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i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来显得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是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沉浸在积极思考的探索中,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精心设疑、激疑,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从而吸引他们动手、动脑、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挥。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发明创造的重要条件,有目的地观察,并在观察中对比、思考,对于创造思维的发挥将起到促进作用。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在观察感知的过程中积极思维,进一步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三、设置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设置实验,演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在概念教学中, 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实物、模型,利用实验演示效应,引导学生独立的对模型关于数和形的属性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感知、探究,从而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使学生认识自身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设置试验,演示公式、定理的形成过程。教材上的公式、定理、法则,大都是前人根据客观事实,创造性智慧的结晶,数学家真实地创造过程,常常被最终的简洁公式与定理所掩盖。尽管我们不可能知道“真实地创造过程”但我们可以模拟、仿真、示范。因此设置数学实验,使学生“经历”一次发现、发明、创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好途径。
  3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情景,促进创新思维意识的形成。“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解题”,因此数学离不开解题。数学问题的求解训练,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而从数学实验为载体启迪数学问题求解思路的形成,极大地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断创设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环境,提供一些有实践操作价值的实际应用题例,让学生讨论、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在学习中多提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就说明是否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性的主要依据之一。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有了勇于提出问题的欲望,然后再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探索学习的实际,逐步体会到提出问题确实是中学阶段培养创新能力的首要环节,他们就会逐步形成提问题的意识。
  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如何帮助学生提问题,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观察提问题。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发现创造的重要条件,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并在观察中对比思考,对创造思维的发挥将起到促进作用。二是学会用联想、类比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
  2一题多解。教师引导学生多方面探求、多角度思考,多渠道辟径,用不同的知识剖析数量关系,从而扩大思路,活跃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散性。
  3一题多变。在教学中,如果能对习题进行适当的延伸或演变,就能充分发挥课本习题的潜在功能,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
  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师生共同的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
其他文献
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之一,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值得我们共同思考。  一、丰富积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创造条件,令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作文必不可少的就是材料的积累,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有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很辛苦,下了不少功夫,可班级成绩仍不理想。字词错误率不减则增。反复背诵、默写的古诗词,考试的时候准确率很低。文言文翻译都不会,更不用谈答题的事情了。现代文阅读胡说八道,句子不是句子,短语不是短语,了了十个八个字就能答一个问题,名著阅读,空空如也。作文更是一塌糊涂,60分的作文,多说拿到50分,少的就是20几分、30几分,大多数学生在40分左右。仔细想想一张语文
期刊
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导入新课时,要使新课开始就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就要用炽热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一开始我便满怀激情地说:“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
期刊
数学教学生活化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数学只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才能从生活信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才能了解数学的背景,认识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才能从生活中体会数学、学数学、用数学。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素质,而且在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数学合理”、“数学有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并会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数学的合理性,达成数学学习与生活经验的和谐,数学教育才能真正
期刊
从教数载,在新教育形式的推动下,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快速更新着。新理念也带给我们新的生机,当今科技文化日新月异的情境下,学生对课堂教学形式的口味要求越来越高,没有好的设计形式、没有吸引力的课堂氛围,也确实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课堂效果自然不好,教学目标落实不了,还造成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而导致成绩下滑,这就引起教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寻找提高教学效果的突破口。  由战前动员会想到的  在战斗
期刊
新课程下对有关“三角形”部分的知识在几何教学中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视,对其要求也越来越具体。2001年课程标准中“三角形”内容的课程广度与课程深度都稍有增加,但是,课程时间降低幅度大,导致课程内容的可比深度和可比广度都在普遍加深、加大。可以说,“三角形”部分的课程时间的大部分缩短,意味着对学生在有效时间内的学习要求相应地提升了,学习难度自然可想而知。到底应该如何认知三角形呢?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
期刊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它是实施教学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  一、 有效教学首先要注重师德的培养  教师的责任光荣而伟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身正就是要修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有深远的影响,对于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肩负着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师德如何,将影响教学实践的有效
期刊
数学是一门与数字或图形打交道的学科,教者如果讲授时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打嗑睡,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前奏与结尾  一堂课,开始得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继续下去才会顺利,才能事半功倍,所以,课堂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导入,可以是以旧引新,可以是结合生活实际,也可以是设置
期刊
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所采取的行为方式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想学,并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有所进步和发展。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检验是否“有效教学”是再正确不过的了。通过我校两年来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精心备课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障  1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体现全面性。  在制定教学目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在保持我国中学数学优良的系统性、严谨性之外,更应注重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充分参与进数学活动中。教师在关注数学学科知识的传授以外,还应关注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以及他们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情感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在此浅谈几点我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数学课堂中如能首先创设学生耳熟能详、喜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