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脾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75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cha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对脾外伤患者实施不同保脾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行规则性部分脾切除36例,保留脾大部的不规则性脾切除15例,行保留脾周韧带供血的不规则脾切除加脾片移植9例,脾裂伤修补6例,腹腔镜下脾裂伤电凝止血3例,非手术保守治疗6例。结果 本组75例均治愈,术后IL-2及NK细胞活性测定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提倡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可提高保脾成功率,任何脾外伤的处理都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
  关键词:脾外伤 保脾手术
  中图分类号:R3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46-02
  
  我科自2006年10月—2009年10月对脾脏外伤病人根据外伤分级实施不同保脾手术,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75例,男50例,女25例。年龄9岁~70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车祸51例,腹部刀伤6例,坠落伤9例,腹部暴力伤9例。受伤至就诊时间0.5小时~2天,平均6小时。75例均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腹穿抽出不凝固血结合B超影像学表现确诊脾破裂,其中6例合并肠破裂,3例合并肾损伤,3例合并膈肌破裂,6例合并颅脑损伤,3例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根据全国脾脏外科会分级(2000年,天津)(Ⅰ~Ⅱ)级21例,Ⅲ级48例, Ⅳ级6例。
  1.2治疗方法
  本组行规则性部分脾切除36例,即在距脾创面1.5cm血供良好处,切除创损之脾组织,创面交锁U型缝合。保留脾大部的不规则性脾切除15例,行保留脾周韧带供血的不规则脾切除加脾片移植9例(脾胃韧带供血3例,脾结肠韧带供血6例),脾片移植的目的在于补充残脾的体积。脾裂伤修补6例,腹腔镜下脾裂伤电凝止血3例。同时对腹腔合并伤行相应手术治疗。对生命体征平稳者在B超的监视下非手术保守治疗6例。
  本组45例在脾门阻断下行保脾手术,脾门阻断的方法为游离脾动静脉,以无损伤钳夹闭。
  2结果
  本组75例均治愈,术后B超脾窝探查未发现残脾感染及坏死情况,IL–2及NK细胞活性测定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3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脾功能有了深入了解,已知脾脏具有净化血液和吞噬免疫功能,有抗感染和抗肿瘤等作用[1]。全脾切除易并发凶险感染(OPSI)故创伤性脾破裂行保脾手术已为广大外科医生采用,我们认为过硬的手术基本功和保脾意识是保脾手术成功的关键。
  3.1保脾术式的选择
  国内外研究表明,保留的脾脏或脾组织如少于原脾体积的1/3,术后病人的免疫功能与正常人比较明显低下[2],因此最少保留1/3的原脾体积才能满足人体需要。脾损伤局限于脾的上极、下极或脾的一部分时,脾蒂及脾门附近完好者,可行脾规则性切除,此时保留脾体积多可达原脾体积的1/3以上。对于脾损伤范围超过上极或下极的粉碎性及广泛的星状裂伤,而残脾体积达1/3脾蒂及脾门附近完好者则行不规则性脾切除。对于脾大部毁损时则应尽可能利用脾周韧带的血供保脾,结合脾的韧带解剖特点临床有意义的是脾胃韧带及脾结肠韧带,脾膈韧带及脾肾韧带由于过于纤细无现实的临床意义,此种保脾手术可认为是脾不規则切除的范畴。此种术式的缺点为保留的残脾常不能达到原脾体积的1/3,补偿的办法是加行脾片移植,力争残脾加脾片移植量达原脾体积的1/3,我们曾遇2例脾破裂行脾片移植的患者,因粘连性肠梗阻行粘连松解术,术中发现移植脾片存活良好。此外,脾表浅裂伤可行修补,生物胶粘合,创面电凝,以及脾周捆扎等方法处理。由此可见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方法是灵活多样的。
  3.2脾断面的处理
  脾断面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在规则性脾切除脾断面处理时脾切缘位于供血良好区外侧1.5cm即脾缺血区断脾,创面交锁U型缝合。通过本组实践我们认为有以下优点:①脾缺血离断脾组织可使脾离断创面无或极少出血,即使有少量出血可以通过电凝或生物胶止血,止血效果可靠;②脾缺血区缝合可最大限度保留有血供的残脾;③本方法处理脾离断面并不增加残脾断面的感染及坏死。本组36例术后反复彩超检查并无发现残脾感染及坏死。
  3.3脾门阻断的意义
  脾门阻断可有效控制出血,配合术中输血补液,可使血液动力学稳定,为保脾手术创造条件,脾门阻断又可以控制脾残端出血使手术顺利进行,尤其在不规则性脾切除时效果更明显,可提高保脾成功率。
  3.4累及脾门损伤的保脾判断
  脾破裂时可合并有脾蒂损伤或累及脾蒂的局部青紫淤血,此时应在阻断脾门的基础上解剖脾蒂分辨是否真性脾蒂损伤以免造成不必要全脾切除。
  3.5脾破裂的非手术治疗
  本组非手术处理2例保脾成功,近年文献报告脾破裂保守治疗成功的病例较多,尤其是儿童病人。非手术治疗选择指征是[3]:①血液动力学稳定;②神志清楚,有利于病情观察和了解腹部体征;③Ⅰ级或Ⅱ级脾损伤;④无须手术治疗的腹内其他脏器损伤。
  通过本组实践,我们认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同时提倡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可提高保脾成功率,任何脾外伤的处理都遵循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夏穗生.从现状出发,努力促进脾外科向前发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⑿:707.
  [2] 黄韬.保脾手术的适应证与术式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⑿:712.
  [3] 李文东,蔺锡候.肝脾损伤的手术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⑺:39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断指再植术后功能训练和护理的观察要点,以提高断指再植的成活率。方法对16例断指再植患者术后功能训练和护理进行了分析及观察。结果有1例发生血管危象,因家庭经济原因在术后第三天放弃治疗,其余15例均成活。结论科学的护理和功能训练是断指再植获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断指再植 功能训练 护理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的原因,探讨合理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44例经阴道分娩产妇软产道损伤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结果 44例阴道分娩软产道损伤的原因主要有宫缩异常、胎位异常、助产不当及其它。结论 软产道损伤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因此,既要及时正确的诊断与处理,同时还要不断地提高助产人员的助产技术水平,以最大限度减少软产道损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分娩 软产道损伤分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盆腔脓肿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治疗体会。 方法 将27例盆腔脓肿患者,所有的患者治疗前均行B超或CT检查等检查明确诊断并且无明显治疗禁忌症的情况下给予中药保留灌肠+抗生素(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2-3次/天,一周为疗程。并且与单纯的抗生素治疗的20例盆腔脓肿在疗效、住院时间、手术机率和治疗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较对照组:具有疗效明显可靠,医疗费用低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3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资料。结果 孕妇死亡2例,抢救成功11例。结论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早期诊断、及时终止妊娠是抢救成功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妊娠 脂肪肝 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44-02     妊娠期急性脂
期刊
[摘要]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复杂,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发病率约9%。慢性前列腺炎具有治愈率低,复发率高的特点,临床上对其极为关注。本文通过对慢性前列腺炎的可能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的调查分析,探讨慢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中图分类号:R69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48-02     慢性前列腺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71.1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32-03     宫内节育器(IUD)是一种使用最广的节育方法。宫内节育器是一种放置在子宫腔内的避孕装置,由于初期使用的装置多是环状的,通常叫节育环。节育环对全身干扰较少,作用于局部,取出后不影响生育,具有安全、有效、可逆、简便、经济等优点,是最常用的节育用具之一。采用宫内节育环避孕者在我国占40%以上,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小儿血性引流袋更换最佳时间,以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随机将80例有血性引流袋患儿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天定时更换引流袋,实验组每三天定时更换引流袋,于术后第三日早晨更换引流袋时采集引流液做细菌培养监测。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尿培养细菌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小儿血性引流袋以每三天更换为宜。  关键词: 血性引流袋 小儿 细菌培养 时间  中图分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61.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14-02     我科自2005年3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乳糜胸患者11例,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16岁—67岁,平均48.6岁。有明确病因的9例,其中胸部创伤4例,食管癌术后3例,肝硬化1例,肺癌术后1例。自发性乳糜胸2例。右侧8例,左侧2例,双侧1例。3例院前已放置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215-02     断指再植的能否成功关键在血管能否接通1965年Kleinert应用放大镜接通手指血管和Buncke等用显微外科技术成功地进行兔耳再植与猴拇再植的动物实验后。1966年我国医务人员与日本学者Komatsu(1968年)等相继报告完全离断的拇指再植成功。目前小儿断指再植术手指未节再植术,十指离断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216-02     心脏介入治疗是诊断和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常规的传统方法是经股动脉穿刺。其主要特点是术后加压包扎及卧床,制动时间长,常引起腰背酸痛,并发症1989Campeau[1]首先报道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近年来在我院亦逐步开展,它与股动脉穿刺相比较,具有易于压迫止血,出血少,术后体位自由住院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