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小体会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hi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有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很辛苦,下了不少功夫,可班级成绩仍不理想。字词错误率不减则增。反复背诵、默写的古诗词,考试的时候准确率很低。文言文翻译都不会,更不用谈答题的事情了。现代文阅读胡说八道,句子不是句子,短语不是短语,了了十个八个字就能答一个问题,名著阅读,空空如也。作文更是一塌糊涂,60分的作文,多说拿到50分,少的就是20几分、30几分,大多数学生在40分左右。仔细想想一张语文考试卷子,满点120分,基础和阅读60分,作文60分,这里错点,那里减点。作文在不拿个高分,这语文成绩还能高吗?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所以,作为语文老师,我把作文教学放在了语文教学的首位。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农村中学的学生,家长忙于生计,对孩子忽于教育,他们的课外读物较少,现代化学习用具很少很少,知识面窄,不善表达,导致作文大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话说不清,句子不通顺,无法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让人读起来顺畅的文章,少之又少,要想找到一两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表达生动的文章,那更是难上加难。在学生作文的字里行间极难看出学生写作的冲动和激情。如何使学生能够热爱写作,能够语言流畅地表达出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呢?
  一、善于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认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事物。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感受生活,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心生活,关注人生,关爱世界,让人生旅途,世界变化,在孩子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然后教他们把观察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思考对观察的事物的想法并记录下来,在让他们自觉的倾诉对所观察事物的情感。这样他们在写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想法可写,有真情实感可抒。
  二、尊重差异,写生活,重表扬
  学生生活多围绕学校和家庭,生活范围比较狭窄,所以教师规定写作范围尽可能宽泛,作文题目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拟。教师也应对学生生活有一定的了解,指导学生提炼生活题材,会更贴近学生,学生会更容易接受。这样学生有自己可以写的东西,作文好的同学可以写得有血有肉,作文不好的同学也可以写出自己的一些生活。教师对内容真实有特色的作文及时表扬,即使写得不太好,但确实是值得欣赏的也要表扬并让同学们共同欣赏。这样作文不同层次的同学都能进步。学生有了成就感,会对自己及周围的生活更加关注,关注越多,就会觉得生活越丰富。学生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诉诸语言(口头作文)诉诸笔墨(书面作文),日复一日,作文在进步,兴趣逐步提高。
  三、加强阅读,提高写作兴趣
  冰心说:“我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好书读多了,熟能生巧,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思路开阔,文笔流畅。” 这是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写作能力的有力诠释。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大海,那么阅读就是涓涓流入大海的河流,河流越多,大海越雄壮瑰丽。
  四、重视批评,增强写作信心
  叶圣陶先生说:“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虽然如此,我还是觉得语文教师,在学生作文的评价中,不论是评语的表述,等级的划分,还是成绩的评定,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有时,一语褒贬,足以左右学生的思想情感,甚至成为学生学习进程中的转折点。
  一位中学生作文竞赛的获奖者在经验交流时说:小学五年级时,她的作文水平总是徘徊在中游。六年级时,换了一位语文老师,她的作文成绩已经跃升到优秀,每篇作文里老师积极的评价总能促使她尽心尽力而又心情愉快地投入到下一篇作文的写作中去。两位教师,两种评价,一个学生,判若两人。
  在作文批改的基础上,认真进行作文讲评,选佳作当范文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评析,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优劣。鼓励找出差距,寻找提高的途径。以此增强他们写作的自信心。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就能让作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
其他文献
1注重制度建设,使德育工作规范发展  学校强化了德育常规管理,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定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建立了班主任管理考核制度、检查制度、表彰制度、例会制度、信息交流制度等,形成了德育管理的整体效应,保证了德育工作有章可循。  2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实现“课程育人”  一是教务处负责督促落实《高中思想政治》和其他学科的德育任务。加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管理,配齐配强专任教师,严格执行课时
期刊
抓好朗读教学,为说话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诵读训练是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的基础,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朗读训练的首要的一条就是用普通话朗读,要求学生发音吐字要准确清晰,克服方言中的平翘不分、前后鼻音不分的习惯,读准普通话。其次,要求学生把握好朗读节奏,能控制语速的缓急,选择适当的停顿。再次,要求学生要掌握语气、语调,能够读准句子的轻重,有感情的朗读。要做到以上几点,实非易事,必须进行
期刊
“点拨”通常的意思就是“指点”,即“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它带有“点拨者”高高在上的不平等意味。而我这里所谓的“点拨”则是现代教育观念下的一种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点拨”包括“点”和“拨”两个基本环节。  所谓“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精心设计并提出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今教童子,必先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点”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而
期刊
每个人都热爱美、喜欢美,并在不断地追求实践中获取审美体验。散文是最诗意化的文学体裁,散文创作则是学生追求美,获取美的体验的创作性思维过程。  为了完成高中语文必修2的教材中“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这一教学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四个教学步骤,即“四美教学过程”。  第一,走进名篇,诵读佳作,感受美的魅力。  现代散文家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是美文中的美文,佳作中的佳作。为了完成单元写作教学内容,我在讲
期刊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明确的答案,不是所有的情感都必须诉诸语言,正如国画创作中无画处带给欣赏者的深远意境。接受美学认为“创造的基础便是作品的空白”,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思考,往往会对作品获得更深的理解、把握。引进“空白”入语文课堂,任由学生的思维放飞,任由学生的心绪感受,这正是主动探究的开始。  一、课前留白,投石问路  1自由预习,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课前预习,不提任何要求,哪怕只是一次浏览,只
期刊
怎样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将新的教学策略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效果,打破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僵局,这是当前需要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语文教师教学现状  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学思想陈旧,缺乏新的教学理念,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热情,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加上日常工作量大,付出多,回报却不多,难免心生职业倦怠,一些教师将备课当成“抄教案”,以应付教导
期刊
经过几年来的新课程教学,我的课改体会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新”、“广”、“深”、“活”。  一、“新”  1教学观念新。新的语文教学观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无论是面对教师还是文本,学生都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必须要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储备去理解、评判外来信息的主体。是性格、气质及心理活动的机制各不相同的活生生的人。练习题的设计即明显表现出这一点。  2教材内容
期刊
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我深深感受到作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初中学生,生活范围较小,生活经历有限。作文中,往往不是胡编乱造,就是一味抄袭,使内容虚假、空洞、乏味,造成学生思路不畅,无法迅速展开的的原因是他们平时不知如何积累写作素材。那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领。  一、使学生认识积累的作用  作文课程以人为本,重要的环节就是积累,积累是写作的基础,
期刊
《战国策》的开篇讲到:“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由此可见口才之重要性。然而作为职业高中语文教育更应该注意语文学科与人的发展关系,“为学生今后的生活负责”。实施学生的终身教育,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语文学科的核心是语言,而语言是人交际的工具、思维道德工具,而且是人终身学习的工具。根据职业高中学生自身的特点,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提高职业高
期刊
新课标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难点之一,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值得我们共同思考。  一、丰富积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创造条件,令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真正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作文必不可少的就是材料的积累,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