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回归本色

来源 :文理导航·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_haib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给原本比较沉闷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都比以前增强了。但是,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许多课太过“繁华”、“浮躁”:有些课内容庞杂,大量地使用课件,美妙的动画、声音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了,可真正面对文本的时候,学生反而没有了兴趣;有些课教师不范读,不板书,甚至在课堂上不辨析词意、字形,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发言,该认字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积累的不积累,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有些课则画蛇添足,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还美其名曰:课外拓展;有些课让学生离开书本,上网去探究从网上得到的一些似懂非懂的、深奥的科学知识;还有一些好像是语文活动的东西也被塞进了课堂,比如举办记者招待会、电视访谈、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只是给少数优等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大部分学生是旁观者,教学不是面向全体学生,效果不大……下面就结合这次活动谈谈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抛去繁华见其本,舍弃浮躁见其色,回归本色。
   打开记的满满的笔记本,细细回味:一位位激情演绎的专家大师,以清晰的思路,激荡的感情,阐释和演绎对语言文字的魅力,创造着本色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
  一、“读”出本色
   语文课堂教学非读不可,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也,我之文也。”有位著名特级教师也曾说过,书不读熟绝不开讲。
   有一位老师在执教《黄果树瀑布》,课始,先给学生一个充分朗读课文的时间。长时间的“读”最易单调、乏同味,而在这位老师引导下“读”是那样的情趣盎然:“愿意读的站起来,就7位同学,其他的只能坐着听,想读也不能读了。因为你失去了一次争取读的机会!”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立刻让学生争先恐后 ,读得积极、主动了。
   “请你推荐一位平时胆子最小、读书最少的同学来读。”朗读课文,支老师关注的不仅仅是那些能出彩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关注那些平时被遗忘的学生,给他们机会,给他们指导,给他们成功。
   “课文第二段最难读,一因为长,二因为词语多,三是难以理解一个个句子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再读一读。”这位老师针对难以读好的段落、句子,敢于花时间,用力气去指导。学生唯有经历从读不好到读好的训练过程,才有实实在在的长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就应该在学生最感困难的地方着力,这样的教学才有效,才是本真的。更精彩的是支老师引导学生对作者两次思考的比较朗读,更让学生悟到了“对比手法与借景寓理写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所有的疑问也在读中迎刃而解。
   还有老师在执教《花钟》时,在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 ,让学生体会用不同的动词表现鲜花的特点,在齐读中感知内容;在伴着图片展示的导读中加深对比的认识;通过老师读句子,学生演示花开的样子,引起学生关注动词运用的形象与生动;提出“读出意思,读出画面”的要求,学生进入了花的世界,体验开花的情境。
   还有一位老师在执教《如梦令》时,先求读准、再求读通、读懂、光读懂还不够,还要读活、读胖、读瘦,在读中,词的意思理解了,训练落实了,人人都熟读成诵了,在读中,学生把课文的一个词、一句话想象得有声有色,如诗如画,行云流水般的“读”的教学流程让在场的每位老师都深深地陶醉了。
   读中感知,读中领悟、读中体会、读中激情,读中积累,读得花儿姹紫嫣红,读得黄昏霞光漫天,读得瀑布气壮山河…….语文教学非读不可,这一个个“读”的细节,不正折射出本色的语文教学思想吗?
  二、“品”显本色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老师在他的讲座中讲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强调和文本的对话,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引导学生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要不离文本,紧抠词句,品读词句,有时要咬文嚼字。
   老师在《村居》的教学中,以“村居”为抓手,按照文字、文学、文化的台阶,通过抓“吴音”、“溪”、“媚”、“醉”、“最喜”、“卧”等字词,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品出蕴含在文本背后的意义,一个“溪”字品出了江南村居的灵动,一个“卧”字品出了小儿的“动如脱兔,静出处子。”……..每一个字词的品析都那么鲜活,那么深刻,那么富有情味。
   另一位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他引导学生体会母爱就是“一大堆的细节”,然后反复让学生抓文本的细节,从 一个动作,一句言语,一丝表情中去品析文本内在的意义,去“撩拨”儿童的情感,浑然天成,颇有深意:一个“躲”品出了母爱是理解,一个“挡”品出了母爱是希望,一个不起眼的句号,品出了母爱是商量,是平等…..
   还有老师的一问(整堂课唯一一个问题)更是精彩,“这篇文章与一般的写景文章有什么不同?”,将学生的思考引向了深入,即从单纯的关注课文的思想内容,转向了课文的表现形式,从而引领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揣摩《黄果树瀑布一课》语言的独特表现力,领会其中可以借鉴、迁移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法,以发展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作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大师们满怀智慧、满怀爱心地引领孩子在语言文字中品出了画面、品出了情感,品出了灵感,品出了思想…..,因为品,学生理解了;因为品,学生感动了;因为品,学生意会了;因为品,学生收获了…..品出语言文字的美妙与奥秘,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色。
  三、“写”亦本色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吐纳之间,无疑会相得益彰。对一些语言和结构上具有特色、表达效果强的课文,大师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启发他们细细品味、感悟和鉴赏,而后或仿写,或引发情思后口述笔写,虽是片段之作,却是情动与中而形与笔端的真情体验,无矫揉造作之态。
   老师在学习课文《花钟》之后,在学习了课文中的几种花之后,老师不失时机地把学生过渡到老师课外收集的几种花上,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索,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实现了由范文向生活应用的迁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学习书面言语为重任的语文课,强调读写结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亦本色!
   行走在学校的林荫道上,一路秋意浓浓,路旁桂花树上米黄色的小花,亦张亦合,不扬;悠然飘来的香味,似浓似淡,沁心。蓦然一想,这本色的语文课堂教学正如这桂花芳香四溢,沁人心脾…….
其他文献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我们知道,好的课堂提问具有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等教育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有效课堂提问的技巧是很多的,提问和回答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少教师会主意到自己提问会针对课堂中的大量学生的参与。很多教师会忽视自己的提问会把大量的学生排斥在外。因此,我们
期刊
课堂气氛是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氛围,愉悦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闪现灵感的的火花,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因此在低年级课堂中要努力创设学生乐学的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一、摆正师生关系,创设乐学氛围   孔子说:“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启发学生乐学,从教育学的角度说,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而从心理学角度说,只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乐学,才能达到开发智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所谓“试卷评讲教学”就是在以试卷为蓝本,以该单元
期刊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我感到英语语感非常重要,一般来说英语语感强的学生英语成绩也优秀些,因此,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有很重要的作用。语感是人对语言的领悟感知能力,那么英语语感是指人们对英语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和意群的感受。在课堂上,我们有时听到有的学生讲的英语听起来顺耳,很有英语的感觉。这就是英语语感强。由于个体对于语言感觉能力和实践量的不同,所以学生的语感千差万别
期刊
新课程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兵教兵”式的合作学习确实显示了其巨大的优越性。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轻松的环境,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提高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社会交往能力。   然而在小组合作中,学困生常处于被动边缘化的境地。在讨论时,他们冷漠旁观;在发言时,他们低头不语、茫然无策;在做练习时,他们无从下手;最后在小组
期刊
一、问题来源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总复习”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12册里的内容,(人教版十二册第132--133页)材以出现4个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圆锥体)从而让学生开始去整理关于小学阶段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教材中并不出现具体的特征和计算公式),体现了让学生在回忆中自主整理的思想。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和应用很不理想,作为小学
期刊
写作训练是综合反映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一个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必须从日常生活和平时教学着手,全方面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听说读写是中学生英语学习必须掌握的四项技能,四者密切相关,相互渗透,互为基础,。听和读是领会和理解别人表达的思想,是语言从外部到内部的输入过程。说和写是用言语表达思想,是从语言从内部到外部的输出过
期刊
以前,我们时常在报纸上、电视上看到老师体罚学生甚至暴力体罚学生的事件发生。随着教育改革的进程,现在一些老师反倒连惩罚、甚至批评教育学生都不敢了。在我看来,合理的惩罚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是一种必要的教育手段,只有合理地运用惩罚手段才能更好地矫正学生的错误行为与思想。那么怎样进行惩罚呢?以下是我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   1、对作业不按时完成的学生,罚讲名人或古人勤奋学习的小故事。在讲故事当中,有相
期刊
现如今大多数聋校的体育老师都是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在教学中他们都是以普校的那套模式应用到聋校的体育教学里,从理论上说是可行,但真正操作起来还是显得有点生搬硬套,毕竟聋生与正常学生还是有一定的差异,至少在听觉上。笔者在进行聋校体育教学的早期阶段,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是采用普教的那套模式,那段时间总感觉教得很难受,学生学得也不舒服,教与学已经脱节。因此,笔者潜下心来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与
期刊
〔摘 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从能够听、说、读,达到能写作的阶段。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教学应立足本源——文从字顺,在此基础上方可成就创新之精彩。   〔关键词〕文从字顺 语感 本源 创新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在当今中考、高考改革制度下,作文尤为重要。作为多年扎根于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我深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