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鉴赏专项训练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zhangj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泉子
  潘 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使用白描手法描写西湖优美风光是本词的一大特色,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杨湜《古今词话》云:“潘逍遥(潘阆字)狂逸不羁,往往有出尘之语。”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丛花令
  张 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①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①桡(ráo):船桨。
  3.分析本词的烘托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句,无论思想方面还是艺术方面都为人称道,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城子
  段成己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也。)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摩诘起,凭画作、倦游图。
  5.分析本词使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关本词的词眼,一说是“闲”字,一说是“倦”字,你认为是哪一个,并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行香子
  许 古
  秋入鸣皋①,爽气飘萧。挂衣冠、初脱尘劳。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②。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问甚风骚。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注:①鸣皋:鸣嗥山,在河南嵩县东北。②醪:浊酒。
  7.晚清著名的词论家况周颐认为本词上片“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三句“尤传山之神”,试作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词的下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试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霜天晓角•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寒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
  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9.本词是如何刻画梅这一形象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词人借梅这一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杏儿
  赵秉文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乘兴两三瓯①。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注:①瓯:酒杯。
  11.这首词上下片对比鲜明,行文富有起伏,分析词人感情变化的过程。
  答:
  12.鉴赏本词蕴含的理趣。
  答:
  参考答案
  1.上片“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前句写风物,后句写背景,相映生辉,意境悠然。下片写笛声依约,芦花飘荡,有一种渺茫幽远、似有若无的韵致;白鹭翩然而逝、倏然而惊的形态描绘,使得画面色彩明快,意境空灵。
  2.同意。本词开篇以“忆”、“望”表达对西湖风光的无限向往与留恋,并引领下文;接着描绘了西湖旖旎的风光,清幽旷远的意境,为下文彰显主旨作铺垫;结尾用收拾鱼竿、急欲赴西湖垂钓的细节描写,表达词人亟想归隐湖上的念头,寄托了词人的“出尘”思想。
  3.(1)以纷乱的柳丝、蒙蒙的飞絮烘托女主人公烦乱、郁闷的心情;(2)以双鸳戏水引出往昔欢聚时爱情生活的美好回忆,又烘托出今日触景伤怀、自怜孤寂之情;(3)以斜月映照画阁帘栊的景象勾起昔日人约黄昏后的欢愉,烘托今日斜月空照楼阁的凄清。(答出两点即可)
  4.此句写女主人公怀着深深的怨恨,细想自己的身世,甚至还不如馨香飘零的桃花杏花,它们在自己青春快要凋谢的时候还懂得嫁给东风,有所归宿,自己却只能在形影相吊中消尽青春。通过形象而新奇的比喻,表达了丰厚的意蕴,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对青春的珍惜、对幸福的向往、对无聊生活的抗议、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等。
  5.(1)借景抒情:以溪水、山、鸟、月、雨等意象展示居住环境的幽静,表现词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愉悦。(2)对比:昔日志在功名与今日乐在归隐对比,人世之纷乱与自然和谐对比,表现词人复杂的情绪。(3)细节描写:以月下垂钓,雨中锄草,栽花读书等细节表现词人幽居生活的快乐。(4)用典:结句言请王维将自己的生活画作“倦游图”,追慕古人,彰显归隐主题。(答出两点即可)
  6.(1)“闲”。“闲”字统领全篇:景闲,心闲,人闲。阶前溪水溅玉,屋后山鸟相呼,万物无心任性,是谓景闲。既不须奔走仕途,劳形案牍,也不须防人倾轧,终日焦虑,是谓心闲。词人月下垂钓,雨中锄草,栽花读书,是谓人闲。(2)“倦”。词虽然主要写“闲”,但上、下两片却深层次透露着“倦”意。“闲”是指归隐之乐,“倦”是对世事而言,其中包含着对世事纷攘的逃避与厌倦,对功名利禄的否定与厌倦,体现词人安贫乐道、淡泊自守的人格理想。(答出一点即可)
  7.这三句表现词人对大自然观察的细致入微,描写细腻独到:沉沉的黑夜,山影模模糊糊,所以此时看山,感觉山很低;而至天晴,山色明朗,历历在目,又如在眼前;清晨,晨曦微露,曙光初现,又觉山峰高耸入云,巍峨直立,给人以高感。
  8.下片塑造了一个潇洒闲适、不受羁绊的隐者形象。他闲适自得,遇村辄饮。他放浪不羁,纵横骋才,“信手挥毫”;他意到笔到,言情言志,只为抒发情怀,并不为什么风骚之旨。“乐因循”表现词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词人心迹淡泊名利,“也消摇”表达出词人对闲适生活的自得其乐,乐此不疲。
  9.(1)环境烘托:“千霜万雪”四字以其生活环境的恶劣烘托出梅花的坚韧品格;(2)正面刻画:“瘦硬”状其枝干遒劲、傲然挺立的形象;③传其神韵:“清绝”二字传其超脱凡俗的神韵。
  10.本词采用象征手法,借梅自喻:梅的瘦硬清高,象征词人的骨气贞刚,品质高洁;梅的孤芳自赏,“知心惟有月”,象征词人不同流俗、超凡脱尘的个性。
  11.词的上片因狂风暴雨,遍地残红而生发出惜春伤时之情,怅惘悲伤之感;下片笔调轻轻一转,以“乘兴两三瓯”过片,意境由沉闷、苦恼转向了明彻、欢快。
  12.本词并没有用花落春逝的悲凉来感染读者,而是规劝人们“拣溪山好处追游”,良辰美景、赏心乐事须尽情享受,要积极开创美好的生活,莫要自寻烦恼;“但教有酒身无事”句,是说有美酒相伴,无俗事缠身,有花也罢,无花也罢,人生的春天就能永远常在,告诉人们只要心中常驻春光,拥有豁达的胸襟,就能成就美好人生。
  (作者:祝泉洲,安徽省太和一中)
其他文献
扬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中有一道立体几何题题目如下:  如图,四棱锥P-ABCD中,所有棱长都相等,O是底面对角线AC的中点,M是侧棱PB的中点.  (1) 求证:MO∥平面PCD;  (2) 求证:平面PMO⊥平面PAO.  【题目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面面垂直的判定.  本题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区分度,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它,但所需的时间区
期刊
高考主要关注四种文体即可,即“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散文,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写人、叙事、状景和抒情;小说,主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构成艺术化世界反映社会人生;诗歌,主要运用优美的意象和艺术美感来感染读者;戏剧,主要是设置矛盾冲突来震撼人心。  表现手法,即“技巧”,又称“艺术手法”。它是指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
期刊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低碳生活不遥远  文/武卫政  随着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启幕,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的讨论颇为热乎。我们也多次谈到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话题,其中有人提出,搞低碳经济,国家有大的决策和规划,行业、企业、单位也都有分内的事做。咱是个老百姓,就先从低碳生活开始吧。这话说得实在!可是怎么做才算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低
期刊
一    窗外的枇杷树  文/何永飞  在乡下,一棵树是不会被人注意的,更不会对它产生浓厚的感情。但在灰蒙蒙的城市里,一棵树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就好比我窗外的这棵枇杷树。它若长在老家农村,或者生活在满目葱绿的农村,那它是不会出现在我笔端的。可现在,我对它已不再是表面意义上的喜爱,而是形成了一种深深的眷恋。也许是它的根扎进了我的心田里,也许是我的心嫁接在了它的枝干上。我觉得,假如没有这棵枇杷树,整座
期刊
三棱锥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数学模型,正四面体和直角四面体是两种非常特殊的三棱锥,它们和最基本的正方体模型与长方体模型关系密切,有很多有趣、具有数学美感的的性质.加强对它们的研究,熟悉它们的性质,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很多立体几何问题的研究方法、拓展思维空间,还可以轻松地解决相关问题.    一、 性质探究    (1) 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的四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它是特殊的正三棱锥,是一个具有对称美
期刊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许多同学都能养成学习反思的好习惯,有的同学还有错题笔记,错题集等.如果我们仔细想来,会发现很多的问题不是错在方法上,而是错在我们的解题行为和习惯上,我们过分注重方法和技巧,思维的灵活性是有了,但我们不够慎密,常常出现一些所谓不该有的错误,如忽视了题设变量的条件,忽视了变量范围讨论等等.要想克服错误,或少犯错误,就必须把变量讨论作为解题的必备步骤,要灵活地处好变量范围的讨论问题.
期刊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关键词是:不同角度和层面,丰富意蕴以及发掘的方式。三者的交相配合构成了探究能力考查的基本内容。角度和层面是分析的视角,丰富意蕴是探究的程度,发掘的方式是探究的技巧;当然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对文本的深入研读,这是探究题考查的根本。但是,对于解题来说,探究的方式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占有大量文本材料之后,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才能获得丰富的意蕴。所以说,探究至关重要的
期刊
所谓民族心理,主要是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它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诸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行为、交往行为以及艺术、体育活动,等等。  所谓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
期刊
必做题部分 共160分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70分)    1.复数z=2i1-i(i为虚数单位)的实部是 .  2. 若向量AB=(3,-1),AC=(2,1),那么BC等于 .  3. 已知双曲线x2a2-y2 = 1(a > 0)的一条渐近线的斜率是2,则a= .  4. 甲、乙、丙3位旅行者到某地去野营,为了取暖,甲拾
期刊
2008年江苏高考数学卷总体难度适中,学生反映良好,既突出了基础的考查,又有一定的选拔功能.从最近几年江苏高考的试题来看,具有选拔功能的问题往往集中在填空和解答的后两题.但是如果能够重视转化的思想,则可以解决更加多的试题或者可以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下面就通过08高考13题和20题的问题解决来体会转化思想的重要作用.  问题1(08江苏13题):若AB=2,AC=2BC,则S△ABC的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