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洪适词的艺术特色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4463954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洪适词具有清隽有致的艺术特色,其词题材多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自然、真切,充满生活情趣;词中的景色与场面描绘,多用简笔勾勒的手法,呈现出疏朗、清俊、淡雅的特征;在意象的选取上也倾向于清丽自然;营造的多是清远、平和、冲淡的优美意境。
  关键词:日常题材 画面疏朗 意象清丽 意境清雅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洪适(1117-1184),字景伯,号盘洲老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南宋初年的金石家、四六文大家、诗人、词人。洪适存词138首,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聚会、宴请时的唱和之作,有筵席上歌舞时使用的联章歌词,还有相当数量的寿词和自我抒怀之作。整体上审视洪适词,呈现出有宋一代的词体特色。
  宋代文人在审美上倾向于朴实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文人笔下平淡的世俗生活、质朴的乡村风光、秀丽的山水旖旎,实际上是文人心中以归隐、平淡为雅趣的精神花园。宋元时代的隐逸是一种社会性的退避,这种隐逸直接关联山水画的艺术趣味与审美观念。丘山溪壑、野店村居是他们荣华富贵、楼台亭阁的一种心理需要的补充和替换,一种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在这样的审美倾向下,洪适词也多表现质朴自然的日常生活,表现“人与自然的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而其题材的选取,意象和画面的构成,意境的营造上也都表现出清淡自然高远的特色。
  一 清俊自然的日常生活题材
  唐五代词描画的生活场景多是画楼绣阁等人造建筑空间,宋代词人则慢慢将视野扩大和转换:柳永把词作的审美空间转移到社会化、开放性的都城市井;张先则将词的生活场景延伸向作者自我日常性的官方生活、官场环境;王安石进而把视野引向作者自我的家居生活,家居环境;苏轼则将其艺术的笔触伸到充满纯朴生活气息的农村乡野。靖康之难后,南渡后的词人则更追求大自然的无限远大之美。
  洪适摆脱了词为艳科的限制,显示出和时代相统一的题材趋向,在题材的选取上,不再局限于宫廷歌坊,不再仅限于应歌佐欢的应和,而是着眼于日常琐细生活的细节、常见的事情、人物以及物象,展现清俊自然、真挚亲切的日常生活画面和生活情趣,清新而含情,这在其第三卷中表现突出,如《鹧鸪天》(十九孙入学,因作小集。景裴有作,次其韵。):
  两塾弦歌日日春。不容坐席更凝尘。常思芳桂攀燕窦,未见童乌继子云。流庆泽,仰家尊。救荒阴德过于门。从师已是平原客,毛遂怀绷作弄孙。
  这首词写于洪适晚年闲居在家时。洪适有子9人,有孙24人,可谓人丁兴旺,但为官之时,他四处奔波,忙于公务,没有太多的天伦之乐,而现在能充分享受到儿孙绕膝的亲情之乐。全词选取的角度很小:洪适孙辈中的一个到了上学的年龄,家中举行了一个小型宴会来为他庆贺。上阕写洪适希望孙子日后能折桂,同时也希望家中子弟能相继“攀燕窦”;下阕谈起现在的幸福安逸生活,全仰仗父亲“洪佛子”洪皓的恩赐,以德传世的父亲不仅为子孙留下了赖以避身的恩泽,也为子孙作下了为人处世的榜样。词最后说自己现在是毛遂自荐来逗弄孙辈,以享天伦。整首词如话家常,亲切温馨,说起孙辈入学,洪适心中充满喜悦,因为看到了家族的希望;而后又回想起父亲,感喟老人家的不平凡,也教导后辈做人的道理。一件生活中的平凡事,也可以让洪适写在词中,并在浅白的话语中道出了家族的兴旺、家庭的和睦、家风的淳正,读来让人倍感亲切,自然。
  另外,生活中的平常事和平常景也常常被洪适写入词中。如《西江月·雪中》:
  小室坐毡重叠,红炉兽炭交加。一卮村酒吸流霞。窗外寒威可怕。心在盘洲种柳,眼看密雪飞花。银杯缟带不随车。江上渔蓑难画。
  全词选取雪中所见所感为题材进行创作,室外“密雪飞花”,室内“红炉兽炭”,主人拥炉而坐,而他的坐垫码得重重叠叠、絮得厚厚暖暖的。主人一边喝着村里自酿的酒水,一边看着窗外的寒阴和飞雪。虽然作者说寒威可怕,可词中并没有阴冷萧瑟感,却充盈着闲适和安逸,因为词人已远离了官场,现今是自由适兴地享受自然。词没有寄托,也无深刻含义,仅选取一个生活细节,一个场景进行描画,却显得生动真切,充满生活的情趣。
  二 清新疏朗的景色与场面
  洪适在《生查子·盘洲曲》中描画了12幅优美的盘洲画卷,它们不是浓墨重彩的绘画,而是清新自然的简笔画,如《生查子·盘洲曲》(正月):
  正月到盘洲,解冻东风至。便有浴鸥飞,时见潜鳞起。高柳送青来,春在长林里。绿萼一枝梅,端是花中瑞。
  词中呈现出两个画面;一个是水上,一个是陆上花林。水上时时见到鸥鸟飞起,鱼儿跃出;陆地上一片林子中渐渐露出绿色,报春的梅花也已悄然开放。两个画面唯一出现的色彩是“青”,给人的感觉是扑面而来的清新和春的暖意,虽然词人没有进行彩绘,但在整个背景下还是能让读者看到多种色彩的:鸥的白,柳的绿,梅的红,它们都淡雅地呈现出来,因此这幅初春图呈现出的正是清新和温暖,带给人不尽的喜悦。
  同样是清新自然的景色、画面,洪适往往能通过细致观察,准确传神地突出景物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色。例如“春雨”:“轻烟非雾细雨如丝”(《满庭芳·再作寄景卢》),“轻”、“细”、“丝”摹写出初春时节雨的绵细、轻柔,整个空间笼罩着一层蒙蒙水气;“雨洗花林,春回柳岸”(《满庭芳·景卢有南昌之行,用韵惜别,兼简司马汉章》),摹写雨后景色,一个“洗”字,好像雨有心、用心地在为花和柳擦去浮尘,擦去冬的寒意,带给世间清新和干净;“草阁烟横,花蹊雨润”(《满庭芳·再作》),侧重写出雨带给人的感觉——“润”,草和花、以及整个空间都是润润的。
  洪适在描画景物时,往往给景物一个空阔的背景,而后再添加上人的活动,构成动静相宜,点面结合的效果,突出整个画面疏朗又清新的特色。如《生查子·盘洲曲》(子月)中的“终日倚枯藤,细看浮云变”一句,画面的背景很开阔,也很空旷,虽然有云在变幻,而这种动却更衬出画面的空寂,倚靠在枯藤边上的人的出现打破了整个画面的孤寂、空旷,若从整首词看,则会发现此句给人的不是衰败感,而是一份轻松自在的安适闲逸,是作者不为凡俗所羁绊的自由适兴。再如《生查子·盘洲曲》(二月)中的“花边自在行,临水还寻壑。步步肯相随,独有苍梧鹤”,描画了一个明净、疏朗的画面,营造了一种自在闲适的氛围。画面中有行的人,有动的水,有静的花,静的壑,动是一种徐徐地、安闲地动,水是静静地潺潺地流,没有喧闹鼎沸的声响,伴随人们的是苍梧和鹤,它们的动既打破了画面的沉静,又反衬出景色的幽静。因而说洪适描画出的景色是一种澄明的纯净,是一种清新自然的优美。洪适在描写充满暖色调的景色时,也不是喧闹的,自有一份闲静的温暖,如“春意渐盈盈,窗外小桃堪折,若问得人怜处,是轻颦时节。”(《好事近》)他所描摹的初春时节,清丽娇艳却不张扬,自有清水出芙蓉的美感。
  三 清丽淡雅的意象
  词作为一种心绪文学,其审美侧重于“平淡”“冲淡”,词人在描画景物,设置意象时都注意选取清雅的意象,如李清照在《鹧鸪天》中写道: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用“暗、淡、轻、柔、疏、远”六个字刻画了桂花的神韵,词人认为桂花的平淡朴素更胜于其它花的绚烂与华丽,比妖娆的浅碧深红高出一筹,这也正表明词人的审美理想——对平淡、冲淡、柔和的欣赏和赞美。这种审美标准也正是有宋一代整个词坛的审美标准。
  洪适词在意象的选取上也倾向于清丽自然。洪适的《盘洲乐章》里保存着几首描摹梅花、海棠、牡丹等花的词:《浣溪沙·以鸳鸯梅送钱漕》、《鹧鸪天·次曾守游梅园韵》、《好事近·席上用景裴咏黄海棠韵》、《清平乐·以千叶粉红牡丹送曾守》等,词人在描摹梅花、海棠、牡丹这些意象时,倾向清丽,而非浓艳。洪适笔下的梅花都是淡色的,如“玉颊微醺怯晚寒”,“玉肌莫放清香散”,词人用“玉”和“清香”显现出梅花的清雅;洪适夸海棠是“淡梳妆”,并说“不学艳红妖紫,坏花仙标格”,表明作者对妖媚浓艳的排斥;即使是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在洪适词中,也是“轻红淡白”式的素雅清丽,而不是以浓艳的色彩呈现在人们面前。
  洪适词中出现较多的意象是“柳”,如“弱柳阴阴绿”、“高柳送青来,春在长林里”、“八月到盘洲,柳外寒蝉懒”等,柳在词中总是和绿色、青色、清风等融合在一起,表现的是春的清新,即使是秋天的柳枝,词人也用蝉鸣的叫声都懒了,来突出秋的清凉。
  洪适词中出现的意象还有渔翁,和渔翁同时出现的还有酒、雪等意象。渔翁的出现总能带给人远离尘俗的澄净空间和任性自由的适意,总能带给人视觉和感觉上的冲淡和高雅。洪适在任台州通判时曾写过《虞美人》怀乡词,词中出现过“孤负钓滩烟艇、绿蓑衣”的渔翁,在其远处岭南时,也在《临江仙》(烟凑横岚霞抱日)词中出现过“共听渔子清讴”的渔翁,这两个渔翁形象是作者身处逆境时,希望能求得心灵宁静的一种寄托。后来洪适闲居盘洲时,也多次写到江上垂钓的渔翁,如“隐隐绿蓑翁,独钓寒江雪”、“江上渔蓑难画”等,虽然渔翁总是和雪出现在一起,却并未让人感到寒冷,因为此时的洪适有的是一份安闲自在,雪自然成为空灵和纯洁的象征,这时的渔翁就是作者自身安逸的写照了。
  四 清雅优美的意境
  “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王国维在这里所说的境界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词所建构的意境。境界有大和小之分,它们反映的是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意蕴,也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大的境界可以给人雄浑、壮阔、宏伟的美感,小的境界可让人感觉到细致、柔和、优美,故境界有优美和雄壮之分,却是不能分优劣高下的。“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词是否有境界并不全在于所绘画面、所选景物的内容,而更要看作者所描画的客观景物中是否包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只要有真感情,就构成一定的境界。
  词是否有意境,是要看作者在描摹自然景观时是否融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是否有自己的真切体会,而词的意境又因词人的生活际遇、写作风格、性格胸襟等的不同,呈现出优美柔和和雄浑壮阔的不同。以此来看洪适词的意境,应该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式的优美淡雅的小意境。《生查子·盘洲曲》描画了盘洲一年的美丽旖旎风光,没有凡俗尘世的纷争,没有官场污秽的角逐,只有自然山水呈现的无尽天籁,只有兄弟亲朋相处的无穷天伦,整套词给人清新清雅的感觉,读来让人神清气爽。如《生查子·盘洲曲》(三月):
  三月到盘洲,九曲清波聚。修竹荫流觞,秀叶题佳句。红紫渐阑珊,恋恋莺花主。芍药拥芳蹊,未放春归去。
  词描画了盘洲三月的美丽风景:溪水清澈,修竹青翠,溪边的花姹紫嫣红,花边飞舞着清脆啼鸣的黄莺,芍药花开簇拥着芳香环绕的潺潺溪水;兄弟亲朋会聚在曲曲折折的溪流边上,一边观赏景色,一边曲水流觞、秀叶题句,趣味正浓。幽静环境配上雅致游戏,呈现的正是宋代文人所追求的雅致生活。作者情感没有直接写出,而是隐含在景物的描绘中,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清波”、“修竹”、“秀叶”写出环境的幽静、幽雅,也蕴涵着作者对这种环境、这种聚会地点和方式的喜爱和陶醉,而这种幽静与清雅也正是作者在心灵宁静的状态中才能领略到的外物之美,是词人超脱功利之时获得的审美情趣。末句“芍药拥芳蹊,未放春归去”一句,用“拥”字写出芍药开放的繁盛,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对芍药的喜爱,以及对春天的留恋。其惜春之情自然而然地就流露了出来。
  
   参考文献:
   [1] 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2] 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王国维:《人间词话》,周锡山编校:《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简介:李冬梅,女,1972—,河南济源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唐宋文学,工作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惠特曼齐名的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 她的诗歌摆脱了传统形式的束缚和流行诗歌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诗歌《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可以说是她自己心路历程的探寻,也是她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分析诗歌,我们可以了解诗人的择一思想和宁愿隐居的愿望。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 诗 隐居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
期刊
摘要罗伯特·佩恩·沃伦是美国第一个桂冠诗人。他的诗歌典雅而通俗,急促的节奏中常常折射出感伤和忧郁,表现了当代人的孤独和异化感,揭示了一个善恶并存的世界。多年来,国内对他的诗歌少有介绍,本文将依据文学批评的相关理论,探讨其诗歌的主题和表现形式。  关键词:逃逸 沃伦 爱和感伤 主题  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    一  那仅是一只鸟在夜里鸣叫,不知是什么鸟,  我从泉边汲水回来,经过
期刊
摘要美国现代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以玄奥深邃的诗句,瑰丽奇特的意象和缜密空灵的思想著称。其诗歌以想象力与现实、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为贯穿始终的主题,在一个信仰危机和新旧交替的年代,倡导诗歌可以赋予混乱的世界以秩序。名篇《礼拜天早晨》集中表现了史蒂文斯对于宗教和人生的思考,对于传统宗教的怀疑,折射出诗人的人生观和宗教观,肯定了大自然的终极关怀和人此世的意义。  关键词:《礼拜天早晨》 现世 天堂 诗歌 自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精神内质,培育人的审美能力。而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空白”艺术更是有着无尽的魅力。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论述诗词“空白”艺术的欣赏:对话中的“空白”;用典中的“空白”;列锦中的“空白”;互文中的“空白”;“对写法”中的“空白”。  关键词:古典诗词 空白艺术 想象联想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诗歌,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花架,是德、智、美的圣
期刊
摘要《红楼梦》中跛足道人的《好了歌》和甄士隐的《好了歌·注》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特别的以佛道观念来观照特定的人生沉浮与世相变幻的诗歌作品。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即使是其中包含的被人指为“消极的虚无主义态度”的佛道观念,我们也应该客观分析,以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来面对。这种以同一主题,创作一主一次的两首诗,互为映衬,相互配合的诗歌创作方法,在《红楼梦》中有较广泛的使用,体现出高超的文学技巧与成就。  关键
期刊
摘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不朽诗篇。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凡其经过的地方,其诗中都有生动详实的描绘。在这些描写山水的诗篇中,诗人主要运用写实的手法,将国家命运、人民疾苦与个人遭遇、忧国忧民的情怀联系在一起,情景交融,诗风雄奇,开拓了山水诗的新天地,对后代的诗歌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杜甫 山水诗 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杜甫是唐代诗
期刊
摘要水在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久远而深刻的人文内涵。朱熹对“乐山乐水”具有独到的逻辑层次解释:山水之象、仁知之体、动静之状和乐寿之效。朱熹观水所体现的人格理想,不仅属于人格伦理学层面,而且属于人格美学的哲理境界。  关键词:朱熹 观水 人格境界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水是生命之源。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久远而深刻的人文内涵。《诗经·邶风·谷风》云:“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
期刊
摘要在唐宋词中,月亮已成为一个硕大的情感载体,月亮意象具备了“词外有词”的特点,这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做出的必然选择,是文化的多个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月亮神话中寄寓着的对月亮的深厚情感;唐宋人哲学观念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唐宋词人审美态度中崇尚的“柔美”。  关键词:唐宋词 月亮意象 神话 天人合一 柔美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古
期刊
摘要刘长卿,中唐早期诗人,自诩“五言长城”。其诗歌里多写贬谪漂流的感慨和山水隐逸的闲情,以及世事沧桑、人情变故及自身的穷愁潦倒。这些都体现了诗人个体生命意识的回归。本文试从时代、生平及性格等几个方面对刘长卿诗歌中的生命意识加以阐释。  关键词:刘长卿 诗歌 个体生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唐代文人多具备这样的个性:不是轻狂,不是孤傲,也不是文人相轻,而是每个人都有一
期刊
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儿女历来的思想文化也崇尚和平,这在儒、道、墨三家思想中都有反映。作为历史文化镜子的中国古代诗歌就很少有讴歌战争的作品。本文试从中国古典诗歌中士兵的思乡、思妇的闺怨、揭露战争杀人本质和悲惨后果等角度,阐释分析中华民族的战争观。  关键词:古典诗歌 爱好和平 战争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一 文化背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因为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