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当代学生成长在一个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变革时期,社会竞争的激烈、价值观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家庭结构的变化、文化知识的更新、升学的压力、就业的忧虑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和精神。新时期的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心理健康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辛复杂而又繁重的工作,大凡班主任都担任着双重任务,一是学科教学;二是班级管理。不仅是关心学生身体发育、知识技能掌握、道德品行的“父母代言人”,还是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心理保健医生”。
多年来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深深地感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努力去发现学生的心理疾患,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有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加强指导。做好心理预防工作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思想情绪不稳定。再加上当代学生又成长在一个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社会竞争的激烈、价值观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家庭结构的变化、文化知识的更新、升学的压力、就业的忧虑等诸多的外界因素无不反映到学生的心理和精神上来。很多调查资料表明,初中生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神经衰弱、学习心理不良等心理行为问题。尤其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过重,家长和老师对学生期望和要求过高的问题,是产生和引发学生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的主要原因。无数事实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心理教育不容忽视。因此,加强指导,努力解决好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解开心里的郁结,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心理问题预防指的是预防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顺利完成学业。其做法是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个性差异,教会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会自我监控,对自己学习与生活的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积极有效的管理。具体表现为:善于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实现自我目标的最优化方法。如:对时间的科学分配和管理,对自我需要的合理满足与抑制,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对自我生活的管理;对自己的学习与心理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如:知道合理地安排时间,了解自己在学习和心理上的长处和短处,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弥补自己短处上,能够排除干扰,有明确学习目标,能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失败,保持心理和情感良性发展。
二、加强内心调节,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初中生的心理教育仅靠预防是不够的,有时候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心调节,方能产生效果。
(一)个别辅导
一是对有些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教师以大朋友的身份,通过个别谈话、书信等形式解决问题。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二是对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心理诊断,对症治疗等方法,增强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摆脱心理困扰,恢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榜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的学生由于对环境不适应,或因考试屡屡不及格感到心灰意冷,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针对学生心理特点,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及学生身边的同龄人为教材,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解决困难,消除自卑
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在消费上无法与他人攀比而产生自卑心理,或者走向反面,想方设法乃至于说谎,从父母、亲戚、朋友处弄(借)钱供自己享用,心理上、生理上都得到满足,由此产生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追求享乐的畸形心理。对此,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领悟“贫困不是耻辱,贫困更不是荣耀,坚信贫困不是永恒的”,“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走出贫困才值得骄傲和自豪”的道理。另一方面,发动经济富裕的学生与贫困学生进行互帮活动。如:在献爱心活动中让他们选择捐献对象,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再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中增进同学间的交往和交流,与同学建立纯朴的友谊,以逐渐消除自卑心理,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加强目标导向,做好学生健全心理培养工作
(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使其具有务实的生活态度,善待自己和别人;关心社会和同情他人;遵守社会公德与尊重他人;合于世俗而不苟同于世俗。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就形成各自不同的自我态度。要教育学生懂得人生中最大的满足是奉献,各自的才华只有奉献才得以体现,奉献是心理健全人的重要标志。一个人如果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献,就是个心理扭曲的人。所以,要把学生真正培养成较为杰出的人才,尽可能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既可以与他们谈人生哲理、伦理道德、理想信念,也可以与他们进行个别交谈,剖析一些心理、行为的利弊,必要时可以进行集体辅导、榜样示范。作为中学生应寻找好个人的人生坐标,把握正确的人生道路,能主动进取,勤勉刻苦,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个别学生自尊心特别敏感又特别脆弱,心虚而又有戒心,敏感而又多疑,举手投足顾虑重重,于是往往“打退堂鼓”,甚至产生逃避行为,针对这部分学生,班主任要依据其心理特点,善于洞察其内心的微小变化,保护他们极脆弱的自尊心,点燃自信的火种,鼓起进步的勇气,锻炼他们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促使他们产生新的动机和新的行为习惯。
(三)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生活中相互评价是正常的,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利于正确地了解自己,发展和完善自己。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辩证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别人对自己有看法或批评时,不要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当别人表扬时,也不要趾高气扬、得意忘形。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自省和自警,特别是一贯受到表扬的人,有时批评的作用会更大。 (四)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
高尔基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丧失自信的人,不可能进取,更不敢竞争,只会一事无成。针对部分不愿意在大庭广众面前出头露面、缺乏自信的学生,班主任要设法帮助他们学会欣赏自己,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扬长避短,表现自我,确立行为目标,使自己的潜能、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心理自信行为健康发展。
四、崇尚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教师的爱是指教师依据强烈的责任心和信任感来沟通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并利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影响、教育学生的某种心理状态。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人格高尚的老师才能教育好学生。因而班主任必须注意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每一个学生,接纳每一个学生,并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尊敬,以达到教与学和谐共振。对于“智优生”要爱得理智,让他们从老师对自己理智的爱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对待“中等生”教师要爱得实在,让他们从老师对自己实在的爱中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同时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对待“学困生”要爱得执著,让他们从老师对自己执着的爱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起自己上进的信心。
大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班主任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学生。
热爱尊重学生,并非一贯地宠惯学生,严格要求能促进学生形成自觉、自律、自尊、自重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并养成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偏爱、溺爱,严格也不是刻薄、苛求。爱严适度,爱严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教育。
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和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的工作优势,肩负起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和心理咨询者的责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神。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中国的未来正充满希望地注视着新世纪的一代新人。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善于交往、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
总之,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愿我们的班主任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辛勤耕耘、播种、采摘,并长期坚持、系统规划、总结经验,成为心理教育领域的拓荒者。
责任编辑:西岭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心理健康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辛复杂而又繁重的工作,大凡班主任都担任着双重任务,一是学科教学;二是班级管理。不仅是关心学生身体发育、知识技能掌握、道德品行的“父母代言人”,还是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心理保健医生”。
多年来笔者一直担任班主任,深深地感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笔者努力去发现学生的心理疾患,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有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加强指导。做好心理预防工作
初中阶段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急剧变化的重要时期,学生的思想情绪不稳定。再加上当代学生又成长在一个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社会竞争的激烈、价值观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家庭结构的变化、文化知识的更新、升学的压力、就业的忧虑等诸多的外界因素无不反映到学生的心理和精神上来。很多调查资料表明,初中生普遍存在着嫉妒、自卑、任性、孤僻、焦虑、逆反、神经衰弱、学习心理不良等心理行为问题。尤其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压力过重,家长和老师对学生期望和要求过高的问题,是产生和引发学生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冲突的主要原因。无数事实已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心理教育不容忽视。因此,加强指导,努力解决好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解开心里的郁结,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人格完善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心理问题预防指的是预防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顺利完成学业。其做法是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个性差异,教会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自我管理和学会自我监控,对自己学习与生活的过程进行有意识的积极有效的管理。具体表现为:善于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实现自我目标的最优化方法。如:对时间的科学分配和管理,对自我需要的合理满足与抑制,对自我行为的约束,对自我生活的管理;对自己的学习与心理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如:知道合理地安排时间,了解自己在学习和心理上的长处和短处,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弥补自己短处上,能够排除干扰,有明确学习目标,能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失败,保持心理和情感良性发展。
二、加强内心调节,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初中生的心理教育仅靠预防是不够的,有时候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心调节,方能产生效果。
(一)个别辅导
一是对有些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教师以大朋友的身份,通过个别谈话、书信等形式解决问题。以减轻心理压力,提高其社会适应性。二是对存在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心理诊断,对症治疗等方法,增强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摆脱心理困扰,恢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榜样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的学生由于对环境不适应,或因考试屡屡不及格感到心灰意冷,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针对学生心理特点,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及学生身边的同龄人为教材,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远大理想,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解决困难,消除自卑
有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在消费上无法与他人攀比而产生自卑心理,或者走向反面,想方设法乃至于说谎,从父母、亲戚、朋友处弄(借)钱供自己享用,心理上、生理上都得到满足,由此产生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上追求享乐的畸形心理。对此,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领悟“贫困不是耻辱,贫困更不是荣耀,坚信贫困不是永恒的”,“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走出贫困才值得骄傲和自豪”的道理。另一方面,发动经济富裕的学生与贫困学生进行互帮活动。如:在献爱心活动中让他们选择捐献对象,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生活困难。再一方面,通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让他们在学习中增进同学间的交往和交流,与同学建立纯朴的友谊,以逐渐消除自卑心理,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加强目标导向,做好学生健全心理培养工作
(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使其具有务实的生活态度,善待自己和别人;关心社会和同情他人;遵守社会公德与尊重他人;合于世俗而不苟同于世俗。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就形成各自不同的自我态度。要教育学生懂得人生中最大的满足是奉献,各自的才华只有奉献才得以体现,奉献是心理健全人的重要标志。一个人如果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奉献,就是个心理扭曲的人。所以,要把学生真正培养成较为杰出的人才,尽可能地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既可以与他们谈人生哲理、伦理道德、理想信念,也可以与他们进行个别交谈,剖析一些心理、行为的利弊,必要时可以进行集体辅导、榜样示范。作为中学生应寻找好个人的人生坐标,把握正确的人生道路,能主动进取,勤勉刻苦,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和坚韧不拔的心理素质。
(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个别学生自尊心特别敏感又特别脆弱,心虚而又有戒心,敏感而又多疑,举手投足顾虑重重,于是往往“打退堂鼓”,甚至产生逃避行为,针对这部分学生,班主任要依据其心理特点,善于洞察其内心的微小变化,保护他们极脆弱的自尊心,点燃自信的火种,鼓起进步的勇气,锻炼他们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促使他们产生新的动机和新的行为习惯。
(三)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生活中相互评价是正常的,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利于正确地了解自己,发展和完善自己。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辩证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别人对自己有看法或批评时,不要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当别人表扬时,也不要趾高气扬、得意忘形。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要自省和自警,特别是一贯受到表扬的人,有时批评的作用会更大。 (四)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自信心
高尔基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丧失自信的人,不可能进取,更不敢竞争,只会一事无成。针对部分不愿意在大庭广众面前出头露面、缺乏自信的学生,班主任要设法帮助他们学会欣赏自己,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扬长避短,表现自我,确立行为目标,使自己的潜能、长处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心理自信行为健康发展。
四、崇尚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
教师的爱是指教师依据强烈的责任心和信任感来沟通与学生的情感联系,并利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影响、教育学生的某种心理状态。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人格高尚的老师才能教育好学生。因而班主任必须注意每个学生身心发展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心每一个学生,接纳每一个学生,并取得他们的信任和尊敬,以达到教与学和谐共振。对于“智优生”要爱得理智,让他们从老师对自己理智的爱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对待“中等生”教师要爱得实在,让他们从老师对自己实在的爱中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同时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对待“学困生”要爱得执著,让他们从老师对自己执着的爱中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激发起自己上进的信心。
大教育家赞可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班主任热爱学生,应表现为信任、尊重、关心、称赞和体贴学生,而不是训斥、厌弃学生。
热爱尊重学生,并非一贯地宠惯学生,严格要求能促进学生形成自觉、自律、自尊、自重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并养成关心集体、尊重他人的好习惯。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偏爱、溺爱,严格也不是刻薄、苛求。爱严适度,爱严结合,这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教育。
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和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应当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的工作优势,肩负起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和心理咨询者的责任,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神。
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是对学生的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的过程。中国的未来正充满希望地注视着新世纪的一代新人。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善于交往、乐于奉献、具有较强的反省能力;能正确对待挫折,勇敢面对现实,有一定的忍耐力;能勇于负责、独立思考、不盲目冲动。这是当前素质教育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基本要求。
总之,班主任工作既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学生健康的人格,优良的心理品质与班主任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从现有教学体制看,班主任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至关重要。愿我们的班主任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中去辛勤耕耘、播种、采摘,并长期坚持、系统规划、总结经验,成为心理教育领域的拓荒者。
责任编辑:西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