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优课”评选,意义有多大?

来源 :师道(人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hsc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接上级通知,各校又开始了“一师一优课”(以下简称为“优课”)的评选活动,此项活动已经进行了几届,活动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要求老师们录制一节课例上交参评,然后由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进行评比,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发放相应的证书进行通报表彰。此类比赛,属于地方教育部门组织的赛事,其证书的认可度比较高。比赛的获奖面较广,并且采取逐级推荐的形式,地区一等奖的优课,可以推到市里,评为市里的优课又可以推到省里,这样,一节课就有了多次获奖的机会;当然,最主要还是老师完全在“自由状态下”进行,在自己的学校自己的课堂完成,与公开课相比大大减少了比赛的难度……于是,看似简单的一个比赛,老师们参与的积极性普遍较高,甚至有个别教师每年都乐此不疲地参加,大有不得“奖”不罢休的架势。
  学校为确保本次“优课”获奖率,圈定了各学科的录课教师,当教务处通知我准备录课时,我以学生临近中考,课程紧张为由婉言拒绝。看我把“机会”让给其他教师,同办公室的老师都不解地问我:“老梁,你是区里的学科带头人,还担心评不上‘优课’不成?”“这样的优课对晋升职称、分级聘任都起作用的,你应该参加啊……”我冲他轻轻一笑:“这样的‘优课’评选我真的不行,我还是认真上好自己的课吧。”面对同事的不解,我没有过多地解释,我之所以不愿意参加“优课”评选,主要是感觉这些课“掺入课堂之外的东西”太多,距离“真实性”越来越远。特别是近几年担任了几次“优课”的评委工作,使我对这种“优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借此可略说一二:
  “优课”多为群体而为,缺失了教师的“本真特色”。“优课”在内容、形式上没有硬性要求,参赛教师虽然会选择自认为最“拿手”的课来录制,但获奖心理的驱使,仍会征求学科教师的意见,会让众多的教师参与到自己的准备中来,教学设计一次次修改,字句一遍遍推敲,细节一个个完善……这种多人合力完成的备课,从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一定会很到位,整体设计很完美,但授课教师却不一定能“消化吸收”。课堂就是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最本真的一种反映和体现,“东拼西凑”的东西会让自己的课堂不自然、不流畅、不真实。一次参加体育优质课评选,比赛当日天气突变,气温骤降,授课教师仍按教案按部就班进行,一节课下来,同学们都冻得嘴唇发紫、瑟瑟发抖。问及该教师为什么不进行课的调整、不增加学生的运动量时,该教师说课是大家帮着设计的,自己不敢调整怕影响了课的整体效果……我们听那些优秀教师、教育大家的课,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精准把握、对学生的激发调动,对节奏的合理掌控、对课堂的灵活驾驭,再辅以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智慧,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无不让我们惊喜、叹服。我们也曾拷贝他们的课件、重复他们的话语,但举手投足却出不来他们的效果、总感到差距万千,原因就是水平不够,实力不足。真正优质的课堂是需要我们静心“修炼”的,在教学中我们倡导集体教研,通过教学研讨来相互学习、博采众长、教学相长,从而促进我们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但切不可盲目去复制其他教师的备课教案,追求教学中的“省时、省力”和“捷径”。任何一位教师最终都要从“群体作战”走向“单打独斗”,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强化自我要求,让自己站稳讲台,让自己的课堂焕发光彩,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才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优课”中的学生经过“组合和排练”,效果“虚化”。学生的课堂表现是优课评选中很重要的一个参照指标,特别是实施了新的课程标准后,各学科都在倡导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这也是“优课”倡导的方向。为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展现,让学习小组活动变得有序、有效,老师们也是做足了学生的文章,录课班级一般都是由各个班中挑选出来的优秀学生组合而成,这些学生普遍成绩优异,接受能力强、发言积极,舉止规范,“画面感”极佳,非常能“配合”教师。学生确定后,把这些学生分成几个合适的小组,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培训”。有的教师这样规范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首先要踊跃举手,争相向老师示意要求回答,老师点名后,起立保持立正姿势,声音洪亮,逻辑顺序是“我的答案是……我的理由是……我的回答完毕,请老师和同学们指正,谢谢!”有的教师这样要求小组活动:先2号和4号、1号和3号同桌间进行交流,随后四人围坐展开讨论,形成小组答案,最后由小组长代表小组进行展示……总之,教师把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进行了充分、详尽的设计,学生何时与老师展开互动,在哪个环节需要同学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如何开展小组内的交流合作,每个小组需要展示哪个问题,小组内谁负责回答老师的问题、谁负责交流展示、谁负责板演,课堂检测中同学们的正确率、课堂小结中谈那些收获等等都分工明确具体,步步妥帖。目的就是让学生的表现成为课堂中的亮点,展现出这节课超高的学习效果。
  最后还要进行一次次的检验、彩排,对不足和漏洞反复进行修正,直到教师满意为止,如此一节课下来,耗费的时间精力,尤其是学生的“付出”需要多大不言而喻。以前,某城区学校曾传出一则新闻,有位数学教师,要出一节课参加“国家级”比赛,足足和班里的学生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课程进度,最后引起了学生家长的集体投诉。此事虽是极端例子,对当前热衷于“优课”比赛的教师而言,也是一种警醒。
  “优课”中的教学环节依靠“技术合成”,过程“失真”。某日,学校一位生物老师在我任教的班级录课,中午饭后,各种录制设备就在教室安装起来,授课教师也开始进进出出、吆吆喝喝,忙着组织、安排学生,走廊内还扯起了警戒线,以防止有人走动影响到课的录制效果。下午第三节是我的课,走到该班级,没想到警戒线依旧,教室里还在紧张地进行录制着,我深感困惑,问该班的班主任:“还是录生物课吗?我的课咋办啊?”班主任告诉我:“你的课没法上了,现在录课就是这样,不是一节课完整地录,而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录,这样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失误随时可以重录,当每一部分教师都认为可以通过了,最后合成就OK了,班级没变、学生没变,合成的课效果更好……”听后,我真的是长见识了,现在的课竟然是这样录成的,难怪一节课竟能录一下午呢。课的完整性是一节课最基本的标准,如此把一个一个片段加工起来去参加“优课”评选,简直是对课堂的一种“亵渎”,如果这样的课也能评个一二等奖的话,真正是一种“笑话”了。不难想象,照此发展下去,终有一天,我们的老师找来他人现成的录像,通过软件加以处理,让声音转化为自己的声音,让授课教师改头换面成为“自己”,这样岂不更加简单?课堂教学不是“演戏”,学生不是道具,教师不是导演,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为我们的岗位尽职,我们要对课堂充满敬畏,我们要加强教学自律,自觉抵制“作假”的课堂,要为自己的施教行为负责。   “优课”的录制需要高额的费用支撑。虽然组织方在“优课”录制上没有过高的技术要求,但在评选环节,画面的清晰程度、音质的效果、角度的切换、近景与全景的合理切换等一定会左右评委的评分,就如同一幅风景照,我们用手机拍出的照片和摄影师拍出的照片在效果上就是不一样,差距明显。所以,各校在“优课”录制上都是聘请社会上的专业团队帮助拍摄完成,动辄三五人,架起多台摄像装备,有的负责跟踪教师、有的负责捕捉学生、有的聚焦场景、有的负责移动切换……录制完成后,再利用专门的软件进行编辑处理,如噪音的屏蔽、画面的删减、镜头的组合、字幕的穿插等,如此下来,录制完成一节课从时间上算少说也要一天左右,外加动用的人手器材,其费用可想而知了。正是源于“优课”的市场,现在社会上的很多广告摄影公司专门承接学校的这项业务,从整体设计到录制到加工完成,提供“一条龙”的服务,对于一些室外的课,他们还可以利用无人机进行俯视场景的拍摄,其专业性程度和效果的确令我们刮目相看。即使费用逐年提升,如遇比赛阶段的录课高峰,很多学校连排队都排不上,只能提前预约……对于教师录课的费用,无论是学校支付还是个人负担,绝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值与不值,很难说得清楚。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曾提出了一节好课的五个标准:扎实,让学生学到新的东西,是一节有意义的课;充实,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收获,是一节有效率的课;丰实,有资源、状态的生成,是一节有生成性的课;平实,心中有学生,是自然状态下常态的课;真实,不粉饰、有缺憾,是有待完善的课。对比这五个标准,我们的“优课”能符合其中的一个吗?
  如此的“优课”评选能反映出老师的真实教学水平和能力?如此的“优课”评选能促进老师的专业发展?其目的和作用仅仅是为了评奖而已,面对这样的优课我们或许能有点滴的收获,但过多不真实的成分更会误导我们常态的教学。如果立足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我还是觉得“真刀真枪”的原始赛课更好一些,这样的课能激发我们的教学积累、展现我们的教学智慧,让我们俯下身子去研究教材,探究教法;這样的课有疑惑、有缺憾、但也有惊喜、有感悟。
  我们很难弄清楚举办此类活动的初衷和目的,但作为一个认可度高、对广大教师有益的比赛,我还是希望共同努力把“好事”做好、做到位:可以进一步规范参赛标准和各环节要求,聚焦课堂中的核心问题,让课例更加符合实际;可以加强对课例的监督管理,利用必要的技术对课例进行检测,让课例趋向真实;可以聘请专业的评委进行评价,删除华而不实的成分,让课例更具借鉴和推广价值……
  期盼“优课”真正“优”起来,于自己有提升,于学生有收获,于他人有价值。
  (作者单位: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凤凰镇召口中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关于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工作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党组织要“领导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抓好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要任务”。所以,中小学党组织要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寻找有效路径为学校德育工作赋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一、德育有主体:党为核心,多方联动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学校的不同主体都应该成为德育的主体,这就需要发挥党组织总揽德育工作全局,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的良好品质。”小班年龄段的幼儿自我意识初步形成,在教学中,我们尝试利用每天都进行的户外活动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一、搭建平台,培养交往意识  小班的孩子刚滿三岁,他们离开熟悉的家庭来到陌生的幼儿园,要跟几十个同龄小伙伴一起过集体生活。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也逐渐有了不一样的人际关系,孩
期刊
教育的主体是人。对学校教育而言,团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有了一流的团队,才能有一流的管理,才能有一流的教育质量。近年来,我们以心本管理为管理思想,探索和实践心本团队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构建心本团队管理体系  心本团队建设的核心是团队管理。在教育中,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教育对象;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是实施教育的主要力量;家长是教育的重要参与者,是实施教育的重要辅助力量。  1.成立以校长为
赏识教育是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在了解关心学生、跟学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用赞赏和认可的眼光来看待学生,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因人而异的教学计划,以正面激励的方式来指导教育学生的教育理论。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愿意学习、积极学习、主动学习,才能使高课业压力的下的中学教育有好的效果。  一、用自信去赏识自己  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身教重于言传,建立良好的“行为场”是至
期刊
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以立德树人铸就教育之魂,在立德树人视域下潜心揣摩育人艺术,努力提高育人艺术,是时代赋予我们为人师者的责任担当。   一、 调整角色定位,不神化教师,还原教师的普通人形象   我们常讲放下师道尊严,与学生打成一片,
期刊
国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设计制作”是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四种活动方式之一。由于课堂讲授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理解不够透彻,生搬硬套劳技课、美术手工课的教学内容,造成设计制作课走形变样,课堂等同为劳技课、美术课,沦为一般的学科教学课,丧失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和意义。  一、甄别设计制作课、劳技课和美术手工课三者的特质  (一)评价方式不同  劳技课中的很多内容和综合实践活
期刊
如何以有效的培训方式更好地促进骨干教师的成长成为了学校当前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中既非常突出又具有关键意义的问题。笔者在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工作期间,借助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的专家力量,以由骨干教师组成的微团队为突破口,探索了一种新型的骨干教师研修模式——学校创新微团队协同培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组建微型团队,精准把脉指导  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多位专家在学校进行两轮调
期刊
一、七彩宝巾花评价机制的设计  盛丰小学从2020年春季开展了盛丰小学七彩宝巾花创新评价体系的探索。 宝巾花又叫簕杜鹃,代表坚韧不拔和顽强奋进,是盛丰小学的校花。学校用七彩宝巾的七种颜色代表七种“晓红花”。这几种颜色在评价体系中含义不一样:紫宝巾代表学习表现 ,红宝巾代表道德表现,橙宝巾代表体育技能,白宝巾代表艺术特长,粉宝巾代表科学与信息,复色宝巾代表实践活动,黄宝巾代表课外阅读。  “晓红花”
期刊
幼儿园与社区的优质互动是一种协同共育模式。通过对社区各类资源的挖掘、整合、利用,幼儿教育可以从封闭的围墙中解放出来,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应当主动积极地增强外部环境调适意识,强化幼儿园、家庭、社区同频共振,以开放的心态和格局构建优良的幼儿教育生态。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天河区猎德幼儿园与社区优质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幼儿园与社区的优质互动提供参考。  一、幼
期刊
我对明信片最初的记忆源自小学五年级。有一次,我看到同桌将她最喜欢的一枚明信片偷偷夹在了班里成绩最好的男生的数学课本里,上面只有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友谊长存!”没有署名,没有日期,更没有邮戳。但在那男女同学互不交往的保守年代,同桌这种果敢的精神,已足以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于是,我对明信片那种最初的奇妙情愫也悄然而生——原来,在那枚精致小巧的明信片里,承载着的是一份简单而美好的喜欢,是同桌一直小心