,互动解决、综合联系,自评互判、深化主题”的教学模式,以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下是具体的导入过程。
  师:同学们,欢迎大家进入我们今天的活动单元,老师期盼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共度美妙的40分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给同学和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学生个个精神饱满、跃跃欲试)
  师:很好!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一幅从网上下载的图片(见左图)。哪位同学帮忙来看看,这幅图中有些什么东西?
  生1:有一只手(做了一下手势),它的形状像一只鸟,大拇指是鸟的头。
  生2:有一颗心,是爱心。
  师:谁来说说图片颜色的意义?
  生3:红色代表着热情。
  师:很好!两位同学的回答非常精彩。“一只手、一颗爱心和红色”让章老师浮想联翩。同学们还想到了什么?
  生4:我想到了友谊!有爱心就有友谊,有友谊就有和谐。友谊使世界成为一家人。
  生5:我想到了团结!只要我们手牵手、团结一心,就一定能从容地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生6:我想到了热情!我们年轻人应该焕发出火一样的热情,朝气蓬勃地投身到美好的学习生活中去。
  师:很好!同学们心有灵犀,和老师想到了一块。是啊!只要人人都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奉上一颗真诚的心,那么,人世间就会盛开出灿烂的友谊之花。我们今天的教学主题就是——“朋友一生一起走!”
  导入新课后,笔者先引导学生开展联系相关知识和社会现实的阅读活动,并主动地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提出相关问题后,笔者再组织学生综合相关知识,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解决疑难问题,形成知识体系,升华知识内涵。最后,引导学生就知识、方法和过程等方面开展自评互判。从以上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学生在影响甚至控制着整个课堂的进程,支配地位转变成了主体参与,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那么,树立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是否就意味着淡化了教师的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相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课题由学生揭示,新知由学生发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由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内容由学生概括,教学由学生评判,主题由学生升华,学生影响和决定了整个教学进程。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包括资料的收集、话题的选择、活动方式的确定以及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等;还要对课堂教学有预见性和应对策略;再者,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处置和利用课堂上各种生成性资源,以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要培養创新人才,必须加强探究性学习。而探究意识的培养,又离不开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所谓“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科学”“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指得就是这个意思。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简单地把问题展示给学生,然后组织学生阅读讨论、解决问题。这种教学形式虽注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主体性,但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看,只停留在一个封闭的阶段,即“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解决的只是教师提出的那部分问题,缺陷是明显的。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活动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尽可能地多提问题,过程大致如下:
  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解决问题→发现更多的问题
   ↑ ↓
  如在“与友通行”的教学中,导入新课后,笔者指导学生联系相关知识和社会现实开展阅读,提出问题。如:“遇到麻烦时,谁向你伸出友谊之手?”同学遇到了困难,你给予了怎样的帮助?”“拥有朋友的感觉如何?”“为什么友谊会如此珍贵?”等等,再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等形式加以解决。笔者曾请学生就“遇到麻烦时,谁向你伸出友谊之手”和“同学遇到了困难,你给予了什么帮助”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生1:小学的时候,有一天,我们在居民楼里踢足球,我不小心头撞在墙上,血流满面。当时,一个同学立刻背着我往医院跑,很快,我的流血被止住了。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
  生2:有一次,我的扁桃体发炎,请假了好几天。为了不耽误我的声乐课程,事后有同学帮我练习,我很感动。
  生3:有一次,我参加国际象棋比赛,被高手打败了,我很伤心,躲在洗手间哭了。某同学到处找我,找到了我,安慰我,让我心情好了很多。现在我们仍在联系,很要好。
  师:老师祝你们的友谊天长地久。几位同学的往事深深地感动了我们。确实,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关心我们的人,我们享受着无私的爱。这时,突然有位学生怯生生地举起了小手,问:“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关心朋友呢?”(笔者对这位提问的学生表示了肯定和赞扬,并顺势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后一个问题)
  生1: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我会马上帮忙,帮人就是帮自己,别人快乐就是自己快乐。
  生2:朋友生病了,我就在下课后看望他,主动给他补习功课,老师知道后表扬了我。
  生3:我有一个朋友,父母离异后,母亲又离开了人世。他原本是个开朗的人,从那以后,他就不太讲话了,经常对谁都不理不睬的。我和几个同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有空去他家,帮他补习功课,每次有活动就邀请他一起参加。后来,他慢慢转变了,变得很开朗了。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针对材料提出问题并讨论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新的问题,再进行讨论解决。教学过程层层推进,学生思维不断闪光,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培养学生的评判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最忽视的是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学习进行评价,这不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优化学习,更不利形成良好的学习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我们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评判意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开展自评互判。自评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知识上——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和提高;能力上——学到了哪些整合知识、讨论合作的技巧;态度上——形成了什么态度,或想法上有何转变;学法上——学会了哪些方法。互判的内容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优点和弱点。自判互判可以采用书面交流和当堂交流等形式。在“与友同行”的教学中,笔者下发“学生课堂自评互判卡”(见下图),组织学生自评互判。
  说明:等级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进步的程度”一项视具体情况而定,可以空缺;综合等第以各分项所获的多数等第确定。
  下面摘录一些学生的评判发言。
  生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了解到在生活中,只要自己有一颗真诚、宽容的心,一定能得到真正的友谊。
  生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感受到,茫茫人海,认识朋友真好,快乐着你的快乐,痛苦着你的痛苦,让我们携手共同走过人生的风雨历程。
  生3:我们小组在合作学习中发言积极,表现最好。
  生4:其实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不错,都能自觉地参与学习。
  ……
  自评互判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发现优点,增强信心,相互学习,共同前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鉴别、判断能力。在自评互判的过程中,教师应学会倾听,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并及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精彩片段加以点拨深化,引导学生延伸、升华教学主题,使课堂留下无穷余味。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应是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张扬和自我完善的场所,应是学生产生问题、综合分析和质疑解难的阵地,也应是掌握技能、学会方法、提升素质的乐园,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 要:“时空观念”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思维方式。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对时空观念水平的划分来指导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历史思维品质的提升。其具体实施策略可以是:运用时空表达方式,培养历史思维的准确性;搭建特定时空框架,促进历史思维的深刻性;构建相关时空联系,增强历史思维的综合性;选取恰当时空尺度,培养历史思维的创新性。  关键词:历史思维;学科素养;时空观念  历史的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
摘 要:在某一节课上,教师在讲完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的内容后指出:宰相一定程度上能制约君权,而内阁不能对皇权构成制约。事实上,历史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合作、协调是主要的,而且相权对君权的制约是很脆弱的。说阁权不能制约君权也不符合史实。只有把相权、阁权与君权的关系放在官僚制度的大背景下考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关键词:历史教学;官僚制度;君权;相权;阁权  在一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
初中思想品德以“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为根本目的,因此,“诚信”“责任”“理想”等说理课占了很大的篇幅。然而,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这些道理,初中思想品德课如何教学才能把这些“理”说清楚,并使学生自觉地付之以行呢?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以及对一些优秀课例的剖析,笔者总结出了提高说理课实效性的一些做法,供参考。  一、 通读教材,厘清“理”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框架  说理课中的“理
大陆和台湾,中华文明一脉相承,拥有共同的文化心理,但两岸毕竟分隔多年,对于教育的理解和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大陆和台湾来说,英语学习都属于外语学习范畴,都有着大多数以中文作为母语的学生的教与学方面的规律探索的要求,其中包括指导英语具体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文件规定了课程的实质性内容,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具有纲领性、法规性的特点,对教材的编写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国家教育部2003年制订的《普
为了实实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文化素质、个性特长、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积极而有成效地推进课程改革,桐乡七中一直努力探索适合城郊结合部初中的“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之路。我们认为,学生学业“轻负担”应该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学生也能够承受的课业负担;而教学“高质量”是学生学业“轻负担”的前提,它应是学生整体学业水平的大面积提高。近几年来,桐乡七中结合学校实际,采取一系列措施,把“
写作是一种高级和高尚的创造,是运用自己的智慧调动阅读积累、人生体验、哲理思考的抒写性灵的生命之旅。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最佳体现,但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作文反馈信息来看,高中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却参差不齐,甚至有“一年不如一年”之感。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但不可否认,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确出了一些问题。大量的语文教师要么在作文教学中基本不作为,要么把全部精力花在指导所谓的写作方法、技巧指导上,违背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交往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应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甘当配角、当好配角。为此,教师应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第二课时教学主要涉及语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是学生输入与产出语言的重要过程。写作是阅读的目的与成果,阅读是写作的保障,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阅读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开展读写整合教学,以写促读,以读助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阅读第二课时;语言知
摘 要:“影像历史”拓展性课程,指导学生在影视欣赏中认知、触摸历史的经脉,在影评撰写、影像辩论、经典故事表演、历史电影节等活动中思考、辨析历史的变迁,并通过小讲座、课程超市、团队合作等“花式课堂”变革学习方式,激发学习潜力,提升探究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影像历史;拓展性课程  法国史学家马克·费罗认为:电影是历史的代言人。电影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载体。基于我省对
摘 要:課程基地是现有教学课堂的延伸、升华和补充,江苏基础教育正进入大机会时代,课程基地是内涵发展的大平台大机会,校外有特色的课程基地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到富有水乡特色的千岛菜花校外课程基地进行基因工程及其应用的生活化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关键词:课程基地;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江苏的课程基地建设是一种原创性的创新,在全国的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